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702307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海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 .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乌海市概况(一)乌海市2006年基本情况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南接富饶的宁夏平原,北邻河套沃野,东与鄂尔多斯草原接壤,西与阿拉善盟相望,黄河穿市而过,包兰铁路、109国道,110国道在这里交汇,是西北地区的东大门,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桥头堡”,是“宁蒙陕”经济区的中心和沿黄经济带的中间环节,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于1976年1月10日由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合并成立。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公里,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公里,建

2、成区面积55 .8平方公里。2006年底总人口47.01万人(2005年46.5万),其中汉族占92.8%,蒙古族占4.16%,农区人口5.6万人,有25个民族。2006年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为152.39亿元(2005年为120.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63.6:35.1(2005年为1.6:63.0:3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598元(2005年27272元)。2006年乌海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自治区总量的3.18%,地方财政收入值占全自治区的3.70%,财政收入所占比例高于生产总值。同年地方财政收入占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3%。(二)乌海市现状基本情况

3、评价1. 纵向比较(现状与过去比较)按可比价格比较(90年价格),乌海市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52.3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598元,分别为1980年的67.46倍和32.26倍,26年分别翻了6番和5番。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2006年比1990年翻了6番。按可比价格(90年价格)计算的农业总产值,2006年比1980年翻了3番。将现状与过去纵向比较,乌海市有了很大的变化。(见表一)表1: 乌海市若干经济指标历年比较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单位亿元(90价)元/人(90价)亿元(90价)亿元(90价)亿元1980年1.868271.4

4、0.270.272006年125.482667678.272.6712.33增长倍数67.4632.2655.919.8945.67指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存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路通车里程元/人元/人亿元亿元公里1980年1140.54(90年)1777.55(97年)0.87542006年11430.125640.2192.133.78710增长倍数10.023.17注:根据乌海市统计年鉴(2007)整理计算2. 横向比较(与自治区平均水平比)2006年乌海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自治区高,相差12551元,差距很大。但乌海市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自治区高出2/3,城

5、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自治区平均水平高了约10%,尤其是人均财政收入乌海市高于自治区的4/5。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因此乌海市财政收入与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的事实,显示出乌海市财政收入工业基础较强。通过乌海市与自治区三次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比较,更可以看出乌海市二产较强,一产较弱的特点(见表二)。表2: 乌海市与自治区若干经济指标历年比较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三次产业结构元/人(当年价)元/人元/人元/人自治区20047298010358334213.4:48.6:38乌海市32598560711430

6、56401.3:63.6:35.1乌海市比自治区+ -+12551+2627+1072+2298乌海市为自治区的%162.61188.15110.35168.76注:自乌海市统计年鉴(2007)(三)乌海市经济发展阶段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并进而确定城镇发展战略的基础。1.从产业构成分析2006年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为1.34:63.69:35.07,属“二三一”类型,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10.6:44.9:44.4,属“二三一”类型。从历年情况看,从1981年起至2006年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均为“二三一”类型,但比重构成已有了变化:从1981年起一产比重一直在下降,已由

7、1981年的35.77%降为2006年的13.41%,年平均下降0.89个百分点。近二十五年来第二产业比重保持上升趋势,至2006年达到63.59%的最高点,始终在产业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自治区GDP构成为13.6:48.6:37.8,属“二三一”类型,2006年三产从业人员构成为53.78:15.98:30.23,属“一三二”类型构成。乌海市与自治区产值构成类型相同而从业人员构成有异。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认为,三次产业的GDP构成中,在工业化的初期,工业化的演进使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快上升,并拉动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当第二产业的比重超

8、过第一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中期(中期的第一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三产业而在GDP结构中占最大份额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的第二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并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时,工业化到了后期结束阶段。根据此标准,在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上,内蒙古自治区二产比重超过一产和三产,一产比重接近20%,表明工业化已由中期第一阶段向中期第二阶段过渡。而乌海市目前二产比重高于一产和三产比重,表明工业进入中期阶段的第二阶段。2.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析根据H.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社会经济发展分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经

