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9188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与工程第4章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物流系统及其功能,物流工程与管理概论,本章主要内容,4.1物流系统概述 4.2运输 4.3仓储 4.4装卸搬运 4.5包装 4.6流通加工 4.7配送 4.8物流信息,4.1 物流系统概述,物流系统定义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括安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目的 实现物资的空间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物流系统的特征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4.1 物

2、流系统概述,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物流系统的复杂性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物流系统的目标 物流系统目标是物流系统存在的原因所在,通常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目标快速、及时目标节约目标规模化目标 库存调节目标,4.1 物流系统概述,物流系统功能要素 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物流系统基本模式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一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存,如下图。在物流系统中,输入、输出以及转换活动往往是在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子系统中进行的。即使是在物流大系统中,系统的目的往往也不同,所以

3、,具体的输入、输出及转换有不同的内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4.1 物流系统概述,物流系统基本模式,本章主要内容,4.2 运输,运输的概念 运输指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进行空间位移。按照我国物流标准术语中的定义(GB/T 4122.11996),运输(transportation)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的地位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4、。场所效用的含义是: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发挥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产出投入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4.2 运输,运输方式的分类按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不同分类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和经济运作特性对比如下表。,4.2 运输,按运输的范畴分类 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按运输的作用分类 集货运输、配送运输按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 一般运输、联合运输两类运输合理化 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

5、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以下五个方面,称做合理运输的“五要素”: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4.2 运输,不合理运输 不合理运输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运输形式。目前我国存在主要不合理运输形式有:返程或起程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4.2 运输,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实载率有两个含义: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它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作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

6、计指标,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之乘积的百分比。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尽量发展直达运输。,4.2 运输,配载运输。下图为直达运输和中转运输分歧示意图。“四就”直拨运输。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本章主要内容,4.3 仓储,概念区分 仓储的有关概念在物流科学体系中,经常涉及库存、储备、储存和仓储这几个概念,而且经常被混淆。其实,几个概念虽有共同之处,但仍有区别。库存。库存指的是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储备。物资储

7、备是一种有目的的储存物资的行动,也是这种有目的的行动和其对象总体的称谓。储存。储存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但在一般情况下储存、储备两个概念是不作区分的。仓储。仓储一词是包含了“仓库”和“储存”两个方面,既包括储备、库存在内的广义的储存概念,也包括储存各种物资的场所仓库。,4.3 仓储,储存的地位与作用 储存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在物流中,运输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重任,物流的另一个重任,即改变“物”的时间状态是由储存来承担的。所以,在物流系统中,运输和储存是并列的两大主要功能要素,被称做物流的两根支柱。储存具有以下功能:物资保管的功能供需调节

8、功能价格调节功能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 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4.3 仓储,储存作业流程 储存作业流程是指仓库从接受入库物资开始,到根据需要把物资完好地发放出库的全部过程。在仓库的储存作业流程中,按照业务活动的不同内容,可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作业阶段,即入库阶段、储存阶段、出库阶段。见下页图所示。接货 接货是根据储存计划和发运单位、承运单位的发货或到达通知,进行货物的接收及提取,并为入库保管做好一切准备的工作。保管 保管是根据物资本身特性以及进出库的计划要求,对入库物资进行保护、维护管理的工作环节。发货 发货是根据业务部门的计划,在办理出库手续基础上,进行备货、出库、付货或外运付货工作。按发货

9、计划,与收货或接运部门办理各项财务、交接等手续。,4.3 仓储,储存作业流程图,4.3 仓储,不合理储存有以下几种形式:储存时间过长 储存时间从两个方面影响储存这一功能要素的效果,一方面是经过一定的时间,被储物资可以获得“时间效用”,但是时间继续增加,效用也会出现减缓甚至降低;另一是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有形及无形损耗加大。下图为存储时间与存储效用的关系。,4.3 仓储,储存的数量过大 储存数量也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储存这一功能要素的效果,这两方面利弊的消涨,使储存数量有一个最佳的区域,超过这个数量区域的储存量,是不合理的储存。,储存数量与保证能力关系示意图,储存数量与储存损失关系示意图,4.3 仓

10、储,储存数量过低 储存数量过低会严重降低储存对供应、生产、消费的保证能力。储存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由于保证能力的大幅度削弱会引起巨大损失,其损失远远超过由于减少储存量来防止库损、减少利息支出损失等带来的收益。所以,储存量过低,也是会大大损害总效果的不合理现象。储存条件不足或过剩 储存条件也从两方面影响储存这一功能要素的效果,这两方面利弊消长的结果,也决定了储存条件只能在恰当范围内,条件不足或过分,都会使储存的总效益下降,因而是不合理的。储存结构失衡 储存结构是所储存物资的品种、规格、花色在储存期、储存量的比例关系。,4.3 仓储,储存合理化的措施 储存合理化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其实

11、质是保证储存功能实现的前提下,达到尽量少的投入。实现储存合理化的好处是:资金周转快、资本效益高、货损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加、成本下降等,具体途径如下:储存物品的ABC分析追求经济规模,适度集中储存提高储存密度和仓容利用率建立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采取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运用现代储存养护技术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组合化储运方式,本章主要内容,4.4 装 卸 搬 运,概念:国标(GB/T 4122.11996)对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的定义为: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handing/carrying)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12、。装卸搬运的作用装卸搬运是物流各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装卸搬运连接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使多式联运得以实现。在许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装卸搬运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系统。进行装卸操作时往往需要接触货物,因此,这是在物流过程中造成货物破损、散失、损耗、混合等损失的主要环节。,4.4 装 卸 搬 运,装卸搬运的特点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装卸搬运的分类按装卸搬运发生的地点分类,可分为仓库装卸、场站装卸、港口装卸、厂内装卸等。按装卸搬运的机械及机械作业方式分类,可分成使用吊车的“吊上吊下”方式,使用半挂车或叉车的“滚上滚下”方式,

