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65655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四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生产论 本章和下两章将分析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并从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供给曲线,然后,将供给曲线和上一章从消费者行为分析中推导的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分析商品市场的均衡问题。 本章的第一节将介绍厂商这一概念,包括厂商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本质和厂商的目标等。从第二节起,将从生产函数出发,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数,考察短期的生产规律和不同生产阶段的特点;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运用等产量曲线分析方法,考察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实现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第一节 厂 商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在集中讨论生产者行为之前

2、,有必要介绍一下厂商这一概念。一、厂商的组织形式厂商主要可以采取三种组织形式: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个人企业指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个人企业家往往同时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个人业主的利润动机明确、强烈;决策自由、灵活;企业规模小,易于管理。但个人企业往往资金有限,限制了生产的发展,而且,也较易于破产。 合伙制企业指两个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组织。相对个人企业而言,合伙制企业的资金较多,规模较大,比较易于管理;分工和专业化得到加强。但由于多人所有和参与管理,不利于协调和统一;资金和规模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合伙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欠稳定。 公司制企业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

3、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它是一种重要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公司由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监督下的总经理。在资本市场上,公司企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融资组织形式,它主要利用发行债券和股票来筹集资金。其中,公司债券是由公司作出的债权凭证,或者说,它是以公司作出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偿还一定的固定数量的货币、并按期付息的许诺的方式,从居民户或其他厂商那里借款。债券所有人不是公司的所有者,也不参加管理。公司股票是由公司发行的一定数量的具有一定票面价值的投资凭证。股票所有者是公司的股东,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股东有权利参加公司的管理和索取公司利润,也有义务承担公司的损失。由于公司制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

4、形式筹集大量的资金,所以,公司制企业的资金雄厚,有利于实现规模生产,也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分工和专业化。而且公司的组织形式相对稳定,有利于生产的长期发展。但公司组织往往可能由于规模庞大,给内部的管理协调带来一定的困难。公司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管理者在经营上能否符合所有者意愿的问题。 二、企业的本质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把厂商的生产过程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即企业被抽象成一个由投入到产出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至于企业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则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RHCoase)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文,被认为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开端。 一部

5、分西方经济学家主要是从科斯所强调的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性质的。我们在此介绍这一观点。 什么是交易成本呢?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双方所达成的一项契约。所谓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根据科斯等人的观点,一类交易成本产生于签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或者虽然能被预见到,但由于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另一类交易成本是签订契约,以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呢?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可以设想两种极端的情况。

6、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每一种生产都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来完成,如一个人制造一辆汽车。这样,这个人就要和很多的中间产品的供应商进行交易,而且,还要和自己的产品的需求者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交易都通过市场在很多的个人之间进行。在另一种极端的情况下,经济中所有的生产都在一个庞大的企业内部进行,如完整的汽车在这个企业内部被生产出来,不需要通过市场进行任何的中间产品的交易。由此可见,同一笔交易,既可以通过市场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企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企业之所以存在,或者说,企业和市场之所以同时并存,是因为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市场进行成本更小。 具体地说,市场主要有哪些优

7、势呢?就在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而言,由于大量的厂商一般都从少数几个供应商那里买货,这就有利于这几个供应商实现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而且,中间产品供应者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当少数几个供应商面对众多的中间产品的需求者时,这几个供应商可以避免由于销路有限而造成的需求不稳定所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稳定的销售额。 企业又主要有哪些优势呢?首先,厂商在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是需要花费交易成本的,它包括企业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签订合同及监督合同执行等方面的费用。如果厂商能够在企业内部自己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

8、证产品的质量。其次,如果某厂商所需要的是某一特殊类型的专门化设备,而供应商一般不会愿意在只有一个买主的产品上进行专门化的投资和生产,因为,这种专有化投资的风险比较大。因此,需要该专门化设备的厂商就需要在企业内部解决专门化设备的问题。最后,厂商雇用一些具有专门技能的雇员,如专门的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等人员,并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契约关系。这种办法要比从其他厂商那里购买相应的服务更为有利,从而也消除或降低了相应的交易成本。 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指出,导致交易成本在市场和企业这两个组织之间不相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契约的任何一方都会努力去设法收集和获取自己所没掌握的信

9、息,去监督对方的行为,并设法在事先约束和在事后惩罚对方的违约行为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会产生交易成本。由于这些做法在市场和企业中会各自采取不同的形式,所以,相应的交易成本也就不相同了,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以上这些做法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往往是很高的。因此,通过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所产生的高的交易成本。 尽管企业的内部交易会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成本,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企业所特有的交易成本。导致企业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也同样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具体地说,首先,企业内部存在着各种契约关系,其中包括企业与劳动者的契约关

10、系、企业与管理者的契约关系等。企业要对其所雇用的工人、产品推销员,直至经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要诱导他们为企业努力工作。所以,企业在签订契约,以及在监督和激励方面要花费成本。其次,一方面,企业决策者往往要从下级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上层的决策信息又要通过向下级传递而得到实现。这两个不同方向的信息传递,都会因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隶属层次的增多而被扭曲,从而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再次,企业的下级往往出于利己的动机向上级隐瞒或传递错误的信息,以使上级作出有利于下级的决策。或者,下级对上级的决策仅传递或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效率的损失。由此可见,企业的扩张是有限制的。根据科

11、斯的理论,企业的规模应该扩张到这样一点,即在这一点上再多增加一次内部交易所花费的成本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所花费的成本相等。 三、厂商的目标 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总是假定厂商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这一基本假定是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在生产理论中的具体化。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厂商有时并不一定选择实现最大利润的决策。 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而且,厂商也有可能对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缺乏准确的了解,于是,厂商长期生存的经验做法也许就是实现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以此取代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更为一般的情况是,在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中,企业的所有者往

