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756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知识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学习知识点(08090105交通运输专业)一、名词及术语1、物流系统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物流要素的有机统一体。物流系统分为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二者虽然可分别独立运行,但又紧密联系,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物流作业系统的中心在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的中心在公司(或信息中心)。2、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是对拟建的物流系统的作出长远的、总体的发展计划与蓝图。具体表现为物流战略规划、营运规划、组织规划、设施规划等。3、物流系统模式在企业供应链物流渠道上,物流据点与线路及其功能的组合一旦稳定下来就形成了物流系统模式。物流系统模式的表现形态是物流据

2、点与线路的组合,其内在精髓是组合后的物流系统运行机制,物流系统模式的设计依据是企业物流系统的目的。4、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是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相互合作,信息共享,实现库存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5、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6、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指以多个物流结点统一布局、合理分工、相互衔接,形成覆盖一定区域范围的网络。建立物流网络,关键是确定各个物流结点物流中心的区域布局,以及据此确定具体物流中心的任务和规模。7、设施规划与设计设施规划与设计是针对企业个体

3、中的生产或服务系统的生产或转换活动,从投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中,将人员、物料及所需的相关设备设施等,做出最有效的组合与安排,并与其他相关设施协调,以期获得安全、效率与经济的操作,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同时更进一步能对企业长期的组织功能和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和效益。8、设施系统布置设计设施系统布置设计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作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布置最优化。9、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就是对物料搬运路线、运量、搬运方法和设备、储存场地等作出合理安排。其与物品进出控制方式、储存方式等均和设施布局密切关联,在设施规划必须重视。10

4、、当量物流量当量物流量是按照规定标准修正和折算的运输量11、玛格数是为度量各种不同物料可运性而设计的一种度量单位,用来衡量物料搬运难易程度。一个玛格数的物料是:可以方便地拿在一只手中;相当密实;结构紧凑,具有可堆垛性;不易受损坏;相当清洁、坚固和稳定。一般以一块经过粗加工的10立方英寸大小的木块(约有两包香烟大小)做一玛格。12、物料搬运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为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利用各种器具、采用各种方法对物料进行水平与上下移动。说得更完整些,就是对物料、产品、零件、介质或其他物品进行搬动、运输或改变其位置。13、搬运系统分析(System Handling Analysis

5、,简称SHA)搬运系统分析就是为了解搬运系统的合理化程度,减少搬运作业工作强度,为消除不必要的搬运作业活动、提高搬运活动的活性指数,对构成物料搬运系统的物料、人员、移动设备与容器(搬运单元)、移动的路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各种移动图表化,为系统布置设计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设施内部物流活动合理化。14、PCBPCB分析,即以物流配送中心的各种接受订货的单位来进行分析,对各种包装单位进行分析,以得知物流包装单位特性。15、EIQEIQ分析就是利用订单“E”、品种“I”、数量“Q”这三个物流关键要素,来研究物流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物流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因此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者从原始资料

6、获取以后,应对资料作进一步的分解、整理,以作为规划设计之参考依据。16、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系统分析是指从物流的整体出发,根据系统的目标要求,动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对系统目标、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收集、比较、分析、处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建立若干拟定方案,比较和评价结果17、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且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二、基本知识应用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有:A.物流战略规划;B.物流系统模式设计;C.物流功能要素规划与设计;D.作业流程规划与设

7、计;E.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F.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物流作业系统的设施设备规划布局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A.原有设施设备分析;B.物流设施的功能分区;C.设施的内部作业区域布局;D.作业设备规划布局;E.物料搬运系统设计;F.公用设施规划布局等。3、物流战略可分为A.全局性战略B.结构性战略C.功能性战略D.基础性战略四个层次。4、供应链管理方法有A.快速反应(QR)B.高效客户反应(ECR)、C.联合库存管理(JMI)、D.供应商管理库存(VMI)、E.虚拟物流(VL)或连续补充(CR)等。5、构建物流网络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ABCD)A.按经济区域建立网络B.以城市为中心布局

