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2972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HINA在宁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调查报告“毛概”课程暑期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贾学德调查执笔人调查背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裸婚时代继前两年的蜗居之后,再次将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了“买房”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上。电视剧以一对相恋了10年的新婚夫妻为中心,讲述了像他们这样没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的“裸婚一族”感情如何经历现实的残酷考验。本文不是研究爱情与物质的关系,但是“有车有房再结婚”早已成为不少毕业生们心头根深蒂固的观念。对于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并将组建家庭列入日程的毕业生而言,买房亦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从拥有的财富角度来看,大学毕业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划分为低收入群体,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弱势

2、群体,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化资本,具有姣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的自我完善能力。而住房问题不仅影响毕业生们的职业的发展以及家庭的建立,同时也干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所以其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理想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房地产领域需要从头来认识和建构。它还是一个政治学问题,一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调查过程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毕业生群体的住房现状和需求,我在暑假期间对南京市的部分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见附录)为了能寻找到尽量多的工作5年以内的毕业生,我把调查地点选择在了南京南瑞继保有限公司的制造中心和南京中兴通讯

3、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部门(这里的员工大多为毕业不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为了不影响员工们的正常工作,我选择了中午在食堂内分发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样本结果如下:(1)被调查者共442名,其中男性351名,女性91名,年龄主要集中在22-30岁。南京本地人115名,非本地327名。分别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2)被调查群体专科比例7%,本科比例68%,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5%(3)被调查中工作时间在1-2年得有231人,占总数的52.3%,3-4年工作经验的191,人占43.2%,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只占不到5%。(4)这些毕业生的年收入主要集中在5-10万。(5)被调查者的住房情况为自购房者占11

4、.5%,租房者占67%,住公司宿舍者占15.4%,住父母、亲戚家者占6.1%.(6)已购房者资金来源分布完全由自己负担者占3%,首付由父母支付,按揭由自己负担者占72,全部由父母负担着占25。(7)已购房者的按揭还款占收入比例30%及以下者占26%,占收入30%-50%者占63%,占收入50%以上者占11%(8)所购房产主要为商品房,面积主要集中在70-110平米,总房价大多在100万元以内。为了能更直观地反映调查结果,我将部分重点问题的结果制作成了饼图如下:另外,从上述调查结果中还能发现:1、 对于本地的毕业生来说,买房的压力相对要小上许多,大部分本地毕业生的父母已经将孩子的首套房产问题解决

5、。2、 买房者中男性的比例远远大于女性,可见作为一名男性,在“买房”这一关系家庭、事业幸福的问题上承受的压力之大。对于我们工科专业出身的学生来说,南瑞和中兴两家企业给出的薪酬待遇在整个行业当中算中上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凭借现有的工资水平,尤其是对于外地籍在宁毕业生想独立购房几乎不可能,除了部分本地人父母已经为孩子购置好房产以外,大多数人选择先靠父母完成首付,然后自己承担按揭,而且月供占收入的比例甚高,还贷压力很大,再加上近期的通胀和央行的数次加息(按照7月7日加息后基准利率上浮10%计算,20年期100万元的商业贷款,光利息就要97万多元!),处境可谓雪上加霜。用“房

6、奴”描述其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为过。如今,房价高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的心病,更是全社会的难题。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来自于搜房网2009年的调研)以咱们南京为例,2009年的典型区域房价:城中3万-3.5万元/平方米;河西1.8万-2.5万元/平米;城东、仙林1万-2.3万元/平方米;江宁8500-13000元/平方米;江北6500-10000元/平方米。而2009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4元。房价收入比:买套90平米、以中间区域江宁板块3月的平均报价10633元/平方米计算,一个南京人不吃不喝要37.5年!要知道,这里我们还没有算上贷款利息。这仅仅是2009年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

7、房价还在水涨船高。从南京的房价便可以窥知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以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为例来进行说明,在这些城市,购买一套正常家庭居住的新三房,价格要超过300万。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数字很沉重,沉重到可以影响所有人的幸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人早就知道住房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筑巢应该是果腹、繁衍之后的第三项生存需求了,事关劳作后的休息和安全,地位不可谓不高,刚性不可谓不强。而如今,高房价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更加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多次出台具体调控措施,从2010年的“新国十条(遏制部分城市

