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第三条路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一堂失败的公开课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第三条路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一堂失败的公开课的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第三条路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堂失败的公开课的反思【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即指没有外在行政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意识和动力。强调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阶段的反省认知,提高其专业发展反思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反思和研究;同时积极寻求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教师成为专业成长的主人,而且更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以实现自我专业成长和更新的目的。【关键字】第三条路径 教师专业成长 反思 优质课堂 城乡互动 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他们早日成熟,是中小学师资队伍
2、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就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式而言,教师本身的自主实践活动,反思教学活动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可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作为一名专任教师,上好课是我们的追求。这些年的课堂教学深深的让我感悟到:好课的确很精彩,上好好课不容易,炼就好课有诀窍。能去上一堂网格片或者是区级的或者是更高级别的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而且都抱着希望能上好课,上好一堂优质课。2009年10月16日,我在沈一初上了一节网格片的公开课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可以说从选题、教案的设计、试教、上课,我都是认真的对待,可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好课”、“优质课”似乎离我太远了。“究竟什么是好课、优质课
3、?”不妨先看看这些优秀的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的一些看法:表一:人物观点牛学文(省教研室)一、从操作层面看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次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二、从策略层面看能否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高潮迭起,结尾余味无穷。是否能扬长避短,按照自己的习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能否做到狭路相逢是勇者,同时出奇制胜。高凌(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一个主题贯穿始终、一个创意赏心悦目、一种风格浑然一体、一种节奏张驰有度、一种氛围愉悦感动周辉兵(温岭市第九中学校长)知识与知识综合概括、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知识与情感综合融合在
4、对照这些老师心目中的好课的标准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的课是一堂失败的课,在选题、教案的设计、课堂的把握、创新、交流合作等诸多的环节上都有问题的存在。一、走第三条路径以自我反思为契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所要求的大量的缄默知识和实践智慧,这些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尤其要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科学反思。就这样的一堂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课,从另外的一个层面很好的展现了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所存在的诸多的问题,把现实性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而这一问题急需解决。“怎么办”摆在了我的面前:必须通过总结、反思来改变教学上的问题,提升专业素质,促专业成
5、长。反思自己的课有以下几大败笔:(一)选题思路偏差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题作为一堂课的设计的开端是是非常讲究策略的,而且是一堂面向这么多的听课教师的课,所以在选题上应该慎重选择。我所选择的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在课程的安排、课标要求和考试要求上都是属于冷门性质的一块内容。同时人权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讲清楚;这是一个属于政治性的知识,自身这方面所拥有的知识含量不多;而且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本身鉴于年龄层次的局限所认识不多,因此是很难接受的好的。但是当时我选择这个内容的时候所想到的只是认为: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了,该上过的公开课应该上了,选个别人没上过的或许有些新鲜感。可就是这种“新
6、鲜感”结果在选题上犯了最大的错误,印证了“一步错,步步错;一招错,满盘皆输”。(二)教案设计误区多:作为教师我们都很清楚一点:备课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不断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它是教师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设计教学案例是教学过程中的前奏,它描述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教学案例的设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是必要的,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分析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必定能得到发展。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的教案在设计中,我坚持了常态设计的方法,依照课标结合了社会的热点事件。分为导入、新授(历史的足迹)、巩固(走进新时代)、探究(唱响未来)几个环节。1、导入设计多知识压力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一堂