8、C.在商物分离的基础上形成网络D.设置物流信息网络E.物流效率化。6、物流网络规划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产品的清单;客户、存储点和供货点的位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及季节性;运输费率或运输成本;要货时间、订单传输处理时间;仓储费率或仓储成本;采购生产成本;不同产品的运输批量;各地点各产品的库存水平;控制库存的方法;订单的内容、数量、频率、处理成本、处理环节;资金成本;客户服务目标;现有设备和设施以及作业能力;当前货物分拨方式等等方面相关的数据。7、网络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ABC)A.满足物流客户服务约束条件的同时,应使所有相关物流成本最小化;B.在保持总成本的限制水平下,使物流客户服

9、务水平最大化;C.尽量使物流对利润的贡献最大。D.明确数据要求及其收集程序。E.概括补充计算机模型分析结果。8、物流渠道设计是对于产品流经成型网络的路径及其运作机制进行设计,渠道设计可以说是关于成型网络的运作规划,也可以说是物流系统模式的实施方案。物流渠道设计应解决以下问题:A.各类产品在渠道各层级和各存储点内应该存放多少;B.各层级之间最好采用哪种运输服务;C.供货采用推动式、拉动式还是采用分拨方式;D.各级存储点之间使用哪种信息传递方法等等。E.尽量使物流对利润的贡献最大。8、物流设施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ABCDE)A.销售目标市场及客户分布B.资源市场及供应商分布条件C.交通便利条件D

10、.土地条件E.人力资源条件9、现代设施规划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ABCD)A.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B.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C.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D.重视人的因素E.公用工程设计协调10、搬运系统分析设计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分别是(ABC)A.记录、描绘搬运系统现状,并将其图表化B.分析搬运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C.采用一定的阶段程序模式形成系统设计方案,找到解决搬运问题的方法11、物料搬运分析的基本内容有三项:A.搬运的对象物料B.移动的路径方向C.移动所采用的搬运器具搬运单元12、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 )A.产品或物料(部件、零件、商品)B.数量(销售量或合同订货

11、量)C.路线(操作顺序和加工过程)D.后勤与服务(如库存管理、定货单管理、维修等)E.时间因素(时间要求和操作次数)13、库通道宽度设计主要考虑(ABCD)等参数,同时,还要考虑货物堆存方式、车辆通行方式等因素。A.托盘尺寸B.货物单元尺寸C.搬运车辆型号D.转弯半径的大小E.根据物料尺寸和放进取出操作方便等来确定14、立体仓库的结构和种类很多,但其一般均由建筑物、(ABCE)和配套机械等几部分组成。A.货架B.理货区C.管理区D.配送区E.堆垛机械15、决定拣选策略的四个主要因素为:A.分区B.订单分割C.订单分批D.分类16、物流园区的作用包括:基础设施的集约、货物处理的集约、技术处理的集

12、约和管理的集约化作用;便于不同运输方式衔接的有效衔接作用;以及(ABCD)A.对联合运输的支撑作用B.对联合运输的扩展作用C.对提高物流水平的作用D.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7、物流园区的物流组织管理功能包括(ABE) A.分拣包装,集疏中转B.储存保管,市场信息C.新建设施的开发功能D.既有设施及资源的整合功能E.货物配载18、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配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多品种、小批量.以仓储为主为主,配送为辅 19、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具有(ABCDE)功能.商品进销功能.仓储保管功能 .分

13、拣配送功能 .流通加工功能.信息提供功能 三、基本知识点1、设计物流系统模式主要是明确物流据点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及其功能、供应链库存的控制方式、各据点的物流衔接方式、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方式与手段,并对整个系统运行机制的进行安排等。2、物流系统模式设计其实质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分离,也是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因此其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商物分离”的基本原理、供应链管理理论及业务流程重组。(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设计物流系统模式的理论依据。3、物流系统有五个必不可少的组织要素:人员、职位、职责、关系和信息。4、现代物流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组合,并且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

