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行为疗法发展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行为疗法发展史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为疗法发展史,董薇,行为的概念:,有机体对所处情景的所有反应的总和,包括一切外显的内在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的反应。,从理论到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行为科学第二阶段:早期行为疗法第三阶段:认知行为疗法第四阶段:第三代行为疗法,第一阶段:行为科学,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巴甫洛夫,著名的狗的唾液分泌实验,得出刺激-反应(S-R),亦即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或respondent conditioning)。 理论公式:S-R (stimulate-reaction),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父亲责罚 恐惧 (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
2、射) 考试之后 被父亲责罚 (中性刺激) (无条件刺激) 考试 恐惧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其他类似情景 恐惧 / 不恐惧 (泛化) (分化) 考试 不再恐惧 (消退),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包括:,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一个原本不能引起某种反射(恐惧)的中性刺激物(考试),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恐惧)的刺激物(被父亲打骂)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考试,成为条件刺激)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恐惧,条件反射形成); 2、泛化:任何一个刺激物(考试)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小测评,面试,回答问题等)初次作用时,也会产
3、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包括:,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回答老师问题)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因不会被打骂,而不再对回答问题感到恐惧),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3、消退:当条件刺激(考试)不再引起条件反应(恐惧,因为父亲不再打骂),继续出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华生,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之一,行为主义的发起者。主张将心理学变成一门以实验作为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因此,十分强调环境的作用,不看重天性、禀赋的影响。在他看来,人类的行为都是可以通过刺激-反应作用进行解释。 很早即开始利用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的知 识进行实验(小埃
4、尔伯特惧怕白鼠)。,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 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是持相反主张的人已经夸张了数千年。(1930),华生主要理论观点,1、心理学研究个体行为,不研究不可观察的意识;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客观观察和测量而非内省;3、心理学的目的是在观察、描述现象之后,科学合理地预测和控制行为;4、环境是影响行为的唯一且重要因素,改变环境即可改造人的行为;5、研究动物所得的原理原则,可以用于解释人类行为;,经典条件反
5、射在生活中的应用:,1、根据条件反射建立后人可以对某种刺激迅速直接地反应的原理,开发出流水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2、人或物的符号识别系统: (1)马路上红绿灯亮时,我们会自然地作出反应; (2)某老师发飙前总会冷笑三声,此后只要学生听到三声冷笑,就知道他快要发飙了; (3)康德每天下午三点钟准时出门,邻居只要看见他出门,就知道已经下午三点; (4)星宿老怪给自己编了一堆独一无二的口号、梅超风练习“九阴白骨爪”堆好的“下五中三上一”形的白骨,都让人们在听到口号、看见白骨时反应出是此二人; 在商业领域促进了品牌的识别和建设;3、某些简单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动物训练,,经典条件反射对异常行为的解释,
6、狗辨认“圆”与“椭圆”的实验(巴甫洛夫)及其他研究证明: 伴有强烈情感和情绪的过敏反应,如抑制不住的脾气暴躁、内脏反应等都可以理解为习得的条件反应。 然而,虽然经典条件反射能够解释某些行为,但终究不能解释更多的人类行为。,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E.L.Thorndike): 1、猫的迷箱实验;尝试与错误,偶然成功; 2、提出效果律:一种行为过程的发生次数受该行为结果的影响而改变。效果好,行为趋向于被保持下来;效果不好,行为就趋向于被消除。 这也就是斯金纳等人称之为强化的一种关系。,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 在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反应”(operant response)的概念,即
