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76130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保障机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杭州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引导与保障机制综合研究报告(综合研究报告)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粮食问题的解决,农民自己就地办起了乡镇企业,部分农民进入乡镇企业工作,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拿乡镇企业的工资。就职业而论,他们已经是工人,但户口仍然是农业户口,户籍身份是农民,仍然耕种着集体土地,他们成了“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扩展到城市,城市的二、三产业迅速发展,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于是部分农民“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其工人身分更强化了,但他们的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所以仍然称他们为农民工(陆学艺,2003)。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更新和壮大了产业工人队伍,强劲

2、地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了农民脱贫增收和致富,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为解决“三农”问题踏出了一条坦途巫继学. “农民工”在中国经济中的十大历史性贡献. xguancha.gmwx/show.aspx?id=7554.。同时,农民工阶层的出现也引起了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以至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变(陆学艺,2003),尤其是随着农民工进城年份的延长,其非农就业技能不断提高,对城市的认同度不断增强,希望融入城市的愿望也不断增强。然而,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始终是城市的边缘群体(陆学艺,2006)。由此带来了一

3、系列的问题,工作权利受限制,劳动权益缺保障,政治权益常错位李强.户籍分层与农民工的社会地位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极艰苦、居住无定所、生病难就医、子女难入学、养老无保障、夫妻少团聚、子女少亲情。农民工在城市的种种境遇,直接影响工农、城乡关系,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影响社会安定的大局。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城市就业容量、居住容量大大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经济基础。如果我们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对于农民增收、繁荣城市、发展工业、促进城市化、扩大内需、推动现代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现实意

4、义 吕柯. 农民市民化的意义与途径.(博士研究生论文) 。从杭州实际看,杭州外来流动人口达2一八万,务工人员一三7万,其中农民工占80%以上,是杭州户籍人口的1/6。近百万农民工工作生活在杭州老城区,约为老城区人口的1/2,而他们主要的生活空间却局限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随着农民工在杭州工作年限的延长,他们工作、生活、看病、子女读书、养老等问题已日益凸现,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杭州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现状特征为了真实地反映农民工融入杭州城市社会的状况,在杭州市总工会的协作下,笔者对600个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505份。其中工业94人、建筑业一三8人、服务业24

5、4人、个体从业者17人、技术服务12人。根据陆学艺先生对农民工4种社会属性的界定 陆学艺先生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第308页对农民工的界定中指出:农民工的社会属性应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一是职业,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者以非农江作为主要职业;二是制度身份,尽管他们是非农从业者,但他们的户籍身份还是农民;三是劳动关系,农民工属于被雇用者;四是地域,他们来自农村(包括本地和外地,笔者注),是农村人口。,本课题再从505名中剔除了17名个体从业者,因为他们不具备“受雇用”的属性,他们与普通农民工已分属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社会阶层。因此,余下的488名来自农村、在杭州受雇并从事非农产业、目前身份仍为农民的农

6、民工。在488个农民工中,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占73.5%;女性占26.5%;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69.5%,35岁以上的占30.5%;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6.6%、高中及相当学历占36.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8%;从业行业结构看,工业占19.3%、建筑业占28.4%、服务业占50.0%、技术服务点2.5%;从来杭年限构成上看,2年以下的占22.4%、3-5年的占36.6%,6-10年的占26.5%、11-20年的占7.4%,20年以上的占7.1%。下面就农民工融入杭州城市的主要特征进行分别描述与分析。(一) 经济融入度较深,融入能力逐步增强农民工的经济融入度主要是

7、指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收入与消费状况。通过多年的城市工作与生活实践,农民工了解的就业信息不断增多,个人资本、技术技能不断提高,城市适应性不断增强,就业领域不断拓展。据调查,在近10年中有19.9%的农民工就业发生了行业转移,其中77%转移了一次行,23%转移了至少2次行。在近11年中有21.3%的农民工就业发生了工种转移,其中72%转移了一个工种,28%至少转移了两个工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能力的提高。经历20多年的打工生涯,有的农民工自筹资金,自谋职业,已成为个私经营者;有的农民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有的还在城市购房成家,跻身于城市中产阶层。所以,从总