14、效益背反现象,往往随着消费需求、市场供给、购销渠道、商品价格等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变化其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及运行方式经常发生变动。5、 物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诊断,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规划与优化设计,是推进物流系统化,构筑效率化物流系统,实现物流合理化、效率化有效途径。6、 物流服务水平要以增加物流成本为代价;仓库里货物的高层堆码才能够提高保管效率,但却降低了货物拣选等作业的效率;要提高供货率即降低缺货率,必须增加库存。7、物流系统的的处理(转化)它是指物流本身的转化过程。从输入到输出之间所进行的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等活动中的物流业务活动称为物流系统的处理或转化。具体内容有:物流设施设备的建

15、设;物流业务活动,如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信息处理及管理工作。8、物流系统输出物流系统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手段和功能,对环境的输入进行各种处理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系统的输出。具体内容有:产品位置与场所的转移;各种劳务,如合同的履行及其他服务等;信息,场所时间形质效用,成本费用等。9、物流网络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而物流网络结构的完善程度却是企业物流的运行能力的体现。10、物流设施场址选择决定企业物流网络构成,它不仅影响企业物流能力而且还影响企业实际物流营运效率与成本,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流战略规划问题。11、设施规划设计其重视人的因素是运用人机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要考虑

16、环境的条件,包括空间大小、通道配置、色彩、照明、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对人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影响;12、在物流中心的规划除了必须先了解是属于哪一种物流中心类型外,还要注意物流中心的规划与系统布置要素要素分析,也就是:订单(Entry)、商品的种类(Item)、商品的数量或库存量(Quantity),物流路径(Route),服务(Service)水平或内部服务单位划分,交货时间(Time)、物流配送成本(Cost)等,简称为E、I、Q、R、S、T、C。13、物流设施作业能力,又取决于物流中心系统布置与装备水平。14、物流分析是设施布置的关键,并可使设施布局合理化。物流分析的基本原则是做到两个

17、最小和两个避免,即经过距离和发生的物流成本最小,避免迂回和避免十字交叉。15、SLP中将物流强度转化成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0、U来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16、一般常用的设施布置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方法有流量距离分析法,优缺点比较法、加权因素法和成本费用对比法等。17、搬运系统设计的搬运作业效能原则是以每搬运一件单元货物所耗成本的指标考核搬运作业的效能。18、搬运系统设计的系统化原则是尽可能广泛地把各种搬运活动当作一个整体,使之组成相互协调的搬运系统。其范围包括供货厂商、收货、储存、生产、检验、包装

18、、成品储存、发货、运输和消费用户等。19、搬运系统设计的集装单元化原则是尽可能采用标准容器与装载工具集装物料,以利搬运过程的标准化、集装化。20、根据物料搬运的观点,若物流量大而距离又长,则说明这样的布置不合理。21、品项数量(IQ)分析,主要了解各类产品出货量的分布状况,分析产品的重要程度与运量规模。可用于仓储系统的规划选用、储位空间的估算,并将影响拣货方式及拣货区的规划。22、订单数量EQ分析,主要是了解单张订单订购量的分布情形,决定订单处理的原则,以对拣货系统进行规划。23、订单品项数(EN)分析,主要了解订单别订购品项数的分布,该分析对于订单处理的原则及拣货系统的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并将

19、影响出货方式及出货区的规划。24、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主要分析产品别出货次数的分布,对于了解产品别的出货频率有很大的帮助,主要功能可配合IQ分析决定仓储与拣货系统的选择。另外,当储存、拣货方式已决定后,有关储区的划分及储位配置,均可利用IK分析的结果作为规划参考的依据,基本上仍以ABC分析为主,并从而决定储位配置的原则。25、在单元式立体仓库中,货物的存取作业有两种基本方式,即单一作业方式和复合作业方式。26、一个物流系统涉及越多功能要素越好,关键是要在满足物流系统基本目标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27、拣选单位规划原则:客户的订单决定拣选单位,拣选单位决定储存单位,再由储存单位要求供应商的

