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18545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氏杆菌病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氏杆菌病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布氏杆菌病,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1,PPT课件,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概述,2,PPT课件,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

2、弛张热”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发展史,概述,3,PPT课件,发展史,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发现布病患者。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概述,4,PPT课件,布病流行概况,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于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

3、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概述,5,PPT课件,危害,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

4、影响畜种改良和推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概述,6,PPT课件,一、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七、预后八、治疗九、预防,概述,7,PPT课件,病原学,病原学,8,PPT课件,病原学,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电镜下可见三层外膜: 外层为脂多醣 (LPS) 中层外膜蛋白 (OMP) 内层细胞质膜,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9,PPT课件,病原学,电镜下的布氏杆菌,光镜下的布氏杆菌,10,PPT课件,病原学,11,PPT课件,病原学,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羊型、牛型

5、、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12,PPT课件,生长特性: 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5%10%CO2。一般生长缓慢,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1周以上,有时需1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病原学,13,PPT课件,病原学,抵抗力:本菌属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3漂白粉和来苏尔数分钟内能杀灭。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等中能长时间生存(2个月以上)。,一般自然环

6、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物理因子抵抗力:对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分钟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间为60分钟,湿热100 生存1-4分钟。,14,PPT课件,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浓度(%)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0.1 30s 石碳酸 1-2 1-5分钟 来苏儿 2 1-3分钟 来苏儿 3 1分钟内 漂白粉 0.2-2.5 2分钟内 肥

7、皂水 2 20分钟以上,病原学,15,PPT课件,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6,PPT课件,流行病学,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引入,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17,PPT课件,(一) 传染源,主要为病畜。包括绵羊、山羊、黄牛、水牛、奶牛及猪。,流行病学,18,PPT课件,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实验

8、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流行病学,19,PPT课件,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流行病学,20,PPT课件,流行病学,(二) 传播途径,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

9、; 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21,PPT课件,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4、接触病畜的尿、粪;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流行病学,22,PPT课件,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经消

10、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流行病学,23,PPT课件,(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流行病学,24,PPT课件,流行病学,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环节图,25,PPT课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26,PPT课件,发病机制,波浪热:

11、布氏杆菌侵入人体淋巴管局部淋巴结原发灶入血,出现菌血症、毒血症布病不易根治的原因:病原菌是特殊的侵入细胞性的病原体,在细胞内繁殖,抗菌药物和抗体不易进入。细菌、毒素、变态反应(迟发型)三种因素均参与了布氏杆菌病的发病过程。急性期:以细菌、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应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 慢性期:以变态反应为主,治疗应侧重于菌苗等脱敏疗法。,发病机制,27,PPT课件,病理解剖,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初期为炎性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淋巴结等处能见增殖性结节和肉芽肿。慢性期部分病人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

12、变,临床则出现后遗症。,发病机制,28,PPT课件,各系统病理变化,发病机制,皮肤: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心脏:特异性心肌炎、心包炎。侵犯主动脉瓣。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29,PPT课件,各系统病理变化,发病机制,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肺部:卡他性肺炎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神经系统: 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 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运动器官: 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

13、节炎、滑囊炎和腱鞘炎。,30,PPT课件,临床表现,临床表现,31,PPT课件,临床表现,潜伏期13周(3日至数月)。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32,PPT课件,临床表现,(一) 急性期 (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1. 发热 热型不一,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羊种菌感染发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体温下降时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疾病不同,有一定诊断意义。,33,PPT课件,临床表现,体温曲线(波状热),34,PPT课件,临床表现,2.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特别是晚上出汗明显增多。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

14、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35,PPT课件,临床表现,3.关节疼痛 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 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 关节炎可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炎。 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痛固定在某些大关节。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36,PPT课件,临床表现,关节炎:左侧关节炎,伴有发热、不适及肌肉疼痛。,37,PPT课件,临床表现,4.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15、38,PPT课件,临床表现,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39,PPT课件,临床表现,6. 乏力,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病”。,40,PPT课件,临床表现,7.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 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方式有关,经口感染者以颈部、咽后壁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接触性传染者多发生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有时腹腔或胸腔淋巴结亦

