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8706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PPT 页数:293 大小:58.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3页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3页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3页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3页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道路篇)课件.ppt(2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 市 建 设 指 南 与 范 例(城市道路篇),江 苏 省 建 设 厅二七年六月,目 录,序言1 总则 1.1 概述 1.1.1 问题初步探讨 1.1.2 原因分析 1.2 目的与意义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2 道路规划设计 2.1 路网规划 2.2 道路交通设计 2.3 路幅分配型式,目 录,3 道路主体设施 3.1 机动车道 3.2 非机动车道 3.3 人行道 3.4 路缘石及护栏 3.5 检查井及路面排水设施 3.6 道路照明设施 3.7 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 3.8 路边停车场 3.9 无障碍设施4 道路绿化 4.1 规划与布局 4.2 设计要点 4.3 植物选择 4.4

2、 注意事项,目 录,5 道路附属设施 5.1 交通管理设施 5.1.1 信号灯 5.1.2 交通标志 5.1.3 交通标线 5.2 公用设施 5.2.1 废物箱 5.2.2 休憩设施 5.2.3 书报亭及信息栏 5.2.4 电话亭 5.2.5 消防栓 5.2.6 配电箱及公用管杆线 5.2.7 邮筒 5.2.8 广告牌,目 录,6 工程实例 6.1 南京长江路改造工程 6.2 南京江东路改造工程 6.3 无锡太湖大道改造工程 6.4 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工程 6.5 常州延陵路改造工程(暂定) 6.6 扬州文昌西路延伸工程(暂定) 6.7 宿迁发展大道改造工程(暂定),序 言,城市道路是城市交

3、通和众多公用设施的载体,也是城市景观和文化传承的要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城市道路具有的公共性、公用性、公益性等特征,其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城市道路又凸显了城市的形象魅力,蕴涵着城市的人文历史和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城市建设者也投入了大量的心智。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道路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形象稳步提升,城市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十五”期间,我省城市道

4、路建设发展迅速,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要素,在发挥城市正常功能,实现城市交通基本目标,方便人们生活和出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效能,也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省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城市公用服务功能和周边环境等方面要求将日益增强,尤其表现在对城市道路由局限于功能性的基本需求,上升到要求道路具有更好的交通性、舒适性和景观性功能的层面。 但由于我省城市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个性差异,建设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城市建设的效果迥异;也由于城市道路建设规划理念未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设计施工尚存在各种缺陷,管理养

5、护未能到位等原因,道路建设在反映整个城市的景观、美观和环境,实现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展现城市的总体姿态与风貌,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便利等方面未能体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一些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美观性能未能与周边环境较好融合,投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现有的城市道路各类规划设计和建设规范又不能完全满足江苏省的发展水平和建设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合适的标准、规范来引导城市道路建设高水平、高起点地发展。,不少城市道路的网络、结构、线形、横断面、交叉口、绿化、周边建筑与有关设施在造型、尺度、比例、空间轮廓、平面构

6、图、节奏、色彩等方面存在着某种不协调、不均衡、不统一、不和谐、不美观的现象,甚至给城市景观、城市宏观特点,造成难以挽回的缺陷。诸如此类问题已成为影响我省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已成为全省城市建设与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应体现规范、秩序、和谐;应与社会需求相配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文明相同步。城市道路的景观、道路网络、道路平面、道路纵断面、道路横断面以及相应配套设施应体现规范、合理、有序、美观。有鉴于此,我们从道路规划、交通设计、横断面分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各类部件的设置条件,探讨各类部件的形式、位置、标准以及管理要求,并通过南京、无锡、苏州等

7、地道路工程建设的实,例,图文并茂地加以展示,以指导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便于工程建设管理者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的把握,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合理性、投资经济性、管理便捷性,建设与环境和谐的精品道路之目标。 诚望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全省城市建设者的共鸣和反响,能够有效的推广城市建设的成功范例,引导全省城市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城市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 2007年6月,1 总则,1.1 概述,1.1 问题初步探讨 城市道路应当具备功能性、耐久性、舒适性、景观性、经济合理性,但是,很多城市道路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建设指南

