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3026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认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社会认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社会认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社会认知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社会认知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认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认知ppt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社会认知,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心灵创造的;即使我们并肩站在同一块草地上,我看到的绝不会和你看到的相同。 George Glesing(1905),第一节:社会认知基本概念第二节 自我知觉第三节 对人知觉印象形成第四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第五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第一节 社会认知,一、社会知觉的含义 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包括视、味、听、嗅、触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体验。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二、社会知觉和社会认知的含义1、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

2、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2、社会认知:人们如何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或更准确地说,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使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3、社会认知等同于社会知觉,案例: 1999年2月4日清晨,在纽约市的某一街道上,四名白人警察正慢慢地接近阿莫多迪阿诺。当迪阿诺进入公寓走廊时,警察认为迪阿诺这名来自西非的黑人移民,看来挺像他们见过的一连串强奸案罪犯的形象,因此他们命令他不许动。事实上,迪阿诺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他是一名街头小贩,每天都工作很长时间,在业余时间,他获得很高的学分,因此可以上大学了。当警察走进迪阿诺的时候,他伸手去拿他的钱包,可能想出示什么

3、证件。四名警官对黑人伸手进口袋的情境非常警觉,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共41枪,迪阿诺当场身亡。,三、社会认知的两种方式:(一).自动化思维:无意识的、不带意图目的的,自然而然的并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维。自动化思维是基于图式而做出的反应。1、图式(基模):人们用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的社会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所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 例如: 对种族和武器的刻板印象;性别图式;社会角色图式;人们在特定情形下的表现图式等,图式的功能:图式有助于信息加工图式有助于回忆图式加快信息处理图式有利于自动推理图式可以添加信息图式有助于解释图式提供预期图式蕴含情感 图式一旦形成,人们

4、总是不愿意去修改,从而带来偏差和错误,2、心理策略与捷径:判断法则(人们为了迅速而有效的做出判断所使用的心理捷径)可用性法则:一种心理经验原则,即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 缺陷:最容易回想起来的事物并不能代表整体代表性法则:一种心理捷径,人们根据一事物与某个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锚定与调整法则:一种心理捷径,即人们以一个数值或数字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社会认知的这种自动化思维存在是相当普遍的,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动化思维应对他们的生活,(二)、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定义: 控制性思维:有意识的、有意图目的的,自发的以及需要努力

5、的思维。 进行控制性思维需要动机和努力进行控制性思维的目的之一是为自动化思维提供制衡,当人们对事物的准确性要求高时,控制性思维就会发挥作用反事实推理:在心理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不同控制性思维的一种,但有时候表现出无意识的,第二节:自我知觉,有三样东西是极端坚硬的,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There are three things extremely hard, Steel, A Diamond, and to know ones self) 本杰明. 富兰克林,一、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一)相关概念1、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2、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有两个

6、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关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信念 包括自我图式和梦想或害怕成为的可能的自我自尊:是我们对自己所做成的评价。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影响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二)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内省(introspection):往内心深处去探索,并检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及动机的历程. 存在的问题:人们很少花时间去思考自己; 即使人们内省,他们的感受或行为的原因也可能会隐藏得让意识觉察不到。,2、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当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棱两可的状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景,来推断自己的态度和感受。 内

7、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因为喜欢某项活动或觉得该活动有趣而想从事该活动的欲望。 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而想从事某项活动的欲望。 涉及到的现实问题:父母应如何赞扬孩子?理解我们的情绪等,3、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1)社会比较:人们通过将自己和他人比较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态度。 A.向上的社会比较(upward socail comparison):将自己与在某种特定的特点或能力上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 B.向下的社会比较(dowmward socail comparison):将自己与在某种特定的特点或能力上比自己差的

8、人进行比较 C.目标性质会影响我们所做的比较:,当我们想对自己的能力和意见有一个准确的评估时,我们会将自己与我们相似的人比较; 当我们想得到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信息时,我们会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 当我们的目标是自我提升时,我们会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仅仅想象自己置身天堂是无法带来满足的,你同时还得想象别人深陷于恐怖的地狱之中。 P.D.James. The Children of Men,1992,(2)他人的反馈 人们可能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的负面特征; 我们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思考是自动地,无意识的进行的,而且有时候他人能够比我们自己更好地推断出我们的想法和感觉。 以上两个原因告诉我们,别人的眼睛

