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2434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233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3页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3页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3页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3页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完全版)课件.ppt(2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院 闻亭,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第一次课 2010.3.9),一、偏于理论 跨文化交际、实验语音学、心理语言学、现代汉语、 汉语言理论、汉语概论、汉语史 第二语言习得二、偏于教学 汉字教学研究、技能教学法三、理论+教学 理论与实践、测试与教学评价、汉语词汇与第二语言教学、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汉语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专题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四、其他文学文化等课程,面向汉语国际硕士的第二语言习得课程,一、理论1、纵向发展历史2、横向研究现状二、方法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介绍2、研究方法实际操作三、实践1、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案例介绍2、第二语

2、言习得案例分析与研讨,研究一门学科从何入手?,两个方面两条线索,两个方面,理论方法,两条线索,纵向横向,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从何入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有哪些方法本课目的之一: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归属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四、

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六、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归属,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习得、语言测试 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实验语言学,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归属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六、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1、研究对象2、研究目的3、研究方法,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1、研究对象(1)学习者的语言系统(2)学习者自身(3)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和机制,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2、研究目的

4、(1)描写语言习得的过程(2)解释语言习得的规律,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3、研究方法 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心理学 认知科学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归属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六、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消费者?,贡献者?,关于“至于”的思考,1、词典释义:现代汉语词典表示另提一件事 。学汉语词典表示提起另外的事。2、学生偏误: 51%(1)“我听说她要回国,但是我不清楚至于什么时候回国。” 至于”在分句中的位置不正确(2)“我听说她要回国,

5、至于她能学好。” “至于”后的话题和前句没有关系(3)“我听说她要回国,至于没有飞机票。” 至于”引出话题后,没有关于话题的进一步说明 ,3、“至于”语法含义的补充(1)至于句式由至于前的分句,至于引出的话题, 以及对话题的进一步陈述构成;(2)话题后常有停顿标志;(3)话题常由名词性成分、问句、名词、动词形成分、 代词等充当;(4)话题与至于前的内容在语义上有密切联系。 4、教学 A+至于B(,)+C 我听说玛丽要回国,至于回国的时间,我不知道。 A 至于 B(NP) , C,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

6、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经典图示,五、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20世纪60年代从第二语言语言教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在理论与方法完善过程中,与语言学的距离越来越大。公认的第二语言习得对语言学的最大贡献? 教为中心学为中心,五、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近期新态势越发彼此关注语言教学研究期望从语言习得研究得到关于语言教学问题的答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逐渐开始关注语言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语言习得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师们的期望还有相当的距离。,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跨学科的研究趋势理论上的跨学科方法上的跨学科,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

7、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归属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畴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六、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一、母语 VS 目的语,1、母语(native language ) (1)基本概念 “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2)典型范畴:语言环境单一 (3)非典型范畴:语言环境复杂 A. 国内出生,后移居国外的儿童 B. 在国外出生的汉族儿童 C. 父母来自说不同语言的民族,一、母语 VS 目的语,2、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目的语”,也

8、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正在学习的母语、第二语言、第三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Eg.在中国学习汉语 在美国学习汉语,二、第一语言 VS 第二语言,母语和第一语言 母语:所属种族、社团使用 第一语言:语言习得的顺序 一般母语第一语言 有时母语第一语言 什么时候?,二、第一语言 VS 第二语言,1、第一语言(first language L1) 最先习得的语言2、第二语言 (second language L2) 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语 言而言。 包含第二、第三、第四或更多其他语言。,二、第一语言 VS 第二语言,汉语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第二语言吗?,

9、三、习得 VS 学习,三、习得 VS 学习,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可以转化?无接口(Krashen 早期观点)有接口(Bialystock)什么样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转化?,四、第二语言习得 VS 外语习得,主要依据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社会环境来区分1、第二语言习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2、外语习得(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学习者在非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Ellis,1994)Eg.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 在海外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VS汉语作为外语习得,五、自然的

10、第二语言习得 VS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汉语学院面向留学生的教学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1、复习2、生词听写与认读3、语法 (1)引入 (2)操练 (3)结构总结 (4)操练4、课文操练5、其他,六、语言能力 VS 语言表达,Chomsky 19651、语言能力(competence)由交际双方内在的语言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隐性语言知识2、语言表达(performance)交际双方在语言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内在语法的运用显性语言运用,补充知识:美国21世纪“5C”外语学习标准 非传统的语言能力目标Communication Cultures Con

