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3165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获得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结构,第一节 知识第二节 知识学习第三节 知识的获得,第一节 知识,一、知识的含义二、知识的类型三、知识的表征四、知识的作用,一、知识的含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四)根据反映活动的目的不同,可以将知识分为具体知识、方式方法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一)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1.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

2、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2.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

3、陈述性知识。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2.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1.具体知识 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这类知识往往是具体而有形的、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信息,可以用具体的事物予以表示,如有关日期、

4、地点、物品等方面的知识。2.抽象知识 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抽象知识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的知识。这类知识往往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或原理,如有关道德、人性等的知识。,(四)根据反映活动的目的不同,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把知识分为三个大类:1.具体知识指具体的、独立的信息,主要指具体指称物的符号。又包括两个亚类:一是术语的知识,二是具体事实的知识。2.方式方法知识是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包括五个亚类:一是惯例的知识,二是趋势和顺序的知识,三是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四是准则的知识,五

5、是方法论的知识。3.普遍原理知识指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包括两个亚类:一是原理和概括的知识,二是理论和结构的知识。,1.具体知识,具体知识指具体的、独立的信息,主要指具体指称物的符号。它们是较复杂、较抽象的知识形态的构成要素。具体知识又包括两个亚类:一是术语的知识,指具体符号的指称物的知识;二是具体事实的知识,是有关日期、事件、人物、地点等方面的知识。,2.方式方法知识,方式方法知识是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这种知识介于具体的知识与普遍原理的知识之间的中等抽象水平上。该类知识包括五个亚类:一是惯例的知识二是趋势和顺序的知识三是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四是准

6、则的知识五是方法论的知识,3.普遍原理知识,普遍原理知识是指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该类别知识处于高度抽象和非常复杂的水平上。它又包括两个亚类:一是原理和概括的知识二是理论和结构的知识,三、知识的表征,知识的主观表征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结构。(一)概念(二)命题(三)表象(四)图式,(一)概念,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图14-1层次网络表征示例,(二)命题,命题是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通常由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论题组成,关系限制论题。图14-2命题网络表征示例,(三)表象,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以命题来表征

7、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但有时我们也用表象来表征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不过,命题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抽象意义,而表象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知觉特征。图14-3对“书在桌子上”的两种心理表征,(四)图式,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作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性既可以是知觉性的,也可以是命题性的(Anderson,1995)。这样,图式就并不仅仅是命题表征的扩展,因为命题并不对知觉的规律性作出编码,它只表征事物的抽象含义,而图式则表征了特殊事物间的共同点。,四、知识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要想有效地完成某一任务,仅有能力是不够的,个体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知识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8、?(一)知识是人们活动的定向工具(二)知识是能力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三)知识的掌握程度制约着问题解决水平,第二节 知识学习,一、知识学习的类型二、知识学习的过程三、知识学习的作用,一、知识学习的类型,(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奥苏伯尔(Ausubel,1978,1994)将知识学习分为:1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语言符号的意义。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

9、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实质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命题由句子来代表,组成句子的词实际上都代表相关联的概念。,(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即通过类属过程获得意义的学习。类属过程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

10、便产生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二、知识学习的过程,信息加工模型通过心理结构和一些基本的认知过程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学习过程。心理结构是保持信息或知识的记忆储存系统,包括感觉登记、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基本认知过程是指对记忆存储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并将信息从一个存储系统转移至另一个存储系统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注意、选择性知觉、组块、编码、提取等。,(一)感觉登记及其认知过程,1.感觉登记的特点2.认知过程3.感觉登记的教育含义,1.感觉登记的特点,感觉登记是记忆系统的第一个成分,外部信息通过感觉登记进入记忆系统。感觉登

11、记接受来自各种感觉系统的信息,包括视、听、触、嗅、味等,它的容量很大,几乎可以保存所有的感觉信息。感觉登记储存信息的时间很短而且视刺激性质而不同,图像记忆的储存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的储存时间为2-4秒。,2.认知过程,很多感觉信息没有达到意识水平就消失了,有一部分感觉信息通过选择性知觉过程而进人工作记忆。选择性知觉是对信息进行初步选择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和注意。知觉是对通过信息赋予意义的认知过程。信息刺激被知觉到,必须经过感觉登记,并且和长时记忆中的知识进行比较。,3.感觉登记的教育含义,(1)选择性知觉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与学习材料有关的情境经验来理解所需加工的信息,学生认识和应

12、用情境的能力有赖于他们的先前知识。因此,教师应确保在学习新材料时能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先前知识。(2)教师要帮助学生识别并注意重要的信息,这可以通过情境设计、板书、重复等多种方式来实现。(3)感觉登记所接受的信息进入意识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太多,而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注意时间,那么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二)工作记忆及其认知过程,1.工作记忆的特点2.认知过程3.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1.工作记忆的特点,感觉登记的信息受到主体注意和知觉,就会被输入到工作记忆中去。工作记忆是感觉登记与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持续时间为几秒到2分钟。在工作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可能来自对外

13、部信息的选择性知觉,也可能来自对长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工作记忆是一个储存人们正在思考的信息的系统,它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信息的保存时间短暂,因此,工作记忆又被称为“短时记忆”。第二,它的工作或活动状态。第三,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位”所包含的信息。,2.认知过程,一般而言,从感觉登记阶段中选出需进一步加工的信息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在此处,运用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已有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这样,信息被表征为知识。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复述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不断被重复;组块就是将信息组成更大的有意义的信息片段;编码是指将输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概念和思想相联系以便新的

