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编织教学的指导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园编织教学的指导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幼儿园编织教学的指导策略宜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幼儿园 盛丽芳 路红艳 邮编:214200摘要:编织活动它是一种游戏,它还是一门综合艺术,既有计算的基础知识,又有美工的内容;既有自然科学的灌输,又有社会科学知识的陶冶;既有形象思维的训练,又有抽象思维的培养。它把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手脑并用,动静交替,幼儿可以在玩中做,玩中学,使整个教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在编织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个性发展是非常有效的。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强调创造的过程,密切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不能太在意幼儿的创作结果。教师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准确把握,在适宜的时候以恰当的方
2、式教给孩子编织的技能技巧,让孩子编出心中最美的画,从而有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关键词:编织活动 兴趣 探索 环境 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能力和才干出自于他们的手指尖,孩子的手越巧,就越聪明。”编织活动它是一种游戏,它还是一门综合艺术,既有计算的基础知识,又有美工的内容;既有自然科学的灌输,又有社会科学知识的陶冶;既有形象思维的训练,又有抽象思维的培养。它把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手脑并用,动静交替,幼儿可以在玩中做,玩中学,使整个教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本学期我依据纲要精神,在编织过程中,通过激发幼儿兴趣,有力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在民间一直有手工编织的优良传统,
3、它是一项精细的手工劳动,既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细心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又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为了将这个民间的优良传统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我将编织活动列入了班级的特色活动中。那么在教学中我如何来更好的组织好编织教学呢?在这里我有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利用生活经验 激发编织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索。如我用变戏法的形式,变出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幼儿看了都惊叹不已,都想争着露一手,这就大大激发了幼儿编织的欲望。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
4、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你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搞懂。因此,我努力使编织活动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充分表现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生活中会发现有好多东西都是编织品,因此这对幼儿并不陌生,为我开展编织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编织氛围的环境物质环境像无声的老师,影响着幼儿,启迪着每一位幼儿的心灵,提高着每一位幼儿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所以我注重利用环境,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美
5、,去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孩子通过环境创设、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美的视觉感受,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和美的向往。因此,我们在教室里有意识的进行了编织品的布置。如:红花角用了纸编鱼;大墙面张贴了家长与幼儿一起用毛线编织的小猴、柳树、小汽车等等,两边还悬挂了一些中国结;在教室外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编织区,里面提供了一些编制材料,让幼儿随时去看、摸、玩、练,从而培养他们对编织产生兴趣。2、提供接近生活的材料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我们周围有着许多的材料适合用来编织,可以提供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经常看到过的材料来让幼儿操作。平时,
6、我们和孩子一起收集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布条、纸条和毛线、绳子,还有像稻草藤条等,把这些作为活动的编织材料。既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也让孩子在活动中寻找编织的快乐。3、选择接近生活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生活是丰富多彩、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它也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一种体验。因此我们的课程可以选择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生活中随时发生和发现的。在一日活动中,还应善于倾听和观察每一位幼儿,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随着幼儿的这一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跟踪孩子
7、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如:教室里总有几个女小朋友喜欢叫妈妈帮她们编小辫,在午睡起床后,这活就是我们的了。每次在编时,总有一些羡慕的眼神瞧着。有的甚至说:“老师,你编的真好看,能教教我们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意想不到的捕捉到“生成”教育的契机。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积极地回应和拓展孩子的兴趣。为了培养幼儿思维流畅性,引导幼儿兴趣的拓展并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应采用适当的生成策略,就是把这一内容纳入我们的课程中来。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编织技能在实施过程中,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引导幼儿主动地去学习?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反省、比较,不停地寻找一些符合幼儿发展以及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
8、法。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1、儿歌、图示法通过实践,我认为在编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和图示两者完美的结合,来提高幼儿的编织能力,将会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中班幼儿在学编辫子时,我们就自编了一首儿歌:头发分三份,左手握一份,右手握一份,中间留一份,左手放中间,右手放中间,两手交替放,辫子编出来。再加上相应的步骤图,让幼儿在边说、边做、边看的教学过程中来学习,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捷径的方法。这种方式学习,有利于幼儿观察力的培养。因为他们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图示,才能知道和了解图示的意思,附注于实践。而且,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它不失为是一种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好方法。2、探
9、究法纲要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因此,幼儿应该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探索世界,逐步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编织活动“盘蜗牛”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取了探究法。首先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蜗牛是怎么盘出来的?”;再通过观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是通过小辫子盘出来的”;接着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么来盘蜗牛”最后再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尝试,在疑问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在求释中体现创造的萌芽。3、练习法老师教过以后,幼儿学过以后,收获有多少,那就要看幼儿练得
10、怎样了?俗话说:“熟能生巧”,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每在一次编织教学活动完后,我们都会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如:晨间室内活动、区域活动、午饭后等让幼儿练习。并且采取以强带弱的方式,组织幼儿练习,从而来提高编织的技能。三、利用编织活动 促进能力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能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审美性。学前教育阶段正是幼儿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编织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有着
11、很大的好处。把自己观察到的一些事物形态用编织的方法表达出来,可以有力促进的大脑发育,提升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力。它不仅能让孩子在边玩边学中,轻松的长知识,练能力,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创新兴趣,激发了兴趣和热情之后,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幼儿“作品”欣赏和讲评活动,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增加有趣的欣赏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幼儿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编织活动体验审美愉悦。总之,通过实践,并对编织活动研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还要再不断地创新思想,更新理念。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把编织活动进行到底,深入扎实的开展,将孩子们培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的能干“宝贝”。参照文献:纲要 幼儿园编织活动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