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胃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胃痛ppt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胃 痛,一、概述 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的一种病证。,概述,病名: 古代医籍中对本证的称谓较纷杂,如内经称为“胃脘痛”、“胃心痛,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为“心下痛”、“心下痞硬”,其他医籍中还有称为“心腹痛”、“心胃痛”等。,概述,历史沿革: 内经: 阐明主要病变部位、症状及治法。 说明与脾、肝有关。灵枢经:“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概述,汉代张仲景: 提出“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的辨证法则。 拟定大柴胡汤和建中汤等常用方剂。唐代孙思邈:
2、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其中大部分系指胃痛。,概述,金元时期: 李东垣认为“皆因劳役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客之”,多采用益气温中与理气和胃之法。 朱丹溪认为有热、痰、食、气之郁,采用越鞠丸治疗。并认为“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因此特别注意用清热泻火的山栀等。,概述,明清:重点论述了胃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治疗。 龚廷贤寿世保元阐明了饮食不节在胃痛发病中的意义和病变过程。 张景岳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理因素,主张理气为主。并对胃痛和真心痛作了鉴别。,概述,明清: 叶天士认为胃痛不仅和气滞有关,久则必致血行不畅,治疗当明在气在血,而施理气活血之法。“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
3、则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 林珮琴类证治裁概括了胃痛之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的病机、主症、治法,从而使本病的辨证论治更趋完善。,概述,范围: 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症、胃癌等疾病以胃痛为主症时,均可参照本篇辨治。,二、病因病机 外感寒邪 客于胃腑 寒凝气滞 不通则痛 饮食失调: 饮食过量,胃纳过盛 宿食停滞 食积气滞 不通则痛 过食肥甘,辛辣烈酒 酿湿生热 湿阻热郁 不通则痛 热伤胃阴 胃失濡养 气机不和 不通则痛,病因病机,饮食失调: 过食生冷,寒凉药物 耗伤中阳 胃失温养 气机不和 不通则痛 饥饱失常,进食无规律 损伤脾胃 气机不和 不通则痛,
4、病因病机,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 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 气 不 机 通 郁久化火 郁火乘胃 阻 则 滞 通 血行不畅 瘀血内结,病因病机,劳倦体虚久病 脾胃受损 脾胃虚寒 胃阴亏虚 气机不和,不通则痛,病因病机,小结: 共同病机:不通则痛。胃禀受冲和之气,其气宜宣通,不宜郁滞,凡因寒因热因食滞因气滞因虚诸种原因导致胃气失于和降,气机不畅,均可产生胃痛。 病理性质:以虚实为常,而演变多异。初起多实,久病多虚,虚实之间可以兼夹和转化。 注意: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功能的失常势必影响到气的升降,故临床多见气机失畅的病理变化。,病因病机,病变脏腑: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与脾:互为表里,共主升降。
5、两者 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 上往往也互相影响。胃与肝:肝胃之间,木土相乘,肝气 郁结,易于横逆犯胃。,三、类证鉴别 1、胃痛与胃痞:胀与痛。 2、胃痛与腹痛、胁痛:部位。 3、胃痛与真心痛:部位、疼痛性质、伴随症状。,四、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首先分清虚实 实证分清寒、热、食积、气滞与瘀血 虚证区别阴虚与阳虚(气虚),辨证论治,2、四诊合参 问诊: 问起病:时间、病程、以往病史。 问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与缓解因素。 问兼症: (1)胀满、嗳气、泛酸、呃逆、嘈杂、恶心、胃纳、大便等常见消化系症候。 (2)寒、热、气、血、阴、阳。,辨证论治,望诊:面色、体形、舌象 闻诊:口气 切
6、诊:按腹、切脉 3、辅助检查 胃镜、GI、B超、CT,辨证论治,4、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为其大法 辨证以通,不泥一法,辨证论治,5、分型论治 (1)寒邪客胃 主症: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 痛增+实寒象。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加味。,辨证论治,(2)饮食停滞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食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 (3)肝气犯胃 主症:胃脘胀痛+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辨证论治,(4)肝胃郁热 主症:胃脘灼痛,泛酸嘈杂+肝火证。 治法:疏肝泄热,理气和胃。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5)湿热中阻 主症:胃脘灼痛
