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1316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而课堂教学提问这一古老而又依然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正是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实践表明,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基于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面临的新挑战,首先分析了旧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病,同时就解决现状问题的方式,原则提出来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这一研究题目。希望能引领教师学习、思考、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新课改 数学课堂 提

2、问技巧 The approaches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bstract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environment,the key element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is reinforcing the communicate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proposing classroom democratic.Creating favorable conditio

3、n for th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Meanwhile, classroom questioning which is old and fulling of vigor is the very approaches of this .As is showing from practices, mathematics teachers lead the students to the reflection of the problem through classroom questioning , and also promote students

4、 problem formation.Even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This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when facing new challenges.Firstly analyzes some defects of the old model, at the same time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way.

5、Carry out new curriculum mathematics teaching classroom questioning techniques of this research topic.Hoping to lead the teachers learning, thinking, practice, promo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 New Curriculum Reform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e approaches of questions 目录摘要.2Abstract .

6、3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61.1 研究背景 .6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6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6第二章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概述.72.1 什么是数学课堂72.2 什么是数学课堂提问72.3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概述72.4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概述72.4.1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密切联系生活72.4.2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意识”.8 2.4.3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重视过程性操作 8第三章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83.1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存问题83.1.1 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83.1.2 重提问而轻反馈93.1.3 盲目提问,

7、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93.2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93.2.1 没有贯彻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93.2.2 没有注重提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93.2.3 没有想到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9第四章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的探索104.1注意提问的对象性104.2注意提问的原则性104.2.l 启发性原则104.2.2重点性原则114.2.3层次性原则114.3 注意提问的时机性11 4.3.1 在学生兴趣点上设问. 114.3.2 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124.3.3 在学生有疑难处设问124.3.4 在学生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设问124.5 注意提问的反应性124.5.1学生的课堂提问效果1

8、24.5.2教师的课堂提问评价13第五章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的回顾与展望135.1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探究回顾135.2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探究展望135.2.1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今后注重的方向145.2.2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教师要具备的能力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 .1 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己成为教师的价值追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提问教学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源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创立的“助产术”

9、,也是目前教学中使用最频繁、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问”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研究和认识,大概可以这样来划分为两个阶段:21世纪以前有关课堂提问的研究和近年来有关课堂提问的研究。21世纪以一前的教育教学论著都是把课堂提问放在两个层面上来研究:第一个是把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研究。第二个是将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技术技巧来进行研究。现在大部分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提问仅仅是完成知识点理解的途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所在。我们发现教师仅仅关注教学课堂提问的成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到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性。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是了解数学教

10、学课堂提问的意义,为教师正确看待数学课堂提问提供一个参考;二是了解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三是提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一些技巧,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一点建议。本研究的意义: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而,对课堂提问展开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首

11、先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和课堂观察法,根据已有的理论成果及自己对于该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概念与内涵,以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心理学依据、意义、分类与原则,并深入高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误区。然后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二期课改环境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与方式并提出教学的建议与提问的基本策略。第二章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概述2.1 什么是数学课堂 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体验、感悟的平台。在课改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

12、部分,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问题之源,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2 什么是数学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有目的的选择问题,设置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并且获取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3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概述 课改以后,数学教学将从传统的“传授知识”模式,更多地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将受到更多的重视。数学教学将更着重于培

13、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它不仅包括理解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计算和估算,还应包括:会利用表、图、计算机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从模糊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2.4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概述2.4.1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密切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众数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因此,应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

14、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成功的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乐于在生活中联系数学、发现数学、乐于探究,形成探索知识的习惯和方法。2.4.2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意识” 充分考虑“学生意识”,即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知识的生长点)出发,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呢,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本体意识,按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水平之间的差距,建立概念框架,借助问题设置这个“脚手架”步步攀升

15、的,每一步攀升都是在立思索与共同讨论的结合下实现的,这是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2.4.3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问应重视过程性操作 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应当成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的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显得很重要。第三章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3.1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存问题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提问可以

16、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随意性大,实效性不高等。3.1.1 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师生的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是否学生活动丰富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

17、法获得完整的知识。3.1.2 重提问而轻反馈 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3.1.3 盲目提问,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 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有的只注重问,不注重讲,简单认为提问多就是启发式教学。表面看,提问多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的功能,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

18、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3.2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分析3.2.1 没有贯彻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3.2.2 没有注重提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

19、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3.2.3 没有想到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以中等偏上知识水平的学生为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知识水平差一点的学生,虽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可跟得上;对于知识水平高的学生,也不至因为节奏太慢而影响学习情绪。提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切忌先指名再提出问题。3.2.4 没有注意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