7、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所以如何很好地导入一节课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导入环节:视频(温家宝总理四川汶川救灾中一段话)温总理说:.拯救人的生命是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马上给你们送吃的,送饼干、奶粉;时间是越早越好,早一秒,就可能救活一个人 提问:这说明党和政府重视公民的哪一权利?生命权作为人权的一项内容,请问人权还有哪些其它内容?设计时感觉导入结合社会热点有新意,但是所
8、提问中的生命权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的内容,学生或许遗忘;所问的人权还有哪些内容?这是所选的内容前一节课的内容,而教学进程还没有涉及到,也没有考略到学生会答不出来。事前诸多的因素没有在设计中预料到,所以在开场就出现了冷场的现象,不仅给了学生压力,同时也造成自身的紧张,也给听课的教师带了课堂教学不流畅的感觉,又一次埋下了失败的伏笔。反思“何不仿效那些轻松愉悦的导入、直截了当的导入呢?”根据日常的教学工作,结合本节课导入败笔所在,推荐几种导入的方法:方案一,开门见山法。方案二,温故知新法。方案三,联系实际法。方案四,新闻导入法。方案五,利用教材的导语导入法。方案六,利用中考考试题导入法。2、材料选择脱离
9、学生实际选材得当与否,是设计时的关键因素,它对课最终能否成功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一则好的背景材料,不仅能增添课的色彩,而且能很好的集中本课的知识点,更是能够显示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我所选用的背景材料西藏人权的发展,却是一大败笔。选材的时候只是想到这一材料能较好的展现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他们对西藏人权到底了解多少?在没有参考的资料的基础上,我却在设计中连续追问:你们从这组图片中想到了什么?上述材料告诉你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给原本就已经出现回答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压力。回想如果当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这个环节设计或许就成功了,如果我选择的材料是贴近学生实际,又能很好的反映本
10、节课的知识的话,我想我的设计就有可能接近完美。3、教案设计调整力度不强其实在几次的试教中,教研组的同事也指出了在选题上以及在导入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在设计中也是做了修改,因为主题不变,导致万变不离其中。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一时间就导致原本设计好的程序发生了混乱的现象。事后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试教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没处理好?为什么在试教没发现这些问题呢,做到“无疑而生疑、生疑而思疑,思疑而破疑,破疑再生疑”真的这么难吗?”其实并不难,难在我缺少不断反思、探究的精神和毅力。如果能在预设和生成上多做些文章,想到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在设计上做好应对的措施,做到胸有成竹,何愁不成功呢。 (三)展示环节少色彩:
11、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阶段,一堂课能否成功虽然导入很重要,但是过程更重要。能否在已经失利的情况下把握好全局,更是能够显示该教师的教学水平。因为我在选题和教案的设计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加上导入不顺,所以本节课就显得节奏不是很轻快,环节衔接不佳,课堂气氛沉闷。严重的挫败了我本人对整节课的热情,即使用尽全力想要弥补,仍然无济于事。(四)指导思想少人文性、创新性“人文性”这一此是现在唱得最响亮的,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也是要求能够很好的体现人文性这一特点。纵观自己的这堂课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内容上讲不紧冷而且偏,想把握好有难度。导入涉及知识多造成心里压力;材料选择脱离学生实际,偏、难;问题设计抽象,理解难
12、;课堂气氛沉闷,心情不愉悦;所以从各方面来讲此次课缺少人文关怀。作为一名社会学科的教师,在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上仍需努力,也再次证明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待于提升。作为新课程改革已多年的地区,到如今我们应该可以走出传统的教学,迈向新的教学历程。反思自己的整个授课过程,发现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影响,自己说的多,学生说的少;满堂灌的现象仍存在;形式单一,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脱离了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常要求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今天在这里我想说或许我们中的很多的老师包括自己,应该先学会如何在授课中创新,通过吸引学生的眼球,达到教学的目的。 以走第三条路径的方法,来学会教学上
13、的反思,归纳和整理自己的一些想法,真的是个非常有效的提高自身执教能力、助专业成长的方法。经过了这一番的反思,我对心目中的一堂优质课有了这样的认识:(具体讲表格内容)表二:选题的策略选自己有把握设计好的选自己有丰富素材的选与自己上课个性风格相吻合的选与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设计的策略设计前熟读教材 依据课标 了解学情 设计中立足教材、处理教材、超越教材 主题突出 做好预设与生成选材要贴近生活、与时俱进设计调整集思广益,及时修改 把握重点、难点体现专业水平、创新思想上课的策略课本身一气呵成、张驰有度、创意不断 做好调控教师本身能力上:亲和力、说服力、统筹力、创造力、应变力:形象上:文气、才气、灵气、大气
14、第三条路径中的“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此外坚持走这条路,经常记录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为反思专业发展历程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为能够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基础。二、走第三条路径以城乡互动为平台,搭建教学交流的机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第三条路径”还要求教师自己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好的、新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知能。为此要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寻求与同事的合作与帮助。尤其是当专业发
