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3617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TO农业规则与案例.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WTO农业规则与案例,Agreement on Agriculture,农业协定的规则,一、形成过程二、主要内容,一、形成过程,背景农产品贸易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一直游离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则的有效约束之外农业保护深深地植根于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之中以至于在1964年关贸总协定“肯尼迪回合”以后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尽管试图将农产品贸易问题纳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管理框架,但都未能如愿以偿。由于不能对农业保护主义进行有效的约束,发达国家利用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体制缺陷,一方面极力推行农业支持和进口限制政策,造成农产品生产过量和结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又为缓解库存压力,处理剩余产品,通过巨额出口补

2、贴向国际市场大量销售农产品。这些做法导致国际农产品贸易冲突在20世纪80年代初不断升级,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市场。,1986年“乌拉圭回合”启动时,农产品贸易问题被列为该轮谈判的中心议题之一。农业谈判主要在三大利益集团之间展开。三大利益集团是美国、欧洲共同体和凯恩斯集团(由澳大利亚、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智利、新西兰、哥伦比亚、斐济、匈牙利、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乌拉圭组成)。谈判的目标是,减少农业补贴和保护,建立一个公正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体系,从根本上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存在的扭曲现象。由于农产品贸易谈判各方利益冲突,谈判曾数度陷入破裂的边缘。经过艰苦的努力,参加

3、方终于在1993年12月15日达成了农业协定。,二、主要内容,农业协定分为13个部分,有21个条款和5个附件。包括:适用的产品范围农产品贸易规则给予发展中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建立农业委员会等,(一)适用的产品范围,以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农业协定定义的农产品范围是:1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中第124章包括的产品(鱼及鱼产品除外)。2税号290543(甘露糖醇)、290544(山梨醇),税号3301(精油),税号35013505(蛋白类物质、改性淀粉、胶),税号380910(整理剂)、382360(290544以外的山梨醇),税号41014103(生皮),税号4301(生毛皮),税号500

4、15003(生丝和废丝),税号51015103(羊毛和动物毛),税号52015203(原棉、废棉和已梳棉),税号5301(生亚麻)、5302(生大麻)。,(二)农产品贸易规则,有关农产品贸易的规则,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业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与差别和特殊待遇,1农产品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非关税措施的关税化关税减让承诺最低市场准入实施特别保障措施,非关税措施的关税化,关税化政策范围进口数量限制、差价税、进口许可证允许例外存在国际收支失衡、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制定相应进口关税(从量税或从价税)的依据是关税等值。某种农产品的关税等值,等于

5、该产品的国内市场平均价格减去该产品或相近产品的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某种农产品加工品的关税等值,等于农产品原料的关税等值乘以农产品原料占农产品加工品的比重。,关税减让承诺,从1995年开始,发达国家成员在6年内,发展中国家成员在10年内,分年度削减农产品关税。以19861988年关税平均水平为基础,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发达国家成员削减36,每个关税税号至少削减15;发展中国家成员削减24,每个关税税号至少削减10。,最低市场准入,以19861988年为基准期,有关成员在这一期间进口必须进行关税化的农产品在关税减让实施期的第一年,应承诺的最低进口准入数量应为基准期国内消费量的3,在实施期结束时(第

6、6年)应该提高到5。如基准期的进口数量超过国内消费量的5,则应维持原有的市场准入机会。通过关税配额实施最低的市场准入,配额内的进口享受较低或最低的关税,配额外的进口缴纳关税化后的关税。,最低市场准入是指各成员方对一些过去应高度限制或少量甚至禁止进口的农产品,做出的最低市场准入承诺,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启用该机制的前提条件是数量增加某年度的进口量超过前3年进口量的平均水平(根据该成员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确定)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低于19861988年进口参考价格平均水平10。,2农业国内支持,是指各成员方对农产品实施的价格支持、直接支持以及其他形式的国内保护措施,绿箱措施,黄箱措施,蓝箱措施,农业协定

7、规定的“绿箱”措施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政府服务计划。这些措施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或仅有微小的扭曲影响,成员方无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绿箱”措施主要包括:一般农业服务支出,如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粮食援助补贴;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计划;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农业资源储备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落后地区援助补贴等。,绿箱措施,“黄箱”措施,农业协定规定的“黄箱”措施是指,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