8、体看,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经济融入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农民工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在就业、收入等方面的不平等还是比较明显的。如,在就业途径方面,农民工就业信息的获得,就业岗位的介绍等还是主要依靠“亲缘”或“地缘”形成的社会网络。在就业领域上,农民工主要从业于服务业、建筑业、工业、家政等行业。即使在就业转换过程中,无论是单位性质的转换,还是行业、职业的转移,农民工仍然主要在低职业领域的水平方面转移。在收入方面,同行业农民工也比城镇劳动力低得多,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相当于城市正式职工的1/3,有的还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如果加上本地劳动力住房、福利待,两者的收入差距更大。在经济融入方面存在

9、的具体问题有:1、劳动力市场不健全杭州劳动力市场主体单一,高层人才市场运行良好,中、低层劳务市场数量少、规模小、监管不力,主要服务于农民工的劳务市场的就业歧视、职业安全、权益保护等问题突出。不少劳务中介机构不规范,甚至非法中介时有出现,造成农民工就业信息不灵、就业渠道不畅,就业途径主要依靠社会网络。如表1所示,在488个农民工中,工作由亲戚介绍的占34.0%、老乡引路的占26.0%,自己主动应聘的占22.4%,由企业招工的占8.6%,而由劳务中介介绍的仅占9.0%。表1 你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合计亲戚介绍老乡引路主动应聘企业招工劳务中介人数(人)4881661271094244比例(%)10

10、034.026.022.48.69.0劳动市场不规范还表现为劳动用工不规范。由于劳动力供方市场长期存在,劳动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不到位,对企业(公司)不履行劳动合同、克扣工资、少缴或不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违规操作或不法行为缺少有力的处罚手段。导致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超时用工、加班工资不足额发放等现象普遍存在,克扣和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在被调查的488位农民工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占23.2%,达成口头协议(主要限于工资、工作年限等劳务事宜)的占14.1%,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口头协议的占59.8%,企业拒签的占2.9%(表2)。表2 你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合计签订正式合同

11、达成口头协议没有签订合同企业拒签人数(人)4881一三6929214比例(%)10023.214.159.82.9从行业上看,劳动用工不规范的主要是建筑业。其劳动合同签订率仅12.3%,未签率和拒签率分别达到77.4%和5.8%(表3),而建筑业劳动强度最高、危险性最大,是最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业。然而,一是由于建筑业务往往层层分包,劳动用工合同执行失控;二是由于建筑用工更多来源于老乡引路与包工头带领,农民工把“熟人关系”等同于“契约关系”;三是由于建筑行业工期不定、野外作业、流动性较大特征,部分农民工认为“签了合同不自由”。从而导致建筑业的高风险与低合同率同地并存。表3 各行业劳动合同签订情

12、况(%)合计签订正式合同达成口头协议没有签订合同企业拒签工业9432.410.655.91.1建筑业一三82.314.577.45.8服务业24412.220.565.32.0技术服务1233.30.066.70.0劳动用工不规范还表现为超时用工,据调查,488个农民工中,44.9%的农民工存在超时工作,其中,近10%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见图1)。据调查,个别企业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每天长达12小时。在建筑业中,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普遍为10-12小时,大大超出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与此同时,农民

13、工并没有拿到法定加班工资,有的低于工作时间内的工资标准,有的甚至劳而无获。在219名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中,只有35人的加班工资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发放的,占16.0%;163人(占74.3%)得到的加班工资低于有关规定,还有21人(占9.7%)根本拿不到加班工资(见图2)。从企业支付给农民工小时工资实绩看,58.1%的农民工得到的加班工资在每小时5元以下(见图3)。根据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一五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实行月工资制

14、的企业,月、日小时工资标准之间换算公式为:日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20.92天小时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167.4小时或日工资标准8小时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一五0%、200%、300%支付其工资执行上款规定有困难的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加班工资的计发基数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杭州农民工人月均工资800元计算,企业支付农民工的加班工资标准至少不低于800元/167.4小时*一五0%=7.17元。同时,一些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少数经营者唯利是图,恶意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一些农民

