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509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6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文15大禹治水.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禹治水,小学语文(部编)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小学语文(部编)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对,是纪念禹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对,是纪,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自读提示:1.

2、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洪 毒 蛇 兽 伤灾 难 仍 退 继续 认 训 被 恢,tu,hng,d,sh,shu,shng,zi,nn,j,x,bi,rn,hu,rng,xn,洪 毒 蛇 兽 伤tuhng dshshu,洪水 毒 蛇 猛兽 伤害 灾 难 继 续 消 退 棉 被 耕 种 恢 复,hng,d,sh,shng,shu,zi,nn,tu,j,x,bi,gng,hu,洪水 毒 蛇 猛兽 伤害 灾 难,难,曾,为,奔,难nn(苦难 受难)曾zng(曾孙 曾祖父)多音字为w,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

3、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洪水:疏导:驱赶:,指河流水位超过水滩地面溢流的一种现象的总称。造句:很久很久以前,黄河两岸经常遭受洪水的灾害。使淤塞的水流或阻塞的道路畅通。造句: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驱逐并赶走。造句:在街上流浪的乞丐,被巡警驱赶走了。,洪水:理解词语指河流水位超过水滩地面溢流的一种现象的总称。,灾难:恢复:安居乐业:,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造句:这几年连年大

4、旱,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使变成原来的样子。造句:一阵微风过后,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造句:我们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很幸福。,灾难:理解词语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灾难 灾害,两个词都可以做形容词,都表示“危害”的意思。“灾害”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任何动植物以及生存环境造成一定规模的祸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具有危害性后果的事件与现象。“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1.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遇到严重的生态灾难。2.三年自然灾害,加上政治运动,中华大地上生灵涂炭。,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灾难 灾害 两个词

5、都可以做形容词,都表示“危害”的意思。辨,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治水原因。本段详细描述了洪水泛滥使人们生活痛苦极了。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治水过程。具体形象地介绍了禹是如何治水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治水原因。本段详细描述了洪水泛滥使人们,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洪水的凶猛,以及大禹治水的艰难。,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古时候,核心问题:大禹是如何治水的?串珠问题: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2.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3.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

6、大禹是个怎样的人?4.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核心问题:,听录音回顾课文,课文怎样写大禹治水的?边听边想听录音回顾课文,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洪水的危害,从“淹没”“冲毁”“到处伤害”“痛苦极了”感受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太大了。,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2.“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7、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歌颂了什么?,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过渡句,2.“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3.“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十三年”这个数量词,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说明他治水决心大。从“到处奔走”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务实的工作态度。“三次路过”而“一次也没有进门”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3.“禹离开了家乡,一

8、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拓展:请你也连续用几个数量词,写一句话,来表现一个人的某种品质。_ _ _,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拓展: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4.“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段话和文章开头是什么关系?,这段话照应了

9、文章的开头“大水淹没了田地生活痛苦极了。”从“洪水终于退了,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4.“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阅读方法解密:认识过渡句,概念: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 个句子就是过渡句。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答题模式:这个句子是个过渡句,总结了上文是写XXX,引出下文将要写XXX。,阅读方法解密:认识过渡句概念: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

10、师走进文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我们拿,核心问题:,大禹吸取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核心问题:大禹吸取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开通河道、疏导,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因为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所以必须治水。,串珠问题:,1.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因为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2.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鲧,筑坝挡水;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2.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3.品味

11、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从“禹离开了家乡,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3.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从“,4.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课文时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是个怎样的人,明白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条理清晰。,4.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课文时,大禹治水,起因经过结果,一心为民不辞劳苦专心致志,离家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吸取教训 疏导 开通河道,洪水经常泛滥 人们生活痛苦极了鲧筑坝挡水 九年 洪水仍然没有消退,洪水退了 农业生产恢复 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结构大禹治水起因一心为民离家十三年 洪水经常泛滥 人,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着讲大禹怎样想出治水方法,并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制伏了洪水,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赞美了大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课文先讲述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接,谢 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