8、与范例,1.功能性缺陷,1) 功能定位不准确 城市道路的潜在交通流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划、设计阶段缺乏前瞻性,会导致道路功能定位不准,与未来城市需求发生偏差。,图1.1.1-2 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压缩非机动车道,图1.1.1-1 结构层未充分考虑未来交通流量和交通荷载,造成病害,2) 功能不全 道路基本设施配备不到位导致功能不全,造成市民出行不便。,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4无障碍设施不全,图1.1.1-3 无人行道,3) 功能不到位 道路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脱节,导致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不到位,出现路幅不足,造成通行能力障碍。,图1.1.1-5机动车道宽度不足,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

9、1.1-6 人行道宽度不足,4) 功能改变 城市道路投用后的管养不到位,导致道路功能发生改变,出现车行道、人行道被不恰当占用,无法发挥基本功能。,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7 机动车道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压缩非机动车道,图1.1.1-8机动车道成为停车场,2. 耐久性缺陷,设计标准降低、施工管理技术水平不高,或者综合管线、交通管理设施不同步建设,造成二次开挖等现象的发生,使道路耐久性下降。,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9二次开挖道路造成的路面沉陷,图1.1.1-10井周碎裂、下陷,3. 舒适性缺陷,由于设计不合理和施工的缺陷,道路通病不断出现。在南京开展的道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梳理

10、出五类主要通病: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路面车辙、拥包;检查井室周围路面破损、下陷,井盖位移、坠落;桥头跳车;沟槽处路面下沉;人行道板松动、碎裂、下陷,混凝土道路侧缘石质量差、弯道不顺等。此外,还有如车行道井框盖布置过多或在交叉口集中,道路平整度差等现象都直接影响了车辆、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1 路面破损,图1.1.1-12 沟槽沉陷,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3 井周碎裂、下陷,图1.1.1-14 路口井框盖密集,4. 景观性缺陷,附属设施布点与景观不协调甚至造成通行障碍;道路周边环境建设不和谐;设施损坏维修或道路挖掘后无法达到原功能性、舒适性要求;

11、交通信号灯乱设乱放;道路与道路之间在交叉口衔接不顺,高低不一,排水不畅;路缘石与收水井尺寸不一致;检查井盖设置在路缘石位置上;绿化岛头路缘石损坏;附属构筑物设计、选材标准不一;各施工环节不精细等,均影响道路美观。,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5 附属设施位置不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6 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图1.1.1-17 井盖隔断侧平石,5. 经济合理性缺陷,主城区道路通行不畅,行人无路可走,边远地区却交通不饱和,投资效能无法实现,有的人行道设置过宽却无人行走,有的支路选用大理石、花岗岩等作为路缘石、绿岛材料,却未能完善必要的功能设施。主城区也有不经济合理的表现,如道

12、路片面追求新颖,分隔带用高档材料营造小品,却没有人行道等基本设施。再如,工程建设过于强调个性,忽视未来养护管理的便捷,很多地区提倡 “一路一景”,投资大、效能低,道路配套设施品种繁多,形态不一,难于管理,导致部分设施损坏后,无法配套更换,不利于后期养护。,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18 路幅宽度与交通流量不成比例,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1.1.1-20 支路侧石选材过于高档忽视排水基本功能,图1.1.1-19 分隔带片面追求新颖忽视绿化,图1.1.1-21 片面追求景观忽视人行道基本功能,图1.1.1-18 路幅宽度与交通流量不成比例,1.1.2 原因分析,(1)规划体系不够完善,部分

13、城市规划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干扰,过于强调规模、档次,致使城市无限度的扩张,而规划一旦确定后,工程的基本条件已经明确,设计的空间也受到制约,工程建设存在了先天不足。 (2)建设程序不够规范,道路工程的建设周期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执行建设程序易出现偏差,“三边”工程时有出现,少量道路工程投用时,未能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3)建设过程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交通疏导、拆迁、杆线迁移下地等工作对工程建设管理和工期干扰很大,一旦造成影响,经常导致工期的不合理压缩和建设标准的降低。,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4)设计、施工等环节执行规范标准不严格,或者过于教条的执行,而不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导致工程质量通病出现。 (

14、5)管理体制的多极化。现有管理体制导致了工程建设牵涉的管理部门很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对工程的要求、标准不一致,往往导致工程建设者们无所适从,最终的结果往往背离了建设的初衷。 (6)道路投入使用后,未能及时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和养护,也是道路及附属设施未能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原因之一。,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1.2 目的与意义,经过以上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现状是不能完全让人满意的,在老百姓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建设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工程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建设者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计划从路网规划、道路交通设计、横断面分配型式入手,研究分析道路主体设施