8、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到11年1月出台的“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都旨在抑制控制房价。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以南京为例:根据“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的统计,截止2011年6月22日,南京各板块房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房价涨幅最大的是溧水板块,涨幅高达14.55%。涨幅最少的城东仙林板块,涨幅为0.27%。分析与反思严厉的调控措施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和民众们的预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毕竟,现在房价虽然涨幅有所下降,但毕竟还是稳中有升,始终不见有回落的趋势。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国家屡次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房价依然如脱

9、缰野马一路狂奔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调控政策对房价起不了太大压制作用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首先,我国正处于加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接近47%,并以近每年1%的速度增长,这无疑将推动房价的上扬-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这些人对住房的急切需求造成了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再者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需要大笔资金,而对于目前负债累累的大部分地方政府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为了弥补资金漏洞,抬高地价就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创收”方式。地价上涨,房价自然也得跟着涨。另外,房地产业发展对地区GDP增长和税收增加举足轻重,有

10、的地区房地产甚至成为了政府财政和税收的支柱。房价下跌势必会导致地方经济发展指标的下滑,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和地方利益,不希望房价下跌,这种利益的博弈使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在房价政策上做出“微调”,弱化中央政府的调控,违背中央政府的努力,违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国务院三令五申的政策到了地方政府都纷纷大打折扣甚至无疾而终。其实商品房的高房价和居民“有房可依”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香港,看看这个寸土寸金的弹丸之地是如何在高不可及的房价和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大环境下维系这700万人口的稳定和发展的。首先,香港政府于1954年开始实施公共房屋计划,经历五十多年社会、政治、经济的巨

11、大变迁,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共房屋制度。截至2004 屯门码头旧事公屋(方迎忠) 香港房屋署助理署长何丽嫦如此解读香港公屋制度的意义:“我们不只提供一间屋,更是提供一个家” 本刊记者乔格里 弹丸之地的香港,寸土寸金。高不可及的房价,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究竟什么是维持这个700万人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法宝呢?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放眼全球,香港的房屋制度都堪称少见的成功典范。 公屋制度香港政府于1954年开始实施公共房屋计划,经历五十多年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迁,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公共房屋制度。截至2004年3月底,香港居民约30%的人口居住在香港政府提供

12、的公屋,公屋单位的数目,也占全港房屋单位总数约三成。 1953年圣诞夜,石硖尾寮屋区发生大火,53000名灾民无家可归。灾民就在附近一带的街道,盖搭简陋的棚屋以栖身。为了尽快安顿灾民,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当时的港英政府成立了“徙置事务署”,将灾场辟作“石硖尾徙置区”,在此兴建多幢7层高的徙置大厦,居住单位主要为86、120及240呎3种,每人的居住面积约为24呎,只有公用厕所及浴室对于流离失所的灾民来说,已不啻是天堂了。这被视为香港公共房屋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此后,港英当局陆续在各区兴建徙置屋宇,包括黄大仙、李郑屋、大窝口等地。时至今日,徙置区的屋宇多数已被清拆重建,仅在石硖尾邨,保留着一座已经有

13、五十多年楼龄的“美荷楼”,作为香港最早的一座公屋,被开辟为小型博物馆。值得称道的是,香港政府不仅仅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去提供公屋,他们注重成本效益,避免巨额财政赤字,使得这个原本“救急”的产物得以长期运转下去,为低收入阶层提供持续的保障。 公屋的决策机构房委会自1988年就从政府中独立出来,成为自负盈亏的财政机构。政府每年会免费批出土地给房委会兴建公屋,建设、管理费用则由房委会自己解决。房委会的收入主要来自公屋租金收入、公共房屋附属的商业楼宇租金收入等。公屋村是香港草根阶层向上奋斗之梦的起点,从这里走出来的高官、大亨、明星比比皆是。半个世纪以来,无数个香港家庭都在力求实现“阶梯上升”小时候挤公屋

