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8312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读懂诗歌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读懂诗歌,2,诗歌鉴赏能力要求 E、鉴赏评价。指对诗歌的鉴别、赏析和评价。鉴赏评价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古诗词特点,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凝练含蓄,言简意丰,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4,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读诗思路:,重要词语!,特点:(写诗),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崔护题都城南庄,?,6,钱起

2、: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带:环绕,生:升起,怜:喜欢,期:约定,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7,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谢冕,含义韵味,读诗任务,8,鉴赏程序(走进诗歌),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9,看一看 找启示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唐人(

3、所有诗人)作诗,最重诗题!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10,看一看 找启示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2005全国2),贾岛题李凝幽居(1998年全国卷)寇准春日登楼怀归(2005年广东卷)周密夜归(2006年四川卷),1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2009四川高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2,临江仙 宋

4、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解】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托物言志诗,13,诗歌注解,帮助理解。内容、主旨若隐若现。,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14,抓一抓

5、寻突破:抓语言的暗示。抓写景(人、事、物)特点的词语;抓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色彩的暗示,时令的暗示,温度、湿度的暗示,环境的暗示,情感暗示,动作、行为暗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一种“怀孕的静默”钱钟书,15,(明)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弄清了景和情,也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情、景两端,16,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

6、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借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诗歌语言的暗示性,17,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诗歌语言的暗示性,18,辨一辨 明关系: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顺意(顺向)逆意(逆向),理关系:托物言志 因事说理 借景抒情 递进 条件

7、假设 目的 分总 顺承 其他逻辑,19,顺向(顺意:景与情的和谐),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景:事悠悠、满目秋,情:萧萧、惨惨、凄凉,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

8、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20,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写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后两句诗人笔路陡转,慨而叹之,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

9、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21,看一看 找启示:题目、诗序、注释、作者抓一抓 寻突破:抓词语的暗示 找出写景(人、事)的词语、找出直接写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辨一辨 明关系:明确人、事、景、物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联(各句)间什么关系,鉴赏程序(走进诗歌),22,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看:题目抓:景、情明:关系,注解:林景熙(12421310),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

10、平阳白石巷。,23,历史上曾有“南渡之后,堪与山阴放翁媲美者,唯霁山也”之说。此诗透露着诗人的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24,附录:诗歌的题材及主题,25,兰溪棹歌 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1)写景抒情诗(如杜甫登高、登岳阳楼),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表达了对这美好人事的喜爱。,26,(2)托物言志诗(如李商隐锦瑟、贺知章咏柳),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

11、言志的目的;菊 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通过咏菊(抓住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表达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27,(3)叙事抒情诗(借事说理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通过叙写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28,(4)咏史怀古诗(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往往通过自然景物的繁盛与人事的变迁之对比,借景抒情。读诗时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讽今);特征(意象):青草、繁花;空城等,29,

12、(5)羁旅行役诗(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自身际遇的感怀。往往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对自身际遇的感怀。特征(意象):驿道、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落日等。,30,(6)山水田园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31,其他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赞美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痛恨;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大漠、飞雪。,32,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惜别或勉励之情;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船,长亭短亭,灞桥南浦等。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