9、 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条途径。,开放,盲点,隐藏,未知,了解,不了解,了解,不了解,自己,他人,A,C,D,B,乔哈利之窗,_ _ _ _ _ _ _ _ _ _ _, ,(三)文化与自我例子:小和田雅子嫁入日本皇室1、独立自主的自我:个人主义文化 独立的自我观:以自己内在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的方式。2、相互依存的自我:集体主义文化(一个人需要培养牺牲小我保全大我的精神中国俗语) 相互依存的自我观:以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来定义自我,并认识到自我的行为经常会受到别人的想法、感受及行为的左右。,(四)自我与年龄、性别 1、人类的自我认识在两岁左右开始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初步的自我意识会变得越

10、来越复杂。如儿童的自我概念是一些具体的,具有清楚界限的以及易于观察的特征;当我们逐渐成熟,就会更强调心理状况(我们的想法与感受)和关心其他人如何评价自己 2、研究认为,女性拥有更多关系上的相互依存性,更关注亲密的关系;男性关注集体上的相互依存性,并更关注他们在大集体中的成员资格。,(五)自我概念的功能1、组织功能:人们将信息储存在自我图示中。自我图式:人们用来组织对自我的认识并影响他们的注意、思考及记忆的内容的心理结构自我参照效应:人们对于有关他们自身的信息识记效果更好的倾向。例子:医生,房地产商与艺术家的故事2、管理功能,即管理人们的行为,做出选择以及形成对未来的计划。自我控制:个人控制和指

11、导自己行为的方式自我控制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在一项任务上花费能量就会对花在另一项任务上的能力产生限制例如:压力条件下失控,戒烟、减肥等。自我控制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二、自尊及其测量(一)自尊的构建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向上比较,向下比较3、自己的内部标准:理想的自我,应该的自我,实际的自我,高自尊的人能够树立合适的目标,能够以自我提高的心态来利用反馈,能成功的应对困难情境; 低自尊的人常选择不切实际的目标或不树立目标,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对批评与负性反馈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及行为反应。,(二)自尊的测量 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2、得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三、与自我相关的几个

12、概念(一)自我服务偏见:当人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即自我美化或自我开脱,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好。1.表现:,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和环境,自我恭维的比较与他人相比,认为自己更好,盲目乐观主义,虚假的普遍性和独特性,我英语课得了A是因为我用功学习了,社会心理学课程得了D是因为考试不公平,我比我姐姐对我父母更孝顺,即使50%的婚姻都失败了,我仍相信我的婚姻会持久而幸福,我知道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相信全球变暖会威胁我们的未来,高自尊和自我服务偏见形影不离,乐观主义:在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促进健康和安宁方面更好,但盲目乐观会导致对事实认识不清,从而不能

13、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警示语:要想在学校里获得成功和出类拔萃。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持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新泰以激起对利害的关注虚假普遍性:过分高估或低估别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原因:归纳性结论来自一个有限的样本,而这个样本中显然还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虚假独特性:我们更多的把优点,成功等归因于自己的能力。,2.自我服务偏见产生源于:自我参照效应 ;维持和增强自尊的动机3.自我服务偏见的利弊:有利之处: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提升生活的幸福感,更能适应社会,积极乐观,缓解焦虑,抵御抑郁,有利于心理健康等不利之处:不能面对客观现

14、实,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和选择;夸大人们对自己群体的评价;引发不和与嫉妒,生活中最了不起的成就和最让人沮丧的挫折,都来自对自己高标准的预期,(二)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指人们想要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展现一种受到赞许的形象。1、虚伪的谦逊:贬低自己,夸奖他人2、自我妨碍:人们为自己制造障碍和借口,以便在表现不佳时避免自责的策略行为的自我妨碍:通过实际创作真正的障碍来起作用。如疲倦、酗酒或药物依赖、迟到等自我报告的妨碍:人们声称自己生病、焦虑、害羞等。弊端:因为事先找借口,我们可能会在完成任务时就不怎么努力。,第三节 对人知觉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