11、nections Comparisons Communities,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提出,由美国教育部以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1996年出版,1999年修订补充再版。标准包括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外语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及等级标准。标准的核心主题是“5C”,美国21世纪“5C”外语学习标准,1Communication:交际(1)人际交流(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参与对话,提供并获得信息。表达感觉和情感, 交流看法。(2)理解诠释(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 能够理解并阐释/翻译各种话题的信息。(3)表达

12、演示(presentational Communication) 能够传达各种话题的信息、概念或观点给听众 或读者,美国21世纪“5C”外语学习标准,2Cultures:文化 进行得体的语言交际要了解文化知识。包括: (1)文化观念(perspective,包括含义、态度、 价值观、观点等) (2)文化习俗(practices,包括设计交往方式) (3)文化产物(products,包括书记、食品、 工具、法律、音乐、游戏等),美国21世纪“5C”外语学习标准,3Connections:贯连 (1)通过外语学习加强并扩展其他 学科的知识; (2)利用外语和目的文化知识获取 信息并认同不同的观点。

13、,美国21世纪“5C”外语学习标准,4Comparisons:比较 (1)通过比较母语和目的语理解语言特征; (2)通过比较母语和目的语理解文化观念。,美国21世纪“5C”外语学习标准,5Communities:社区 (1)在学校内外,包括学校社区、 国外运用外语; (2)把学习外语作为获得个人乐趣 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成为终身 的学习者。,罗青松 (2009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兼谈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标准的作用与影响 语言文字应用2009.2,标准课程的7个方面,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y)文化内容(Culture

14、 Content)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其他学科内容(Content From Other Subjects)严谨的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技术运用(Technology),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主 要 参 考,一、外文书籍,专著:Ellis,R 1994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Ox

15、ford University Press,二、中文书籍,1、理论专著:王建勤等 200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商务印书馆,2、论文集:王建勤主编 2006 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3、研究方法之实验设计 舒华 张亚旭 2008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3、研究方法之统计方法卢纹岱 2006 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三、外文期刊,1、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三、外文期刊,2、 Se

16、cond Language Research,三、外文期刊,3、其他外文期刊Language LearningApplied LinguisticModern Language JournalTESOL Quarterly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四、中文期刊,1、世界汉语教学,四、中文期刊,2、语言教学与研究,四、中文期刊,3、汉语学习,五、网 络,六、其他学校的课程,北大: 心理学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 社会学研究方法 SPSS北师大: 实验设计 统计中科院心理所,思 考,在你的学习或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第二

17、语言习得的理论或方法?你学习了外语?习得了外语?你觉得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关于考核,10%=课堂参与30%=小组发言60%=期末论文,小组发言题目,1、中介语研究2、习得顺序研究3、克拉申的监控模式4、语言输入与互动5、学习者的个体因素,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第二次课 2010.3.16),回 忆,研究一门学科从何入手?,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的

18、学科归属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五、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经典图示,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主 要 参 考,小组发言题目,1、中介语研究2、习得顺序研究3、克拉申的监控模式4、语言输入与互动5、学习者的个体因素,思 考,在你的学习或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或方法?我们常常是“学习”了外语,但是在“学习”占主导的过程中有没有“习得”偶然发生?你觉得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注意分析思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如果存在接口,什么样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转化?,学

19、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一般情况 VS 特殊情况效果?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听、说、读、写其他因素的影响 学习者个体因素 ,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外显学习 VS 内隐学习实证研究 Reber 1976 人工语法测试规则发现组(外显学习)VS 记忆组(内隐学习)测试:判断是否合乎语法规则发现组 劣于 记忆组,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外显学习作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Reber 1980 1994 外显学习的作用发现外显学习是能够促进内隐学习的。当被试所学语法规则较复杂,难于外显发现,甚至不能被外显发现时,熟识该语法特征的设计者直接演示其内在语法结构,同时配合一些具体的

20、举例说明,这种深入且精当的外显指导会促进内隐学习,并且越早越好。,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同时,也有其他实验证明,当学习者共同运用内隐和外显两种学习方式时效果最好。即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协同效应。,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 如果存在接口,什么样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两种对立观点:无接口(non-interface position)有接口(interface position),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无接口观点代表人物:Krashen证据:An advanced L2 learner who consciously know