14、,念书工作后挣钱买居屋,再买商品房。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分给最需要的人,房委会从1987年起开始实施公屋租户资助政策:凡在公屋居住满10年的租户,须两年一次申报家庭收入。不申报收入或家庭收入超过所定限额的租户须缴付额外租金。1996年6月进一步实施维护公屋资源合理分配政策,收入和净资产值超过所定上限或不申报收入和净资产的租户,须缴交市值租金并于一年内迁出所住公屋。港人想要申请公屋,需经过三道严格的资格审核,一旦虚假申报就会被法律严惩,一经定罪,可判罚款20000港元及监禁6个月。 “现在对公屋住户资格审查的制度越来越严。”香港公屋联会总干事何伟民对记者说。他指出,大多数香港人都不会去挑战法律,“因

15、为这个代价是非常沉重的,一旦查出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得了你。” 6年前,女星邱淑贞的丈夫、服装业大亨沈嘉伟因被媒体揭发滥用公共房屋单位,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沈嘉伟出身微寒,上世纪七八十年年3月底,香港居民约代,一家6口挤在华生楼一个三十多平米的公屋。发达后,沈家迁入富人区的豪宅。然而,沈母却认定华生楼为其“风水屋”,拒绝将单位交回房署,始终两头轮着住。事件曝光后,沈家声名扫地,最后不得不接受高额罚款,并搬出华生楼。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以14市价租给低收入阶层的公屋,虽然面积狭小,却并非人们想象中“脏乱差”的贫民窟。公屋村外观与普通商品房并无二致,多数坐落在交通便捷的位置,空气清新、绿树掩映,

16、社区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目前,香港52%的公屋和以后所有新的公屋物管都已外包,都是甲级保安水平。 “在香港,不管什么角落都会有屋住。”香港房屋署助理署长何丽嫦如此解读香港公屋制度的意义,“我们不只提供一间屋,更是提供一个家。” 居屋的末路狂歌买楼置业,是香港人的头等大事。 1970年代,港英政府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在此计划内兴建的房屋即称为“居屋”。居屋,面向的是那些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够格或不愿入住公屋的“夹心层”。如果说公屋类似于内地的廉租房,居屋则是经济适用房。居屋的售价,一般仅为市场价的60%到70%。按规定,只有公屋住户,以及不是公屋住户但符合收入与资产限额条件的人士才有资格购买

17、。前者以绿表申请,后者以白表申请。白表申请人的申请条件每年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最新限额为二人家庭月收入不超过23000港元,资产总额不超过66万港元。在房屋分配中,首先向绿表申请人倾斜,尤其是有老人的绿表申请人。 购买居屋还能在贷款时得到诸多优惠。绿表申请人最少只需付5%的首付款,白表申请人至少需付一成。与商品房贷款首付必须三成相比,负担轻了不少。每当有新一期居屋发售,很多银行会推出抵押贷款优惠吸引购房者,虽然贷款利率、现金回赠比商品房贷款略高,但可以免收申请手续费、提早还款罚息等,还款方式也较灵活,很多银行还赠送家居险、火险等。为了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妥善运用,政府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居屋的转让、出

18、租等行为都受到限制。房主必须先向房委会缴付补价,解除转让限制之后,才可把房子在公开市场出租、出售。 1997年,房委会设立“居屋第二市场”,以增加居屋的流转量,满足社会对自置房产的需求。凡购入满两年或以上的居屋及通过“租者置其屋计划”买入的公屋,都可以在该市场出售,不过买方只可以是公屋居民或公屋轮候人士,并且也可获指定银行提供的贷款优惠。对于发售的新房和再售房,房委会都会进行清洁、修缮和保养维修工作,对新房,还将提供一年楼宇设施保养。目前,香港共有10%的人口居住在居屋中。在贫富差距悬殊的香港社会,居屋确实在一段时间里解决了一部分香港人的住房难问题,也为中低收入群体向上攀援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

19、1997年,走马上任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一个“八万五建屋计划”,即政府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85000个单位,达到10年内全港70%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的目标。谁能预想,初衷良好的居屋计划,在随后几年里给香港经济带来了明显的破坏。大量的居屋投入市场后,两种不同产权模式搅乱了地产市场,加之不完全的竞争市场,导致香港房价持续30%的人口居住在香港政府提供的公屋,公屋单位的数目,也占全港房屋单位总数约三成。值得称道的是,香港政府不仅仅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去提供公屋,他们注重成本效益,避免巨额财政赤字,使得这个原本“救急”的产物得以长期运转下去,为低收入阶层提供持续的保障。低迷,土地价格不