8、格干预和补贴,包括对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对农产品营销贷款的补贴等。这些措施对农产品贸易产生扭曲,成员方必须承担约束和削减补贴义务。,黄箱措施,农业协定规定,自1995年开始,以19861988年为基准期,发达国家成员在6年内逐步将综合支持量削减20,发展中国家成员在10年内逐步削减13。在此期间内,每年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所承诺的约束水平。对特定农产品或所有农产品的支持,实行微量允许,即只要综合支持量不超过该产品生产总值或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国家成员为10),就不须削减。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一些“黄箱”措施也被列入免予削减的范围。主要包括农业投资补贴,对低收入或资源贫乏地区生产

9、者提供的农业投人品补贴,为鼓励生产者不生产违禁麻醉作物而提供的支持等。,黄箱措施,“蓝箱”措施,农业协定规定的“蓝箱”措施是指,按固定面积和产量给予的补贴(如休耕补贴,控制牲畜量),按基期生产水平的85或85以下给予的补贴,按固定牲畜头数给予的补贴。这些补贴与农产品限产计划有关,成员方不须承担削减义务。,3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一项对贸易产生严重扭曲的政策措施,农业协定不禁止成员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但要削减出口补贴。数量减让价值减让,4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与农产品贸易有关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应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规定。,(三)给予发展中成员特殊和差别待遇,最不发达成员

10、不须承诺削减关税或补贴。,(四)农业委员会,为便利农业协定的实施,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了农业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成员方执行“乌拉圭回合”中所作承诺的进展情况,为成员方提供讨论与执行农业协定任何事项的机会。,三、WTO农产品贸易规则与中国(一)中国农业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我国12亿多人口中有8亿多农民,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48%的劳动力依靠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然而目前我国4.33亿农业劳动力约有1.3亿是剩余劳动力,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入WTO后,由于农业生产部门的部分萎缩,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

11、业,然而当前我国有2亿多文盲和半文盲,其中2/3都在农村,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太低,再加上农民的非农工作技能、市场信息的获得能力都较低,农民的再就业困难很大。虽然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的农民迟早会在贸易自由化带来的新行业中找到新出路,但是短时期内这部分失业的农民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实际上中国不能、也不可能对农业实行高保护、高补贴政策。面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巨大的农民人口,这样做付出的代价高昂,结果可能得不偿失。我国农产品贸易问题和其他发达成员有根本区别。按有关专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不是壁垒太严重,而是体制太落后,严重地不适应世界贸易的游戏规则,所以遭

12、到别人的指责还有苦说不出。”,另一方面,履行加入的承诺,又使中国农业面临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并出现国内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新趋势。中国农业在就业、收入压力越来越大,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的关键时期,不得不走向国际化阶段。这不仅对农产品以及农业收入、价格、就业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中国的农业经济体制和政策提出了挑战。事实上中国的贸易体制一直处在一个快速的变革过程当中。而这种变革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体制改革来进行的。但直到今天,还远远不适应“的游戏规则”。,(三)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1、农业组织化程度低:除了在多边贸易谈判中要应付种种不利之外,我国农业生产流通、农产品贸易领域内自身也存在重大的

13、缺陷,这就是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极低的问题。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制度缺陷对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我国农业缺乏整体竞争力,比较效益低,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根本原因,其负面影响不会因技术水平提高,资金的充裕而缓释。,加入以后,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不再仅仅发生于国内同质同构的小农户之间,而且也扩展到与国外强大的对手间的竞争。这就是单家独户的中国农户与有合作社和发达的服务体系支持的规模化农业跨国公司(企业)、农业综合企业、合作社联盟、非政府的行业协会组织,乃至由农产品出口国组织成的凯恩斯集团等等之间展开竞争,其力量之悬殊、竞争之一边倒的情形空前彰显中国分散的小规模农户自身的不经济性。总之,组织化