20、入库单位。28、物流系统模式的表现形式是物流据点与线路的组合,其内在的精髓是组合后的物流系统运行机制。29、能否构成物流系统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物流中心、仓库和运输手段,关键在于构成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为了实现同一个目的的相互联动、按照一定的规则有秩序地运行机制。30、物料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为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利用各种器具、采用各种方法对物料进行水平与上下移动。说得更完整些,就是对物料、产品、零件、介质或其他物品进行搬动、运输或改变其位置。四、问题分析1、物流系统的目标、原则与要求目标:服务性(Service)快捷性(Speed)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 saving)规

21、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原则与要求:大量化;计划化;短距离化;共同化;标准化;信息化2、物流系统的要素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A)系统资源要素物流系统资源要素一般有人、财、物、设备、信息和任务目标等。B)物流功能要素一般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物流活动环节,这些活动环节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整体功能,能合理、有效的实现物流系统的目的。C)节点线路要素也就是说,工厂、商店、仓库、物流中心、车站、码头、空港等物流据点以及连接这些据点的运输线路、运输方式与信息传递手段构

22、成了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为实现物流系统的目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连动,无论哪个环节的哪个要素的行动发生了偏差,物流系统的运行就会发生紊乱,也就无法达成物流系统的目的。D)支撑手段要素物流系统的支撑手段要素主要包括:体制、制度。物流系统的体制、制度决定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国家对其控制、指挥,管理方式以及这个系统地位、范畴,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保障。法律、规章。物流系统的运行,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或人的权益问题,法律、规章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系统协调,一方面是给予保障。行政、命令。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物流系统关系到国家军事和经济命脉。所以,行政

23、、命令等手段也常常是支持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标准化系统。是保证物流环节协调运行,保证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E)物质基础要素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就构成了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物质基础要素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物质基础要素有:物流设施,包括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物流装备。它是保证物流系统开动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输设备、装卸机械等。物流工具。它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维护保养工具、办公设备等。信息技术及网络。它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手段

24、,根据所需信息水平不同,包括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组织及管理。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其他各要素以保障物流系统目的的实现。F)系统的流动要素物流系统有六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在物流过程中,这六个流动要素,一个都不能少,并且都是相关的。流体不同、所用的载体不同、流向不同、流量、流速和流程也不尽相同;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流量和流程;流体、流量、流速、流向和流程决定采用的载体的属性,载体对流向、流速、流量和流程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等等。3、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物

25、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之间存在“效益背反”。1)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与服务之间受“收获递减法则”的支配。2)处于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时,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务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应提高。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在物流服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成本;为提高物流服务,不惜增加物流成本;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增加销售、增加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办法。4、物流系统分析要达到的结果系统分析对物流系统必须回答下面六个问题,即:目的,why,即为什么?对象,what,即是什么?地点,where,即在何处做?时间,when,即何

26、时做?人,who,即由谁来做?方法,how,即怎样做?5、简述物流系统分析的具体内容物资需求变化的特点、需求量、需求对象、需求构成,以及所涉及的需求联系方法;物流系统各作业部门的有关物流活动的数据,如市场分布状况,供货渠道,销售状况等;构成物流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要求,新项目等;库存物资的数量,品种,分布情况,季节性变化,质量状况等;运输能力的变化,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条件和要求等;各种物流费用的占用、支出,社会经济效益等。6、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 。流体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指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指

27、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载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船舶、飞机、装卸搬运设备等,另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基础设施;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有三种:一是自然流向,指根据产销关系所决定的商品的流向,这表明一种客观需要,即商品要从产地流向销地;二是市场流向,指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由市场确定的商品流向;三是实际流向,指在物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流向;流量:是指物流中的“物”的数量;流程:指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距离。总之:他们之间极强的内在联系,如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流体的社会

