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446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游戏贯穿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 作者:杨琼璐 单位:银川一幼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阅海万家B区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把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落实在幼儿愉快的游戏体验和幼儿主动获得游戏经验的游戏过程中,充分体现尊重和保护幼儿游戏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小班幼儿,玩是天性,天真是特性。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就象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颗珍珠,教师要让每一颗珍珠都闪亮发光,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通过游戏来感悟做人的道理,在游戏中懂得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

2、任。 关键词:游戏 伴随 小班幼儿 一日生活 陶行知和杜威两位教育家先后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在幼儿园教育指南中也提出:教师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幼儿的生活就是课堂,我们要使幼儿的学习是在对其熟悉的生活世界的一种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经验。因此,教师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注重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 有一名西方哲人说:要求孩子在游戏之外的某种基础上进行活动,无异于一个蠢人在春天里摇晃苹果树而向往得到几个苹果,他不仅得不到苹果,还会使苹果花纷纷落地,本来

3、渴望在秋天得到的果子也就无望了。由此可以看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在生活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它不仅是一种玩耍,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 众多研究表明,游戏是激发幼儿才能的开端;是寻找幼儿兴趣,实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促进幼儿得以全面健康发展的主要来源;同时它与教育也是紧密相连的。幼儿能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开发智力,并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所以说游戏是符合幼儿心理的一种教育途径,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就要树立“把一日活动当课上,把课当作游戏做”的教育理念,通过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让幼儿园的教育回归童真,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生活

4、,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 “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对小班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更加体现了对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尊重。因为3岁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游戏是小班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保持愉快情绪,求知欲与创造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而生活对小班幼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处于生活基本适应和生活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所以我们要通过游戏与生活的自然结合,使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因此如何以游戏形式合理、科学地优化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全面和谐

5、发展,成为每位幼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让游戏贯穿幼儿的生活活动小班幼儿生活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班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现实,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应该成为促进幼儿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而提高幼儿生活质量要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让幼儿舒展天性,尽情游戏,感受童年的快乐。 (一)生活常规教育游戏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常规是一个班级内一切的基础,如果班内没有很好的常规,幼儿就不能获得很好的发展。小班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在组织学习活动前,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二三、请安静

6、,小眼睛,看老师,小小手,放放好。”等之类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儿歌。刚开始,幼儿会根据师问幼答来控制自己的动作,但时间久了就没效果了。于是我们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来集中幼儿注意力,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游戏静静听,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拍拍手,静静听,叫你叫我还是叫他。”教师用口型来叫幼儿的名字,被叫到的幼儿说“我在这里”。这样,幼儿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老师给吸引了。 把游戏活动的元素渗入生活活动,使小班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小班幼儿每次的洗手是最积极的,却也是最马虎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打开水管冲冲手,关上水管打肥皂

7、,两只小手搓呀搓,搓出两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呀冲,小手冲得干干净,对着水池甩三下,安全卫生顶呱呱。”边学儿歌边洗手,幼儿乐学易学易记。这样一来,洗手也成了一种乐趣,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洗得高兴,学得也轻松。(二) 生活技能学习游戏化 。小班幼儿就如刚出壳的小鸡,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干什么都想亲自尝试,于是洗手时把衣袖弄湿,吃饭的时候小手、小脸、衣裤上全是菜汤和饭的痕迹。对于孩子独立意识的萌发,我们要细心呵护,千万不要因为怕麻烦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随着小班幼儿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自我服务的欲望也变得强烈起来。于是针对小班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我们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

8、技能学习。如:见到孩子们穿反鞋,我就指着他们的鞋说:“看看两个好朋友都噘着嘴不高兴了,快让他们碰碰头吧!”这时小朋友们会马上把鞋倒过来,有的还冲我甜甜地一笑。游戏与生活的融合是小班游戏化一日生活的重要标志。在这里,教师用游戏口吻与幼儿交流,用拟人化的语言给幼儿提建议,他们特别容易理解,也非常乐于接受。有时,我们会把幼儿假想为某种角色。这种方法使幼儿在园的情绪更加愉快,良好习惯的形成也变得更加轻松。 如:针对幼儿饮水量少的这个问题,我们把保温桶当成加油站,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小汽车,如果希望自己的汽车跑的最快,就要到加油站来“加油”,还给他们加以好听好记的儿歌:“小汽车,准备好,加满油油最重要。咕

9、嘟咕嘟要喝完,比比谁最有力量!”这样孩子们喝水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小班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我们就开展“动物吃饭”的游戏,让幼儿把自己的嘴巴想成大老虎的嘴巴、狮子的嘴巴,鼓励幼儿不断咀嚼吞饭。巡视中,我们会说:“怎么听不到老虎的牙齿声音了?”其实,这是在提醒幼儿要嚼、不含饭。通过游戏孩子们吃饭的速度就大大提高了,含饭现象也减少了。吃完饭后,桌上地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我们让幼儿观看游戏漏嘴巴与大公鸡后再进行表演,在玩中、游戏中学会了正确的进餐方法。 二、让游戏贯穿幼儿的学习活动 要让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化,并不是要将幼儿园的学习