14、程度极低,几乎没有竞争的组织优势,使得我国在竞争的起点上就已经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了。,(三)与其他成员相比,我国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且未与国际接轨,同时行业组织又极为薄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原因。此外,行业组织和协会的弱小也导致多边贸易谈判中中国政府“孤军奋战”的境况,不仅不利于更充分地争取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条件,而且导致其他成员对我们“过多的政府行为”的疑虑。,(四)目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极为不利的是多部门条块分割的农业管理体制,它将农业的产供销、农业与相关产业人为地分离开来,妨碍农业产业化经营,损失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同时也加大了

15、政府管理农业的成本,我国目前这样一种农业管理体制显然是不适应农业经贸国际化和加入的要求。,(五)农产品贸易补贴资金的低效能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农产品补贴过多地集中在流通领域,农业生产者不能直接感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刺激生产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受到限制,并由于增加了环节,补贴资金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必须依据规则,对现行支持农业政策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四、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1990年前后,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苹果、烤烟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普遍低于国际价格,国际比较优势明显。但近二十年来,我国农产品成本平均每年以约10%的速度递增,致使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大宗

16、粮、棉、油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60个百分点。以2007年11月为例,我国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比国际市场(离岸价)分别高出8.6%、26.0%、32.1%和38.0%。据国家物价局等相关资料计算,1997-1998年中国小麦、玉米、大豆生产成本比美国分别高21%、31%和51%;小麦、油菜籽的生产成本比加拿大分别高165%和191%。,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产品的进口调控主要依赖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检疫标准、国有国际贸易企业垄断经营等非关税措施进行,关税措施主要用于配额数量之外的农产品,配额内税率普遍很低。如粮食进口,配额内税率一般为0%-3%,而配额外税率则高达114%-18

17、3%。根据乌拉圭农业协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中国加入WTO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利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1)贸易措施关税化影响;(2)配额扩大影响。WTO农业协议规定关税化后市场准入机会不低于减让基期国内消费量的3%,在减让基期结束扩大到5%,这对我国粮棉油进口不利。,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利的影响 在中国农业现有的基础上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从整体和长期来看是有利的,对农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规模化将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享受WTO现在成员的无歧视贸易待遇,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环境。加入WTO可以享受50多年来GATT各缔约国在开放

18、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创造有利的环境。可以享受100多个成员国的无条件贸易的最惠国待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可以减少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等不公平待遇。这样就可以降低农产品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并可获得解决贸易问题的规范渠道,大大改善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环境。,2、可以在WTO中行使职权,发挥作用。WTO是经贸领域的联合国,如果我国成为WTO的成员,就可以获得参与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权利和制定新规则的决策权,使我国参与世贸组织的活动由被动遵守纪律变为主动遵守规则,就可以根据我国的利益,充分表达中国的态度,使这些规则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19、,3、有利于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 进入WTO后,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进入我国的农业领域,同时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我国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更为广泛的参与国际竞争,主动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4、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经济效益 加入WTO后,国外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将大量涌入我国,这将会直接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调整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 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尤其是耕地资源不足,但劳动力丰富。中国可以增加进口大量粮食等资源型农产品,也就如同是进口了中国最为短缺的农业自然资源(土地、

20、水),中国可以大力发展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如蔬菜、果品、花卉、水产品、部分畜产品及其加工品,利用好加入WTO后的国外市场,大量组织出口。有利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五、加入WTO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国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遵守WTO规则的前提下,我国农业会产生短期调节压力和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农产品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我国主要农产品,尤其是玉米、小麦等粮食的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这些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还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不具备商业竞争优势。据有关人士按当

21、前价格进行测量,当中国加入wto后,同等质量标准的玉米从美国本土运到中国市场销售,每500g的价格比国产的玉米还便宜0.10元。加入WTO后,按照市场准入的原则,国内农产品市场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对一些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及其农民会产生不利影响,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更加突出。,2、有可能增加中国进口粮油的外汇负担 据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预测,由于发达国家在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中削减了农业补贴,过去被压低的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呈上涨趋势。这样,如果今后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开放过度,使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也将增加中国进口粮油的外汇开支,加大外汇储备压力。,六、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一)积极主动