20、断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2002年,汲取惨痛教训后的港府宣布无限期停售、停建居屋。2006年1月,房委会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分两期出售剩余居屋。当2009年所有居屋卖掉之后,“居者有其屋计划”将完成历史使命。往前一步是泥潭,退后一步是福祉。居屋项目的戛然而止,清楚演绎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应有的角色。置业和“居住权”是两码事,政府有责任为有需要家庭提供租住公屋,但是必须减少对私人物业市场的干预。至此,香港的公营房屋计划回归到为没有能力租住私人楼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屋上。近几年,随着香港经济的复苏,民间买楼热情再起高潮,房价一路看涨。一些民主党、公民党等党派人士批评政府当局的房屋政策,

21、要求复建居屋的社会呼声再起。去年10月,香港民建联对外公布一项调查,声称:超过70%的受访市民要求港府复建居屋,以遏制楼价上涨。多数理性声音却认为,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理论常识来看,复建居屋都是弊多利少。信报等媒体纷纷刊文分析称:居屋从选址到平整地盘到单位落成到出售需时至少两三年,对已火热的楼市来说,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碰上楼市低潮,可能被当成是推低楼市的元凶或帮凶,政府将被迫再次重蹈停售的覆辙。 2010年2月,财政司长曾俊华明确表示,港府首要目标是提供公屋给低收入人士居住,是当年停建居屋是重大决定,所以不会轻言复建居屋。当确定新建居屋无望,被称为“末代居屋”的最后一期3000套屋尾货

22、推入市场后,引发看房狂潮,共有超过十万个家庭申请。香港人素来讲究风水凶吉,然而,这一次,就连一套两年前发生姐弟先后跳楼自杀的“凶宅”都被提价成功卖出。在平衡社会保障体制与民众要求、经济盘算以及政治博弈之下,香港政府再次做了务实而精明的抉择。 公屋村是香港草根阶层向上奋斗之梦的起点,从这里走出来的高官、大亨、明星比比皆是。半个世纪以来,无数个香港家庭都在力求实现“阶梯上升”小时候挤公屋,念书工作后挣钱买居屋,再买商品房。为了将有限的资源分给最需要的人,凡在公屋居住满10年的租户,须两年一次申报家庭收入。不申报收入或家庭收入超过所定限额的租户须缴付额外租金。1996年代,一家6口挤在华生楼一个三十

23、多平米的公屋。发达后,沈家迁入富人区的豪宅。然而,沈母却认定华生楼为其“风水屋”,拒绝将单位交回房署,始终两头轮着住。事件曝光后,沈家声名扫地,最后不得不接受高额罚款,并搬出华生楼。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以14市价租给低收入阶层的公屋,虽然面积狭小,却并非人们想象中“脏乱差”的贫民窟。公屋村外观与普通商品房并无二致,多数坐落在交通便捷的位置,空气清新、绿树掩映,社区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目前,香港52%的公屋和以后所有新的公屋物管都已外包,都是甲级保安水平。 “在香港,不管什么角落都会有屋住。”香港房屋署助理署长何丽嫦如此解读香港公屋制度的意义,“我们不只提供一间屋,更是提供一个家。” 居屋的末

24、路狂歌买楼置业,是香港人的头等大事。 1970年代,港英政府推出了“居者有其屋计划”,在此计划内兴建的房屋即称为“居屋”。居屋,面向的是那些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够格或不愿入住公屋的“夹心层”。如果说公屋类似于内地的廉租房,居屋则是经济适用房。居屋的售价,一般仅为市场价的60%到70%。按规定,只有公屋住户,以及不是公屋住户但符合收入与资产限额条件的人士才有资格购买。前者以绿表申请,后者以白表申请。白表申请人的申请条件每年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最新限额为二人家庭月收入不超过23000港元,资产总额不超过66万港元。在房屋分配中,首先向绿表申请人倾斜,尤其是有老人的绿表申请人。 购买居屋还能在贷款时得