9、济阶段,人均7281456美元属于工业化阶段的初级阶段。2006年乌海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2598元/人,自治区为人均20047元/人,按8.3的汇率计算,分别相当3927美元和2415美元,乌海市属于工业化阶段的高级阶段,在工业化阶段的高级阶段(29125460)范围之内。国际上通常把一国的发展水平按人均GDP分为几个阶段,300400美元以下是贫困阶段;400500美元是摆脱贫困的阶段;8001000美元是开始走向富裕阶段,我国称小康阶段;30006000美元是比较富裕阶段,我国称全面小康阶段。由此对照内蒙古自治区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进入小康阶段,乌海市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

10、上,是比较富裕阶段,即全面小康阶段。3.从工业产值构成分析2006年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9%)中,轻工业产值占1/20,重工业产值占19/20。而轻工业产值的34.8%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创造,以非农业为原料的轻工业比重较大。而在重工业中,采掘与原料工业产值又占重工业产值的3/4,加工工业产值只占重工业产值的1/4。说明乌海市工业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依赖自然资源的较低层次。不同的社会经济状态(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对应着不同的生产技术使用手段(手工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不同的生产技术手段决定着不同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和不同生产要素的使用密度程度,因而对

11、应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信息技术密集型)。不同的生产方式有着不同的社会生产组织特征和形态。城市的空间模式亦即城市具体的空间形态反映着城市功能,因而不同的社会生产组织特征和形态对应着不同的城市外部空间结构。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脱离不开现实基础。乌海市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阶段的第二阶段,经济发展处于比较富裕阶段,决定其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产生经济活动的主导生产要素仍然要依赖于能源、自然资源和土地,因此劳动分工尚难以摆脱空间条件的限制,产业区位分布必然出现向资源丰厚地区集中的趋势。地理区位优势和生产成本比较优势将决定中心城市的区位,城市化及城市外部空间的结构形态将主要取决于该历

12、史阶段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结构。结论:在本规划期内乌海市发展仍将依赖于能源、化工、建材和冶金等工业,摆脱产业结构形态的限制而跨越经济发展阶段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人口与产业依赖于交通的分布,向区位条件好、效益比较高的地区集聚也是必然的。采取增长极的据点开发模式仍将是该阶段主要的城镇发展方式。二、乌海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一)乌海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1.乌海市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较为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乌海市水利设施完善,具有自流灌溉的条件,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和全国三大灌区之一。黄河流经乌海市境内105公里,是乌海市最主要

13、的补水资源和利用水利灌溉渠道。乌海市全年日照时数长达30003200小时,是我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比同纬度的华北其他地方多500-700小时。加之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瓜果类等农作物的生长。乌海市农业的种植率和收获率相对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乌海市现状每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为6.88吨,是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8倍。(2)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乌海市是自治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桌子山山脉,甘德格尔山、五虎山以南也有分布。矿产资源储备量大、品位好、易开采,并且相对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

14、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邻近地区还有丰富的盐、碱、芒硝、太西煤等,这些矿产储量大、品质高、配置条件好,是发展化工、建材、高载能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境内煤系硬质高岭土储量约11亿吨,是品质优良的陶瓷生产原料。其中以煤系高岭土矿和石英砂、石英岩矿在自治区占有较明显的优势,且多属大、中型矿床,分布相对集中,适于大型矿山规模的开发利用,综合利用深加工价值较高。(3)较为便捷的交通条件沟通华北与西

15、北地区联系的包兰铁路和110国道横贯市域东西,为本市提供了便捷的对外联系通道。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乌海市1754平方公里的市域内真正宜于人类生存的地方极为有限,而有人类生存栖息的有限区域又面临着沙漠荒地的包围。乌海市地处我国典型荒漠带的最东端,是温带荒漠地带与荒漠草原地带的过渡地区。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

16、一,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比例超过1/4。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净增荒漠化土地2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截至目前,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西北变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已经出现了干旱华趋势。干旱化引起了北方地区近10年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沙尘天气。处于西北、华北地区相交处的乌海市,其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2)日益趋紧的水资供应乌海市地理偏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气团影响极其微弱,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22.7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却为2708.5毫米,蒸发量

