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0521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 第四节 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取向 第五节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举措,第六节 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七节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作,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 制度面临的挑战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浪潮、失业浪潮、白 发浪潮等诸因素影响下,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为复 杂,新贫困现象,社会排斥现象突出,非典型就业呈现等 等,新社会问题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有社会问题的消失和 解决,各

2、种社会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叠使人们面临新 的挑战。,社会保障面临的矛盾增多,从西方国家开始,一个以转换社会保障机制为重点,以压缩社会保障基金开支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浪潮蓬勃兴起。,最新人口预测报告 联合国人口司2009年3月11日发表的最新人口预测报告 显示,世界人口到2012年预计将从目前的68亿增加到70亿,到2050年则会突破90亿。新增人口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预 计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人口将从2009年的56亿增长到79亿。而发达国家人口预计变化不大,从目前的123亿增长到12.8 亿。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口比例较高,24岁以下人口 比例为48,总数达到28亿,居于

3、历史最高水平。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较多的年轻人口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教育和就业压力。报告指出,全球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60岁以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到2050年预计将几乎增长到目前的3倍。在发达国家,老龄人口每年平均以1.9%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将从目前的2.64亿增长到4.16亿。发展中国家的老龄人口年增长率则超过3%,预计将从目前的4.75亿增长到2050年16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人口问题的认识上出现过反复和偏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过曲折的道路。1953年以前,国家实行的是放任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3,总人口突破6亿大关,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开始

4、显现。1954年12月,刘少奇同志主持召开了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座谈会;1955年3月,中央在卫生部关于节制生育问题报告上作出批示,第一次把节制生育上升到党的重大政策。然,而,随后相继出现的政治运动,使计划生育政策丧失了实施的社会环境。为摆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人口膨胀的严重困境,在正确把握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审慎地把实行人口计划生育确 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党团员带头执行新的计划生育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保持人口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计划

5、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使我国累计少生4亿多人,人口抚养比下降约1/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4,为社会和国家节约抚养费约17万亿元。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有效缓解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人口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人口数量问题,实际上它包括了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诸多问题。由于受人口惯性增长势头的影响,今后十几年,我国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

6、人左右,到2033年左右达到峰值15亿人,人口增长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毅力和智慧,坚定信心,继续稳定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和方法,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将在战胜困难和挑战中乘风而起,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1)老龄化浪潮正在冲击全球,老龄化加重了各国社会负 担。20世纪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存活率的提高,出生率下降,绝 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 对比例都出现了

7、较大幅度的增加,相继迈入人口老龄社会,社 会养老金负担日趋加重。21世纪人口老龄化趋势将更加迅猛。(2)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直接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工业化国家。,它表现为:1)当前的退休人口领取退休金给付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2)社会保障体系的缴费年数由于比以前实际工作时间的 减少而减少了;3)由于出生率的下降而导致费基不断相对缩小,这三个 趋势的互动使财政形势不断恶化;4)就业人口更迟进入劳动力市场,事业人口更长时间的 事业也是导致费基不断缩小的一个原因。,二、非典型就业的挑战,1、非典型就业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形式 全球化主要是通过国际分工模式变迁与产业结构变迁两 条路径影响劳动市场。在

8、传统的就业政策下,全职劳动用工 是劳动市场中的常态,在经济全球化与后工业主义的冲击下,生产方式由传统的福特主义,逐渐转向强调专业弹性化的后 福特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化已成为各国对付经济结构转 型过程中必要的措施。,过去几十年已经显示出非典型工作计划处于稳健发展过程中,纵观发达国家,非典型工作涉及大约三分之一的经济活动人口,尤其涉及妇女、青年人和老年人群体。非典型工作在发达国家越来越常见。下面是三种常见的非典型就业:(1)非全日制工作。非全日制工作一般认为是一周工作不足30小时的工作。(2)临时就业。临时就业包括定期就业,虽然其增长,程度不如非全日制就业显著,但在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3)自营