21、s rules like 3rd person s and yet cannot use them in free speech, nor for other cases of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rules without ever having learned them (Krashen 1985:39-40),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有接口观点代表人物:Bialystok McLaughlin 等证据:通过正规学习的德国英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凭借直觉(隐性知识)判断出78%的语法错误,但只能说出46%的错误的原因(显性知识),什么样的教学有

22、助于知识的转化?,不同的教学流派、不同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法情景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思 考 思 路,在你的学习或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或方法?我们常常是“学习”了外语,但是在“学习”占主导的过程中有没有“习得”偶然发生?你觉得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注意分析思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如果存在接口,什么样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转化?,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SLA-心理学-语言学-语言教学,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

23、研究框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建立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建立,Learners language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描写)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 习 者 是 怎 样 获 得 第 二 语 言 的(解释) 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Language learner 学 习 者 的 个 体 差 异 问 题 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语 言 教 学 与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的 关 系 语言教学与

24、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1)偏误分析(2)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研究(3)语言变异性研究(4)语言的语用特征研究,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1)社会环境(2)语言的输入与互动研究,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第

25、二语言学习者研究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3、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1)母语迁移(2)认知过程(3)交际策略(4)语言普遍性研究,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4、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1)一般个体因素研究(2)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5、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课堂互动与第二语言习得(2)正规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第

26、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二、具体研究方法补充:研究报告的写作,一、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两种不同的观点研究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理论导向来决定的(Michael Long & Charlene Sato,1984)特定的理论观点与特定的研究方法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Ellis,1994)其实并不矛盾 理论方法 VS 具体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t

27、echnique,二、具体研究方法(Ellis,1994),研究的时间维度共时+历时语料的收集方法自然语料+实验+内省语料的处理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具体研究方法 三个维度的研究方法 的一系列选择和组合 Eg.儿童语言习得顺序,补充知识:研究报告的写作,研究报告=理论+方法一、研究问题及缘起二、相关研究综述三、研究方法或研究过程 1、研究设计 2、数据收集 3、数据分析四、研究结果五、研究意义及问题,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第三次课 2010.3.24),我知道了什么?,研究一门学科从何入手?,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

28、言习得的研究框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归属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五、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建立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建立,Learners language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描写)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 习 者 是 怎 样 获 得 第 二 语 言 的(解释) 学习者外部

29、因素研究 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Language learner 学 习 者 的 个 体 差 异 问 题 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语 言 教 学 与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的 关 系 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框架的具体内容,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特征研究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理论定位二、具体研究方法补充:研究报告的写作,分 析 思 路,在你的学习或工作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或方法?我们常常是“学习”了外语,但是在“学习”占主导的过程中有没有“习得”偶然发生?

30、你觉得学习和习得哪一种效果好?(注意分析思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如果存在接口,什么样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转化?,SLA-心理学-语言学-语言教学,听说法,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灵学派,认知主义认知心理学,结构主义,形式主义,认知语言学,语言输入参数重设,多元互动,第一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科性质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框架第四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第五节 第二语言习得的纵向与横向研究,一、纵向研究 40年研究历史二、横向研究 目前研究视角三、

3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一、纵向研究 40年研究历史,总体发展特点,研究重心(目的)的转变 描述型 解释型研究方法的转变 定性分析 定量+定性,科学实证理论支撑的扩展 单学科支撑 多学科支撑,其他学科是否也是如此?,总体发展阶段,时间 20世纪50-60年代SLA的状况 学科归属: 第二语言习得仍第二语言教学 学科理论: 未形成自己的理论,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 研究方法: 对比分析占主导,1、理论初创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时间: 20世纪70年代 SLA的状况: 学科归属 学科理论 研究方法 (1)偏误分析 (2)中介语 (3)习得顺序 (4)监控模式 (5)文化

32、适应模式 ,2、成为独立学科,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中介语研究,(1)偏误分析,A.产生背景 主要因为:对比分析仅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系统 进行对比,忽视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的研究B.标志 Corder.S.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 Inten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学习者偏误的意义),(1)偏误分析,C.重要内容开始关注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 + 学习者的偏误提出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统方法。 (收集、鉴别、描写、解释、评估)偏误的用途: 语言教师通过偏误可以了解学习