17、为降水量的22倍以上,属于极干旱地区。因此黄河过境水成了河套经济发展的命脉,长期以来黄河水一直是乌海市赖以生存的主要补水资源,为了保证灌区、维持其生存,国家每年都分配给乌海市巨大的黄河水量。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普遍紧张,为形势所迫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呼声已日益高涨。由此,兼顾上中下游利益、国家统一调度分配黄河水资源的措施必将日趋严厉与完善。乌海市对水资源的供应前景不应过于乐观,高耗水型农业、工业的前景暗淡。(3)较为偏僻的地理位置乌海市处于京津冀城市经济区的边缘,属于弱经济辐射条件下的发展区域,受京津冀的直接辐射作用较少。与呼市更多的是垂直的行政隶属领导关系,与包头、鄂尔多斯等周边城市则主要是原材料

18、、能源供应的联系。位置较偏加之区域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影响了乌海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4)较低水平的人力资源素质乌海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大学本专科加高职入学率达到60%。自然资源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而人力资源的比拼将越来越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匮乏是影响乌海市发展的重要因素。2.乌海市在宏观区域中的地位作用(1)国家层面乌海市位于我国沙尘暴起源地之一阿拉善沙漠的东缘,海拔地势高,又处于华北平原的上风、上水方向,是沙尘暴东进南下的必由之路。乌海市及其周边的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都是我国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和敏感地区,乌海市已是我国西

19、北部阻止沙漠化继续东进的一道屏障,因此乌海市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乌海市负有着维护国家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责任。(2)自治区层面乌海市是内蒙古中部呼市、包头、乌海城镇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紧临呼包鄂(尔多斯)金三角,是内蒙古自治区城镇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之一。大自然所赋予乌海市的矿产资源是内蒙古的重化工业和能源供应基地之一,是“小三角”区域物流配送中心,乌海市对保障周边地区城乡供应、繁荣与稳定市场有着重要作用。乌海市是自治区重要的重化工业生产基地。在多项经济指标的比较中(见表3),乌海市多数居全自治区的下游地位(在12个盟市中居912位),但只有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排在第1位,人

20、均生产总值排在第4位,乌海市的油料、甜菜、粮食等农作物产量的全自治区中占较小比重。主要统计的工业产品中乌海市具有较大份额的包括生铁、焦炭。说明在全自治区中乌海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工业以及为工业服务的工业上。表3:乌海市历年主要指标在自治区12盟、市内的排序变化年份1990年1995年2000年2006年经济GDP66710一产增加值43410二产增加值87711三产增加值77610财政收入688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61农业产品粮食总产量64612油料总产量11112甜菜总产量11猪牛羊肉产量54511工业产品水泥3117生铁1162焦炭7662化肥1129发电量47

21、85(二)乌海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1.规划期内乌海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主要机遇包括以下内容。(1)“重工业化”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大按照国家权威部门的说法,现在中国工业就整体而言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重工业化”是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工业内部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先后经历过“重工业化”。发达国家进入“重工业化”阶段的主导产业大致相同,主要是汽车、机械、钢铁、石化等。发达国家在“重工业化”阶段的工业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大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强国还得靠重化工”、“轻(轻工业)、软(IT行业)代替不了重、化”。一个国家

22、的经济要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国家要强大,人民要富裕,出路只能靠重化工。重化工业是以能源和矿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极大,因此开始进入“重化工业”的我国未来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目前我国已全面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伴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钢材、石油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关系,为具有能源、原材料优势的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在西部大开放战略的感召与市场需求的强烈刺激下,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来西部投资办企业,一些资源型产业已有向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加速转移的迹象。目前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西部地区正涌动着一股开发建设的热潮。巨大的利益驱动,对