25、到诸多优惠。绿表申请人最少只需付5%的首付款,白表申请人至少需付一成。与商品房贷款首付必须三成相比,负担轻了不少。每当有新一期居屋发售,很多银行会推出抵押贷款优惠吸引购房者,虽然贷款利率、现金回赠比商品房贷款略高,但可以免收申请手续费、提早还款罚息等,还款方式也较灵活,很多银行还赠送家居险、火险等。为了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妥善运用,政府制定了严格的限制居屋的转让、出租等行为都受到限制。房主必须先向房委会缴付补价,解除转让限制之后,才可把房子在公开市场出租、出售。 1997年,房委会设立“居屋第二市场”,以增加居屋的流转量,满足社会对自置房产的需求。凡购入满两年或以上的居屋及通过“租者置其屋计划”买

26、入的公屋,都可以在该市场出售,不过买方只可以是公屋居民或公屋轮候人士,并且也可获指定银行提供的贷款优惠。对于发售的新房和再售房,房委会都会进行清洁、修缮和保养维修工作,对新房,还将提供一年楼宇设施保养。目前,香港共有10%的人口居住在居屋中。在贫富差距悬殊的香港社会,居屋确实在一段时间里解决了一部分香港人的住房难问题,也为中低收入群体向上攀援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1997年,走马上任的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一个“八万五建屋计划”,即政府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85000个单位,达到10年内全港70%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的目标。谁能预想,初衷良好的居屋计划,在随后几年里给香港经济带来了明显

27、的破坏。大量的居屋投入市场后,两种不同产权模式搅乱了地产市场,加之不完全的竞争市场,导致香港房价持续6月进一步实施维护公屋资源合理分配政策,收入和净资产值超过所定上限或不申报收入和净资产的租户,须缴交市值租金并于一年内迁出所住公屋。另外,低迷,土地价格不断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2002年,汲取惨痛教训后的港府宣布无限期停售、停建居屋。2006年1月,房委会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分两期出售剩余居屋。当2009年所有居屋卖掉之后,“居者有其屋计划”将完成历史使命。往前一步是泥潭,退后一步是福祉。居屋项目的戛然而止,清楚演绎了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应有的角色。置业和“居住权”是两码事,政府有责任

28、为有需要家庭提供租住公屋,但是必须减少对私人物业市场的干预。至此,香港的公营房屋计划回归到为没有能力租住私人楼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屋上。近几年,随着香港经济的复苏,民间买楼热情再起高潮,房价一路看涨。一些民主党、公民党等党派人士批评政府当局的房屋政策,要求复建居屋的社会呼声再起。去年10月,香港民建联对外公布一项调查,声称:超过70%的受访市民要求港府复建居屋,以遏制楼价上涨。多数理性声音却认为,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理论常识来看,复建居屋都是弊多利少。信报等媒体纷纷刊文分析称:居屋从选址到平整地盘到单位落成到出售需时至少两三年,对已火热的楼市来说,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碰上楼市低潮,可能

29、被当成是推低楼市的元凶或帮凶,政府将被迫再次重蹈停售的覆辙。 2010年2月,财政司长曾俊华明确表示,港府首要目标是提供公屋给低收入人士居住,是当年停建居屋是重大决定,所以不会轻言复建居屋。当确定新建居屋无望,被称为“末代居屋”的最后一期3000套屋尾货推入市场后,引发看房狂潮,共有超过十万个家庭申请。香港人素来讲究风水凶吉,然而,这一次,就连一套两年前发生姐弟先后跳楼自杀的“凶宅”都被提价成功卖出。在平衡社会保障体制与民众要求、经济盘算以及政治博弈之下,香港政府再次做了务实而精明的抉择。 港人想要申请公屋,需经过三道严格的资格审核,一旦虚假申报就会被法律严惩,一经定罪,可判罚款20000港元