9、就业。在很多国家,自营就业占总就业的份额一直在增长,但在有些国家,它占的份额处于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的状况。2、非典型就业对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非典型就业已被认为是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下,为了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回应策略,这种类型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中的比例开始逐渐上升。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讲,劳动生活正在由典型,的全日制、连续的和终生的工作向日益增加的非全日制、间断的和分阶段的工作演变。与此对比,与收入或缴费型的常规的社会保障模式已发展成为连续的、全日制的、随后全面退休的终生就业职业模式。结果是,与非典型就业有关的变化无常的、不连续的或低收入的就业将会参与社会保障计划,以及随后获得足够津贴待遇产生影响

10、。,三、新贫困的挑战 1.新贫困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形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贫穷问题已经不限于弱势团体,如 今贫困问题开始表现在有工作能力的人群,向白领群体扩 张,于是有了“新贫困”就业情形的增长、负债与财务困 境的上升、单亲家庭数目的增加以及游民问题的恶化等。特别是“新贫”的出现并不意即“旧贫”的消失,交替作 用使得原有贫困群体更加雪上加霜。在一个连有正常工作,工作能力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社会里,低生产力或不具备 完全工作能力的弱势团体必然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到其经 济与社会参与的机会,渐渐被排除到社会主流之外,而且 这样的效果会往其下一代延伸,形成底层阶级。2.贫困与排斥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随着欧洲

11、整合进 程的加快,各成员国进展的速度落差使得各个领域适应“欧洲化”成为一个问题。经济整合与社会整合进度之间 的明显落差,使得内部市场迅速整合时,带出社会整合的,需求。特别是欧共体成立后,其成员国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等都面临失业所引发的贫困和社会排斥问题,急需改变社会政策来改变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福利国家改革的路径 1、北欧福利国家改革所采取的斯堪的纳维亚改革路径 主要侧重于积极劳动市场措施、社会投资策略、社会服务扩张和性别平等化,采取家庭政策和劳动市场改革,同时用社会投资策略结合了这两方面的改革,北欧福利国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时,在家庭方面,出现了

12、离婚率升高,单亲,家庭比重增加,最为重要的是出生率的下降现象。针对以上改革,艾斯平-安德森以瑞典的经验为例认为,国家主要任务是通过若干公共部门的投资强化双薪家庭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减轻妇女投入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家庭负担,同时也以为妇女加入劳动力市场而减轻赌气中任何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由于结构性或摩擦性失业而造成收入中断的经济困难,所以,配套的措施包括:,日间托儿或托老照护;职业再培训计划等,这些措施被称为社会投资策略。艾斯平-安德森认为通过这种积极的劳动市场的政策,工作贫困的问题可以避免,通过提供开发与职业训练计划,低薪劳动者向上层流动的可能性增加。2、以英国和美国为主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路径 主要

13、侧重解除管制,并以劳动市场与工资的弹性化来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采取经济自由化措施,尤,其是工资的弹性化,在这个意义上,国家要解除最低工资的限制,解雇的条件更加宽松,对于雇主的附加成本必须降低。这样一个低工资的就业市场才能形成,去工业化后的庞大失业问题才能获得解决。象英国解除最低工资水平的设定,因而出现很多低工资的就业机会,而且很多是非全日制的工作,造成收入不平等快速恶化。艾斯平-安德森通过研究指出,在美国,妇女进入一个低技术、低工资的服务业就业后,可能一辈子就,待在那个工作岗位上,不象在北欧有一些因素有助于个人脱离低技术、低工资的服务行业。一是北欧福利国家所提供的

14、服务业就业机会的工资是一种社会工资,它高于市场上的工资并且是由国家补贴的工资,同时工资水平也高于美国由市场决定的工资;二是北欧开放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或职业训练更有助于个人在低层次服务业的就业时间缩短;三是北欧这种低层次服务业的就业经常只不过是个人的第,一个职业,而非终身的职业,即个人有较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英国和美国,强调充分就业,但却和平成为不兼容的现象。3、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改革所采取的劳力减少的路径 主要侧重鼓励提早退休,让年轻人能进入劳动市场以缓和失业问题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是采取这种劳动力减少的策略。除了劳动力市场的策略,欧洲大陆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也采取家庭主义,由家庭主要是妇