7、,嘈杂+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加味。,辨证论治,(6)瘀血停滞 主症:胃脘刺痛+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7)胃阴亏虚 主症:胃脘隐痛+阴虚证。 治法:滋养胃阴,凉润和中。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辨证论治,(8)脾胃虚寒 主症:胃脘隐痛,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则减 +脾阳虚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辨证论治,6、常见症状的治疗 疼痛: 嗳气: 腹胀: 泛酸: 辨病治疗:,病案讨论一,周某,女,41岁,工人。患者有胃病史2年余,曾反复发作胃脘部胀痛,经治疗后近半年来未有明显胃部不适感。
8、三天前因贪食柿子,而出现胃部疼痛难忍,热敷可减轻,受凉加重,时有恶心,并伴有脘腹胀满不适,嗳气较多,身重,精神不振,食欲较差,无发热,无呕吐,无腹泻。舌淡红,苔白腻,脉弦小滑。,病案讨论一,诊断分析: 诊断最关键的是疼痛的部位,以此与胁痛、腹痛作主要鉴别。本案患者发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故胃痛诊断无疑。,病案讨论一,证型分析: 患者虽有两年反复发作胃痛病史,但近半年来未有发作,临床又无症状,目前也无虚象,故判断为实证。从病因分析,患者贪食生冷柿子,以致寒湿阻遏,胃气郁滞,故胃痛发作,脘腹胀满;寒得温则散,遇寒则增,故热敷痛减,受凉加重;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恶心、身重、神萎、纳差;寒凝
9、湿遏而气滞,故嗳气频作,并见苔白腻,脉弦小滑。辨证当为寒湿阻胃,兼有气滞。,病案讨论一,立法处方: 温中散寒燥湿,理气和胃止痛。厚朴温中汤加减。 厚朴9克 陈皮9克 甘草6克 蔻仁(后下)4.5克 茯苓12克 木香6克 香附9克 高良姜6克 藿香9克 苍白术(各)9克,病案讨论一,处方分析: 厚朴温中汤温中行气,燥湿除满,方证相符,方中干姜改用高良姜,其性味辛热,专入脾胃,温中散寒止痛之力更佳。并加香附理气止痛;苍术、白术燥湿运脾;藿香芳香化湿醒脾。 藿香正气散和厚朴温中汤均有温化寒湿的作用,但两方作用有所差别。前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后方温中行气,燥湿除满,用于脾胃伤
10、于寒湿。,病案讨论二,陈某,男,45岁,工人。7月26日就诊。患者上腹剑突下隐隐作痛,闷胀不舒,反复发作有3年余。每于饥饿时尤甚,得食则疼痛稍减,但食后闷胀难受,曾服用吗叮啉、泰胃美等药物,效果不显。伴有神疲乏力,四肢困重,恶心,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细。曾查GI示: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病案讨论二,诊断分析:患者主症为上腹剑突下疼痛,从部位来看正处心窝部,又伴有腹胀、恶心、纳差等消化系症状,故应诊断为胃痛。由于患者疼痛位置较高,处于剑突下心窝部,容易与胸痹心痛相混淆,需注意两者区别。,病案讨论二,证型分析:患者胃脘隐痛反复发作,饥饿尤甚,得食痛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均
11、为脾胃亏虚之征,但无明显寒象。同时又有食后胃脘胀闷难受,四肢困重,恶心,纳呆,便溏,苔腻脉濡,时值盛暑,暑多夹湿,故又兼湿阻中焦,但无热象。故辨证属脾胃虚弱,湿阻中焦。,病案讨论二,立法处方:健脾化湿,补气和胃。香砂六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党参9克 炒苍白术(各)12克 茯苓12克 半夏10克 陈皮10克 煨木香9克 砂仁(后下)6克 厚朴9克 藿佩(各)9克 炒六曲9克 甘草6克,病案讨论二,处方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功在健脾化湿,平胃散功在燥湿运脾,同时两方又均能理气和胃。配合藿香、佩兰芳化湿浊;炒六曲消食健脾开胃。患者大便溏薄,故苍白术用炒、木香用煨,以收止泻之功。本案脾虚与湿阻同在,故应注意
12、补气与化湿之间的关系,做到健脾而不碍脾助湿,化湿而不伤脾败胃。,病案讨论三,葛某,女,57岁。患者近半年余来反复出现上腹胃脘部胀痛不适,时有攻撑感,伴有嗳气,情绪不畅时症状尤甚,曾服用胃苏冲剂等,症状时发时止。近一月来患者又出现近剑突处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并有烧心感,伴有泛酸,嘈杂,嗳气,稍口苦而干,胃纳一般,大便偏干。舌暗,苔薄黄,舌底脉络迂曲,脉弦小数。,病案讨论三,诊断分析:患者主要症状为半年来上腹胃脘部疼痛,近一月来虽表现为剑突处疼痛,从部位来看,仍在心窝胃脘处,故诊断当属胃痛。,病案讨论三,证型分析:患者病初表现为胃脘胀痛,有攻撑感,且与情志相关,辨证当属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但由于病
13、程经久,以致肝郁化火,火邪犯胃,故近一月出现胃脘部灼痛;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见泛酸嘈杂,嗳气,口干口苦;热伤津液,肠道失润,故大便偏干;苔薄黄,脉弦小数,均为肝胃郁热之象;舌暗,舌底脉络迂曲,为夹有瘀血之征。辨证为肝胃郁热,夹有血瘀。,病案讨论三,立法处方:疏肝清胃泄热,佐以活血化瘀。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丹皮9克 陈皮9克 白芍15克 浙贝母15克 黄连6克 吴茱萸3克 半夏9克 旋复花(包煎)9克 降香9克 失笑散(包煎)9克 蒲公英30克 绿萼梅15克 生甘草6克,病案讨论三,处方分析:化肝煎和左金丸均能治疗肝胃郁热。前方有凉血清热,疏肝散结和胃之功;后方为清肝之正剂,具有辛开苦降作用,并有制酸之效。复加失笑散活血化瘀;旋复花、降香理气降逆,以缓解嗳气、泛酸等胃气上逆之症;绿萼梅解郁止痛;甘草与白芍相配,和营缓急止痛;蒲公英清热健胃;半夏和胃。 本型在选用理气解郁止痛药物时要慎用香燥 。,讨 论,胃病的常用治法 胃病治疗中应注意的几种配伍关系,胃病的常用治法,温法:温散、温补、温通、温化、温涩等法。 清法:清化、清解、清润、清凉等法。 补法:温补 、平补 、润补 、补涩等法。 通法:疏通、通降、温通、润降、通瘀等法。,胃病治疗的常用配伍方法,寒与热 补与通 升与降 润与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