15、工进厂就被扣押身份证和一定数量的工资,如果对工作不满意,也难于离职。近年来,全市农民工因工资被拖欠、被拒发而上访、投诉,甚至采取过激方式的现象逐年上升,特是在建筑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中,这一问题比较突出。据市劳动监察部门透露,2005年被查证的农民工资被拖欠额为9600万元。 劳动用工不规范中更加严重的情形是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长时间超负荷劳动极大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2005年,拱墅区、桐庐县各发生一起农民工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恶性事件。一些工、矿、建筑、机械等高危性用工企业,对新进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岗前安全常识培训,甚至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劳动力保护用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严重不

16、足,安全设施简陋,违规作业普遍存在,致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据统计,2005年杭州市工矿企业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9起,死亡124人,重伤21人,其中90%以上死伤者是农民工。劳动用工不规范,首要责任在企业,政府也难辞其咎,甚至政府为了GDP增长和地方利益维护,针对农民工用工不规范的种种行为实行睁只一眼、闭一只眼的策略,甚至视而不见。劳动执法监察、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的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对农民工存在一定歧视,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或面对民工权益损害时不作为。此外,涉及劳动争议的案件,审理程序复杂,时间矿长,程序最多时有10道,经历审理时间1-2年,在复杂的程序和慢长的等待中,农民工因生活来源断绝

17、而自行放弃。即使打赢官司,执行起来也十分困难,如法院要求原告提供侵权企业的地址、银行账号,许多农民工根本不知银行账号为何物,也无从取得,从延误执行。2、生活成本较高,净收入较低多。从图4可以看出,杭州82%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在800元以上,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杭州农民工工资水平算是比较高的。但是,农民工工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据资料,2005年全市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0580元 杭州市统计局编. 杭州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年出版, 第372页.,农民工平均工资仅及该水平的31.4%。而且,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城市里人不愿意做的最苦、最累、最脏、最危险的工

18、作。其中,44.9%的农民工还必须通过超时工作才能得到。据调查,在488个农民工中,能按时拿到工资的占80.1%,有时能、有时不能按时拿到工资的占一八.0%,不能按时拿到工资的占1.8%。农民工工资被无故拖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农民工在讨要工资时经常遭遇刁难、打骂和欺诈,为了讨要血汗钱,个别农民被迫上演“爬大树、爬高楼、爬电线杆”等“惊险秀”。衡量收入水平的高低,还应同时考察消费水平。调查显示,杭州农民工人月均消费在500元左右。其中,300-500元的占37.3%,500-800元的占32.4%,两者之和为68.7%(表4)。也就是说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800元、月支出500元,月净收入仅3

19、00元。在调查一对来自江西的农民工姐妹时,她们算了一笔明细帐:姐姐陈一丹中专毕业,在一家私人企业做会计,月收入一五00元,妹妹陈一萍高中毕业,在一家民办学校从事内勤,月收入为一五00元,她们都属于农民工的高收入阶层。但她们每月的开销约占收入的70%以上,而且是必须的、最基本的开销。每个月两人共需开支:房租(石桥村农民出租房)250元、水、电、气一五0元、食物500元、上班交通费100元、周末交通50元、生活日用品200元、购买衣物100元、学费(姐姐在电大读会计专业的本科、妹妹在浙江工业大学读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600元、电话费100元、其它开支100元,合计2250元,人均消费1125元,分

20、别占其收入的75%。表4 杭州农民工月均消费水平(元)300元以下300-500元500-800元800元以上人数 (人)27一八2一五8121比例(%)5.537.332.424.8(二)社会融入度较低、融入意识超前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度主要指农民工在城市享受社会保障和民主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状况。从社会保障方面看,参保率较低,看病、住房、养老、子女读书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农民工。从民主政治方面看,农民工往往是局外人,在城市既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举权。基层的职工代表中,农民工所在人数少得可怜,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不畅,也很少能从职工代表大会上听到农民工的声音。从居住方面看,农民工主

