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8175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级数学全册导学案(上册).doc(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学校年级学科教者(20122013)学年度 第( 1 )学期第一单元 位置一、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二、教学中应注意: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教学目标: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

2、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四、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五、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五、教学总课时:2课时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一时间课题位置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三、导学教学例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学生

3、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小结例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练习: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例2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

4、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四、导疏(一)练习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练习一第6题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

5、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二)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五、导评二、导疑1你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吗?2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3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后感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二时间课题位置课型练习课主备人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两个数据决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

6、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基础练习1、练一练。(1)介绍一下,你在班上的座位是第几列第几行,你的几个好朋友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2)利用方格图标出你和你的朋友的座位。(电脑课件呈现)(3)完成后,学生说一说座位的具体位置和表示的数据。二、专项练习1、第6题。(1)画出三角形ABC向右和向左平移5个单位后所在的位置,并在顶点用ABC表示。(2)依据顶点A(1,1),写出其它各顶点的位置。(3)观察各顶点位置,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2、第7题(1)认真观察题目,然后填上数据。(2)按顺序描述王玲的活动路线。3、第8

7、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2)独立思考,设计编号的方法。(3)反馈结果,全班交流。三、作业说一说。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通常情况第1个数据表示什么?第2个数据表示什么?教后感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单元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

8、解答这类应用题。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年级六学科课时一时间课题分数乘整数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 导入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导疑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3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4照点A的方法平移

9、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7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三、导学利用教学分数乘法。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

10、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教学例2(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四、导疏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五、导评1.分数乘以整数的

11、意义是什么?2.分数乘以整数应该怎么算?引出课题。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二时间课题一个数乘分

12、数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导疑三、导学1、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3)

1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151(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四、导疏1、练习三第6题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

14、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作业练习二第3、7、8、10题。五、导评1.分数乘以分数该怎么计算?2.分数乘以分数怎么计算更简便?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后感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三时间课题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

15、些简便计算。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二、导疑三、导学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 (2) (3) (4)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

16、)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

17、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四、导疏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五、导评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混合运算的顺序对分数来说适用吗?4.运算的定律对分数适用吗?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

18、、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后感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分数乘法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列式计算。()的是多少?()的是多少?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导疑三、导学1、教学例1(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3)在分析

19、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四、导疏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五、导评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能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

20、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 1你知道分数乘法在应用题中式怎么样运用的吗?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

21、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后感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1理解数量关系。2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导入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

22、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二、导疑1、知道两步分数乘法式怎么应用的吗?2、知道了一步分数乘法,你可以自己做关于两步分数乘法的题目吗?三、导学1、教学例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降低?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

23、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

24、两种解题方法。解法一:75757560135(次)解法二:75(1)75135(次)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四、导疏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五、导评 讨论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

25、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后感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倒数的认识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1、口算:(1) 3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二、导疑1、倒数有什么意义?2、为什么要引入倒数?3、倒数该如何运用?三、导学1、教学倒数的意义。(1)

26、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的倒数: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6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7、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四、导疏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3、开放性训练。()()()()4、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五、导评什么样的数是倒数?“互为”是什么意思?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

28、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后感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复习分数乘法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2)分数乘分

29、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练习:练习七第1题。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练习七第4题。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2、P26第3题(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

30、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3、练习:练习七第6题。四、复习倒数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4、练习:练习七第7题。五、练习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

31、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教后感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单元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单元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

32、标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 3 二、导疑三、导学1、教学例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千克) 3(千

33、克) 33(盒)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3、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425(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 ,每份就是2个。B、2,每份就是的。(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四、导疏1、练习3 3 20 5 10 2、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3、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五导评1、分数除法有哪些

34、意义?2、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5、,提高计算能力。教后感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时时间课题(2)一个数除以分数课型新授主备人学习目标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4 3 2 6二、导疑三、导学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小时走了?千米?小时走2 km(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

36、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km)(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

37、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四、导疑1、P3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八第2、4题。五、导评1、一个数除以分数该怎么运算?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怎么样?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后感年级学科课时时间课题(3)分数混合运算课型主备人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2确定运

38、算顺序再进行计算。3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具教学过程导学流程合作探究教学意图一、导入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导疑1、分数混合运算你知道该怎么算吗?2、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式什么样的?三、导学1、教学例4(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