2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按比较优势原则,根据国内农业生产状况和国际市场变化的趋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后几年要主动减少次等粮食和油料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增加优质果、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畜牧业及加工的生产。,(二)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要建立农业教育、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美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禽畜产品率和劳动生产率均高于我国,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实为世界之最,其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有一个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3、。,(三)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在WTO框架下,开放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但并不是意味着完全放弃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要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积极构建合理有效的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首先,加大WTO规则的“绿箱”政策措施使用力度。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环境保护、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特别是完善粮食收购价保护制度;三是按照WTO规则要求,限定农产品市场准入空间,建立起科学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体系,通过一些非关税手段,促进我

24、国农产品出口,限定国外部分农产品的进口。,(四)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策略。一是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增殖税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政策;二是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农产品出口促进支持体系: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买方信贷、卖方信贷服务;提供农产品市场拓展扶持和服务(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参展费等,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等);资助研究开发活动;加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的工作。,(五)改革国内大宗农产品流通体制,提高流通体系运营效率。在WTO框架内,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一是改革国内粮棉油购销体制,特别是收购体制要打破国营垄断格局,让有条件的非国有企业逐步进入市场,以培

25、养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二是完善国内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法律法规,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三是在进口贸易体制上,为了能够尽快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市场准入政策,从全国选择几家大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入粮棉油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进口贸易领域,开展竞争,以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六)发展规模经济,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我国农业以分散农户为单位的超小规模经营,不仅抵御风险的能力低,而且运行成本高,直接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要鼓励组建农业产业协会、行业协会,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及贸易一体化管理,

26、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经济观察:我国多种农产品涨价冲击相关出口企业 在第108届广交会上,中国农产品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涨价狂潮”。企业表示,频繁的价格波动和高位正在使企业报价困难。“豆你玩”一天一价“绿豆10月初每吨还不到1700美元,现在已经是每吨2100美元。”大连百乐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出口业务部副经理张俊芳指着展台上的展品对记者说,“现在农产品涨价跟打滚一样容易。”然而在眼下的广交会上,“豆你玩”还不是最夸张的。经营粉条的山东金都塔林食品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曲学磊形容说,现在“是吃的都涨价”,还“一天一个价”。指着自己摊位上的粉条产品,曲学磊说,现在土豆

27、淀粉已经从三个月前的6000多元一吨涨到近12000元一吨,“每天看到新价钱脖子都冒凉气。”更麻烦的是,土豆淀粉涨价还带动了其他种类淀粉一起涨,连泰国等地出产的木薯淀粉价格都翻了一倍。,农企遇报价难问题“涨价狂潮”之下,农产品经营企业遭受冲击,报价困难,不敢接大单长单,甚至开出“短命单”。“报价难”也是农企遭遇的尴尬。“我们现在报价不仅是短单,都快成了短命单了。”山东金都塔林食品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曲学磊说,“我在广交会上报的价格,交易会结束前作准,闭幕我就不认账了。没办法,价格波动太剧烈了。”企业认为,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今年以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通胀加剧不可忽略。“这么多农产品一个接一个

28、涨,而且涨得这么厉害。农产品不是股票,正常市场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炒作加剧了供求紧张并放大了市场涨价预期,涨价的联动效应导致农产品大面积大幅上涨。”,游资炒作应受有效遏制异常的价格波动不仅造成出口企业经营困难,而且扰乱市场秩序,并打乱农民的预期,影响来年农业生产。如果不遏制游资炒作农产品,明年的农产品价格形势可能会更严峻。企业表示,目前剧烈波动的农产品价格已经对农产品进出口企业造成了影响。而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甚至继续上涨。国内农产品价格的高位,有可能导致明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长。值得警惕的是,市场情况的异常波动,将使农民的预期不稳,对明年农民的种植计划产生影响。在各种复

29、杂因素的叠加下,这将可能进一步影响我国来年的农业生产。,以色列农业:以色列人均水资源仅约为29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国。然而,就是在这样严重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占全国劳动力5%的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全国95%的所需食物,一些农产品还远销海外。以色列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享有“欧洲果篮”之称。此外,以色列还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花卉供应国。,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特点:以色列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仅有20%的土地可以耕种一半的土地必须灌溉。以色列有一半以上的地方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其余的地方则主要是陡坡和森林。不过,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以

