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教案3.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485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定伯捉鬼》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宋定伯捉鬼》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定伯捉鬼》教案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定伯捉鬼》教案3.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定伯捉鬼教案3一、导入新课。 今天学宋定伯捉鬼。“鬼”(),是个象形字,有首有足。鬼字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语汇中,有褒义,也有贬义,而以贬义居多。有这样两个词,大家说说是什么意思:鬼话(不可信的话);见鬼(比喻离奇古怪)。这就说明,人们都认为鬼是不存在的。鬼既不存在,为什么要学“捉鬼”之文呢?我们要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按:许慎以“鬼”在下方有“厶”而将此字阑入会意,这是学术问题,不宜讲给学生听。) 二、补充介绍干宝搜神记和宋定伯捉鬼。 内容见“教学内容和步骤a”。 三、试读课文两遍。 1第一遍读前正音。 诳(kung)宛(yun)市(地名中颇有异读者) 漕(cu)著(zhu)肩上咋咋(

2、zz) 2第二遍读后填写下表: 现代词文言词现代语汇中的文言词 遇、碰上逢旧友重逢相逢 欺骗诳欺诳诳言惑众 依次、轮流递递补递增 好善友善善良 了全一目了然 惯习习以为常习性 捉、拿执执笔 直径径自径直 注:教师可利用学生读课文时间画好表格,并填写“现代词”,一栏,其余两栏可让学生口答。“文言词”一栏据课文作答;“现代语中的文言词”一栏学生答不出时,教师可作解释。 四、学生复述故事。 复述时不许看书,避免学生搞机械的翻译。 可以分段进行,一人说一段。先默读,后复述。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作创造性的复述。例如:第一段可据“夜行逢鬼”一句点染一下当时的氛围;第二段可加上人、鬼双方对话时的情态;第三段可以

3、突出地渲染鬼的情急之态。复述完毕,教师可作适当的评点。 五、整理对话中的常用语。 内容和进行方式见“教学内容和步骤a”。 六、读姜三莽的故事。 故事无须复述,可用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理解的程度。 拟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 姜三莽为什么要去寻鬼?(受宋定伯卖鬼得钱一事的影响,以为真的有鬼,可以“唾使变羊”,借以换取每天的酒肉钱。) 说说他寻鬼时的情形和结果。(“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佯醉寝以诱致之”;见磷火而“踊跃奔赴”。结果是,一个鬼也没发现。) 请注意“即素称有鬼以之处亦寂然无睹”这句话,“素称有鬼”是什么意思?(许多人都在该地见过“鬼”。所以才“素称有鬼”。)为什么姜三莽有意寻“鬼”反而见不着呢?(众人畏鬼,因惊怖而生幻象;姜三莽不怕鬼,所以不会产生幻象。) 再看最后一句:“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这又说明了什么?(鬼根本不存在。) 七、讨论课文内容。 读姜三莽的故事其实是讨论课文思想内容的准备,因此这里可以先就前面的故事做一个小结,说明鬼是不存在的,既不存在,则宋定伯捉鬼一事纯属虚构。由此导入作者虚构这个故事的意图。共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