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205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康 静,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幼儿园该教会孩子什么?,“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进入社会的过程。,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简介,(一)社会性的产生,假定让你自己呆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但是有桌,有椅,以及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设施。到吃饭的时候,食物会送到门口,但是你

2、见不到人,没有人或电视与你做伴,没有电话,也没有书籍、杂志或报纸。当然也没有电脑。条件是每天给你400美元的报酬,你愿意进行这种实验吗?如果愿意,你能在这样的房间里呆多久?,美国心理学家 沙赫特 SSchachter 1959 五个男生自愿参与。结果是,他们中有一个只在房间里呆了二十分钟,就已经无法控制自己要离开的愿望。有三个人呆了两天,其中一个事后说他已变得心神不宁,并且不愿意再次进行这种实验。第五个学生在隔离状态中呆了八天,他出来时承认自己越来越心神不宁,越来越神经质,一、社会性简介,(二)社会性的内容 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自

3、然人社会人,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传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 态度能力的获得 现代:态度能力的获得技能的掌握 知识的学习,信息社会对人的要求,1、适应新事物的能力 2、关爱精神 3、自学能力 4、交往能力 5、兴趣 6、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IQ 智商 EQ 情商 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一个人的成功80情商20智商,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4、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 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1、从动作对象中能区分自己的动作2、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3、能使用自己的名字4、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二)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自我概念:个体对自我能力 的看法和知识, 以及对自我的 总体评价。 “我是谁?”,(二)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2、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个性心理特征及外部行为表现

5、的判断与评估。,幼儿自我评价特点:(1)依从性(2)局部性(3)情绪性,(二)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3、自我控制的提高 自我控制:个体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觉地选择目标,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1)自制力(2)自觉性(3)坚持性(4)自我延迟满足 35岁是儿童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高于男孩),二、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特点,(一)03岁儿童情绪、情感的产生和发展1、新生儿末期:天真活跃反应一种条件反射妈妈的脸舒适的信号婴儿的交往信号,2、半岁左右:主动与成人交往,发出各种信号3、和成人玩 与其说成人逗孩子玩,不如说孩

6、子逗成人玩,二、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特点,(二)幼儿期情绪、情感的发展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笑 儿童对教师微笑 儿童对小朋友微笑,二、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特点,(二)幼儿期情绪、情感的发展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表情日渐社会化,三、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一)03岁儿童兴趣的产生和发展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2、相似性对象的再认阶段 3、新异性探索阶段,(二)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1、兴趣比较广泛,但缺乏中心,(二)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 2、直接兴趣较多,(二)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 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4、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

7、化 5、兴趣有不良倾向,四、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社会性行为: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四、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一)03岁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依恋:学前儿童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二)幼儿期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幼儿与教师的交往 2、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有助于学前儿童摆脱自我中心性 有助于学前儿童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二)幼儿期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3、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s)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威斯伯乐1972年提出

8、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二)幼儿期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1)攻击性行为 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他人打、抓、撞、骂、责备、威胁等。 三个要素:伤害意图 伤害行动 社会评价,身体攻击 直接攻击 言语攻击 间接攻击(借助于第三方实施的攻击) 敌意性攻击(打击和伤害别人) 工具性攻击(为了获得某件事物),(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是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到攻击或发

9、生攻击他人的行为;,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2)嫉妒行为 不要批评挖苦 静静倾听 力求转化 家长是表率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3)退缩性行为 (孩子太乖是“退缩行为” 过份安静也需重视 ) 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用游戏和童话启发孩子,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4)破坏性行为 不良情绪的宣泄 正常的探索行为 对失败的手足无措 自控能力差,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5)残忍行为 出于好奇 感情的宣泄 效仿大人,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6)欺骗行为 无意说谎 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有意说谎 做错事后害怕受惩罚 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为达到个人目的而说谎 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