15、女,承担原本在北欧由福,利国家提供的服务。在艾斯平-安德森看来,欧洲大陆这种以家庭为承担社会风险保守主义体制,将无法适应自80年代以来逐渐出现的后工业主义的经济结构,原因是未来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它能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但工资水平不高。在欧洲,一方面,由于传统工会强大与劳工家庭的保护较为周全,整体社会对工资的差距倾向于拉近以达到尽可能的平等,但是,在产业结构的冲击下,大量从传统制造业中,释放出来的低级劳动者使得这个目标的实现受到了巨大的调整。其结果是虽然保证了社会平等的目标,但却以高失业率为代价;另一方面,过度强调以男性全日制劳动者为中心所建立造成待遇优厚的男性全日制劳动者,他们享有优厚的社

16、会保险给付与严格的劳动保护。所以不鼓励妇女外出就业,而重视她们提供照顾小孩、老年人等的服务,而且也主张社会福利与服务的削减可由妇女来替代承担。,二、福利国家的改革策略 1、工作福利 派克(peck)根据艾斯平-安德森提出的福利国家三种路径,进一步阐述了福利国家采取的工作福利策略。派克认为工作福利策略在不同福利国家有不同的形式。(1)自由主义体制福利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英国等,其资产调查和有限的社会转移支付显示其社会 福利是臣服于市场分配,因此其工作福利策略也是高度发展的,,其在福利依赖的个人化模式分析脉络下而强调市场诱因,也就是工作福利是高度依附在劳动力之上的。(2)保守主义

17、体制福利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在历史上国家扮演核心角色在授予社会权与维持地位层级,因此其工作福利策略也是国家导向,一方面为了避免以巩固的地位权利面临崩解,另一方面则与劳动市场重整相结合。(3)社会民主福利国家,例如瑞典、挪威、丹麦和芬兰,则是在极大化福利提供的脉络下采取平等、普遍主义和社会权非商,品化的原则,因此其工作福利策略是在普遍主义与社会重分配 的残存承诺下而导向结构性调整,并且着重人力资源的投资。2、劳动体制 在20世纪90年代,欧盟15国纷纷致力于改革劳动体制及强化教育与职业训练。其劳动体制改革包括:一是从事失业保险改革,降低失主给付的所的津贴率或缩短给付期间;二是

18、降低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险,并且大幅松绑就业保护法规;三是降低基本工资对平均工资的比率,工时弹性,化,并鼓励雇佣部分工时劳动。3、弹性劳动市场 弹性劳动市场在各国的运作各有不同。派克认为,弹性劳动市场的本质是它是地方社会和管制情境下的产物,而且就嵌入在其中,派克认为英国劳动市场特性是竞争性弹性是指劳动市场的选择性地解除管制,建立更个人化的就业关系,并且使劳动力暴露于尖锐的竞争压力下;德国则属于结构性染性是指较有组织的劳动市场,高工资结构加上很好的社会,保障,集体化的政治结构和工作场所有高质量的弹性。因此劳动市场弹性化可以指更进步的工作规范,但也可指贫穷、剥削和不安全。,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

19、制度的转型 一、以工作福利为导向的社会保障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强调的是国家解除管制和经济自由化。因此。在新右派主导的全球化潮流之下,凯恩斯福利国家必须寻求新的国家形式:熊彼特式工作模式福利国家即提倡创新、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家精神,而针对工作福利特性而言,则是指着重在创造工作机会、工作弹性和技能再训方面。,工作福利始于美国里根政府时期。1981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有关立法以后,工作福利制才真正成为一项在各州得到实行的政策,到1986美国已经有29个州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工作福利政策。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不论共和党或民主党,在福利改革的议题上双方均支持“工作福利共识”。在美国克林顿激进的福利改

20、革和布什在任期间实行的救助政策使这一制度得到加强,在英国布莱尔政府已经把福利制工作项目推向了其现代化改革的最前沿,改革的目标是要以公私部门之间新,的伙伴关系为基础广泛实施,福利制工作项目结束救助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依赖文化”,但是很显然,这一“更严重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救助政策有非常强的美国式的工作福利制特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布莱尔在新工党对工作福利国家的提倡,较接近美国的工作福利国家取向,而远离于欧洲其他鼓励国家的改革方向。,在北欧的社会民主体制国家,福利与就业政策属于“生产主义”好象是在呼应英美的“工作福利”。艾斯平-安德森认为,工作福利表示接受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福利,但是北欧的“生产主

