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8361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山工程教学讲座PPT(1).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假山工程,假山是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人造景观,它作为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基本骨架,对园林景观组合,功能空间划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章主要从假山的功能作用、规划布局、石材的采运、置石、掇山、塑山等方面来阐述。,6.1 概 述,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它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二者的区别:假山的体量大而集中,可观可游,使人有置身于自然山林之感。置石则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体量较小而

2、分散。,6.1.1 假山的功能作用1、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2、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3、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4、作为室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6.1.2 假山材料选石:选石应掌握如下要点1、选石应熟知石性 2石形与纹理走向与造型的关系 3石的色泽与叠山环境的关系 4有些特殊的环境还可选择其它石料。,湖石:主产于江浙,以洞庭西山消夏湾为最好。石多处于水涯,或山坡表层,自然造化而成。湖石线条浑圆流畅,洞穴透空玲巧,很适宜大型园林叠山及造山水景。因产于太湖,故称为太湖石。江苏、安徽、山东、四川及北方所产湖石,虽缺少灵气,但却有几分雄伟。与太湖石

3、相近的石材有 房山石、灵壁石、宣城白石、英石,黄石:是一种橙黄颜色的细砂岩,产地很多。以常熟虞山最为著名,苏州、常州、镇江等地皆有所产。其石形体顽夯,梭角分明,肌理近乎垂直,雄浑沉实。与湖石相比,它平正大方,立体感强,块钝而梭锐,具有很强的光影效果。明代所建上海豫园大假山,苏耦园的假山和杨州个园的秋山均为黄石掇成的佳品。,青石: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青石的节面节理面不像黄石那样规整,不一定是相互垂直的纹理,也有交叉互织的斜纹。石笋:外形修长如竹笋的一类山石的总称,变质岩类。常见石笋又可分为:白果笋 乌炭笋 慧剑 钟乳石笋,其它石品:诸如木化石、松皮石、石珊瑚、黄蜡石和石蛋等,6.1.3 山石的采

4、运 中国古代采石方法:潜水凿取、土中掘取,浮面挑选和寻取古石等方法 现在采石:掘取、浮面挑选、移旧和松爆等方法采石 运石,6.2 置石 置石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6.2.1 特置:置山石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作峰石,云骨,瑞云峰,颐和园 寿星石,特置山石应具备的条件:体量大、轮廊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的山石。特置山石可采用整形的基座;也可以座落在自然的山石上面,这种自然的基座称为“磐”。,特置山石布置的要点:相石立意,山石体量与环境相协调,有前置框景和背景的衬托和利用植物或其它办法弥补山石的缺陷等 施工要求:稳定和耐久

5、,置石安装,榫头一般不用很长,大致十几厘米到二十几厘米,根据石之体量而定。但榫头要求争取比较大的直径,周围石边留有3cm左右即可。石榫头必须正好在重心线上。其磐上的榫眼比石榫的直径略大一些,但应该比石榫头的长度要深一点。这样可以避免因石榫头顶住榫眼底部石榫头周边不能和基磐接触。吊装山石以前,只须在石榫眼中浇灌少量粘合材料,待石榫头插入时,粘合材料便自然地充满了空隙的地方。,6.2.2 对 置 在建筑物前沿建筑中轴线两侧作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6.2.3 散 置 布局要点:造景目的性明确,格局谨严,手法洗练,“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

6、有致,层次丰富,散有的物,寸石生情。,6.2.4 山石器设 古典园林中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6.2.5 山石花台 山石花台布置的要领和山石驳岸有共通的道理。山石花台的造型强调自然、生动,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其设计施工时,应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1、花台的平面轮廓:应有曲折、进出的变化。更要注意使兼有大弯和小弯的凹凸面,使弯的深浅和间距不同。应避免有小弯无大弯、有大弯无小弯或变化的节奏单调的平面布局,2、花台的立面轮廓要有起伏变化 3、花台的断面和细部要伸缩,虚实和藏露的变化,六、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置石 用少量的山石在合宜的部位装点建筑就仿佛把建筑建在自然的山岩上一样的

7、效果;所置山石摸拟自然裸露的山岩,建筑依岩而建;用山石表现的实际是大山之一隅,可以适当运用局部夸张的手法,其目的是减少人工的气氛。1、山石踏跺和蹲配 2、抱角和镶隅 3、粉壁置石 4、回廊转折处的廊间置石 5、窗前置石“无心画”6、作室外楼梯,6.3 假 山,6.3.1 假山类型 假山根据所用材料、规模大小可分为以下三类:1、土包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的堆山手法。常将挖池的土掇山,并以石材作点缀,达到土、石、植物浑然一体,富有生机。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到“树根盘固,与石比坚,且树大叶繁,浑然一体,不辨其为谁石谁土。”山石作到自然之势,崩落自然,深坦浅露,掩埋在泥土中。2、石包山:以石为主,外