15、、绿化、附属设施的形式、位置、标准以及管理要求,编制工程建设指南,并以我省各地若干道路建设的实例作出说明,从而指导城市道路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合理性、投资经济性、管理便捷性、形式统一性、施工精细化的目标。,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1.3 编制依据,道路工程术语标准(1248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02209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200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7597)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699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90)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36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452006)道

16、路交通标志和标线(57689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D402002)道路交通信号灯(148872003),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设施 城市公共汽、电车候车亭(1071999)混凝土路缘石(8992002)城市道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标准(32022005)城市容貌标准(121999)江苏省城市容貌标准(3201200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00142005)城市道路标准图集(苏Z012002)给水排水图集(苏S01200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规范(14886-9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

17、50289-98),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1.4 适用范围,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养护等活动,可供领导决策、规划设计参考、施工管理借鉴和养护作业指导。,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 道路规划设计,路网规划主要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0220-95)中相关规定。,2.1.1道路分类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络中的作用、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性质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的功能是快速疏解跨区间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既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和快速疏解能力,又减轻主次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污染的影响面。快速路应尽量保证其交通流的连续性。 主

18、干路是交通性道路,承担跨区间长距离或较长距离机动车交流的输送。城市主干路可以是景观性的,但不应当是生活性的,尤其不应当是商业性的。 次干路的交通功能是为主干路和快速路承担交通分流和集散。次干路兼具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种主要功能。 支路主要是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或通达交通服务的。,2.1 路网规划,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1.2路网分布路网分布密度应满足表2.1-1、表2.1-2要求:大中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表一,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表2.1-1,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以南京市为例,主城快速路规划为“井”字型,主干路间距为2公里,次干路与主干路间距为1公里,支路与次干路间距为500米。各类城市应

19、根据城市规模和形态,对道路布局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表2.1-2,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 道路交通设计 2.2.1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 (1)公交停靠站的布设应根据城市总体布局,并结合地下铁道、缆车、索道、轮渡等交通站点设站。城区停靠站间距一般为500800米,郊区停靠站间距一般为8001000米。在路段上设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在不设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上,应对称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图2.2-1 公交停靠站之叉位设站布置图,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新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须布置在交叉口下游。改建或治理交叉口,公交停靠

20、站应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在下游布置停靠站有困难时,可将直行或右转线路的停靠站设在交叉口的上游。公交停靠站具体位置应根据交叉口展宽和车辆排队长度等确定。(3) 在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道路上,公交中途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并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在机非混行道路,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或专设机非分隔带布置停靠站;机动车专用道,采用沿人行道边布置停靠站;有机非分隔带的道路,沿分隔带设置停靠站。,图2.2-2 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设置的港湾式停靠站,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2-3 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港湾式停靠站形式,(4)新建、改建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平坡或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上;

21、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坡度最大不得超过2%。(5)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候车站台长度应大于57m,站台宽度应大于2.0m;改建及综合治理交叉口,当条件受限时,站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25m。,图2.2-4 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最小设计尺寸,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2 人行过街设置(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设置(1)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应设置在交通繁忙过街行人稠密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的路段或平面交叉处。同一街道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统一考虑。主要设置原则如下:设置在过街行人密集,影响车辆交通,造成交通严重阻塞处。设置在车流量很大,车头间距不能满足过街行人安全穿行需要,或车辆严重危及过街行人安全的路段。设

22、置在与公交停靠站等交通换乘处。(2)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出入通道的梯道、坡道宽度应根据设计年限人流量确定。每端梯道或坡道宽度之和应大于通道宽度。(3)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设计应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并考虑方便残障人使用。,图2.2-4,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a)有天棚的天桥;长坡道方便残障人使用,b)有电梯的天桥,c)天桥梯(坡)道采用防滑和适应伸缩的铺装材料,d)跨越快速路的天桥,图2.2-5,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3 各类交通设施衔接(1)各类交通设施的衔接设计应符合“一体化”原则,在满足各类交通枢纽的功能时,须充分考虑客流换乘接驳方便、高效,努力做到“零换乘”。(2)贯彻满足功能、集约用地