28、属性决定了流向,载体对流向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因此,进行物流活动要注意处理好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使物流成本提高、服务降低、效益低下、效率下降7、物流系统化原则1)大量化通过一次性处理大量货物,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如干线部分的大批量运输、配送中心集中进货、库存集中化等。大量化还有利于采用先进的作业技术,实现自动化和省力化。2)计划化通过有计划地组织物流活动达到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如计划线路和时间从事配送活动、计划采购等。3)短距离化通过物品分离减少物流中间环节,以最短的线路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4)共同化通过物

29、流业务的合作,提高单个企业的物流效率,如:共同配送等。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实施共同物流,是中小企业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5)标准化物流涉及到多个部门、多环节,标准化可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最终实现物流效率化。如,集装器具的标准化等。物流标准化包括作业、信息、工具标准化等。6)信息化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构筑起能够对物流活动相关信息进行高效率地搜集、处理和传输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的顺畅流动,将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系统联系起来,以便有效控制物流作业活动。8、推进物流系统化的方法物流系统推进方法是指将物流从一种“混沌”的状态转变到有秩序的系统化状态

30、的方法。如何构筑物流系统或者说推进物流系统化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方式,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方法也不一样。1)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与设计欲设计合理的物流系统,首先必须掌握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也就说在进行研究中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数据:商品的种类(Item);商品数量(quantity);商品流向(route);服务水平(service);需求时间(time);物流成本(cost)。以上I、Q、R、S、T、C称为物流系统设计有关基本数据的六个要素。这些数据是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必须具备的。2)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与改善如果是新设立的企业,在一张白纸上规划物流系统相对比较容易,但对

31、于老企业来说,推进物流系统化的难度就比较大,因为企业物流系统已经存在,则要以实际运行中的物流系统为对象,使其朝着系统化方向转变。在这种制约条件下,如何推进物流系统化转变,就成为关键问题。利用优化的思想与规划设计的手段,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与改善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9、网络结构上物流系统有两个要素组成:点和线点(结点):在物流系统中供流动的商品储存、停留,以便于进行相关后续作业的场所。如工厂、码头、商店、仓库等。 点的功能分类:单一功能点:只具有某一种功能或以某种功能为主;复合功能点:具有两种以上物流功能,一般处于物流过程的中间;枢纽点:物流功能齐全;对整个物流网络起着决定性和战略性的控制作

32、用。 线:连接物流网络中的结点的路线 线的特点:方向性:双向;有限性:由起点和终点限制;多样性:运输方式;连通性:不同线之间的转换;选择性:载体和具体路径;层次性:干线和支线。 10、物流结点的种类根据这主要作用可分成以下几类:(1)集货中心集货中心主要功能是将零星货物集中成批量货物。这类中心所进的货物多系包装程度低,甚至完全不包装的小批量货物,而且一般进货距离短,运输方式简单,进货成本低。这些货物经中心简单加工或较复杂的加工,如进行批量包装,使零星货物形成大包装或集装箱、托盘形式的包装。再如对初级产品进行分级、分选加工,除杂、精制加工,简单的成型、切裁加工等,然后按不同加工要求组合成较大的包

33、装或进行储存。这就使原来分散的小批量、规格质量混杂而不易进行批量运输和销售的货物,形成批量运输的起点,从而实现大量、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并有利于运输后的配送和销售。这类中心广泛适用于外贸、内贸收购部门,供销、粮食系统以及商业部门。集货中心的主要装备是:进货计量检查设备,加工设备,分类设备,储存设备,包装、捆扎设备等。(3)分货中心分货中心是指专门或主要从事分货业务的物流结点。其主要功能是将大批量运到的货物分成批量较小的货物。这种中心运进的货物大多是大规模包装、集装或散装的,采用大批量低成本运输方式如轮船、铁路整列或整车方式运送的货物。其运出的则是分装加工的货物,如按销售批量要求进行销售批量加