8、石内土的小型假山,常构成小型园林中的主景。“小山不可无土,但以石作为主,而土附之。土之不可胜石者,以石可壁立,而土则易崩,必仗石为藩篱故也。外石内土,此从来不易之法”(清李渔)。常造成峭壁、洞穴、沟壑。,3、掇山小品 根据位置、功能不同常分为:厅山:厅前堆山,以小巧玲珑的石块堆山,单面观,其背粉墙相衬,花木掩映。壁山:以墙堆山,在墙壁内嵌以山石,并以藤蔓垂挂,形似峭壁山。“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明,计成)。,池石:池中堆山,则池石;园林第一胜景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石径水,峰峦漂渺,漏月招云。,6.3.2 理山 为使制作的假山

9、给人以真实自然之感,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手法:,(一)相地合宜,造山得体 在现实造山过程中,择址分为可选择性、非选择性两种 非选择性的叠山设计要求:1、如果废建筑基础度仍然很高,可做悬空式叠山造型,这样更具有空灵感。2、松散渣土且作包围式,以石围栏,留出种植穴,辅之以树木植物,更具有自然感。3、挖湖清淤之土,肥沃而且土质好,宜用来叠山造型与绿化,形成良好的山林风景群组。用以土代石之法,既减少人工,又省物力,且有天然异曲同工之妙,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不能辨者,其法莫妙于此。4、对原有的旧园林基础的改造,如果是古典式的,其难度更大,需认真加以对待。首先应查阅大量技术资料,断定其年代,究其原始艺术风格

10、,反复论证后方可施工,并尽量保持其原貌,这是因为有些古典式园林的叠山造型本身有文物价值,改建不好则无法补救,(二)先立主体,次相辅助 布局时应先从园之功能和意境出发并结合用地特征来确定宾主之位、假山在处理主次关系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三远”的理论来安排(三)远观山势,近看石质“势”指山水的形势,亦即山水轮廊、组合与所体现的动势和性格特征“近看质”即石质和石性有关。(四)寓情于石,情景交融,山的三远,6.3.3 假山创作原则与设计技法(一)假山创作原则 假山最根本的法则就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假山必须合乎自然山水地貌景观形成和演变的科学规律。(二)叠山设计技法 技法是为造景效果服务的,不同的园林

11、叠山环境应采取不同的造型形式,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1、构思法 2、移植法 3、资料拼接法 4、立体造型法(模型法),6.3.4 掇山 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包括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等工序(一)相石(读石,品石)1、首先单块峰石,并放在安全之处。按施工造型的程序,峰石多为最后使用,故应放于离施工场地稍远一点的地方,以防止其它石料在使用吊装的过程中与之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2、其它石料可按其不同的形态、作用和施工造型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如拉底用石可放在前、封顶用石放在后,石色纹理接近的放置一处,可用于大面的放置一处等。3、要使每一块石料的大面,即最具形态特征的一面朝

12、上,以便施工时不须翻动就可辨认而取用。,4、要有次序地进行排列式放置,2-3块为一排,成竖向条形置于施工场地。条与条之间须留出1.5m左右的通道,以供搬石之用。5、从叠石造山大面的最佳观赏点到掇山场地,一定要保证其空间地面无任何障碍物。观赏点又叫做假山师傅的“定点”位置,每堆叠一块石料,假山师傅退回到“定点”的位置上进行“相形”,这是保证叠石造山大面不偏向的极其重要的细节。6、石与石之间不能挤靠在一起,更不能成堆放置。7、最忌讳是边施工边进料,(二)立基 基础为叠山之本。一般基础表面高程应在土表或常水位线以下0.3-0.5米。1、桩基 2、灰土基础 古典园林中位于陆地上的假山多采用灰土基础。灰

13、土基础的宽度应比假山底面积的宽度宽出约0.5m左右 3、石基 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陆地上选用不低于C15的混凝土。水中假山基采用C15水泥砂浆砌块石,或C20的素混凝土作基础为妥。,(三)拉底 使假山的底层稳固和控制其平面轮廓的作用,底石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不允许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拉底的要点:1、统筹向背 从假山组合单元的要求来确定底石的位置和发展的体势。简化地处理那些视线不可及的一面。扬长避短,面面俱到。2、曲折错落 假山底脚的轮廓线一定要打破一般砌直墙的概念。为假山的虚实、明暗的变化创造条件。4、紧连互咬 5、垫平安稳,(四)中层 顶层以下的大部分山体,这是占体量最大,触