21、要居住在外来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郊结合部,以租房为主,居住面积小、简陋、条件差。还有部分农民工,特别是建筑民工居住在工地工棚,有些就住在店铺、病房(作为陪护人员)等工作场所。从社会交往方面看。农民工很少有与本地人接触或交流的机会,日常生活交往对象也主要局限于老乡、亲戚朋友或居住地的农民工,工余时间的生活单调枯燥,时间大都花在看电视、打牌或者聊天上,很少去逛街、较少去享受城市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农民工的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有:1、农民工社会保障参保率低据资料,目前全市仅一五-20%的农民工参加了各类城镇职工基本保障。据问卷调查,参加一种以上社会保险的农民工占16.6%,83.4%的农民工

22、没有任何社会保障(见表5)。表5. 杭州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障的情况有保险无保险在有保险的人员中两种以上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人数(人)814078306361比例(%)16.683.49.937.07.444.41.2其原因何在?主要是政府、企业与农民工三方面对参保的认识不一致。由于各地区社会保障的政策、缴费水平、支付水平差异较大,要建立覆盖全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输入地将比输出地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管理压力,因此,输入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疏于对雇用农民工的用工单位的监管。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竭力规避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如果企业要把农民工的“五金“缴齐,相当于增加

23、21-22%的农民工工资总额。所以,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处在创办初期阶段的私营企业一般只为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和技术骨干缴纳保险,普通员工根本没份,而劳动力买方市场的长期存在迫使农民工不得不委曲求全。部分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他们更相信现实而不愿寄希望于未来,过分担心社会保险的兑现风险。但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农民愿意并希望参加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在488个农民工中,59.8%的人愿意参加社会保险,还有8.6%的人表示无所谓,即可以被说服而参加,只有不足1/3的人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见表6)。表6 您愿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合计愿意不愿意无所谓人数 (人)488292一五442比例(%)1

24、0059.831.68.6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主要因为更需用现金,比如造房、结婚、生子、看病、还债、子女读书等花销,其比例高达60.4%(表7)。其次,是因为“不知道今后如何享用”,占28.6%,还有11.0%的农民工嫌麻烦。后两者不愿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是可以通过说服、引导的。表7 您为什么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合计更需用现金麻烦不知以后如何享用人数 (人)一五4931744比例(%)10060.411.028.6仔细分析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发现,在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中,85%集中于建筑业(见表8)。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障,不仅因为建筑行业工期有限、工作

25、流动性大,还因为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如表9-表10所示,建筑业35岁以上年龄段人员比例为40.6%,明显高于其它行业同类比例;同时,建筑业初中以下学历人员比例为59.5%,又明显高于其它行业同类比例。表8 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的行业分布(人)合计更需用现金麻烦不知以后如何享用服务业251447工业4022建筑业125791135技术服务0000表9 分行业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总人数20岁以下21-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5岁以上人%工业94一八.144.712.820.22.12.1服务业2446.547.822.510.15.18.0建筑业一三

26、83.333.223.020.512.37.8技术服务128.358.333.30.00.00.0表10 分行业农民工的学历结构(%)总人数小学以下初中高中技校或职高中专大专或高职本科以上人%工业942.336.422.720.88.86.72.3建筑业一三87.751.825.73.65.06.30.0服务业2442.53533.712.512.72.31.3技术服务120033.333.316.78.38.3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农民工参保率低的又一重要原因。缴费比例较高,农民工难以承受。从2005起,企业职工个人最低缴费标准为上月平均工资的8%,如果按农民工月工资800元计算,人

27、均每月缴费64元。对于低收入农民工群体而言,这一负担过大。农民工的流动性与保险缴费方式的固定性相矛盾,流动农民工受益难。按照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职工跨地区流动时只能转移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能转移社会统筹资金。如果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几年后回到农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根本无法与城市接轨,农民在城市缴纳的社会保险,回到户籍地既无法续保也不能享受相应待遇,只能取走在城市自己缴费的那部分。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部分钱直接存银行,既方便又有利息。故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下,农民工缺乏参保积极性。2、农民工就医看病难农民工生病时,一般采取能忍则忍、能扛则扛的原则,不到万不得已,是舍不得花钱看病的,不少农