23、的原则进行各项设施配置,交通组织方案应体现地下、地面、地上的立体化,体现公交优先、人车分离、长效管理的原则。(3)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及行人过街等设施应统筹布置,实现无缝对接。,图2.2-6 公交停靠站与行人通道、天桥衔接,图2.2-7,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2-8 快速公交与行人通道衔接,图2.2-9 铁路站与公交站衔接,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2.4 道路交叉口的设计(1)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照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宜采用正交。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2)道路与道路交叉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

24、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交叉、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时,应采用立体交叉。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交通量超过40006000,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难收效时,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他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时,可设置立体交叉。(3)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立体交叉的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标高协调,便于布设地上杆线和地下管线,并宜采用自流排水,减少泵站的设置。(4)为提高通行能力,平面交叉可在进口道范围内采取适当措施以增设车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变速车道

25、与集散车道。平面交叉的进口车道的宽度对大型车辆可采用3.253.5m,对中小型车辆则可采用3.003.25m。,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2-10 机动车专用道路的交叉口渠化,图2.2-12 一般道路的交叉口渠化,图2.2-11 偏移中央分隔带,2.3 路幅分配型式 2.3.1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分配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2)道路横断面型式应按道路等级、功能及设计年限的交通量、交通流特性、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3)道路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并预留管线位置。,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3.2横断面布置(1)道路横断面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

26、、人行道及分隔设施等组成。(2)道路横断面型式根据分隔情况,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对于沿线社会车辆需要进出的快速路、主干道,应考虑主路与辅道相结合的断面型式。路面分隔设施可为绿岛或隔离墩(栏)。(3)各级道路适用断面型式见表2.1-3。,(4)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型式的横面。当道路横断面型式或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变化时,应设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止点。,表2.1-3,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2.3.3 各类道路典型断面(参考),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1 单幅路面实景,单幅路实景图及典型断面见图2.3-1:,单车道,机非混行,路幅宽度1214米,适合于小区道路,城市建设

27、指南与范例,图2.3-1 (a),双车道,机非混行,对向车可借道行驶,路幅宽度1820米,适合支路。,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1 (b),双车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提高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路幅宽度2226米,适合于大城市支路、中等城市次干道及小城市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1 (c),双向四车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提高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路幅宽度3040米,适合于大城市次干道、中等城市主干道及小城市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1 (d),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路幅宽度3035米,适合于大城市次干道、中等城市主干道及小城市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1 (e

28、),双幅路典型断面:,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2 双幅路实景,双幅路实景及典型断面见图2.3-2:,双幅路典型断面:,双向四车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路幅宽度3540米,适合于大城市次干道、中等城市主干道及小城市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2 (a),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路幅宽度3540米,适合于大城市次干道、中等城市主干道及小城市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2 (b),双向六车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路幅宽度4050米,适合于大城市主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2 (c),双向十车道,路幅宽度60米,中央分隔带较宽,景观效果好,适合于大城市控制沿线社会车

29、辆进入主线的快速路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2 (d),三幅路典型断面:,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3 三幅路实景,三幅路实景及典型断面见图2.3-3:,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3045米,适合于对景观有一定要求的大城市次干道及中等城市主干道。,三幅路典型断面:,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3 (a),双向六车道,路幅宽度4050米,适用于大城市主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3 (b),三幅路典型断面:,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4 四幅路实景,四幅路实景及典型断面见图2.3-4:,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4050米,适用于中等城市主干道及大城市主次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

30、范例,图2.3-4 (a),双向六车道,路幅宽度5060米,中央分隔带较宽,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大城市主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4 (b),双向八车道,路幅宽度6070米,中央分隔带较宽,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大城市主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4 (c),双向十车道,设置辅道,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路幅宽度7080米,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大城市主干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4 (d),双向十车道,设置辅道,路幅宽度6070米,适合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大城市快速路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2.3-4 (e),3 道路主体设施,3.1 机动车道铺装,机动车道主

31、要满足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要求,路面要求平整、舒适。 机动车总宽度应根据预测交通量确定,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车型及设计速度而定。 机动车道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见图 3.1-1 。,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 3.1-1 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主要技术指标道路设计荷载:100为标准轴载。 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 水泥混凝土路面:特重交通40年;重交通、中等交通30年;轻交通20年。 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5年;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可采用10年。,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 3.1-2 沥青混凝土路面,3.路面结构层的组合形式具体参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标准图集(苏Z012002