14、目最多的部分,掇山的造型手法与工程描述巧妙结合主要表现在这一部分。古代匠师把掇山归纳为三十字诀:“安连接斗挎(跨),拼悬卡剑垂,挑飘飞戗挂,钉担钩榫扎,填补缝垫杀,搭靠转换压”“安”指安放和布局,既要玲珑巧安,又要安稳求实;安石要照顾向背,有利于下一层石头的安放。山石组合左右为“连”;上下为“接”,要求顺势咬口,纹理相通。“斗”指发券成拱,创造腾空通透之势。“挎”指顶石旁侧斜出,悬垂挂石。“跨”指左右横跨,跨石犹如腰中“佩剑”向下倾斜,而非垂直下悬。,“拼”指聚零为整,欲拼石得体,必须熟知风化、解理、断裂、溶蚀、岩类、质色等不同特点,只有相应合皴,才可拼石对路,纹理自然。“挑”又称飞石,用石层

15、层前挑后压,创造飞岩飘云之势。挑石前端上置石称“飘”,也用在门头、洞顶、桥台等处。“卡”有两义,一指用小石卡住大石之间隙以求稳固,一指特殊大块落石卡在峡壁石缝之中,呈千钧一发、垂直石欲坠之势,兼有加固与造型之功。“垂”主要指垂峰叠石,有侧垂、悬垂等做法。“钉”指用扒钉、铁锔连接加固拼石的做法。,假山结字体,“扎”是叠石辅助措施,即用铅丝、钢筋或棕绳将同层多块拼石先用穿扎法或捆扎法固定,然后立即填心灌浆,并随即在上面连续堆叠两三层;待养护凝固后再解整形做缝。“垫”、“杀”为假山底部稳定措施,山石底部缺口较大,需要用块石支撑平衡者为垫;而用小块楔形硬质薄片石打入石下小隙为杀,“搭”、“靠(接)”、

16、“转”、“换”多见于黄石、青石施工,即按解理面发育规律进行搭接拼靠,转换掇山垒石方向,朝外延伸堆叠。“缝”指勾缝,做缝常见有明暗两种;做明缝要随石特征、色彩和脉络走向而定;勾缝还要用小石补贴,石粉伪装;做暗缝是在拼石背面胶结而留出拼石接口的自裂隙。“压”在掇山 中十分讲究,有收头压顶,前悬后压,洞顶凑压等多种 压法,中层还需千方百计留出狭缝穴洞,至少深0.5米以上,中层除了要求平稳等方面以外,还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接石压茬 2、偏侧错安 3、仄立避“闸”4、等分平衡,(五)收顶 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大,以便合凑收压。从外观上看,顶层的体量虽不如中层大,但有画龙点晴的作用。选用轮廓和体态

17、都富有特征的山石。收顶一般分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收头峰势因地而异,故有北雄、中秀、南奇、西险之称。单体形象而言又有仿山、仿云、仿生、仿器设之别。(六)叠山技术措施 1、平稳设施和填充设施 2、铁活加固设施 银锭扣、铁爬钉或称“铁锔子”、铁扁担,马蹄形吊架和叉形吊架3、勾缝和胶结 明、清的假山来看,勾缝的做法尚有桐油石灰(或加纸筋)、石灰纸筋、明矾石灰、蠕米浆拌石灰等多种,湖石勾缝再加青煤,黄石勾缝后刷铁屑盐卤等,使之与石色相协调 现代掇山,广泛使用1:1水泥砂浆。勾缝用“柳叶抹”。有勾明缝和暗缝两种作法。一般是水平向缝都勾明缝,在需要时将竖缝勾成暗缝。即在结构上结成一体,而外观上若有自然山石

18、缝隙。勾明缝务必不要过宽,最好不要超过2cm。如缝过宽,可用随形之石块填缝后再勾浆,(七)假山洞结构 从我国现存的假山洞来看,其结构有以下三种 梁柱式假山洞 挑梁式假山洞 券拱式假山洞,6.2.5 施工要点1、施工注意先后顺序,应自后向前,由主及次,自下而上分层作业。每层高度约在0.3-0.8米之间,各工作面叠石务必在胶结未凝之前或凝结之后继续施工,万不得在凝固期间强行施工,一旦松动则胶结料失效。2、注意按设计要求边施工边预埋预留管线水路孔洞,切忌事后穿凿,松动石体。3、对于结构承重受力用石必须小心挑选,保证有足够的强度4、安石争取一次到位,避免在山石上磨动,一般要求山石就位前应按叠石要求原地