33、者对目的语掌握的程度; 研究者可以透过偏误看到第二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学习者能通过偏误验证自己对第二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1)偏误分析,D.主要意义理论:第一个关注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的理论方法:提出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进行描写和分析的系 统方法。基础:提出了偏误的意义,改变排斥偏误的看法所以,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恰当的起点,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2)中介语,A.产生背景 主要因为偏误分析关注学习者的偏误, 忽视了学习者语言中正确的部分。 以偏误来推测学习者语言系统会以偏盖全。B.创始人 Selinker + Corder + Nemser,(2)中介语,C.主要内容 共同点

34、:关注点:更为关注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中介语特征:独立性、系统性、动态性,(2)中介语,C.主要内容Corder(1967,1971):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学习者的习得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向目的语系统过渡的过程。,(2)中介语,C.主要内容Nemser(1971):近似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学习者的近似系统不断演化,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系统,越来越远离源语言系统(the source system)。,(2)中介语,C.主要内容Selinker(1969)可观察到的语言输出高度结构化独立的语言系统,(2)中介语,D.主要意义

35、进一步明确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独立性 研究自身发展规律,(1)偏误分析 (2)中介语 (3)习得顺序 (4)监控模式 (5)文化适应模式,1、理论初创阶段(1950-60s)2、成为独立学科(1970s),(3)习得顺序,A.习得顺序的两种涵义学习者习得不同语素特征遵循的相对固定的顺序(order of development)学习者习得特定句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发展顺序(sequence of development),(3)习得顺序,不同语素特征遵循的顺序Eg实验L1:3名儿童14项词素(Brown,1973)L2:功能词的习得(-s,-ed,-ing,冠词) 习得英语的儿童(Dulay &

36、Burt,1973) 习得英语的成人(Baily,Madden, Krashen,1974) ,(3)习得顺序,关于习得顺序的假说学习者习得L2的语法结构( ) 该顺序与儿童L1习得顺序( ) 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习得顺序( ) 成人与儿童习得同一L2顺序( )不同于L1学习者的是,通过某一特定阶段所需时间长短不一。,有一大致相同顺序,相近,基本相同,基本相同,(3)习得顺序,特定句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发展顺序Eg王建勤 1997“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单一否定期混用期以“没”泛化为主的偏执期分化整合阶段,(3)习得顺序,B.争论焦点母语迁移问题正确顺序?习得顺序L1习得顺序?L2习得顺

37、序,(1)偏误分析 (2)中介语 (3)习得顺序 (4)监控模式 (5)文化适应模式,1、理论初创阶段(1950-60s)2、成为独立学科(1970s),(4)语言监控模式,A.语言监控模式的5个假设a. 习得与学习假设(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b. 自然习得顺序假设 (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c. 监控假设 (monitor hypothesis)d. 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e. 情感过滤假设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a.习得与学习假设

38、,b.自然习得顺序假设,“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L2规则的习得是以一种可预示的顺序逐步掌握,且具有普遍性。此顺序与规则难度无直接关系,也没有迹象表明与课堂语言教学有关。此顺序是语言习得系统的产物,与学习者有意识的语言知识无关。以词素习得顺序研究为基础,经历大致相同若干阶段,但存在个人差异,非严格线性。,c.监控假设,监控 学得知识的作用/功能习得知识 生成言语输出学得知识 监控语言输出过程监控时段 语言输出前+输出后,c.监控假设图示,Acquired knowledge,output,Learnt knowledge,monitoring,引

39、自Keith Johnson and Helen Johnson(1999:216),d.输入假设,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第二语言习得 可理解输入 i(习得水平)1(略超过部分),e.情感过滤假设,情感动机、态度、焦虑情感过滤:学习者的一种心理过程积极的情感接受更多的言语输入消极的情感阻碍对言语输入的吸纳情感过滤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1)偏误分析 (2)中介语 (3)习得顺序 (4)监控模式 (5)文化适应模式,1、理论初创阶段(1950-60s)2、成为独立学科(1970s),(5) 文化适应模式,A.产生背景 20世纪70年

