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30)》主要内容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30)》主要内容doc.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阳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一、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阳江市域西部副中心,阳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粤西沿海以先进制造和商贸物流、旅游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滨海宜居城市。(二)城市职能。1阳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信息、工业、商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阳江市域西部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中心;3环珠三角地区以食品、家具、纺织、五金等传统特色制造业和机械、电子信息、精密铸造、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共同发展的新兴产业成长区。(三)中心城区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阳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23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2
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35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四)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5.3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8.5平方公里以内。二、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一)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根据县城中心城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特征,以及中心城区的空间拓展态势,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井型绿廊、一城六片”的紧凑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1“一核”。集行政、文化、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2“两轴”。分别为南北向公共服务拓展轴和东西向产业经济拓展轴。其中南北向公共服务拓展轴串联城市商业中心、河西公共服务中心、高
3、铁公共服务中心;东西向产业经济拓展轴串联工业区、城市商业中心、城东生态发展片、东部旅游发展片等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3“绿廊”。由莲塘河、大坎岭、织篢河、高垌河、环城大道北线生态防护带等构成的井字形生态廊道,有机分隔外部六大组团,并融入区域生态格局。4“一城”。依托阳西老城区,优化空间布局,建设集行政、文化、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河涌整治,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和新型城市功能,降低老城区建设密度,逐步疏解人口,促进老城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提升。5“六片”。分别为北部工业发展片、高铁综合发展片、城东生态发展片、城南滨河发展片、河西发展片、
4、东部旅游发展片。(1)北部工业发展片。位于老城区的西北部,主要依托珠三角转移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以出口为主、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外向型轻工业;逐步推进旧村庄、旧厂房的改造,适度配套面向园区产业工人的综合居住区,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等开敞空间的供给。(2)高铁综合发展片。位于老城区的东北部,依托深茂高铁阳西站的规划建设,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商贸物流及生活居住功能;(3)城东生态发展片。位于老城区东部、环大坎岭生态滨水地区,利用滨河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打造以低密度生态居住、休闲养生为主导功能的滨水生态住区。(4)城南滨河发展片。位于老城区的南部,结合织篢老镇区的改造和沿织篢河“
5、一河两岸”的景观整治,重点建设滨水特色商住区。(5)河西发展片。位于老城区的西部,依托近期325国道改线,重点开发建设城市型现代住区。(6) 东部旅游发展片。充分利用丰头河口地区优越的景观资源,发展旅游特色产业,打造生态休闲住区。(二)土地使用规划。至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38.4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09.82平方米,规划用地结构表详见表1。1.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570.8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40.8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44.88平方米。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63.5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6.86%,人均面积7.53平方米。3. 规划商业
6、服务业设施用地289.61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7.53%,人均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8.27平方米。4.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06.50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0.58%。5. 规划物流仓储用地57.17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49%。6.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23.18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8.82%。7.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41.3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08%。8.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为491.4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12.79%。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51.1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3平方米。表1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结构表(2030年)用地代码
7、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a)占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R居住用地488.021570.8045.8340.8747.3844.88其中R2二类居住用地91.871570.808.6340.878.9244.88R3三类居住用地396.150.0037.200.0038.460.00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25.21263.5411.766.8612.167.53其中A1行政办公用地42.8042.734.021.114.161.22A2文化设施用地1.2218.570.110.480.120.53A3教育科研用地72.46151.756.813.
8、957.034.34A4体育用地0.0024.490.000.640.000.70A5医疗卫生用地8.2725.600.780.670.800.73A6社会福利用地0.460.400.040.010.040.01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93.93289.618.827.539.128.27其中B1商业用地59.10239.355.556.235.746.84B2商务用地0.0033.540.000.870.000.96B3娱乐康体用地32.2016.133.020.423.130.46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1.790.600.170.020.170.02B9其他服务设施用地0.840.000.0