28、民工被高昂的医药费吓得不敢进医院。据调查,农民工生病上正规医院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3%,44.1%的农民工生病时自己去药店买药(见表11)。调查中,接触到一位高龄孕妇阿青,年龄38岁,职业卖菜,到2006年7月初,妊娠近6个月,临床表现为浮肿、高血压、尿蛋白,医生多次要求她住院观察,但因无力支付医药费而婉拒,而且在高温闷热的8月份,仍在坚持卖菜,以为新生儿出生积攒必要的花费。表11 您生病时如何医病?合计上正规医院去私人诊所去本单位医务室去药店买药有时去医院有时自买药人数(人)48811265432一五53比例(%)10023.0一三.38.844.110.93、农民工住房条件差目前,杭州农民

29、工主要通过租住“城中村”的农民出租房来解决住房问题,这一比例高达62.3%,居住在企业(公司)的集体宿舍里的占一五.8%,居住在建筑工地工棚里的占16.0%,租住居民房的占4.7%,还有少部分农民工寄居于店铺工具间、医院病房(作为陪护)等工作场所(见表12)。表12 农民工在杭州解决住房的途径(%)合计租住农民房租住居民房住集体宿舍住在工地住其它地方人数(人)4883042377786比例(%)10062.34.7一五.816.01.2农民工对目前住房条件表示满意的仅占一五.2%(见表一三)。大部分农民工尤其租住城郊农民出租房的农民工对目前住房的租金、环境等均表示不满。表一三 农民工对目前住房

30、条件的看法(%)合计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人数(人)4687120116432比例(%)100.0一五.242.935.06.8经过对目前居住条件不满的169个农民工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他们主要认为房租太贵(30.1%),居住地脏乱差(29.7%)。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一八人(7.9%)认为此处“非长久之地”,所以不满(见表14),可见农民工对不能在城市拥有长久居住用房的失落。表14 部分农民工对居住地不满意的原因合计房租太贵居住地脏乱差离单位太远面积太小非长久之地人数(人)16969681427一八比例(%)10030.129.76.111.87.94、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农民工的业

31、余生活以看电视、读书、看报为主。其中,40.5%的人表示每天都看电视,42.3%的人经常看电视;其次是看报,26.5%的人每天读书看报,29.9%的人经常读书看报,而每天或经常到娱乐场所活动、体育运动、上公园、上电影院和上网的人则更少,分别只有0.6%、3.3%、3.1%和3.7%,详见表一五。表一五 农民工业余生活情况单位:%每天经常偶尔从不看电视40.542.316.70.5读书看报26.529.937.56.1上网3.79.417.269.7体育运动3.39.042.145.6上公园3.18.660.927.5走亲访友3.0一五.070.311.7打牌、搓麻将1.714.744.239.

32、4到娱乐场所活动0.64.238.656.6看录像、电影0.69.846.643.0农民工在创造着城市繁华的同时,却品味着精神生活的寂寞。调查中,许多农民工反映闲暇时间不足,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尽管他们在城市居住时间延长了,但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阵地极其匮乏,娱乐场所大部分人消费不起,很少从事休闲、娱乐、体育等活动,生活枯燥单一,形成了“白天忙于生计,晚上无所事事”的状况。有59.2%的农民工偶尔或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影响他们从事更多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二是费用太贵,三是收入低。农民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力下,精神负担沉重。调

33、查显示,94.4%的人感到身体疲劳,其中30.4%的人经常感到疲劳,64.0%的人偶尔感到疲劳;90.5%的人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0.7%的人感到经常有精神压力,59.8%的人感到偶尔有精神压力(表16)。表16 农民工的感受情况 单位: %经常有偶尔有从未有身体很疲劳30.464.05.6精神压力大30.759.89.5对前途迷茫一五.650.134.2感觉孤独寂寞10.149.241.0受歧视排挤6.745.248.2但是,随着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政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希望争取权利、改善待遇的愿望日益强烈(以下意愿调查均为多项选择题):协商工资、同工同酬、增