15、程的要素和组织结构(一)信息要素1、外表,语言:2、非言语线索:表情,距离,身体姿势,目光接触3、超语言线索:语言中除谈话内容之外的线索。如频率、振幅、速度、音质等。(测谎仪或音谱仪更能侦查出该线索)人有七种情绪: 快乐、高兴;惊奇、迷惑; 害怕、恐惧;悲伤;生气、愤怒; 厌恶、受辱;好奇、恳切4、行为,面部表情的进化观点:达尔文指出:面部表情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表达出来,对于进化中的物种具有维护生存的价值。文化与非语言交流的渠道表达规则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是特殊的,说明人们应该表达出哪一种情绪如:OK手势:在美国表示“没问题”,在日本代表“钱”,在法国代表“零”,在墨西哥代

16、表“性”,在埃塞俄比亚代表同性恋,在南美洲一些国家如巴西,表示猥亵 目光接触与注视:美国认为是肯定;有些地方认为是不礼貌的 竖起大拇指:日本表示“男人”,在伊朗和撒丁岛则是猥亵的手势 点头:印度和非洲意义相反,性别与非语言交流 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善于构建和表达非语言行为社会角色理论(爱丽丝.伊格利)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对性别角色的期望不同,并使性别角色的体验不同。正是性别角色期望和性别类型技能结合,从而导致社会行为有性别差异。女性受压抑最多的文化中,女性的礼貌倾向特别强烈。,(二)印象的组织结构1、维度观:三个维度 评价:对他人或事物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价 力量:对他人或事物从力量强与弱方面加

17、以评定 活动水平: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例子:198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时选民就是从“能力和是否正直”这两个维度来评判的。里根战胜了卡特2、类型观:人们是以类型的方式来知觉他人。如:外向,稳重,忧郁等典型特征,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加权的平均模式(1968年):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的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负性信息权重大(负性效应)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一种是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大学教授),一种是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三

18、、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一)规律1、“中心特质”效应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某一特性是否成为中心特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与此特性同时呈现的的其他特性和要做哪方面的判断。也与个人对特质重要性的主观感受有关。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近因效应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案例:卢钦斯的吉姆实验首因效应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但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

19、环效应。戴恩大学生被试观察三个与他们年龄相近的人的照片的实验。1950年凯利教师学生实验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4、积极性偏差: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做正性评价(又称慈悲效应)原因可能有:(1)人们美好的经验

20、对评价他人的影响,愉快的事情更容易被人回忆起来;如(2)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做较好的评价,所评定的他人和自己有一种相似感,所以对他人的评价也比较高5、投射效应 认知者从自身出发对他人进行认知的情况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从而经常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认为对方也应该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简单来说,这就是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二)印象的作用1、所形成的印象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从而保持原有印象的不变。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

21、,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三)印象整饰1、定义人们在社交中总是要选择一定的装束、言辞、表情或者动作,以给他人留下一个独特的印象,这种有意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整饰。印象整饰充分说明社会认知是认知者与被认知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2、作用它为人们提供了社会表现的礼仪样式和规则;恰当的印象整饰是人际交往的辅助手段,可以润滑与调节人际关系,使人们交往能够顺畅地维持下去;是个人适应性的量尺。消极方面:谋取私利3、现实中的应用得寸进尺效应:假如我们能够让别人接受

22、我们提出的小要求,则以后让其接受我们更大更不客气的要求的可能性会比以前不曾要求过他来得高。美国弗里德曼家庭主妇维护交通安全和美化怀镜实验,第四节 对群体的知觉 刻板印象男、女性不同印象地域与群体特征:上海人;山东人;河南人;湖北人;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职业与群体特征:教师;医生;政治家;中国官员;大学生种族与群体特征:黑人;黄种人;白种人,一、刻板印象(stereotype):将某类群体概括化,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即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表达的就是刻板印象二、刻板印象的形成1、个人的经验当人

23、们第一次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他们与一两个成员的互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群体中的特殊成员对刻板印象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群体的社会角色限制了我们所看到的行为2、社会学习刻板印象也可以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得而来。,性别刻板印象:关于女性和男性个人特征的信念。 媒体对两性的描述: 男性有广泛的社会角色和活动,而女性只是家庭中的角色。 男性普遍被描述为专家和领导者,而女性则作为下属。 男性通常被描写为比女性更活跃、自信而有影响力。 女性人口在媒体中出现的比例更低 跨文化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核心元素是非常相似的。如:喜欢冒险、独立、有支配欲和强壮是男性特征;而感情脆弱、顺从、和迷信是女性特