34、工而成为较小包装的货物,并使其形成小的销售点或小的批发点,再载运出去。分货中心的主要设施和设备有:大批量货物的接货及存储设施,(如专用线、站台、大型卸车设备、库房等),分货、分装设备,包装、捆扎设备等。(3) 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指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结点。这是物流中心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包括集货、储存、流通加工、分拣、配货、包装及配装送货等,配送中心是物流中心的典型代表,其中分拣配货及送货是其主要功能。配送中心的主要设施和设备有:装卸机械(能力较大),储存设施,主传输装置和分支传输装置,货物识别装置(如光电识别机构、识码器等),暂存及装运设施,棚、厢式配送车辆等。(4)转运中

35、心转运中心是指承担货物中转运输的物流中心,也称转运中心或转运终端、货运站。这类中心可以承担汽车与汽车、汽车与火车、汽车与轮船、汽车与飞机、火车与轮船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任务,也是某种运输方式的起点,所以也称终端。转运中心通常是大型物流中心,可以是两种运输方式的转运,同一运输两程以上的中转运输,也可以是多种运输方式的转运。在运输业,这种运输组织方式称为联运,这类中心称为货运站。综合型转运中心需要设置相应运输工具的线路,如火车轨道、飞机跑道等,而且要求功能齐全,如集货、分拣、配送等。(5)仓储中心仓储中心是指主要从事储存的物流中心。目的在于保持对生产、销售、供给等活动进行调节。从功能上看,这类

36、中心实际上就是仓库。当然,这类仓库同样具备集货、储存、分货、送货的功能,但以储存功能为主。(6) 流通加工中心流通加工中心是指以流通加工为主要功能的物流结点。这类物流中心有两种主要方式:设在靠近生产区,以实现物流为主要目的的加工中心。如肉类、鱼类等食物冷冻加工中心,木材制浆加工中心等。经过这类中心加工的货物,可以顺利地、低成本地进入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设在靠近消费区以促进销售、强化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加工中心。如平板玻璃开片套裁加工中心,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中心等。经过这类中心加工的货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用户的具体要求,有利于销售。11、分析决定拣选策略的主要因素。决定拣选策略的四个主要因素为:分区

37、、订单分割、订单分批及分类。1)分区策略拣选单位分区:如箱装拣选区、单品拣选区、或是具有特殊货品特性的冷冻品拣选区等; 拣选方式分区:如在同一单品拣选区中,按拣选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台车拣选区和输送机拣选区;工作分区: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拣选人员负责分拣某区域内的货品。2)订单分割策略将订单分成若干子订单交由不同拣选区域同时进行拣选作业。3)订单分批策略总合计量分批;时窗分批;固定订单量分批;智能型分批。4)分类 分拣时分类;分拣后集中分类。12、简述物流系统分析的具体内容物资需求变化的特点、需求量、需求对象、需求构成,以及所涉及的需求联系方法;物流系统各作业部门的有关物流活动的数据,如市场分布

38、状况,供货渠道,销售状况等;构成物流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要求,新项目等;库存物资的数量,品种,分布情况,季节性变化,质量状况等;运输能力的变化,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条件和要求等;各种物流费用的占用、支出,社会经济效益等。13、物流接口无缝化原理和目的按照物流系统化和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要求,对物流网络构成要素之间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5个流动要素,信息、资金、结构、人员等生产要素,技术标准、运作规范、管理制度等机制要素进行内部和外部连接,使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成为无缝连接的整体过程。 物流接口无缝化的目的:消除系统内和系统外在边界上的差异,提高系统集成度,实现系统目标 14、

39、分析物流结点的功能及作用物流结点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如下:(1)衔接功能物流结点将各个物流线路联结成一个系统,使各个线路通过结点变得更为贯通而不是互不相干,这种作用称的为衔接作用。物流结点的衔接作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主要有:第一,通过转换运输方式衔接不同运输手段;第二,通过加工,衔接干线物流及配送物流;第三,通过储存衔接不同时间的供应物流和需求物流;第四,通过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处理衔接整个“门到门”运输,使其成为一体。(2)信息功能物流结点是整个物流系统或与结点相接的物流信息传递、收集、处理、发送的集中地。这种信息作用在现代物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复杂物流单元能联结成有机整体