21、义”,却表示福利国家必须保证所有人具有要去工作的必要资源和动机,因此开放的教育体系与职业训练计划和终身学习的教育过程就格外显得重要。总之,“工作福利”只指凡接受政府福利补助者,必须,接受政府或立法规定的与工作有关的特定义务,引入“工作福利”制度后,社会福利金就由无偿给付转变为有偿领取。工作福利定义有三个主要因素:工作福利是强制性的,工作福利根本上要工作,工作福利实质上和最低国家福利支持的政策相关。据此,工作福利可以定义为要求人们通过工作来换取社会支持的福利政策。,二、以社会投资为手段的 社会保障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新国际环境中,竞争优势取决于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技能和受到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

22、。一个人缺乏知识和技能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风险,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还不足以真正消除风险,而必须通过社会投资增强其融入市场和社会的能力。社会投资国家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特别重视儿童的未来机会,有明,显的未来取向。强调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率的统一,强调变被动的恩式福利为主动的进取式福利,变事后补救性福利为事前预防性福利,变生活福利为工作福利,也就是强调福利国家不仅仅意味着:“社会支出”,还应该意味着积极进行“培训和教育性的社会投资”。对于失业者来说,尤其是大批失业者,国家帮助的重点不再仅仅是通过发放救济金来提供保护,而是对其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帮助其掌握新技术,提高就业能力。,三、以社

23、会融合为目的的社会保障 世界银行认为:社会融合本身是一种动态历程,使弱势群体不受空间限制而与社会中的其他人在教育、生活、工作等方面相互依赖,达到完全融入的目的;或者,避免威胁社会稳定的巨大差异出现,保障贫穷人口享有受教育、医疗及基本生活所需,即能够参与、决策自身的生活。因此社会融合是为达到社会的机会均等,全面参与。,欧盟人实现每个社会成员能够融入社会的标准是:教育;培训;工作;住房;社区服务;医疗照顾,如1999年欧洲结构基金和欧洲区域发展基金组织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弱势群体的融合。其社会融合要素为:支持社会发展,实现长期失业者的经济和社会融合,对残疾人群帮助,对囚犯的技能培训,社会公共

24、设施和机构的资金供给。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融合与反社会排斥在目的上是相通的,均是实现社会整合。社会融合可以看成是反社会排斥的一种形式。,即反社会排斥不仅包括通过外界力量的介入来指定并推行社会政策,还包括通过民众的参与、内部能力的增强、民众提高自身对社会政策的选择权和话语权方面的社会融合(1)欧盟反社会排斥政策目标。欧盟执委会于2005年2月提出了新社会议程,休整社会议程的目的是与里斯本策略一致,就是让欧盟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新议程中提出的劳动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现代化,将刺激欧盟运用国际竞争、技术发展和人口分布情况改变所带来的机会,让欧盟成员国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时也能拥有

25、一个快速流动的劳动市场。(2)欧盟反社会排斥政策工具。欧盟各种基金是欧盟反社会排斥的主要社会政策工具。1958年,欧盟成立了欧洲社会基金,由于社会基金是欧盟规定各 成员国按一定比例交纳筹集而来,所以基金支出的范围就有着特定的对象性和项目性,单从反社会排斥领域而言,主要是为了抑制失业与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教育与职业训练。欧盟借助社会基金在以就业为核心的反社会排斥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3)欧盟反社会排斥政策对象。欧盟反社会排斥政策除了以较落后的国家及其地区外,主要是针对特定群体展开的,包括青年、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丧失正常生活权利的群体。其中,青年是欧盟反社会排斥中首要关注的群体,而就业是关系