13、也被称为“垂直装卸”和“水平装卸”。按装卸搬运对象分类,可分成散装货物装卸、单件货物装卸、集装货物装卸等。按装卸搬运的作业特点,可分成连续装卸与间歇装卸两类。,4.4 装 卸 搬 运,装卸搬运的合理化措施防止无效装卸,无效装卸具体反映在以下几方面:过多的装卸次数包装过大的装卸无效物质的装卸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力影响,进行少消耗的装卸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和装卸搬运速度 装卸搬运活性的含义是,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如果很容易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过多做装卸搬运前的准备工作,则活性就高;如果难以转变为下一步的装卸搬运,则活性低。装卸作业的机械化推广组合化装卸,本章

14、主要内容,4.5 包装,包装定义 在我国国家标准包装通用术语(GB/T 4122.1-1996)中对包装明确定义为“所谓包装(package/packaging)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存、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所以对包装的理解,不仅包括包装物或包装容器,还包括对物品包装的过程。包装作用保护功能方便功能销售功能信息传递的功能,4.5 包装,包装的分类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划分,包装可分为商业包装和运输包装。商业包装是以促进销售为目的的包装,运输包装是以保护储运过程中的商品为目的的包装。按包装的通用性划分,包

15、装可分为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专用包装是根据被包装对象的特点专门设计、专门制造,只适于某种专门产品的包装,通用包装是根据标准系列尺寸制造的包装容器。按照包装在不同层次的保护作用,包装可以分为个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三种。按照包装的硬度划分,包装可分为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此外,按包装容器结构形式划分,可分为固定式包装和可拆卸折叠式包装;按包装容器的使用次数划分,可分为一次性包装和周转性包装;按包装形状分类,可分为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箱、玻璃罐和包装瓶等。,4.5 包装,各种包装材料的特点 包装材料是包装的物质基础,常有的材料有纸、金属、木材、玻璃和复合材料等,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包装过

16、程中,应当综合考虑物资的重量、大小、形状、特性及物流需求等要素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装合理化 包装合理化一方面要考虑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的合理组合及运用,降低包装成本;另一方面要在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前提下,用整体物流效益与微观包装效益的统一来衡量,使包装与装卸搬运、运输、仓储等其他物流活动相协调,降低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包装合理化的途径如下:,4.5 包装,包装轻薄化包装标准化包装机械化防止包装不足或包装过剩包装绿色化包装组合化,本章主要内容,4.6 流通加工,定义:我国GB定义: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

17、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加工不同,虽然二者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其差别的见下表。,4.6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的作用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方式的优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收益流通加工的分类为提高产品利用率的流通加工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流通加工提高物流效率的流通加工促进销售的流通加工衔接不同运输的流通加工,4.6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合理化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不仅要避

18、免各种不合理现象,而且应该使流通加工确有存在的价值并达到最优选择。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通加工与配送相结合流通加工与配套相结合流通加工与合理运输结合流通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流通加工与节约相结合,本章主要内容,4.7 配送,定义:我国GB定义为配送(Distribution)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运输与配送区别如下表。,4.7 配送,配送的特点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配送是由物流据点完成的。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送货,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配送是以供给者送货

19、到用户的服务性供应。配送是在全面配货基础上,完全按用户对物资配送的要求包括数量、品种、规格、供货周期、供货时间等进行的运送。配送的分类按照配送主体不同分类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生产企业配送,4.7 配送,按照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单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小批量配送配套配送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配送,4.7 配送,按配送的组织形式(模式)不同分类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分散配送配送中心定义 在我国物流术语国标中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被定义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

20、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小;多品种、小批量;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配送中心一般功能 集货功能;储存功能;分拣功能;配装功能;送货功能;加工功能;信息功能,4.7 配送,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 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依据各自运营特点的不同、经营的产品种类不同、产品物流特性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作业过程。但一般来说,配送中心都包括下述的几种物流作业过程:向供应商订货、到货接收、验货、储存、分拣、加工、包装、组配、装车和送货。此外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信息流(如票据、单证及其他相关信息)和资金流(如货款、运费和杂费的结算等)。详见右图。,4.7 配送,物流合理化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21、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国内外推行配送的经验,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办法如下: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推行加工配送。推行共同配送。实行送取结合。推行准时配送系统。,本章主要内容,4.8 物 流 信 息,物流信息的定义 物流信息是指所有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有关的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内容、形式、过程及发展变化的反映。物流信息的特征 物流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物流信息分布广物流信息动态性强物流信息的一致

22、性要求很强物流信息的作用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基础物流信息是物流作业的关键因素物流信息是制订物流计划的保障,4.8 物 流 信 息,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思想和方法建立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并且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管理性和服务性适应性和易用性集成化和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准确性和及时性,4.8 物 流 信 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收集物流信息处理物流信息储存物流信息传递物流信息应用和输出物流信息,4.8 物 流 信 息

23、,常用的物流信息系统 不存在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模式,常见的物流信息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为提高运输企业的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而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主要完成对运输工具和运送过程的信息管理,从而实现运输方式的选择、路径的设计、货物的整合与优化,以及运输车辆、线路与时间的选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见下图。,4.8 物 流 信 息,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 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由9个基本的子系统组成:系统管理子系统、资料管理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人事和绩效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如下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