7、“个体在环境中的自发性反应,即不需要刺激就能自主作出的反应” 。某项行为是否再次出现取决于行为结果对个体的意义。 理论公式:S-O-R( stimulate-object-reaction),斯金纳箱:,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自己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箱上有一个小圆孔,当小窗上有特殊的光出现时,鸽子去啄它就可使一颗食物掉进食盘中。鸽子先是在箱内乱转,胡乱啄这啄那,最后碰巧啄到有光的小窗,自动装置就使食盘中出现一粒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对适宜反应(啄有光的小窗)的奖励(食物)就是强化。,强化建立后,鸽子更倾向于啄
8、窗户而不是其他物体,但当窗户是暗的时候,即使啄它也不会出现食物。于是鸽子学会只在窗户有光时反应(分化); 但如果今后这样的行为也不被强化,它就会停止啄窗户的行为(消退);,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获得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与经典条件反射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里,对刺激(有光的小窗)的反应(啄窗户)会导致一
9、个结果(获得奖励); 而经典条件反射里,对刺激(考试)的反应(恐惧),不会导致其他结果(如不再参加考试)。,斯金纳仍然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和持续作用,认为行为不仅可能受环境的刺激出现,行为的出现也会对环境产生新的作用。 积极强化(让好结果持续)与消极强化(让坏结果解除); 正强化(给一个好的强化物,使得期待的行为增加,如给表现优秀的员工加工资,使得其持续优秀的表现)和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让期待的行为增加)。,完全强化与部分、间接强化,完全强化:持续、稳定的强化; 间接或部分强化:偶尔给予强化,包括三种方式: 1、每出现一定次数的反应就给与强化; 2、每隔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强化; 3、强化所
10、要求的反应次数(或时间)在一次实验中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规律的变化,也可以是不规律的变化。 这些规律被广泛地运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塑造。,模仿学习原理,班杜拉 1、替代学习 个体在获得某些行为的过程中,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强化,新行为的出现是因为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而习得,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这点也被心理学研究所证实。 此种只从观察别人的行为经验即可获得新经验的学习方式,班杜拉称之为“替代学习”;,操作条件反射告诉我们,1、要想让别人出现你期待的行为,可以在他们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行为时给予强化,并持续不定期的强化;2、要想让人们避免出现某种行为时,可以在行为最初出现时给予
11、严厉的惩罚;3、个体是否出现某种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行为带给他/她的结果,是一种外在的奖励或惩罚,而非发自内心的愿望; 请举例:,班杜拉,摆脱了华生的“个体从刺激-反应关系中学到行为”,也摆脱了斯金纳“个体只能在后效强化原则下学到行为”。由于他的实验多在社会场景中进行,故他的理论也叫社会学习理论。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经验即可获得新经验的学习方式,叫做替代学习,也叫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观察者不必亲自参与活动,即可学到新的行为。,班杜拉观察学习,如,儿童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被老师责罚,使得其他儿童不会亲自尝试,也知道学得良好的课堂行为; 公安局
12、将吸毒后身体免疫力下降最终导致死亡的照片进行公开宣传,人们看了之后不会亲自尝试吸毒便可知道吸毒的后果;,班杜拉模仿,当观察学习者发现,他人的某种行为可以给他们带来某种良好的结果时,即使个体没有亲自受到持续的强化,也会主动模仿。 例如,儿童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即使观察模仿之后不进行强化(外界不给于奖励),照样可以学到新的行为。,班杜拉模仿,小女孩因为观察自己母亲抚养自己的表现,会同样以“妈妈”的身份,“抚养”自己的洋娃娃; 看到超女、快男迅速成名,众多青少年纷纷报名参加此类选秀比赛; 看到自己的哥哥暑假打工挣钱给爸妈买礼物,父母在亲人朋友面前高兴地赞扬他。自己决定也要这样做;
13、此理论对教育上素来重视“身教重于言教”,以及影视剧中的暴力、色情镜头有害儿童学习的看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请举例:,社会模仿学习的过程,1、注意的过程 2、保持的过程 3、运动再现的过程 4、动机建立的过程,影响模仿学习的因素,1、被模仿人的特征:如相似性、能力、地位,模型与观察者相似、知名度越高,被模仿的可能性越大;2、观察者的特征:如依赖性、从属性、安全感等。依赖性越强、缺乏安全感等更倾向于模仿他人;3、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与被动观察相比较,主动模仿的观察者行为改变的效果要多于前者。,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由于人们大量的行为是模仿而来,故往往很多不良行为也是这样习得的。 儿童观看成人或电视中的