10、活动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元素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遵循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 (一)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愉快进行学习。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的学习活动不能采取灌输式和接受式,而应将学习活动更多地包涵在游戏中,并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小班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游戏情境,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如在吃饼干时,小班幼儿关注的是“吃”,不会考虑到别的更多的东西,我们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可以让幼儿观察到“大饼干”吃成“小饼干”,连形状

11、也变了,有的说:“方方的饼干,变成三角形饼干啦。”有的说:“圆圆的饼干,变成弯弯的小船饼干啦。”这样在吃饼干的环节中不但帮助幼儿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二)课程之中充分体现游戏。 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因为他可以经由游戏而学习”。可以说,游戏既是课程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我们要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游戏来获得更多的经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教具设计充满情趣、立体感强,可操作性强,有动感画面式教具、情景互动式教具、操作体

12、验式学具等,这些教具、学具的运用激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点。第二方面:教师的语言引导要情境化、游戏化,生动形象,具有语言表现力,要能捕捉幼儿在活动中兴趣的增长点第三方面:教学方法要情体现境化、游戏化,通过角色互动,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幼儿主动探索,寓教于乐。 如:在小班的美术活动毛毛虫中,老师扮演毛毛虫妈妈,幼儿扮演毛毛虫宝宝,假想在草地上游戏,找朋友。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快乐的自由爬行,然后又用海绵刷进行拓印画让孩子们自由想象,自由创作,自由讲述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积极踊跃。这种将游戏渗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不意味着仅仅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游戏与学习的

13、融合来帮助幼儿有效地学习,使游戏与学习达到和谐统一,使幼儿的学习不是为学习的结果而是学习活动本身的乐趣而进行。 (三)以游戏为载体,关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会以各种游戏形式来实现活动的目标。但活动中教师往往会重视活动的结果。然而幼儿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为此,我们挖掘了幼儿在自发游戏下积极主动的状态,将关注活动的结果转向为关注活动的过程,把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并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让游戏活动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逐渐达到“看似无教育,其实有教育”的境界。玩沙活动是小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也是可以非常自主的游戏。在玩沙游戏过程中,我们通常提供一些有关的辅助材

14、料,让幼儿直接操作,不会给予过多的指导,也不提过多的要求,以让幼儿充分自主地游戏,处于“我想玩,我要玩”的状态。整个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表现状态,他们按意愿选择材料,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只有当幼儿碰到问题时,我们才适时介入,并且只点拨,不代劳,以放手让幼儿去探索。其实,我们只有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度,才能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并获得成功,体验到自主游戏的快乐。 三、积极开展区域活动 ,推动游戏化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根本特征便是游戏性,它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深受幼儿喜欢。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

15、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区域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也注重把握指导的切入点,推动了区域活动游戏化的发展。 (一)创设富有童趣的环境,激发游戏愿望。 环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良好优美的环境能使幼儿身心愉悦,同时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满足审美需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班幼儿思维形象,小肌肉发展不完善,但他们喜欢操作性强的有情景的活动, 为此我们在创设区域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16、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努力创设能给他们带来满足、快乐,能促进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我们对各区域进行命名,如我是小厨师、快乐的娃娃家、精灵小巧手、小猪建筑队等,进区幼儿还能挂上与各区域内容相匹配的卡通胸饰,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活动,而且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更激发了他们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 (二)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新奇有趣的游戏材料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使其调整不良情绪,激发参与游戏的愿望,积极进入到游戏情景中。但小班幼儿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

17、几天,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他们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他们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于是根据小班幼儿兴趣增添了多种布做蔬菜、水果,小沙发、电视机、小衣服、奶瓶等娃娃家中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过一阶段后,将一些成型的玩具收起一部分,适当地投放了半成品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同时在制作上体现趣味性,以吸引他们的游戏情趣。 如:白色橡皮纸做的饺子、泡沫纸做的幼儿可以自己动手串的“鱼串、肉串、豆腐干串等”、多功能布包、切切看点心等。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小班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小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这样层层递进,使他们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三)积极

18、参与幼儿的区域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做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们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如:小班幼儿刚开始玩区域活动“娃娃家”时,“爸爸妈妈”总是各做各的,于是我们就以“娃娃家的客人”、“医院的医生”或“送货上门的服务员”等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捕捉细微信息,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内容,而且使得角色与角色之间逐步有了交往,以此调整幼儿的游戏方式,促进全体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四、充分保证游戏时间,促进

19、幼儿的自由活动 幼儿自由活动对其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自由活动的开展需要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时间,二是材料(玩具)。我们专门在晨间来园和离园活动的时候,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活动时间,另外在完成每日的集体学习和集体户外活动后,我们也会适当安排一些时间供幼儿自由组织进行游戏。在自由活动中,幼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所以,他们的情绪是放松的,活动是自主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选择材料,选择活动内容,选择游戏伙伴。 当然,在幼儿一日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中,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细节及每个环节的过渡。在一些活动中,由于不同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

20、等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为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一日活动安排,充分利用各环节之间的“时间差”,打破以往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使一日活动安排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把游戏还给孩子”,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也不仅仅只是追求游戏的形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分析并顺应孩子的内在学习需要,这才是我们教师需要重视的关键。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想说: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尽情享受关爱、自由、平等、充实的生活,让他们充分享受游戏的快乐和喜悦吧!参考文献:1燕海红. 浅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J. 新课程学习(上). 2011(04)2丁海东,韩云龙 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3刘楠楠 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