40、代 Schumann提出 最早探讨移民的第二语言习得问题B.主要内容 探讨社会与文化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5) 文化适应模式,B.主要内容“文化适应”指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过程。即学习者是否能够在社会和心理上融入目的语群体。,社会距离,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社会主导模式”(2)“融入策略”(3)“封闭程度”(4)“紧密程度”(5)“群体大小”(6)“文化相似性”(7)“态度” (8)“打算居住的时间”,心理距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休克(2)文化休克(3)学习动机(4)语言疆界渗透性,(5) 文化适应模式,B.主要内容第二语言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

41、一部分,学习者始终处于文化适应的连续体中。文化适应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目的语习得的水平。文化适应程度与第二语言习得水平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习得水平的关系,(1)偏误分析 (2)中介语 (3)习得顺序 (4)监控模式 (5)文化适应模式,1、理论初创阶段(1950-60s)2、成为独立学科(1970s),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时间: 20世纪80年代 SLA状况 进一步发展 形成比较完整的研究视角,3、成熟,二、横向研究 目前研究视角,二、横向研究 目前研究视角,语言学视角 (linguistic perspective)认知科学视

42、角 (cognitive perspective)社会语言学视角 (social-linguistic perspective)社会文化角度 (social-cultural perspective),1、语言学视角,关注焦点普遍语法 & 语言习得机制 (1)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 (2)普遍语法可及性问题,1、语言学视角,(1)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The logical problem of language acquisitionL1:有限语言输入 无限语言输出 (刺激贫乏论)L2:SLA中是否也存在语言逻辑问题?,1、语言学视角,(2)普遍语法可及性问题accessibility or ava

43、ilability of UG普遍语法可及性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习得 是否适用不同观点: 完全可及(full access) 不可及(no access to view) 部分可及(partial access view),1、语言学视角,(4)相关论文Cook,V 1985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 6 (UG的可及性)Schacter.J 198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Univer

44、sal Grammar. Applied Linguistics, 9 (儿童、成人都运用UG,但参数不同)White 1998 universal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nature of interlanguage representation Applied Linguistics, 4 (UG不是唯一理论,要关注知识的获得),二、横向研究 目前研究视角,语言学视角 (linguistic perspective)认知科学视角 (cognitive perspective)社会语言学视角 (social-linguisti

45、c perspective)社会文化角度 (social-cultural perspective),2、认知科学视角,(1)产生背景与关注焦点行为主义(20世纪前半叶) 外部环境心灵学派(20世纪60年代主导) 内部语言习得机制认知学派 语言习得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等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不同的单元内部充满了联系, 语言正是在这些联系动态的互动中获得的。,2、认知科学视角,(2)主要模型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ACT)信息加工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竞争模式(competition

46、model)联结主义理论(connectionist model)浮现主义(emergentist),2、认知科学视角,(3)主要特点语言习得 一般技能的获得语言习得机制 一般认知机制语言习得 学习者 外部环境等因素,2、认知科学视角,(4)相关论文Segalowitz,N 2003 Automacity and second language. In Doughty CJ and Long MH (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U.K.:Blackwell (第二语言习得和一般复杂技能的习得没有区别)El

47、lis, N.and Larsen-Freeman 2006 Language emergence: implication for applied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Applied Linguistics, 27.4 (浮现主义),二、横向研究 目前研究视角,语言学视角 (linguistic perspective)认知科学视角 (cognitive perspective)社会语言学视角 (social-linguistic perspective)社会文化角度 (social-cultural perspecti

48、ve),3、社会语言学视角,(1)关注焦点 社会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2)主要理论 文化适应理论 族群间模式,3、社会语言学视角,(3)相关论文Schumann,J 1978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Gingras(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ashington, D.C. Center(文化适应模式)Giles,H and J.Byrne 1982 An intergroup approach

49、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1982.3(族群间模式),二、横向研究 目前研究视角,语言学视角 (linguistic perspective)认知科学视角 (cognitive perspective)社会语言学视角 (social-linguistic perspective)社会文化角度 (social-cultural perspective)方法经验描写实证解释,4、社会文化视角,(1)关注焦点 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语言发展中的独特作用(2

50、)主要理论 Vygotsky 的社会文化理论,4、社会文化视角,(3)社会文化理论主要组成调节论(mediation)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个体话语与内在言语(private inner speech)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4、社会文化视角,Lantolf,J.P. and G.Appel. 1996 Vygotskian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Nordwood, NJ: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社会文化理论)Lantol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