19、立好,然后拴绳打扣,如图所示,无论人抬机吊都有专人指挥,统一指令术语。如一次安置不成功,需移动一下,应将石料重新抬起(吊起),不可将石体在山体上磨转移动去调整位置,否则会因带动下面石料同时移动,从而造成山体倾斜倒塌。5、掇山完毕应重新复检设计(模型),检查各道工序,进行必要的调整补漏,冲洗石面,清理现场。如山上有种植池,应填土施底肥,种树、植草一气呵成。,6.4 塑 山,塑山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造山技术,它充分利用混凝土、玻璃钢、有机树脂等现代材料,以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总称。具有真石掇山、置石同样的功能。6.4.1 塑山的特点 1、理想化的造型。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塑造出比较理想的

20、艺术形象雄伟、磅礴富有力感的山石景,特别是能塑造难以采运和堆叠的巨型奇石。2、塑山造型较能与现代建筑相协调,随地势、建筑塑山。3、表现不同石材所具有风格;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景,可利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获得较高的山景艺术效果。4、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 5、根据意愿预留位置栽植植物,进行绿化 不足:神韵上还是不及石质假山,同时使用期限较短,需要经常维护。,6.4.2 塑山设计与方法 塑山设计要综合考虑山的整体布局以及环境的关系,塑山仍是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因而理山之理同假山。但塑山与自然山石相比,有干枯、缺少生气的缺点,设计时要多考虑绿化与泉水的配合,以补其不足。塑山首

21、先要按设计方案塑造好模型,模型常以1:10-1:50的比例用石膏制作,其制作工艺如表,一般要做两套模型,一套放在现场工作棚,一套按模型坐标分解成若干小块,作为施工临模依据。并利用模型的水平、竖向座标划出模板包络图和悬石部位,在悬石部位标明预留钢筋的位置及数量,塑山支模板图,6.4.3 塑山施工的工艺流程与技术要点(一)塑山施工的工艺流程,钢骨架塑山,大型置石及假山,还需做钢筋混凝土基础并搭设脚手架,(二)塑山施工的技术要点1、基架设置塑山的骨架结构分:砖结构、钢架结构、混凝土或者三者结合;也有利用建筑垃圾、毛石作为骨架结构。砖结构简便节省,方便修整轮廓,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可结合钢架、钢筋

22、砼悬挑。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化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作好防水处理。2、泥底塑型 用水泥、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形,反复加工,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模型。在塑造过程中水泥砂浆中可加纤维性的附加料以增加表面抗拉的力量,减少裂缝,常以M7.5水泥砂浆作初步塑型,形成大的峰峦起伏的轮廓如石纹、断层、洞穴、一线天等自然造型。若为钢骨架,则应先抹白水泥麻刀灰二遍,再堆抹C20豆石混凝土(坍落度为02),然后于其上进行山石皴纹造型。,3、塑面 在塑体表面进一步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

23、水泥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纹理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峻峭、挺拔的姿势;横纹为主、直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示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丽的风貌。常用M15水砂浆罩面塑造山石的自然皴纹。4、设色 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在石缝孔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面九成干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石色水混浆的配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采用彩色水泥直接配制而成,如塑黄石假山时采用黄色水泥,塑红石假山则用红色水泥。此法简便易行,但色调

24、过于呆板和生硬,且颜色种类有限。(2)白色水泥中掺加色料。此法可配制成各种石色,且色调较为自然逼真,但技术要求较高,操作亦较为繁琐。色浆配合比见表,6.4.4 塑山新工艺简介,新型的塑山材料玻璃纤维强化水泥(简称GRC),其特点:克服钢、砖骨架塑山存在着的施工技术难度大,皴纹很难逼真,材料自重大,易裂和褪色等缺陷。GRC材料用于塑山的优点:1、用GRC造假山石,石的造型、皴纹逼真,具岩石坚硬润泽的质感。2、用GRC造假山石,材料自身重量轻,强度高,抗老化且耐水湿,易进行工厂化生产,施工方法简便、快捷、造价低,可在室内外及屋顶花园等处广泛使用。3、GRC假山造型设计、施工工艺较好,与植物、水景等配合,可使景观更富于变化和表现力。,4、GRC造假山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结束过去假山工艺无法做到的石块定位设计的历史,使假山不仅在制作技术,而且在设计手段上取得了新突破。GRC塑山的工艺流程由生产流程和安装流程组成 外墙装饰漆用在塑山最后一道工序上,即真石漆,它是完全采用天然石碎粒及本色与水溶性粘合剂在一起结合使用。但要求塑面养护15天以上,才以喷漆。外观具有真石的质感和色泽,砖混结构为主的塑山,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