32、)。,图 3.1-3 沥青混凝土路面,图 3.1-4 水泥混凝土路面,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 3.1-5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4.车辙、拥包的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车辙、拥包的范围主要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城市主要区域的次干道、支路的交叉口及公交站台等处。 车辙、拥包的防治的技术措施: 道路基层宜采用稳定性好、强度高的材料,如水泥稳定碎石等。 应适当增加基层厚度。 在沥青面层底部宜铺设玻纤格栅等土工材料。 对于快速路、主干道的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沥青混凝土的中面层材料应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材料宜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对于次干路及支路的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沥青

33、混凝土的上面层材料应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石料宜选用玄武岩;中、下面层沥青宜选用改性沥青。 施工过程应严格遵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F40-2004)进行。,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5.道路沟槽处路面沉陷的防治措施(1) 不得使用米砂等松散材料作为沟槽回填料,在常年地下水位下的填筑材料宜采用水硬性材料。(2) 对于宽度小于50、回填深度小于30的沟槽,应使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对于宽度小于2m、大于50、回填深度大于30的沟槽,宜使用二灰砂、二灰碎石或粉煤灰掺快速增强固化剂等水硬性材料作为回填料,当压路机无法作业时,应采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0。(3) 对于宽度大于2m的沟

34、槽可使用与路面结构层相同材料回填,管顶以上50范围内不得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宜采用人工操作动力夯实机械进行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后厚度不应超过10,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超过管顶以上50的沟槽回填,应采用中、重型压路机碾压,采用中型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后厚度不得超过15,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后厚度不得超过20。(4) 沟槽范围内铺筑高强度合成纤维土工格栅时,铺筑宽度应为沟槽宽度两侧各增加50,土工格栅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其力学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5) 沟槽上部结构层原则上不得分幅回填。,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3.2 非机动车道铺装,非机动车道主要供自行车行驶,路面推荐采用沥青路面,利

35、于行车的舒适。路面结构层的组合形式具体参见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标准图集(苏Z012002) 。见图 3.2-12。,图 3.2-1 沥青混凝土铺装的非机动车道,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 3.2-2水泥混凝土铺装的非机动车道,3.3 人行道铺装,1.人行道的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材料可根据道路性质、周边环境以及景观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面层材料可采用花岗岩、预制道板、压模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材质或几种材质相结合。 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 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

36、。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应根据车辆荷载确定。,(1)预制混凝土砖道板详见图3.3-16预制混凝土砖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建筑材料,其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且其品种的多样性和透水性能是其他建筑材料所没有的。利用其独特的透水性能可以缓解因地表径流带来的交通压力,同时由于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缓解了地下水大量开采带来的地基基础下沉和地下水的严重不足。加之其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既环保又经济,是理想的城市建设的人行道铺装材料。其施工时较低的噪声污染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

37、用透水砖进行城市路面的建设,真正实现了人、环境、自然的共存与融合。,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 3.3-1 压模混凝土道板,图 3.3-2 预制混凝土道板及彩色混凝土铺装,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 3.3-5 预制混凝土道板,图 3.3-4 预制混凝土道板,图 3.3-3 预制混凝土道板,图 3.3-6 预制混凝土道板,(2)花岗岩道板详见图3.3-710花岗岩品种、质地、花色繁多。由于花岗石板材质感丰富,具有华丽高贵的装饰效果,且质地坚硬、耐久性好,所以是室内外高级饰面材料。选用原则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根据适用性和经济性等的原则选用石材。(1)经济性 天然石材的密度大,运输不便、运费高,应综合考虑地

38、方资源,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难于开采和加工的石料,将使材料成本提高,选材时应加注意。(2)美观性 选用时要把握好石材的尺度颜色及表面处理要与周边环境相结合。(3)安全性 由于天然石材是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因此可能存在含有放射性的物质。石材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指镭、钍等放射性元素,在衰变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图 3.3-7 花岗岩道板,图 3.3-8 花岗岩道板,图 3.3-9 花岗岩道板埋地灯细部处理,图 3.3-10 花岗岩道板埋地灯细部处理,图 3.3-11 预制混凝土砖与花岗岩镶拼道板,图 3.3-12 预制混凝土砖与花岗岩镶拼道板,人行道板的松动、碎裂、沉陷、侧缘石弯道不顺等病害