34、加收入。就如何增加收入的问题,被调查农民工的意愿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97.3%);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5.6%);与城里人同工同酬(98.6%)。平等就业、免费培训、稳定岗位。对于就业问题,被调查农民工较多的意愿是:推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让外来工享受同城待遇(93.4%)(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多一些公平竞争的平台希望企业不要以招收本地工为名,把外地工拒之于门外,实行人性化、公平化就业);多提供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最好是免费培训,用人单位也要组织相关技能培训(62.7%);降低工作强度,加强劳动执法(43.6%);稳定工作岗位,直到退休,如果失业可以与本市失业青年享受同样

35、待业待遇(76.8%)。建立民工公寓、提供廉租房、享受公积金。对于住房问题,被调查农民希望:建设民工公寓,并规范管理(76.2%)。企业多建集体宿舍,改善集体宿舍居住环境(75.4%);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享受同城待遇(24.6%);建立单身公寓或小面积套房,让事业有成的农民工可能购买自有住房(一三.1%);让农民工享受住房公积金,并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并给予适当住房补贴(19.7%);规范农民出租房管理,让农民工免受高价水、电之累(83.0%)(目前,城郊结合部不少农民房屋出租户按每吨水2元、每度电1元的价格向农民工房客收费,同在一片蓝天下,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水、电价格歧视竟无人问津!)。

36、建设民工医院、完善医疗保险、开高绿色通道。对于看病问题,农民工们建议:多建几家廉价的民工医院,让民工有看得起病的地方(43.9%);建立科学实际的医疗保险体系,减轻农民医疗负担(53.3%);用人单位适当报销民工医疗费,或全部报销(53.3%);医院为外来员工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检查费和药品费,合理用药,禁开大处方和高价处方(37.1%)。多建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于子女读书问题,农民工们希望:多建立民工子弟学校,尤其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乡结合部,让农民工子女就近、廉价读书(17.8%);降低或取消借读费,与杭州居民子女一样只交择校费(30.2%);不能歧视外来人员子女

37、,城乡一体,平等就学(27.3%)(见表17)。表17 农民工对子女在杭州读书的愿望合计取消借读费多办民工子弟学校就近读书和城里孩子平等就学人数(人)3一五95567886比例(%)100.030.217.824.827.3要么留在城市,要么回老家。据调查,在488个农民工中466人回答了对今后的打算:其中,35.2%意在留城,55.8%打算赚了钱回老家、或学好本领回老家创业(表一八)。表一八 您对未来是如何打算的?合计留在城里赚了钱回老家不知道该怎么办学好本领回家创业人数(人)466164一八14279比例(%)10035.238.89.017.0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民工留城愿望随进城时间的延

38、长而不断增强。其中,来杭2年以下的占22.4%、3-5年的占36.6%,6年以上的占41.0%,其中10年以上的占14.5%(见表19)。这表明,经过10多年的城市文明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后,农民工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人生定位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 19 . 不同进城年限的农民工对未来的打算意愿合计留在城里赚了钱回老家过生活不知道该怎么办学了本领回家创业人%平均35.238.89.017.02年及以下10826.935.2一三.025.03-5年17532.032.032.032.06-10年11931.945.45.017.611-一五年3560.031.40.08.6一五年以

39、上2969.017.23.410.3在希望留城的农民工群体中,女性比男性更愿意留在城市(见表20);年轻人比年长人更愿意留在城市(见表21);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更愿意留在城市(见表22)。女性之所以比男性更容易留在城市,主要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在城市找到就业岗位,有些岗位如家政,女性的工作年限可以延长至退休以后,有体力、经验、有爱心、会节约的成熟女性比年轻女生更受主妇们的欢迎。年轻漂亮的女性还可以通过与城里人通婚改变其命运。年轻人之所以比年长的人更愿意留在城市,主要是年轻人学历相对较高,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发展机会更多,部分年轻尚未在农村结婚生子,他们的人生的起步点就是从城市开始的,也很难回归生养