14、攻击行为,自己就会变得有攻击性; 疑病症儿童多来自关注疾病的家庭; 孝顺的父母通常都有孝顺的孩子; 模仿学习不仅有助于人们学会多种技能,也可能会在习得变态行为方面起作用。,第二阶段:早期行为疗法,1、根据S-R或S-O-R的原理,直接改变不适宜的行为:代币法、行为塑造、强化、消退,直接作用于改变不良行为本身; 2、用适宜的行为替代新的行为:系统脱敏:让病人在安全的情况下逐渐接触让自己感到焦虑的物体或环境,并逐渐增加刺激强度,使得焦虑逐渐降低的过程; 3、这个时期主要以异常的儿童或精神病人为临床研究对象,较少应用于正常群体;,第三阶段: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therap
15、y) 通过帮助当事人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去理解自己的行为,通过建立合理的观念系统来调节自身情绪,并进而改善行为。最主要代表人物艾利斯、贝克。,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RET),核心思想是著名的ABC理论: A代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B代表个人对该事件的看法或信念,C代表因非理性信念引起的情绪困扰结果。,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认为,生活事件本身并不是引起情绪的原因,个人对事件的非理性看法才是真正原因。 所以,治疗重点在于改变病人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进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森田疗法,代表人物:森田正马及其学生高良武久 主要理论观点
16、: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基于这样的理念: 意志不能改变情绪,但意志可以改变行为,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情绪。,森田疗法,顺其自然:情感活动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其规律,认识令人不安的情感,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接受症状; 为所当为:忍受痛苦,同时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并能够见成效的事。因为做了有成效的事,使个体产生成就感,不但使工作得以完成,还可以分担不断思考痛苦的时间。忍耐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第四阶段:第三代行为疗法,接受和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辩证行为疗法(dialec
17、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专注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接受和承诺疗法,用语言改变行为,鼓励来访者去感受悲伤或痛苦,并大声说出,多次之后,痛苦的意义被淡化,痛苦可能被减轻。多用于治疗情感异常、如焦虑、抑郁或重大悲伤情绪。,辩证行为疗法:,在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上发展而来,强调联系的观点、极性的观点、不断变化等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辩证心理治疗师教诲和鼓励来访者接受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合理化认同自己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辩证行为疗法,运用禅宗的正念技能,及传统行为疗法中的心理行为训练技能,大胆采用一些独特的问诊
18、和治疗策略,治愈以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心理障碍。,辩证行为疗法,因不看重治疗形式,比从前疗法显得更为灵活。辩证行为疗法强调在现实情景中演练,强调来访者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互动,取得周围人际关系的支持。 同时指出治疗师自身也可能出现非理性化行为和情绪,强调咨询师的自我训练、相互督导和提升。,总结:行为疗法的特征:,减轻人类痛苦,增强人类机能旨在改变不适宜的行为,促进适宜行为的习得和掌握;采用循序渐进的治疗模式,逐步改善不适宜的行为;早期重视直接改变行为本身,后逐渐接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重视在社会生活中去改变和建立适宜的行为模式。并突破传统的西方思维,与东方传统的内省、忍耐等
19、方法相结合,但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建立适宜的行为模式;,思考:,1、每一种心理治疗手段,主要针对哪些心理症状最为有效? 2、治疗只是一种手段,但心理治疗到底是要治愈心理的哪部分内容?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如果各种疗法继续发展,治疗者们可能建立什么样的知、情、意、行改进目标? 3、在心理治疗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禅宗之外,东方的宗教和哲学还有哪些思想可能发展成为治疗技术?可能发展成为什么养的治疗手段?,推荐书目:,蔡志忠古典漫画老子说 庄子说、孔子说 孟子说,三联书店,2001;,作业:,如果你要改变一种行为习惯(自己的),或塑造一种行为(可以是任何行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周围某人的行为),例如:晨起读书或跑步,培养按时睡觉的习惯,每天运动半小时,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等,你将如何执行? 请写出具体的执行方案,包括准备改变或塑造的行为名称、采用的行为思想、技术手段,以及如何执行和评估。下周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