12、往并不是企业的真正经营者,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经理作出的。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之间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尤其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所有者并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公司经理的行为,经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偏离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追求其他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目标。譬如,经理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他们并不一定很努力工作,而追求豪华舒适的办公环境,讲究排场。他们也可能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和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一味扩大企业规模,以此来扩张自己的特权和增加自己的收入,并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他们也可能只顾及企业的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期利润目标,等等。 但是,经理对利润最

13、大化目标的偏离会受到制约。例如,如果经理经营不善,企业效率下降,公司的股票价值就会下降,投资者就会抛售公司股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有可能被其他投资者低价收购,或者,董事会也有可能直接解雇经营不善的经理。总之,经理的职位将难以保住,而且被解雇的经理再寻找合适的工作,往往是很困难的。 更重要的是,西方经济学家指出,不管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制定恰当的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有多么困难,也不管经理的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动机有多么强烈,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在长期,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从本章第二节起,我们将具体分析生产者行为。在

14、以下的分析中,我们仍然使用厂商生产的目的是追求最大化利润这一基本假设。第二节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 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投人生产要素到生产出产品的过程。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运用,厂商可以提供各种实物产品,如

15、房屋、食品、机器、日用品等,也可以提供各种无形产品即劳务,如理发、医疗、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 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一旦生产技术水平发生变化,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新的生产函数可能是以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生产出更多或更少的产量,也可能是以变化了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进行生产。 假定X1,X:,Xn 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投人数量

16、,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4.1) 该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的生产要素组合(Xl,X:,Xn)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为了简化分析,通常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若以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以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则生产函数写为: (4.2)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种生产过程之中。一家工厂必然具有一个生产函数,一家饭店也是如此,甚至一所学校或医院同样会存在着各自的生产函数。估算和研究生产函数,对于经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具有一定意义。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

17、家对生产函数感兴趣的原因。 二、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比较经常地出现于西方绍济学文献之中的生产函数的三种具体形式。 1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也被称为线性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替代必例的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aL+bK其中,Q为产量,L和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a、b0。显然,这一线性生产函数相对应的等产量曲线是一条直线。假定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固定替代比例为2:1,则相应的等产量曲线如图41(a)所示。 2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

18、函数(也被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这一函数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之间都存在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4.4)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u、v0,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固定的资本投入量。(44)式的生产函数表示:产量Q取决于和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一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Q。因为,在这里,常数u和v作为劳动和资本的

19、生产技术系数是给定的,即生产必须按照L和K之间的固定比例进行,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能变动时,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再多,也不能增加产量,(44)式中的min即系指此而言。需要指出的是,在该生产函数中,一般又通常假定生产要素投入量L、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的要求,所以有: (4.5)进一步地,可以有 (4.6) (46)式清楚地体现了该生产函数的固定投入比例的性质,在这里,它等于两种要素的固定的生产技术系数之比。对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各要素的投入量将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所以,各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比例维持不变。 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CobbDau

20、glas)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因为该函数以其简单的形式描述了经济学家所关心的一些性质,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中都具有一定意义。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4.7)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和为三个参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和的经济含义是:当+=1时,和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占的份额,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根据柯布和道格拉斯两人对国18991922年期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和估算,值约为075,值约为0.2

21、5。它说明,在这一期间的总产量中,劳动所得的相对份额为75,资本所的相对份额为25。 此外,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与之和,还可以判断规模报酬的情况。若+1,则为规模报酬递增;若+=1,则为规模报酬不变;若+ 时,曲线是上升的;当OK2一OK3OK3一OK4。这表示: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在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和资本投入量不断减少的替代过程中,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

22、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前面提到,等产量曲线一般具有凸向原点的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因为,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421)式可知,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又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所以,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第五节等成本线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购买支付,构成了厂商的生产成本。成本问题是追

23、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经济问题。 生产论中的等成本线是一个和效用论中的预算线非常相似的分析工具。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程为: (4.24) 由成本方程可得: (4.25) 根据以上式子可以得到等成本线,如图47所示。由于(425)式的成本方程式是线性的,所以,等成本线必定是一条直线。图中横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

24、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的各种组合。根据(425)式,等成本线的纵截距为,等成本线的斜率为,即为两种生产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 在图47中,等成本线以内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A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用来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以后还有剩余。等成本线以外的区域中的任何一点,如B点,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购买该点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是不够的。惟有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才表示用既定的全部成本能刚好购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在成本固定和要素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便可以得到一条等成本线。所以,任何关于成本和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使等成本线发生变化。关于这种变动的具体情况,与第三章第三节对预

25、算线的分析是类似的,读者可以自己参照进行分析。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在长期,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人数量都是可变动的,任何一个理性的生产看都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本节将把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结合在一起,研究生产者是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一、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生产一种产品,且劳动的价格和资本的价格是已知的,厂商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如果企业要以既定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那么,它应该如何选择最优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的组合呢?

26、把厂商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个平面坐标系中,就可以确定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点,即生产的均衡点。 在图4-8中,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等成本线AB的位置和斜率决定于既定的成本量C和既定的已知的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由图中可见,惟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它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正点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分别为OLl和OKl,这样,厂商就会获得最大的产量。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反映了两要素在生产中的替代比率,要素的价格比例反映了两要素在购买中的替代比率

27、,所以,只要两者不相等,厂商总可以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要素组合的重新选择,使总产量得到增加。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在图中则是惟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正才是厂商的生产均衡点。于是,在生产均衡点E有: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这就是两种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进一步,可以有: 它表示: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二、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厂商生产的目的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