16、可受累。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亦有发生化脓,破溃而形成瘘管者。,41,PPT课件,临床表现,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复发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数月,亦有发生于治疗后2年者。这可能是寄生于细胞内的细菌,逃脱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功能的清除。,42,PPT课件,临床表现,(二) 慢性期,病程长于1年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 此外常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43,PPT课件,临床表现,骨和关节的器

17、质性损害:椎骨前缘被侵蚀。,44,PPT课件,慢性期 可分两型:(1)慢性活动型: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血清学检查阳性;(2)慢性相对稳定型:体温正常,体征和症状仅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临床表现,45,PPT课件,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46,PPT课件,实验室检查,主要取血或骨髓作培养,后者阳性率高于前者。70%的患者血培养阳性,但该细菌生长缓慢,血培养需721天。,(一) 血象,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或单核细胞增多。部 分患者有血小板减少。血沉:血沉增快,以急性期发热患者更为显著。肝功:可出现各种异常改变,但无特异性。,(二) 病原菌培养,47

18、,PPT课件,实验室检查,1. 凝集试验 标准的是试管法(STA)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主要检测特异性lgM和IgG。后者操作简便,常用于普查。前者常用于诊断,滴度1:160有意义。 2. ELISA法 检查各类lg抗体,敏感性强。 3. 其他免疫学试验 包括免疫荧光抗体检测、2-巯基乙醇试验(2-ME)、抗人球蛋白试验、RIA等,(三) 血清学检查,48,PPT课件,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开展PCR检测布氏杆菌DNA,能快速、准确作出诊断。有报告应用牛种菌16SRNA序列作引物,其敏感性大于3lKD编码基因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四) PCR技术,49,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19、与鉴别诊断,50,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1. 流行病学史 包括流行地区有接触羊、猪、牛等家畜或其皮毛,饮用未消毒的羊奶、牛奶等流行病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2. 临床表现 急性期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神经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慢性期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血、骨髓或其他体液等培养阳性或PCR阳性可以确诊。血清学检查阳性,结合病史和体征亦可作出诊断。,51,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急性期需与风湿热、伤寒、痢疾、败血症、结核病等鉴别。慢性期主要与骨、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52,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1、布病与风湿

20、病相鉴别,布病侵犯大关节,风湿病侵犯小关节。 风湿病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中性白细胞增多,常累 及心脏瓣膜病变。 布病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常见。 实验室检查:风湿病ASO阳性;布氏杆菌抗体阳性。,53,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2、布病与伤寒、副伤寒的鉴别,布病急性期易与伤寒混淆。 主要区别:伤寒起病急,高热,谵语,烦燥不安; 实验室检验:伤寒为肥达氏反应阳性,伤寒菌培养 阳性。,54,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3、布病与结核相鉴别,结核病与布病都可以有淋巴肿大的表现:淋巴结核 多粘连成块,破溃流脓形成瘘道有瘢痕,布病性淋 巴腺炎很少有破溃发生; 结核病人消瘦,结核中毒症状明显,但结核病很少 有肝

21、脾肿大。 代偿失调的结核病人血沉一定增快,痰内查到结核 杆菌,胸部X线的检查对肺结核常有着决定性意义。,55,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4、布病与败血症相鉴别,败血症常有化脓性传染病灶,中毒症状严重,大多 发生高热,呈驰张热者居多。 败血症严重病例可见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昏迷或休克。 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多数患 者有进行性贫血;血培养可以发现其他病原菌。 布病高热时神志清楚,甚少谵妄。白细胞减少,淋巴 细胞相对增多。,56,PPT课件,诊断与鉴别诊断,5、布病与疟疾相鉴别,布病发病时没有疟疾发作时的那种有规律性的热型。 布病出现运动器官及生殖器官的损害,而疟疾没有。 疟疾的