30、及监禁6个月。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仅以1/4市价租给低收入阶层的公屋,虽然面积狭小,却并非人们想象中“脏乱差”的贫民窟。公屋村外观与普通商品房并无二致,多数坐落在交通便捷的位置,空气清新、绿树掩映,社区内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目前,香港52%的公屋和以后所有新的公屋物管都已外包,都是甲级保安水平。而对于那些买不起商品房而又不符合申请公屋条件的“夹心层”,香港政府推出了“居屋”。如果说公屋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那么居屋则相当于经济适用房。在贫富差距悬殊的香港社会,居屋确实在一段时间里解决了一部分香港人的住房难问题,也为中低收入群体向上攀援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对策与建议经各方了解,我国现有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31、大多都是针对家庭的(wl(xc5rcjj&hTrjQF3a-PguR-(em4%B结过婚以后的),针对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以AP6w%(nVB-dXe6w2cC5Qw6(WtDCWQPEBrZK2grfSDhFI70NHr后到结婚之前这段时间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依然不多07-rD%hk eMskM4&K42(iHo5B%aT不多不多 。结合现阶段政府的一些政策以及香港的经验,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1、 通过政府引Euat$8!(z5rryzopUnjvPVGRDZdPk(导社会资本建造一些公寓性住房(类似于人才公寓),公 JL*+6UO*rHgGGb7寓面积不要太大,但要针对

32、毕业大学生的实际HQl%W&UrEvjp%frDvhr+x2fmfdpUq2RS46)( Y)cBl3-0uU$&F9j需要,做到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租金尽fgyiA5tNi-X5fiPj B75可能的低,最好不要超过收入的10%。而这些公寓作vvi!Y8&82NYWXYOc6SRtk1GqY!5cbWDQF#95%Dlv6为社会公共产品低价租赁给大学毕业生,而且只出租不出售。当然,在申请公寓性住房的时,必须严格把关,切实保证租房者为大学毕业生中真正困难的人群,同时,对于租赁期限也必须规定合理的上限。2、 放大小户型和低价位商品房供应量。大学生虽然有很强的潜在购买力和较稳定的收入,但在工作

33、初期没有积蓄,经济能力依然较弱,承受不起总价高的房子,小户型、低总价的商品房依然是大学生购房的首选,因此政府应从土地供应、规划设计等方面引导开发商多开发一些小户型、单身公寓以及价位较低的产品,以满足大学生的住房需求。3、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在购房方面,政府可以给大学生购房一些优惠,如规划建设一批大学生购买可以享受九折优惠的房源,或者是给一次性购房者以一定的补贴。可以出台类似于南京市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智力的若干规定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政策,规定大学生也可优先购买安居工程住房,并享受购房优惠。此外,在租房方面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4、 银行信贷提供方便。在银行信贷方面,可以简化大学生申请住房按揭贷款

34、的手续,降低申请门槛。推出一些适合大学生的信贷品种,如递增型还贷的按揭贷款等,这样可以减轻大学毕业生在刚工作时的经济压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自己的员工特别是大学毕业生优先解决住房问题,让企业也参与到这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中来。总结房地产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但不应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当前的高房价已经影响民生、影响国家金融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政府的威信。好在中央政府对于该问题已经高度关注,伴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出台和温总理适时的表态,点燃了房价调控的信号,对于今后的房价走向,我们不致过于悲观。大学毕业生作为社会中间阶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发展经济、创造价值的主力军,切实解决好大学生的住

35、房问题是迫切而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房地产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附录 问卷样稿南京市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问卷尊敬的女士/ 先生:您好!我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毕业住房问题的暑期调研,我们特别设计了此份调查问卷,您的回答将对该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本卷仅用于信息搜集和资料分析。真诚感谢您的合作!1、 您的性别A男 B女2、 是否是南京本地人A是 B不是3、 您的学历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及以上4、 您目前的工作年限A1-2年 B3-4年 C5年以上5、 您的年收入大概在A3-5万 B5-8万 C8万以上6、 您目前的住房情况为A自己购置 B在外租房 C住公司宿舍 D与父母同住如果您是自购房产,那么请继续回答下面两题7、 您的购房资金来源是A完全由自己负担B首付由父母承担,自己承担按揭C全部由父母承担8、 您所购房产的面积是A70以下 B70-100 C100-130 D130以上如果您是贷款买房,那么请继续回答最后一个问题9、 您按揭还款占收入的比例是A30%以下 B30-50% C5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