26、到青年群体能否正常生活的核心要素,因此这一要素成为欧盟制定社会政策的重中之重。在项目推行中,欧盟着重落实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工作,同时社会政策的范围也从“健康与安,全”扩大到“工作条件”、“职业培训”、“工人的信息与咨询”、“整合被排除在劳动市场之外的人们”等方面。(4)欧盟公民参与。社会排斥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能力的丧失,通过民众参与的方式,可以减轻职能机构的工作负担,提高资源的使用力度,增强人们自身的能力。欧洲社会融合大会的讨论也认为,激励并发动公民参与是解决社会排斥的有效方式。总之,全球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其中国家、市场与家庭的制度角色仍是造成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不同特点

27、的重要因素,同时,福利国家的社会管制方式的制度变迁是组成当前全球资本主义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决定未来资本主义变化的要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与市场必须发展出新的制度关系,通过福利国家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劳动市场、家庭、教育、健康与环境保护等各种制度新的建构,才会有助于未来社会发展出较稳定的经济社会秩序。,第四节 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取向 一、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调整具有趋同性 在众多的养老体制中,各国正在通过改革向三种形式趋 同。一是多数实行带有俾斯麦式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打算 提高保险费额,同时提高退休年龄;二是在实行国民保险的国家,保险日益被纳入退休金制 度之中;,三是某些国家拟用资本

28、补偿办法来补充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走向多样化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改革,必 然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坚持多样化应是最佳的方式。在基金筹措方面采取多种渠道,既可有国家、企业、个人 共同分担,也可有个人全部负担。保险目标人群由单一消除贫 困、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向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多重目标转化,养老保险制度日趋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 且以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这一制度也在转向多层次、多 形式的多重体系,包括企业(团体)补充养老保险,强制储蓄 保险,个人年金保险等多个层次,共同保证养老目标的实现。三、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中坚持“效率第

29、一”的原则 由于一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较早的国家过分强调了“社 会福利”因素,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的筹资方式,在纳费的在职,职工与领取保险金的老年人的比例日益缩小的趋势下,不得不通过提高养老保险费率来获得必要的养老保险资金。福利的普遍性和刚性因素,使得在职员工的负担越来越沉重,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代际冲突加剧,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率受影响等许多新的经济社会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在实施这一制度改革中力争效率优先,许多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国家也纷纷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基金,增加个人缴费比例。在补充养老保险层次“个人帐户式”积累,使个人缴费多寡与养老金收入挂钩。,在各国社会养老保险遇到支付不

30、足等一系列难题时,其商业保险在飞速发展,成为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据皮立波、扬生斌1997年研究资料提供:70年代末,世界寿险占总保费的比重仅为39.3,到80年代末,这一比重已达到52.4。商业保险的技术加上社会保险的实施机制为经济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经济的发展和高效率比一项福利性的社会保险政策从长远来看更有助于养老问题的解决。,四、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营运机制更新 综观各国社会保险基金营运走势:一是保险基金由政府暗补转向明补或不补贴,政府为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证,给予投保人税收上的优惠,但对保险基金减少补贴或不补贴,遵循商业化的操作原则,基金运营走向自我平衡,最大可能地保值增值。

31、二是政府只对少数重要保险项目的基金进行管理,亲自运,营或制定某些重要的全国性统一的标准,而大多数项目交由 地方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甚至私营商业保险公司负责,基金的 管理由公营管理趋向私营化,政府的责任仅限于严格的法律 监督,业务和最后担保,不直接参与经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既为国家发展积累了巨额资金,也 切实保障了基金的支付能力。,五、社会养老保险中有重归家庭的趋势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养老院以解决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多以老人公寓为最典型。但独居生活不能解决老年人心理安 慰和生活方便的需要,有的国家或政府开始试行“老年人家庭 寄养计划”,动员居民家庭抚养老人,使老人进入新的家庭安 度晚年。目前世界上

32、有140多个国家的法律中有涉及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条款、或有专门老人法。甚至对子女是否孝敬与赡养父母在法律和税收上做到赏罚分别。,安 六、社会养老保险采取分步走的办法 以西方福利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制度实施有分步走的趋势。鉴于广大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大多数国家都是首先建立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急需的雇员和公务员社会养老保险,尔后再将范围逐步扩大到独立劳动者和农民。由于独立劳动者和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一般仍可继续从事劳动而获得收入,其个人缴纳保险费占 总保险的比例较低。,瑞典一般雇员的养老保险税是工资的34.5,而独立劳动者和农民则为其平均收入的32各团体在同时期获养老保险形式可以是不同的