22、末稍血涂片可发现疟原虫。,57,PPT课件,预后,预后,58,PPT课件,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即使不经治疗亦有自愈倾向。未经抗生素治疗者一般13个月内可康复,但易复发。 及时治疗者病程大为缩短。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也有死亡病例。,59,PPT课件,治疗,治疗,60,PPT课件,治疗,(一) 急性期治疗,l.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包括休息等。高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头痛、关节疼痛剧烈者应用镇痛剂。中毒症状明显和睾丸炎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

23、 病原治疗 布氏杆菌为细胞内细菌,因此病原治疗的抗菌药物应选择能 进入细胞内 的药物。为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一般采取 联合用药 和 多疗程疗法。,61,PPT课件,治疗,WHO推荐多西环素2OOmg/d和利福平6009OOmg/d联用,疗程6周。 亦有认为多西环素2OOmg/d 6周加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lg/d肌注2周,效果亦佳。 此外喹诺酮类,有很好的细胞内渗透作用,亦可应用。 复方磺胺甲恶唑(TMP-SMZ)能渗透到细胞内,对急性期患者退热较快。常用剂量为每日46片(每片含TMP8Omg,SMZ4OOmg,分2次口服。连服46周。 布氏杆菌脑膜炎患者可以应用头孢曲松与利

24、福平联用。,62,PPT课件,孕妇,妇女在怀孕期,患有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都可以引起胎儿死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治疗方法 首选药物是利福平。禁忌用链霉素。,治疗,63,PPT课件,治疗,(二) 慢性期治疗,l. 病原治疗 急性发作型、慢性发作型、慢性活动型、具有局部病灶或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患者,均需病原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2. 菌苗疗法 目前认为被布氏杆菌致敏的T淋巴细胞是引起机体损害的基础。少量多次注射布氏菌抗原使致敏T细胞少量多次释放细胞因子,可以避免激烈的组织损伤而又消耗致敏T细胞。,64,PPT课件,治疗,临床上对静止型患者一般应用布氏杆菌菌体菌苗、溶菌素和水解素,布氏菌酚不

25、溶性组分或去除部分内毒素的布氏菌菌苗,用于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反应较大。有神经、心肌、肝、肾损害者忌用。,3. 对症治疗,65,PPT课件,预防,预防,66,PPT课件,预防,包括隔离病人、治疗病畜。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做好个人防护和职业人群防护。对有可能感染本病的易感者进行菌苗预防接种。家畜亦可进行菌苗免疫。目前国外已进行DNA疫苗的研究。,67,PPT课件,传染源管理,(一)家畜检疫疫区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港口检疫(二)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 只要有布病畜存在,人、畜遭受布病的威胁就不能解除。并时刻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此,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是预防

26、和控制、消灭布病综合措施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坚决淘汰病畜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主要方法。,预防,68,PPT课件,切断传播途径,(一)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皮毛消毒防止经黏膜感染:黏膜主要指性器官黏膜1、动物采取人工授精:2、布病病人禁止在急性、亚急性期发生性活动。(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巴氏消毒(70,30分钟)或煮沸消毒。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学措施饮用水消毒:加强水源管理,禁止人畜共饮。(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四)减少人与牲畜接触,禁止人畜混居。,预防,69,PPT课件,保护易感人群,禁止徒手为疫畜接产及处理流产物重点人群预防接种加强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预防,70,PPT课件,特别强调 羊子传播的布氏杆菌病、蜱虫叮咬后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禽类所致的禽流感、伊波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等等,起病早起都有发热,感冒样症状,很容易误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很重要。要求我们的门诊首诊医生要有这种意识,把发热的病人尽早收到我们感染科,于人于己都是最正确的选择。,特别强调,71,PPT课件,Thanks,72,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