39、情况的防治措施。 人行道基础结构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土基和基层压实应使用机械施工,压实度应满足规范、设计的要求,人行道基础分层压实后,应封闭养生。 人行道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人行道面层与其他构筑物应顺接,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面层与各种管线井框盖的高差不得大于,人行道板铺筑完毕,应封闭养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以使用;现浇混凝土人行道表面耐磨层的厚度不得小于,且与下层的混凝土相互渗透,可靠粘接,现浇混凝土人行道须设置变形缝;现浇仿石水泥混凝土人行道面层应涂刷渗透性的透明密封光亮剂。,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3.4 路缘石及护拦,(1) 缘石宜高出路面边缘1020

40、,隧道内、线形弯曲路段或陡峻路段等处,可高出2540。并应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稳定,缘石宽度宜为1015。(2) 桥上缘石的规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要求。,路缘石,图3.4-1 花岗岩路缘石,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4-4水泥混凝土路缘石,图3.4-2 水泥混凝土路缘石大样图,图3.4-3 水泥混凝土路缘石,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4-5 花岗岩路缘石,图3.4-7 花岗岩路缘石大样图二,图3.4-6 花岗岩路缘石大样图一,(3) 缘石宜采用立式,出入口宜采用斜式或平式,有路肩时采用平式,人行道及人行道宽度范围内缘石宜做成斜式或平式,便于通行。在分隔带端头或交叉口

41、的小半径处,缘石宜做成曲线形。见图3.4-89。(4) 景观大道中分带、侧分带、人行道侧石可采用花岗岩,平石采用预制混凝土,一般道路推荐采用预制混凝土侧平石,重点路段或景观要求较高路段,可采用花岗岩,也可采用花岗岩贴面处理。,图3.4-9 平式出入口,图3.4-8 斜式出入口,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5) 混凝土侧缘石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30,侧缘石基础需采用C25以上水泥混凝土材料,在设计图中应明确不同曲率、规格侧缘石的几何尺寸,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安砌稳固,做到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勾缝应饱满严密,整洁坚实。景观大道中分带、侧分带、人行道侧石可采用花岗岩,平石采用预制混凝土,一般

42、道路推荐采用预制混凝土侧平石,重点路段或景观要求较高路段,可采用花岗岩,也可采用花岗岩贴面处理。见图3.4-10。 (6) 雨水井井框宽度宜与缘石宽度相同,雨水口处侧石安砌,应与雨水口施工配合,安砌牢固,位置准确,缘石不得阻水。侧石背后及基础应回填密实。,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4-10 雨水篦框宽度宜与缘石宽度相同,(1) 快速路与郊区主干路中间分隔带上,宜采用防撞设施。防撞设施主要设置在道路障碍物前,或道路出口分叉端部或分隔带端部。常见有夹层系统防撞垫和填砂塑料防撞桶。(2) 大、中型桥梁上应设置高缘石与防撞护拦。(3) 城市桥梁引道、高架桥引道、立体交叉匝道、高填土道路外侧挡墙等处,高

43、于原地面2m的路段,应设置车行护栏或护柱等。,护栏 (见图3.4-1118),图3.4-12 机非分隔护栏,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4-11 隔离墩,(4) 平面交叉、广场、停车场等需要渠化的范围,除画线、设导向岛外,可采用分隔物或护栏。护栏包括活动、固定式隔离栏和固定式隔离墩等。,图3.4-13 柱式护栏,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4-14 缆索护栏,图3.4-15 缆索护栏及大样图,图3.4-18人行道护栏,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4-16 车行道护栏大样,图3.4-17 车行道护栏,3.5 检查井及路面排水设施,3.5.1 检查井 城市道路下的检查井一般有雨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给水

44、检查井、联合通信检查井、电力检查井、燃气检查井等,主要依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50289-98),并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管线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统一布置。 如南京地区一般根据以下原则:东北侧布置给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管道和热力管道,西南侧布置污水管道、联合通信管沟、燃气管道。见图3.5.1-1。,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5.1-1管线综合布置图,(1)快速路、主干道不应设置检查井,应设置在辅道或绿化带中,检查井的设置不得破坏道路使用功能。见图3.5.1-2、图3.5.1-3、图3.5.1-4。(2) 受条件限制检查井位于机动车道时,建议设置在能够避免车轮碾压的部位。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