33、。德国在1889年就建立工人养老保险,直到1957年才扩大到农民;美国1935年举办职工养老保险,直至1982年仍有25%的农民及农业工人没有政府的养老保险;日本在1941年开办厚生年金保险,1959年建立国民金保险,1970年建立农工年金保险。,我们要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着眼于公民个体,承认帮助个人抵御在市场经济中可能遇到的生活风险是社会的义务,政府的责任,获得帮助是个人的权利,努力为公民维持最低的生活需要提供保证。以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在对城镇国家职工和其他居民的社会保障,着力改进保障方式,转换保障机制,提高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对于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要拓展保障领域,建立健全多

34、种形式并存保障机制,在已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第五节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举措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完全避免经济波动和某些企业因资不抵债而 破产,即使不出现这种状况,职工的生、老、病、残的保障 需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也会使得政府支付保障金到难以 承受的境地,无疑对社会保障提出新的课题,决定了各国必 须紧密结合本国国情探索社会保障的新路子,在社会保险制 度改革中创出特色。,一、以改革社会保险缴费和给付制度来增收节支 1.在养老保险方面 一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二是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 三是改革养老金调整方

35、法 1)德国提高社会养老金给付年龄,将养老金给付年龄从 2000年前的65岁提高到67岁。,2)法国将可以享受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从37.5年提高到40 年,同时将计发基数从过去按收入最高的10年改为按退休前 25年的平均收入计算,降低了支付水平。该国没有正式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界限,按照养老金 计算方法,当一个人至少缴纳40年的保险费后,才能拿到足 额养老金。3)英国自70年代以来一直实行两级退休金,该国的“两 退休金制”是基本的退休金和必须补贴的退休金。个人享受,单位相应退休金的也可不参加法定的附加退休金保险。该国 在通过税收鼓励措施有计划地促使养老保险朝着资本补偿方 向转移。4)意大利实行职

36、工退休前十年的平均工资收入与养老 金直接挂钩,并从1994年到2000年将男女退休年龄分别提 高5岁(男65,女60)。5)葡萄牙将男女养老金的支付年龄逐步从62岁提高到 65岁,与男性持平。并将计发基数从按退休前10年中最高5 年改为按退休前15年中最高10年的收入平均值的办法。,6)瑞典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让个人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瑞典是闻名于世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制度。目前实行的养老金制度建立于60年代,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基本的人民养老金,只要在瑞典居住满40年,每个人都可领取,而且数额相等;二是补充养老金,以就业养老金的形式出现。90年代以前,瑞典人在一揽子福利制度下过

37、着舒服而有保障的生活。但近10年来现行养老金制度的实施越来越艰难。原因在于:国家财政基础不稳,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现行体制的一个特点是一个人缴纳多少养老金和其将来领取多少养老金之间的联系微弱。社会普遍对养老金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很少有人考虑存钱养老,全社会的储蓄率低。有鉴于此,改革是大势所趋。1998年6月,瑞典通过了新的养老金方案,其特点有三:一是由现行的保证收益型转向保证缴纳型,即领取多少养老金直接取决于从工资中扣缴的养老金的累积数额及其投资收益,使养老金积累数额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二是由的领薪付养老金转向领薪付养老金与养老金投资并重。新制度规定,每年收入的18.5作为养老金,进行积累并计

38、利息,作为退休后的养老金,其中16记入在保险部门的个人帐户,相应数额的资金用于支付当年的养老金,仍带有保证收益型的色彩,其余2.5可按个人志愿,选择基金,进行投资,基金收益增加,个人收入也增加。对于无收入或者收入极者,政府保证一定水平的养老金,由国家支付,资金来源于税收。,三是现行制度中,养老金水平同物价挂钩。物价上升,养老金才可能增加,而新的制度中,养老金的增加同退休前的工资收入相关。只要工资高,养老金投资效益高,养老金也就高。7)瑞士的养老金制度建立在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三个支柱上 一是由政府对老人、遗属或残伤人支付的基本养老金;二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三是个人投资养老保险。,政府的