15、展道路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时,寻求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城乡教育的发展现实中,不可否认的是在高调唱教育均衡的今天,我们仍能感觉教育的城乡差异的存在,教师的发展受地域限制极为明显。1、城乡教育的现实差异,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妨我们来看看这两片区域各自的基本情况:城镇教育的优势在于: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师资力量的雄厚不仅表现为教师队伍庞大而且素质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有很好的外界的影响力。当城镇教育应有美好的发展前景的时候,海岛教育却担心“路在何方?”其中问题层出不穷:虽说硬件设施有所好转,但是师资力量相对落后,学生数量减少,优秀生源流失现象严重,在就读的生源中问题生多,学困生多;后2
16、0%形势严峻。介于地域的限制和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的不公平的现象,这些教师的教学热情在被一天天的浇灭,特别是当家庭需要的时候更是无法真正的安心海岛教育,又如何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专业的成长上呢?专业素质上不去,不会上课,上不好课,不会搞课题研究,都成了现实性的问题。 纵观我区众多的公开课,获奖奖项较高的大多属于城镇中的教师;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这样的现实:当机遇摆在两片区域的老师的面前,城镇的教师有能力把握好,并且做好;而机遇摆在我们海岛教师的面前,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真实的抓在手中,一堂公开课或许就能从一个层面说明这问题。我在反思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这堂课失败的原因中,认识到了这一点。一般
17、小学校的教研组的专任成员只有几个,课程无法安排是甚至需要其他学科的老师的兼职。所以在整体的专业素质上是很不够的。即使是在集体备课或者是集中建议上也只是少数,有建设性的新意的建议更是不多。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这个地域的教师在区一级的公开课中,基本上以自我设计为主,较少体现团队的智慧。反过来讲我们所讲的这些大学校组员数量多、有领导能力的成员多、还成立了备课组,就是提些意见,上几节试教课等等都比小学校的多,当然所发现的问题也多,教案设计的完美性就更高。而且我们的公开课总是选择在城区上,得天独厚的条件也造就了这利会更偏向于城区。记得我校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一堂同样设计的课,在两个本身存在差异的
18、学校,面对整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这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那里我能很好的提升课的质量,拔高立意,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可想而知城区的教师在他们的教学生活中,真的是有太多学习和提升专业的机会;相反我们的海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为管理课堂纪律烦、为解决这后20%忙,为如何提高平均分愁。所以长期下来,这些教师对课的深入研究、以至于搞课题这些用来提高专业素质的事情就慢慢的淡化了,也导致本身与他人的差距越来越明显。2、城乡互动利用城镇教育的优势,带动海岛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对城乡教育的差异时,我们要努力的缩短差距,怎么做?我觉得生源问题已成定局,所以能做的主要是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虽然内
19、因是教师专业成长中关键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外因同样很重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以优质课堂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这次的网格片公开课中,参加者有一初、三初、芦花这些大学校,这些学校的教研组都是有相当实力的,通过集体备课,多次的听课、蘑课、评课,集思广益,一堂精彩的、优质的课就展示在了众多听课教师的面前。作为一名参与者,我真的受益匪浅。我感受到了大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的风采,以及一堂好课应该所具备的条件。优质课的评选作为城乡互动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应该常开展。优质的课堂为片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范例,献课后的点评和专题发言,更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听课、磨课、评课的
20、专业能力。可以说以沈一初为核心的这次网格片的优质课的评选,其实是给了我们这些小学校教师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创造了一个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机会。以城镇带动海岛,促进海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为片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这点很好。其次、利用送教下乡的契机,把握学习的机会“送教下乡”的活动冲出发点上来看,是想通过一堂好课既展示教师风采,又对海岛教师进行培训,以助他们的专业成长。但是往往这样的活动一学期或一年难得遇上一次,所以此目的还是无法达到。从我们这个角度讲,是很希望有这样的学习的机会,因此建议这样的类似的活动应该常开展,“经常化”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加强交流合作在网
21、络信息时代,现代化教学应用网络的是常见现象。在城乡存在差异的事实中,可以提倡利用网格化管理,把城镇学校的海岛学校共处在同一网格内。通过网格化管理同行之间以多种形式开展交流:借助资料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学术的讨论等相关活动提高城乡交流的频率,来实现双赢的目的。选择上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的课,如果我能利用好这个资源优势,与更多的同行加强交流,或者说在选题上首先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了。一堂公开课展示了我作为一名社会学科专任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存在的诸多的不足;一堂公开课给了我一次深刻反思的机会;一堂公开课让我找到了今后专业成长的道路。我相信如果坚持在第三条路径上走下去,不断的在这条路上探索,是一定会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呼吁我们的老师在自身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多寻找一些助自身成长的方法,做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相信城乡教育的差距也会逐渐缩短,海岛的教育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美好的前景。参考文献:第三条路径: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点 郑友训 文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备课新思考 施福荣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