30、色列不仅大部分产品是自己生产的,而且每年还出口价值13亿美元的农业产品,其中包括每年销到海外的农产品和大约价值12亿美元的农业设备及技术。,以色列的农民和科学家要与艰难的环境和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抗争,因此他们的经验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开发温室大棚设备,培育良种和家畜,还有化肥与农药,使得以色列的农业在不利的条件下蓬勃发展起来。此外,农民们已学会开发新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增强了他们在市场上与成本低的生产者竞争的能力。国家输水工程的用水管理、回收利用、海水淡化和输送,已使这个国家克服了严重缺水的困难。,有关水的问题和可能性以色列的降雨量十分不平衡。该国北部降雨量相对多一些,每年可以达到700毫米,中部

31、地区每年仅有400-600毫米,而南部则少到25毫米。北水南调的国家输水工程已缓解了地区间的不平衡。除了输水之外,以色列还针对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研究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过去的50年里,高效的用水管理使农业产量提高了12倍,同时通过对基础设施严格的维护、畜水层的补充、合理的用量分配和防止用水浪费的定价,使用水量一直维持不变。,水的回收利用是另一个解决办法:1988年用于农业的11亿立方米的水,有大约2.5亿立方米是回收利用的污水。据水利委员会预测,到2010年将有三分之一的作物用“净化过的”水来灌溉。设在埃拉特、死海地区和阿拉瓦沙漠的24个海水淡化厂,每年还可以提供1.61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

32、。地下水源每年还可以产生7,000万立方米的水;在内格夫沙漠地面下发现的地热水也是可以利用的。农民们发现,与一般的水相比,用盐水浇灌出的作物“味道更甜”。比如,“沙漠甜味”西红柿和甜瓜在欧洲市场上就卖出了高价。,每一滴水都是宝贵的在水资源利用上也许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就是三十五年前以色列研究出的滴灌法。如今,按照规划,田野上遍布着塑料管网,通过管子上的小孔给每一棵植物或树木浇水。通过滴头,可控制用量的化肥可以从灌溉管注入到植物这种方法被称作“化肥浇灌法”。过去,滴灌法一直是用于缺水的地区,但由于其具有精确性,因此在降雨量高的地方,这种方法也是有效的。例如,在北加利福尼亚进行的“精确”浇灌,

33、一些种类的树木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两倍。树木生长快可以增加种植者的收益,同时还可以减少需要砍伐的树木数量,从而把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海湾的虫灾由昆虫、真菌和杂草造成的灾害困扰着全世界的农民,以色列的公司已研究出了多种杀虫剂和除草剂,以及各种非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以色列是世界上生产普通农用化学品最多的国家。1999年,以色列出口了价值超过1.17亿美元的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生产厂商生产了大量用于土壤杀菌的甲基溴和福尔马林。涂在叶面上的环保型洗涤剂已经研制成功,其目的是在寄生虫和叶面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同时又不损伤叶子。另外还生产出了防止葡萄腐烂的杀菌剂和以及灭杀柑橘类水果的害虫和树林及葡萄园里

34、粉状植物霉菌的化学制品。最近研制的其他成果还包括用于棉花的脱叶剂和用于杂草初期处理的除草剂。,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现已研制出各种生物杀虫剂。另外还培育出了既能消灭某种害虫而又不会对作物本身造成损害的天敌。一个以色列的合作农场培育出了一种小蜘蛛,这种蜘蛛专门吃会毁坏草莓的小虫子,现在有数以百万的这种小蜘蛛出口到加利福尼亚州。一家设在耶路撒冷的生物技术公司培养出了能对付粉状霉菌的真菌和能消灭蛾子的细菌。另一家公司则研制出了一种可以产生紫外线阻止昆虫的聚乙烯薄膜。,以色列的农业成果,中美农业合作协定,市场准入 2004年,17.5%关税水平建立大宗商品进口关税配额制度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动物及植物检疫黑穗病(TCK),不受限加强技术合作与科学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