39、基本养老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和个人养老保险互补,形成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掌握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是从1948年开始的,其宗旨是保障老人的最低生活需要。它来自居民上缴给国家的义务保险费。瑞士宪法规定,所有20岁以上的居民和年满18岁的在职者都必须向国家缴纳养老保险费。无工作的家庭妇女由其有工作的丈夫为她缴纳最低的养老保险费。在职者应缴纳其收入10的义,务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职工各承担一半,上缴的这部分保险费可免税。无职业和无财产者每年缴390瑞郎。现在领取政府基本养老金的每月最低金额为1005瑞郎,是1948年初建时的最低额的25倍,一般人每月可领到2000多瑞郎。企

40、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始于1985年,国家明文规定每个企业和职工都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企业职工养老金,由雇主与职工各付一半。保险费占工资比例按比例划定,34岁以下职工的保险费率为7,55岁以上职工的保险费率为,18,平均为14左右。每个居民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保险。政府鼓励个人保险,对个人投资养老保险的费用可以免税。对一般人来说,每年最多可投养老保险6000瑞郎,独立经营和自由职业者最多可投3万瑞郎,投保人交纳的费用在个人的帐户上积累、生息。男性从62岁起,就可邻取养老金。退休人员从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两项,就可领到相当于其退休前最后工资60的养老金,一般每月为2000至6000

41、,瑞郎。加上他们的个人养老保险,基本上能够做到老有所养。从90年代开始,国家掌握的养老和遗属基本养老金已入不敷出,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解决的办法是“增收”和“节支”,节支难为百姓接受,增收的办法有二:增加养老金的投资效益,用税收来填补亏空。1999年起将1的增值收入补充到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去,到2007年,计划将这个比例提高到1.5。,8)日本重视抓好“投入、控制、开拓”三个环节 日本是世界第一老年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分为两种:一是薪金阶层加入的“厚生年金”和政府职员等加入的“共 济年金”等;二是个体经营者加入的“国民年金”。两种养老金都是强 制性的,每个月本人都要加入其中一种。这就是所谓“全民

42、养 老金制度”。90年代以后,尤其是泡沫经济破裂以来,由于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失业都迅速增加,在职人员收入减少,而且由于 出生率下降导致的“少子化”和“高龄化”以超过预料的速度发 展。缴保险费的人及其所缴的保险费额在不断减少,而依靠 养老金生活的人却在迅速的增加。据厚生省的,1999年在职人员缴纳的保险费在其工资收 入中所占比率需由1998年的17.35提高到19.5,以后每5 年要再提高5,到2025年人口高龄化进入高峰时将达到34.3%.保险费在工资收入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不仅将挫伤在,职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必将扼杀经济再生活力。因此,改革现行的养老金制度,降低保险费收费标准,已经成为在

43、职人员的共同呼声。日本厚生省已经制定了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方方面面的人士和机构也提出了各种改革设想,综合起来有三:一是增加财政对国民养老金的投入。先将财政承担的国民养老金比例由现行的1/3提高到2/3,将来逐步实现财政全额承担。这一不仅减轻因保险费不断增加而给在职人员带来的经济,压力,而且也有助于消除种种不公平感,又可避免国民养老金日益走向“空心化”。财政用于国民养老金的支出又通过提高消费税或其他税种来增补。二是控制养老金的支付额。为此,应将养老金开始支付的年龄统一定为65岁;养老金支付额不再随平均工资的增加而上浮,但随物价上涨而增加;仍在工作的65岁到70岁老人,其收入如果超过平均工资,不仅

44、不支付养老金,还要继续缴纳保险费。,三是开拓“积累式”新型养老金业务,将于“后代人抚养前人”的“义务式”厚生养老金改为以“自我努力”和“自我负责”为前提的“积累式”。9)美国克林顿政府1994年的改革方案中消减养老金,降 低了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补贴的比例。并推进社会养老保险从“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转变。,10)东欧诸国全面推行多资金来源的混合型养老保险 匈牙利、波兰、捷克、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针 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在社会转轨之初就着 手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在借鉴欧盟国家先进养老保险模式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实际,都在程度不同地进行着从国家养老保险 向个人养老积金的