40、的重要保证。在现代物流系统中,每一个结点都是物流信息的一个点,若干个这种类型的信息点和物流系统的信息中心结合起来,便成了指挥、管理、调度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网络,这是一个物流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3)管理功能物流系统的管理设施和指挥机构往往集中设置于物流结点中,实际上,物流结点大都是集管理、指挥、调度、信息、衔接及货物处理为一体的物流综合设施。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有序化和正常化,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水平取决于物流结点的管理职能实现的情况。15、简述物流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的方法和程序?物流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的方法有:流程性布置是根据物流移动路线和物流相关表作为布置的主要依据,适用于物流作业区域的

41、布置。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是根据各区域的综合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 16、简述搬运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流程模式;17、简述物料搬运设备选择的原则和应考虑的因素?18、简述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特征?19、简述物流设施规划设计的原则?20简述物流系统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21、物流组织模式有哪些基本类型?22、简述物流系统模式设计的内容及其意义23、简述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主要内容: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系统模式设计物流功能要素规划与设计作业流程规划与设计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物流设施场址的选择 物流实施设备规划与布局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物流系统据点设施内部的管

42、理信息系统分析 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网络平台架筑24、如何确定搬运方法(1)根据搬运路线系统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路线(直达、渠道、中心)(2)根据搬运设备选择原则确定搬运设备类别、规格、型号(3)根据物料分类一览表确定运输单元25、分析SLP和SHA的相互关系SLP和SHA具有密切的关系。(1) 二者具有共同的目标,其出发点都是力求物流合理化SLP重点在于空间的合理规划,使得物流路线最短,在布置时位置合理,尽可能减少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复现象。SHA重点在于搬运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化,即根据所搬运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搬运距离,速度频度等,确定合理搬运方法,选定合适的搬运设备,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指标达

43、到最优。(2) SLP和SHA具有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前所述,良好的设施布置和合理的物料搬运系统相结合才能保证物流合理化的实现。在进行设施布置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到物料搬运系统的要求,如采用输送带作为主要物料搬运手段,则各种设施应该按输送带的走向呈直线分布;如果采用叉车,则应考虑有适当的通道和作业空间。在进行设施布置设计时,如果对物料搬运系统中的临时储存,中间库,成品包装作业场地等未给以足够的注意,则可能造成投产后生产系统物料拥挤混乱的现象。总之,设施布置设计是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前提,而前者则只有通过完善搬运系统才能显示出其合理性。所以说,设施布置设计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是一对伙伴。五、综

44、合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物流中心各作业部门的物流相关表如表1-1、非物流作业单位相关表如表1-2,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相对重要性的比值m:n2:1,对物流与非物流相关密切程度等级值:A=4,E=3,I=2,O=1,U=0,X=1,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试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关表,并绘制各功能作业区域位置与面积相关图。表11 物流中心各功能区物流相关表收发区理货区加工区保管区拣选区收发区AIUU理货区IAU加工区EE保管区A拣选区表12 非物流作业单位相关表及作业单位面积收发区理货区加工区保管区拣选区面积(m2)收发区AUUE200理货区OIO200加工区EU400保管区U600拣选区

45、400表13 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标准关系等级总分等级符号作业单位对比例()绝对必要靠近1112A1-10特别重要靠近910E2-20重要68I3-30一般3-5O5-40不重要0-2U50-80不希望靠近X0-10解:1)划分综合关系等级,如表14所示。表14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序号作业单位对关系密切程度综合关系部门部门物流关系(权值:2)非物流关系(权值1)等级分值等级分值分值等级1收发区理货区A4A412A2收发区加工区I2U04O3收发区保管区U0U00U4收发区拣选区U0E33O5理货区加工区I2O15O6理货区保管区A4I210E7理货区拣选区UOO11U8加工区保管区E3E39E9加工区拣选区E3U06I10保管区拣选区A4U08I2)依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得综合相关表与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5-33,表1-5所示。表15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收发区理货区加工区保管区拣选区面积(m2)收发区AOUO200理货区OEU200加工区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