24、征。 性别的亚类型:母亲;职业妇女;女博士;假小子;父亲;运动员;娘娘腔等,三、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组织成员的显著性: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2)信息量。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用刻板印象来知觉他们,从而忽略个人的特征。(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做出判断时,易使用刻板印象。(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也易使用刻板印象。 如权利与刻板印象:有权者付出较少注意,他们不需要、不愿意、或者没时间和精力去观察下属,因而更有可能对下属形成刻板印象(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如勃然大怒时。(6)当人们意识到对个体的判断重

25、要,人们也许会进一步收集有关个体的信息,而不是只用有关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认识个体。,四、刻板印象辨析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使生活更明白简单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三一些刻板印象是不准确的,有些虽然是准确的,但过于简单化四我们有时候会使刻板印象成为自我实现预言。,五、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人们在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2、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为

26、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特殊的环境与时间,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2)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群体中的亚群体成员,要与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3)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非典型的成员,要与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4)人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改变刻板印象的根本与前提。,第五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一、何时归因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2004年马加爵案;2010年药家鑫案;2、负性的事件 2010年李刚门事件;20

27、11年河南“性奴”案;2011年10月13日,佛山两岁女童遭轮番碾压,路人不救;是彭宇事件后遗症?是人人冷漠的社会环境?3、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不太肯定的事,二、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1、海德的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创始人)在海德看来,行为的原因有两种:在于环境(外部归因)在于个人(内部归因),认为这个行为的原因跟他自己有关人格、态度、或个性等。如果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即不同的归因会形成不同的印象。,美满的婚姻中夫妻倾向于对伴侣的正性行为做内部归因,对负性行为做外部归因;不

28、幸的婚姻中夫妻则倾向于相反的模式。 例子:马加爵案海德认为:人们更偏好做出内部归因,即我们倾向于认为行为的起因是那个人的主要个性特征。2、韦纳的归因理论成就归因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分类与描述:(1)内因外因。(2)稳定不稳定。(3)可控制性。,3、凯利的归因之三维理论此理论认为:(1)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及行动产生的环境。(2)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一致。若是,一致性就高。一贯性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时间、地点是否也发生。若是,一贯性就高。特异性信息:即行动者对

29、其他对象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若是,特异性就低。,4、反常条件关注模型此模型认为,一个行为或事件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要从中找出真正的原因常需已有知识的帮助;在与行为、事件的发生有关的所有条件中,如果某一条件比较突出,那么归因者就会把行为事件的发生归于它。5、顺序阶段模型归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行为的分类(2)自动的特质归因(3)校正:利用情境因素来调整,6、约翰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对应推论理论对应推论理论主张,当人们进行个人归因时,就要从行为及其结果推导出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非共同性结果:不同于其它方案的特点(2)社会期望:(3)选择自由,三、归因偏差

30、1、基本归因错误又叫对应偏差(一致性偏差),它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例子:灰姑娘在家里畏缩性格温顺;在舞台上的光彩照人自信。原因:每个人都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信念; 情境中行动者比情境更突出,更具有知觉显著性。影响:对消极事件的归因影响着人们对其作出的反应。 如:彭宇案系列;,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倾向于做内部归因,强调行动者内在特征的作用;而行动者对自己行为的归因则倾向于做情境归因,即强调情境的作用。原因:知觉的显著性和信息便利性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 维持自尊的需要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原因:为了维持自尊;向别人展示良

31、好的自己;和所拥有的信息有关。四、文化与归因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对他人做出性格归因;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做出情境归因,他们在做出性格归因的同时,更可能将情境考虑在内。即一致性偏差存在于多种文化中,区别在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会超越个人解释,并会考虑到情境信息。,五、归因的个体差异个体归因中的内控者与外控者之分习得性无助:当人们把失败归于内部、稳定且普遍的因素时,就会产生结果不可控的期望,从而出现动机水平下降及抑郁、无助的情绪。是一种对自己悲观的归因方式。对个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可以通过培训和治疗改进。六、研究归因错误的必要性(1)人类思维有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的倾向,有时候会带来错觉(2)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即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因为人们更愿意承认失败,不幸是现实环境造成的结果”(3)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对此研究以期我们变得更理性,更加贴近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