45、过渡,尝试建立起以国家承担、社会保险、居民互助三个支柱相互补充的养老保险体制,把过去国家包揽 变为国家、社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提供的退休金大体上可满足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缓解国家财政对养老金福利支出不堪重负的局面,各国开始普遍实行强制性的个人义务保险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第二支柱。匈牙利设立个人养老储所,要求劳动者建立私人帐户并成为储蓄所会员,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为工资的6,以后将逐年增加到9。而企业每月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从98年的24目前的22.,。波兰的社会保障法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根据本人工作性质分别在职社会保险基金会和农民社会保险基金会中投保。一般来说,工龄在15年

46、以上的投保者只要每年缴纳约占本人工资0.5的保险费,即可得到相当于原工资金额11-12的养老保险金。如果连续投得40年,退休后便可原工资水平75的养老金。,为鼓励居民增强个人养老保险意识,减轻企业的压力,东欧各国还积极设立互助性的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形式,参加这种保险的居民全靠自愿。由于享受国家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养老金储蓄所的利润相当可观。实践证明,东欧国家多资金来源的混合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推动了养老保险的社会化,而且在 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社会转轨所带来的高失业率.,2.在失业保险方面 1)英国从1996年4月开始,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降低到6个月(亦即限制失业保险的期限),

47、政府希望通过这一措施,在1997年减少17亿英镑的开支,并在以后的年度中减少2亿英镑。2)比利时、瑞士、法国都延长了等待期或提高了领取的标准 3)新西兰规定对青年的补助从16岁提高到18岁,对18岁以下的青年人要求其家长负责。,二、以改革制度结构和管理,通过政策调整消除弊端 1.社会养老保险从政府负担转向个人储蓄式的个人账户 1)意大利通过优惠政策,使私营养老金得到很大发展,政 策规定雇员年收入的2%和自雇用者收入的6%可以免税缴纳私人 年金。实行职工退休前十年的平均工资收入与养老金直接挂钩。该国现在一个人在最后10年就业期间的平均收入对计算养老 金起着决定性作用,将来对计算养老金起决定作用的

48、是一个人 整个就业期间的平均收入。,男子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65岁,妇女为60岁。2)瑞典将养老保险缴费的10%计入个人帐户。3)法国则通过降低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的水平,为 私人养老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澳大利亚在有5个以上参加的养老基金保险由雇主和 雇员共同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管理 5)美国、德国、爱尔兰等国纷纷立法监督私营机构,以保证基金的安全偿付。,6)蒙古、德国、爱尔兰等国家纷纷立法监督私营机构以 保证基金的安全偿付。7)加拿大对老人有特别优厚的社会保障 该国是实施社会保障高福利国家,凡在加拿大居住10年以上年满65岁的老人,不论其贫富,每月都可从政府得到800加元的养老金。老人生病、

49、住院、吃药,在公立医院全都免费,他们乘坐车船也只收半费。为了支持养老和医疗保险计划,末来几代人将不得不支持更高的税收,同时减少国家对老年人的福利补助。,9)新加坡调整养老保险公积金缴纳比例 该国的公积金是一项强制性储蓄制,1955年公积金开始实施,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5,以后逐年提高,最高时是1984年至1986年,雇主和雇员分别缴纳25,共计50。1992年缴纳比率共40%,其中雇主18,雇员22。新加坡不仅可以在退休后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而且可以利用公积金购买房产,支付医疗费用,投资购买股票等,使新加坡人民在不长的时间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等基本愿望。,10)智利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

50、用好养老保险资金 该国从198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和推广现行的退休养老保险 制度,有关法律规定,各企、事业和政 府部门必须将职工工 资10以个人的名义存入所选 定的民营退休养老保险金管理 机构,由这些机构把这笔资金投资于法律允许的生产和服务 领域,并经之不断增值。为确保劳动者存入退休养老保险基 金管理机构的资金不贬值,政府规定对这类资金采用保值方 法来计算。,智利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社会化目前参加这一保险的人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95。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国家监控下的由民营机构经营管理 的办法。三是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政府只需为少数收入过低的职工领取最低的养老金提供少量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