45、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砌筑,建议采用模块式检查井或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盖建议采用五防井盖(即防盗、防跌落、防滑、防位移、防响)。设置在慢车道或人行道下的检查井,可采用满足强度要求的砖砌检查井。,图3.5.1-2 绿化带中的检查井宜与绿化的布局相协调,图3.5.1-3 检查井设置在辅道中部,图3.5.1-4 检查井的设置不得破坏道路使用功能,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5.1-5 不锈钢托盘井盖,图3.5.1-7不锈钢托盘井盖设置于坡道上的井盖,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5.1-6 不锈钢托盘井盖,图3.5.1-8 不锈钢托盘井盖,图3.5.1-9 钢纤维混凝土井盖 设置于

46、慢车道,图3.5.1-11 不锈钢 阀门井井盖,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5.1-10 涂色的钢纤维井盖 设置于绿地内,图3.5.1-12 花岗岩井盖,(3)位于人行道上的检查井盖,宜采用与人行道铺装同质材料饰面。见图3.5.1-5。(4)为防止检查井下沉,检查井室基础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作出设计,检查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3.5.1-13 检查井采用同种材质铺装,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3.5.2 路面排水设施路面排水设施的设置应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50014-2006中的相关规定。1.雨水口,(1)平箅式雨水口:收水效果较好,但景观效果稍差。建议用于较平坦及对排水要求较高的道

47、路。建议道路平石宽度与雨水口的宽度一致,见图3.5.21。(2)侧式雨水口:景观效果较好,但收水效果稍差。建议用于道路纵坡较大且对景观要求要求较高的道路;公交停靠站处宜设置侧式雨水口。设置侧式雨水口的缘石高度应相应增高,见图3.5.2-23。,图3.5.2-1 雨水口设置宽度 与路沿宽度一致,图3.5.2-2 设置在人行道上的立式雨水井,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5.2-3 设置在侧分带 上的立式雨水井,2.排水边沟(1)景区内的道路一般采用排水边沟,设置在道路两侧。见图3.5.2-4。(2)边沟一般采用明沟,在人群密集的景区及跨线桥引道等处可采用盖板沟,材质可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见图3.5

48、.2-5。,图3.5.2-4 排水明沟,图3.5.2-5 盖板沟,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3.过水槽(1)当三幅路或四幅路机动车道外侧未设置雨水口时或设置雨水口将增加较大工程量时(如单幅路拓宽改造成三幅路或四幅路时),可在两侧带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道过水槽,过水槽可采用敞开式与盖板式,见图3.5.2-6。(2)当单幅或双幅路采用边沟排水,而人行道内侧设置了缘石时,可在人行道上设置盖板式过水槽,收集路面水经过水槽排入雨水边沟内,图3.5.2-7。 (3)在公交停靠站处若无条件设置雨水口或设置困难时,可考虑设置盖板式过水槽。,图3.5.2-7 盖板过水槽,图3.5.2-6 敞开式过水槽,城市建设指南与

49、范例,4.横向截水沟(1)隧道进出口处或隧道最低点应设置横向截水沟,集中收集后经泵站排出,见图3.5.2-8。(2)当道路两侧建筑物(如停车场、地下室等)地坪标高低于道路标高时,应在门坡处设置截水沟,见图3.5.2-89。 (3)截水沟设计应保证坚固耐用,便于维修保养,并注意降低噪音。机动车道处截水沟应采用钢构件加工成型,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处截水沟可以采用预制混凝土材料,见图3.5.2-10。,图3.5.2-8 隧道进出口处横向截水沟,图3.5.2-10 截水沟横断面图,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图3.5.2-9 停车场门坡处横向截水沟,5.隐形排水沟 对于广场、景观路或步行街,建议设置隐形排水沟,

50、见图3.5.2-11、3.5.2-12。,图3.5.2-11 步行街收水口,图3.5.2-12 设计大样图,城市建设指南与范例,3.6 道路照明设施1.道路的照明标准应根据城市规模、性质、道路等级确定,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45-2006)中的规定。2.路灯的布设根据道路的等级、断面宽度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布设方式:单侧布置、双侧交错布置及双侧对称布置等。3.路灯管线一般敷设于缘石内侧0.30.5米处,人行道上的行道树及绿化带内的乔木的种植应避开路灯管线,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树木中心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的要求,同时路灯杆位应错开行道树布置。4.交叉口的照明标准应比路段照明标准提高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