14、学习材料能更好掌握的认知过程。编码方式主要包括组织、精细加工等,记忆术、形成表象等因素都会影响编码过程。,3.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第一,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第二,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第三,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地组织信息,从而扩展工作记忆容量,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复述和形成组块等。第四,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第五,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三)长时记忆及其认知过程,1.长时记忆的特点2.认知过程3.长时记忆的教育含义,(1)长时记忆的特点,长时记忆是

15、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的一种记忆。长时记忆中信息的保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不忘。长时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没有限度,从理论上讲,我们想记住多少就能记住多少。在长时记忆中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知识系统的形式来储存的。,2.认知过程,长时记忆中的认知过程主要涉及以下过程:一是,编码。编码是给新信息赋予意义并使之与长时记忆的已有信息整合的过程,它是对存人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的过程。编码方式主要包括组织、精细加工和形成图式结构等。二是,储存。长时记忆中的基本单位是命题,命题能用网络的形式加以组织及命题网络。三是,提取。提取是从长时记忆中激活或回忆知识的过

16、程。,3.长时记忆的教育含义,长时记忆的教育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可以利用形象的视听刺激来创设易于记忆的事件,从而将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联系起来,以促进信息和知识的获得、保持和提取,如投影、影片、课文中的插图,等等。第二,将新的学习材料与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成为有机整体,则新信息易于被理解和保存。,三、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掌握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知识的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第三节 知识的获得,按照冯忠良(1992,1998)的观点

17、,知识掌握的领会、巩固、应用三阶段理论。领会、巩固、应用是知识掌握中的三个基本环节,而其中的直观、概括等认知动作和识记、保持等记忆动作是实现知识掌握的核心。一、知识直观 二、知识概括,一、知识直观,(一)知识直观的含义(二)知识直观的类型(三)提高教材直观与观察成效的方法,(一)知识直观的含义,所谓知识的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一般而言,直观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直观总是在一定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发生的。在实际教学中,用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刺激物,或者是实物,或者是实物的模像,或者是

18、言语刺激。2.直观过程中总是包含有一定的感知活动,但不限于感知,还包含有想象、思维和记忆等成分。3.直观只能反映个别事物的感性特征与联系,只能提供领会概念与规则所必需的基础性的知识经验。,教材的直观还具有一些特性:,首先,教材的直观对象通常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或人为制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领会抽象知识所必备的认识支柱。其次,教材的直观具有严格而确切的要求,必须达到预定的目的,因而具有较高的目的性与意识性。,(二)知识直观的类型,就直观的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1.实物直观实物即实际事物,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

19、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想象而进行的一种直观的能动的反映形式。,(三)提高教材直观与观察成效的方法,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二、知识概括,(一)教材概括的类型与特点(二)教材概括与理解的一般过程(三)影响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因素(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理解成效的方法,(

20、一)教材概括的类型与特点,在实际的知识领会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的概括和知识的理解,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1.感性概括2.理性概括,1.感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首先,感性概括虽然形式上是通过一定的概括得来的,是抽象的,而且外延也涉及一类事物而非个别事物,但是从内容上看,它并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所概括的只是事物的一般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其次,感性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知而自发实现的。,2.理性概括,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首先,

21、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它所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其次,理性概括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在主体对感性材料自觉地进行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是通过思维过程而完成的。最后,在教学条件下,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实现的。,(二)教材概括与理解的一般过程,在教学条件下,学生对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对感性知识进行复杂的加工而完成的。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一类事物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对教材概括的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1.分析与综合,所谓分析是指把事物的整体分

22、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所谓综合是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特征或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虽是彼此相反的过程,但它们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彼此间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2.比较,比较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把不同对象的各个部分和各种特征区别开来,才能比较它们的异同。同时,只有通过比较找到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才能进行抽象,把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进行区分;只有在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活动的正确方向,才能把本质的东西联合起来完成概括。因此,比较是抽

23、象、概括的必要前提。,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取一类事物中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就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成为概念、法则与思想。,(三)影响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式2.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3.学生的能力水平4.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1.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形式,首先,学习材料的意义影响学习者的理解。其次,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影响学习者的理解。最后,学习材料表达形式的直观性影响学习者的理解。,2.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1)知识经验背景(2)知识结构特征,(1)知识经

24、验背景,学习者对新信息的理解会受到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制约,这种知识经验背景有着广泛的含义。第一,知识经验背景既包括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直接的基础性知识(准备性知识),也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更一般的经验背景。第二,知识经验背景既包括学习者在学校学习的正规知识,也包括他们的日常知觉经验。第三,知识经验背景既包括与新知识相一致的、相容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与新知识相冲突的经验。第四,这种知识背景不仅包括具体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学习者的基本信念。第五,知识经验背景既包括直接以现实的表征方式存在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一些潜在的观念。,(2)知识结构特征,具体到与新知识直接相关的先前知识,奥苏伯尔分析了

25、认知结构的不同特征对知识理解的影响。第一,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以与新知识联系的观念(可利用性)。第二,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第三,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3.学生的能力水平,(1)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2)学生的言语能力,4.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1)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2)促进主动理解的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举例、类比或比喻、证明、阐述、解释、推论、应用。,(四)提高教材概括与理解成效的方法,1.明确概括的目的方向性2.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3.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4.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5.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比较6.对学习材料进行合理组织7.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