40、他们的农村。高学历者比较前两者具有更多的留城优势,城市政府也为农民工的高学历者、高技能者制订了许多优惠政策,如入户、创业等,他们更能从就业、生活方式上优先融入城市社会。表20 希望留农民工性别与被调查总体比较(%)男女平均73.526.5留城者6238表21 希望留农民工年龄与被调查总体比较(%)35岁以下35岁以上平均69.530.5留城者74.225.8表22 希望留农民工学龄与被调查总体比较(%)初中及以及下高中及同等学历大专与高职本科以上平均56.736.45.31.6留城者38.047.3113.7(三)心理融入城市难度大,角色转变困难从前文分析也可以看了,农民工之所以要求公平的城市

41、居民权益,甚至希望给予更多的惠顾,如为农民工开通医疗绿色通道等,是因为他们充分肯定其对城市社会的贡献与价值,也希望能够在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做一个真正的城里人。但现实并不如人意。一方面,事实上的边缘化使农民工难以从心里与城市产生共鸣。农民工远离家乡,长时间生活于城市,受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城市文化有一种向往,甚至模仿,希望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但是城市通过各种形式将他们拒之于门外。由于城乡分治的二元制度,他们在城市没有户口、房屋、医保、养老,只能干最脏、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只能居住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出租房内,在单位不能参加工会,不能与其它城里职工同工同酬,社会上没有选举与被选举权而且据

42、调查,在488个农民工中,有339名认为曾遇到过不公正的遭遇,比率高达69.5%。其中,遭遇2种以上不公待遇的占36.0%,拖欠工、不付工钱的比率分别达到涉案总数的16.2%和一八.6%(表23)。这些不公正的待遇使他们无法感受到自己是城市的一分子。表23 你遇到过哪些不公的待遇?合计两种以上拖欠工资无端打骂劳而无酬裁决不公未交保险未签合同其它人数33912255一八636401619占回答该问题的总人数比例(%)10036.016.25.3一八.61.811.84.75.6上述遭遇主要来自企业主、包工头、黑社会、政府和城市居民,其比例分别为48.7%、33.0%、2.4%、3.5%和6.2%

43、(见表24)。所以,大多数农民工在心理上很难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和被认同感。表24 上述不公待遇的主要来源合计企业主包工头黑社会企业+包工头政府城市居民其它人数3391651128一三12218占回答该问题的总人数比例(%)10048.733.02.43.83.56.22.4少数城里人歧视农民工子女,认为农民工子女不能与自己的孩子同校读书。2004年,杭州青蓝教育集团胜蓝分校租赁东新园小校教室供农民工子女读书一事,在该小区搞得沸沸扬扬。小区部分居民担心,农民工子女与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校园学习、玩耍,把自己的孩子带坏了怎么办?其次是农民工天天进出小区接送孩子,小区居民家的财物丢失了怎么办?把农民工

44、子女看成坏孩子,把农民工视为小偷、强盗。2006年,杭州塘北小学响应市政府号召对外招收农民工子女,由此引起部分学生家长的强烈抵触。一位网名为yzh001的学生家长在社区网站上发帖子表示他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起上学:“小孩从小到大的环境、意识、习惯都不一样,这样的环境孩子去上学如何让我们做家长的放心呢?”该帖子发出后有上百个跟帖,大部分持支持态度:“那些准备送子女上塘北小学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有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有什么错呢?我们谁都不希望让塘北小学变成民工子弟学校!”一些居民认为,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心理、生理正处在发育阶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万一沾染上了不好的习惯,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当然也有不少居民是支持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的。少数城市人平时从眼神中流露出对农民工的无视、不削、嫌弃,使农民工产生被歧视感,诱发不同程度的认同危机和心理危机,加大了农民工与城市的隔阂。另一方面,农民工既表现出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但又很难改变小农文化的陋习,进入城市后,虽然脱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