20、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章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的探索4.1注意提问的对象性一般来说,教师提问有三种分配方式:(1) 指向单个个体,可以直接向某名同学提问,也可以向全体学生提问,然后叫一名同学回答。比如:在学习了相似图形后,老师向全班同学提问:“请你根据生活体验,举出一个应用相似的具体例子。”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回答,结果可由学生进行评价。(2) 指向一个特定团体或层面。(3) 指向整个班级,要求全体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这是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对话,交流,问

21、答,其效果常使课堂气氛热烈非常。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分配问题上存在更为具体的方式: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成绩较优者提更多的问题;有的教师喜欢向学习困难者提更多的问题;有的教师喜欢向男同学提“论证性”的问题,向女同学提“描述性”的问题等等。这些具体的分配方式不是不可以的,但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引起课堂提问中存在消极影响。比如教师提问的“平等”,过难提问的“冷场”等等,都是力求避免的。4.2注意提问的原则性4.2.l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句,学生答

22、下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4.2.2重点性原则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4.2.3层次性原则系统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容易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

23、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4.2.4适度性原则 所谓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如果太难,致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问题太简单,连差生都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那么成绩好的学生听来肯定是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让大部分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出来。同时应注意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差别,有些问题是给差生答的,还有些问题是给优等生答的,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

24、会回答问题。而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应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由易到难。4.3 注意提问的时机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们教师要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提问的时机性就变的非常重要,教师提问要在何时提,何处问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4.3.1 在学生兴趣点上设问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25、出发,提出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4.3.2 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4.3.3 在学生有疑难处设问 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4.3

26、.4 在学生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设问 每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挥。4.5 注意提问的反应性 一堂课提问效果的好坏关键在学生的反应上,如果没有达到所要提问的目地,也就失去了这个问题的价值。而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心理变化,并做出适合这些变化的课堂提问评价。让学生在启发中得到知识,在认可中得到全面发展。4.5.1学生的课堂提问效果 学生对教师提问行为往往具有两面性看法:一方面自己不喜

27、欢教师提问,对教师的提问技巧也不是很满意;另一方面又认为老师应该提问,这样才能督促他们课下学习。由教师提问行为引起的学生反应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是由教师的身份引起的紧张感。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的提问理解为一种“侵扰”、“威胁”、或“自然”的交流。教师作为提问者,地位比学生要高。被提问到的学生则很容易感觉到威胁、焦虑、无助或其它负面反应。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的顾虑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学生情绪反应。当教师提出问题并点名叫某位同学回答的时候,学习者被迫做出反应,而当面对如此多的同学,成为同学关注的重心的时候,由于本身缺少自信心,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他们的反应往往是担心或焦虑,从而对问题更加束手无策,即使本来知道

28、的答案也会突然脑子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在公众演讲中也非常普遍。4.5.2教师的课堂提问评价 对答问的评价,要及时、准确、积极。评价要及时,要指出其正确与否,评价可教师评价,也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评。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要体现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答问兴趣及质量。好的评价能使师生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对于学生发言时从容自若、落落大方的神态表情,学生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等等,教师都会说“你显得很大方,你这个词用得很准确,你这一点说得较好,你的说法很新颖”等等。对于学生发言成功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高度评

29、价,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诸如:“你回答得很正确,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的想象很丰富”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更激起探索新知的兴趣。第五章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探究的回顾与展望5.1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探究回顾 数学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是一项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虽有很多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教改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过去的研究及进行新的研究。新课改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研究只是在新的环境下对之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我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较系统地学习了

30、有关课堂教学提问的有关理论知识与比较系统研究了相关的文献资料;2通过调查与课例分析,阐述了新课改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为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3.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高了我本人对于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认识。5.2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探究展望5.2.1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今后注重的方向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解疑。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

31、生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5.2.2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技巧教师要具备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乐于探索新知。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交流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技巧。我们数学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高效,必须掌握好课堂提问的技巧,做到准确、恰当、有效地提问,让我们的问题成为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为了一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的提出,一位优秀的老师应该在以下方面提高:(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教师一项重要而又深刻细致的工作,是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必须熟练地

32、掌握教材,深刻领会课改理念与教材编写意图。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要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二)精心设问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密度,角度,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问题。参考文献1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张武升.教学艺术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3程广文.数学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3.4杨宁.学

33、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研究及反思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1):24.5(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于漪,陈贤德.教师的修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7张仁贤.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8沈国平初中数学活动设计有效性探究J教学月中学版),2009,89陆艳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设计有效性策略探析J科教创新导刊,2010,910.李金枝.愉悦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44一46.11林存华,孙菊萍.论参与教学制度的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59一62.全

34、文数据库:西北师范大学,2006.12柳青.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4):26一27.13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M. Browne,.M.Neil 2006.14 Critical Thinking: Tools for Taking Charge of You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M. Richard W. Paul& Linda Elder: 2006,12.15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M. Browne,.M.Neil.&.Stuart.M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