9、80.000.080.00M工业用地144.59406.5013.5810.5814.0411.61其中M1一类工业用地7.37175.180.694.560.725.01M2二类工业用地137.23231.3212.896.0213.326.61W物流仓储用地0.0057.170.001.490.001.63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62.42723.1815.2518.8215.7720.66U公用设施用地13.8941.341.301.081.351.18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10.2526.750.960.701.000.76U2环境设施用地2.7610.530.260.270.270.30
10、U3安全设施用地0.884.060.080.110.090.12G绿地与广场用地36.73491.443.4512.793.5714.04其中G1公园绿地31.74351.132.989.143.0810.03G2防护绿地0.00126.260.003.280.003.61G3广场用地4.9914.050.470.370.480.40合计(城市建设用地)1064.793843.59100.00100.00103.38109.82注:本次规划中心城区范围对应现状(2013年)人口10.3万人,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35万人。三、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规划。1对外道路交通。在中
11、心城区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对外交通道路。三横:包括沈海高速公路、环城大道北段(近期325国道改线城区段)、环城大道南段(远期325国道改线城区段)。三纵:迎宾大道、环城大道东段、新S278织溪路改线。在沈海高速公路出入口西侧设置高速公路施工、养护、救援用地。2公路客运站。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2个公路客运站。将现状阳西粤运客运站搬迁至迎宾大道与湖景路交叉口西北侧,根据阳江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级为一级客运站,服务范围调整为县域与外地的长途客运联系,规划占地面积8.23公顷,设计日发送旅客量15000人/日。在高铁综合发展片区新建一个客运站,为二级客运站,主要接驳阳西高铁客运站,规划占地面积2.04公
12、顷,设计日发送旅客量5000人/日。3公路货运站。根据城区的货物流向及对外交通联系特征,保留并完善现状货运站,规划新建1处生活性货运站,位于高铁片区客运站东侧,占地1.52公顷;结合物流用地规划新建1处生产性货运站场,位于沈海高速公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南侧,占地7.86公顷。(二)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网布局。规划形成“环形+放射状”的框架性主干路系统,和“六纵五横”的网状生活性主干路系统,以阳西老城区为核心,构筑联系各发展片区、功能节点的便捷交通联系。在主干路网的基础上形成“方格状”的次干路网:主要解决城区内部各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各片区内部支路根据自身环境特征采用方格网或自由式。“环形+放射状”
13、框架性主干路:由近期、远期325国道改线,形成环老城区、串联外围发展组团的快速交通环,由S278织塘线、S278织溪线、县道605、325国道形成对外联系的快速交通通道。“六纵”主干路:湖景路、人民大道、桥平路、体育路、厨邦大道、中山大道。“五横”主干路:莲塘大道、迎宾大道永光路、汇景路明珠路方正路、兴华路、奋进路。2道路等级。中心城区道路分为框架性主干路、一般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由主次干道构成城市道路的骨架网络。其中框架性主干道以交通性功能为主,一般主干道以生活性功能为主。四、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形成“双核心,五片心,多节点”的三级公共设施布局结构,即县级公共服务中心2个,片区级公
14、共服务中心5个和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若干个。(一)双核心。在老城区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基础,结合老城区的旧工业区改造,布局行政、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等多种功能,构建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在高铁发展片区北部,依托高铁站点的建设和山水生态环境和区位交通优势,布局商业商务、总部经济、文化休闲等功能,形成远期城市的新区中心和全县的公共服务次中心。(二)六片心。结合城市功能布局各个片区服务中心。将片区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公园绿地和广场等集中统一布局,形成片区级的公共活动中心,与城市中心区共同构筑起城区完善的服务设施网络,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三)多节点。以城
15、市街区为单元,按1.53.0 万人居住小区人口所在范围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相对独立的公共设施系统,形成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强调功能的服务半径和交通可达性。五、城市景观系统规划(一)景观分区控制。1城市综合景观区:为阳西城区新旧混合的地区,规划主要整合现有城市各类用地的景观风貌。2现代城市景观区:主要位于高铁综合发展片的东部,集中体现现代城市风貌,是城市商务商贸、科技、文化等重要功能的聚集区,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控制区,应加强城市设计,形成序列空间和连续活动的场所。3一河两岸景观区:结合织篢河一河两岸的整治,挖掘织篢镇老镇区的人文景观资源,沿河建设特色街区,以形成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4生态居住
16、景观区:为东部和南部滨河发展片,该地区沿岸应严格控制城市建筑的空间尺度及沿河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控制水面与城区内主要标志性景观之间的视线走廊。5传统产业景观区:为北部珠三角产业区和传统产业区,规划主要整合现有的园区风貌。6新型产业景观区:位于高铁综合组团的西部,主要展示阳西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新风貌。(二)城市轴线。规划构筑沿迎宾大道、丹宵路、环城大道、湖景路、桥平路、迎宾大道支线、兴华路、织篢大道等城市景观轴线。结合大坎岭、织篢河绿化及城市公园建设,控制城市轴线的视线走廊,加强山体、水体、城市三者之间的联系,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景观轴。(三)生态景观廊道。串联多个自然山体、河流以
17、及生态防护绿带的生态景观廊道,同时是城市生态体验主要的公共场所。(四)景观节点。在重要的城市核心区、公共中心、主要城市出入口、重要的城市公园、风景区等,应形成空间和景观节点六、近期建设目标与规模(一)近期(2020年)建设目标。至2020年,将阳西中心城区建设成一个“山水生态城、宜居宜业城、和谐幸福城”,增强阳西中心城区吸引力、辐射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二)人口与用地规模。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23万人以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5.3平方公里以内。(三)近期建设重点。近期重点推进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二、三期用地)、高铁站周边用地、河西片区首期用地、东湖森林公园周边
18、用地、传统工业区改造、织篢老镇区更新改造等六个地区的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二、三期用地):即国家级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阳西园区的二、三期开发用地,主要位于迎宾大道以西、高垌河以东、沈海高速公路以南、环城北路(近期 325 国道改线)以北除一期用地外的区域,以完善工业园区产业布局,优化配套设施为主。高铁站周边用地:配合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和阳西高铁站的建设,围绕阳西站进行交通导向型(TOD)开发,强化公共设施配套。河西片区首期用地:主要位于沿环城西路(近期 325 国道改线)东侧用地和沿高垌河两岸用地,重点建设城市型居住区,整治河两岸景观。东湖森林公园周边用地:主要位于大坎岭周边的建设用地,重点建设滨水生态型城市住区,整治织篢河两岸绿化景观。传统工业区改造:主要位于迎宾大道东侧、永光路北侧、桥平路东侧工业用地,重点对现状厂房进行功能置换,将产业用地集中到城区西北部。织篢老镇区更新改造:主要位于桥平路以东、宋康路以南、织篢河以北用地,重点改造老镇区居住环境,整治织篢河两岸绿化环境,打造特色滨水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