23、乌海市也是实实在在的不可抗拒的诱惑。(2)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促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当前“食品安全”这一关系着百姓基本生存条件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据报载目前我国约有20%以上的食品存在着不安全的问题,已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构成了重大威胁。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农业生产只关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已远远不够了,还必须考虑农业生产对资源、环境和消费者安全的影响,全球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更加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此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起绿色运动席卷全球,人类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国际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都为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已越来越讲求生活质量,“绿色消费”已成为生

24、活时尚。随着小康建设的推进,我国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提高,“绿色消费”的浪潮目前已波及到我国,并已经成了愈演愈烈、势不可挡的大势。“绿色消费”需求的不断高涨为乌海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3)处理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只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走城镇化的道路,让农民洗脚进城,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但要让农民不仅进得了城、还要让农民在城镇待得下去,就必须给进程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让其有生活来源,而这就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乌海市,工业基础及其薄弱,按照工

25、业化的发展规律,乌海市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补上工业化这一课。但作为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乌海市,相比较而言又只具有一定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优势,因此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采掘与冶炼业似是乌海市顺利成章的事情。但是,乌海市又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和对宏观区域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的敏感区域,这又使得其在发展工业的类型、发展工业的规模与速度上不能不受到种种必要的限制。 因此,如何处理好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二者间寻求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将成为乌海市面临发展机遇时的重要挑战。2.乌海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1)两种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有两

26、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种以区域支柱产业的更替为主要特征,一种以专业化成长为主要特征。第一种模式即:随着科技进步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而促使新兴产业不断地产生、成长,从而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产业以新代旧的不断更新中滚动前进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上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导致产业结构能够不断更替的根本源泉。第二种模式即:在充分发挥区域禀赋条件与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依托专业化分工,依靠努力扩大产品差异来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和取得更高的附加值,并以此在大区域的分工中确立自己的区域核心地位。这种发展模式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已有产业的基础与相应的人力资源,并使之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内生因素

27、,进一步促进优势产业生产率的提升。(2)乌海市应建立互补型的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一般有着从轻工业发展起步,然后逐渐向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进入以原材料和能源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基础工业得到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工业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使工业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进入高加工度化阶段的演变规律。但这种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一般是就一个国家而言的,对于一个国家内的某个局部区域来说,这种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并不一定适用,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必然具有重工业化的趋势。区域产业的发展应立足地区的区位、资源等条件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产业定位,没有必要也不

28、可能完全按照产业升级的顺序强行发展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产业。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证明,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的国家或地区同样可以具有竞争力,意大利的鞋业、服装,瑞士的军刀、钟表以及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说明,轻型工业化并不一定没有竞争力。关键是能否有效地应用本地的生产要素,根据本地区资源、地理、人文等环境条件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并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去营造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乌海市而言,周边的呼市、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都是重型工业城市,以资源储备、已形成的现实基础、技术力量、企业规模等等而论,乌海市发展以能源、原材料等为主的重工

29、业都难以与之抗衡,步它们的后尘,难免重蹈同一产品领域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覆辙,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是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严令禁止的。而且,挤进业已被瓜分完毕的市场风险极大,一旦市场饱和发生波动,或国家紧缩银根、实行更严厉的控制政策,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弱小的乌海市企业,而最终留下来的则将是需要付出几倍努力才能得到恢复的生态环境。在与周边城市的比较中,乌海市的比较优势是具有相对良好的环境和建立在良好环境基础上的农牧业生产条件。规划期内乌海市应扬己之长避己之短,选择前述第二种发展模式,即确立与周边城市互补的具有自己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才是最适宜的。(3)乌海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对乌海市现

30、有经济基础、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状况、在宏观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规划认为乌海市在自治区内的大区域分工中主要重化工业生产基地,主导产业为能源、化学、建材、特色冶金,积极有序地发展矿山采掘与冶炼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4)乌海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细述l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乌海市的第一要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再也经不起人类的破坏性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任何“发展”,“利益”都只能是短暂的,而恶劣的影响将是深远而长久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后代将付出几倍于投入的代价才能恢复。因此在乌海市应始终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旨,无论做什么工作、做什么工作、

31、做什么决策都应首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生态环境破坏了,乌海市在自治区和周边城市中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与行动做保障的。乌海市在追求GDP的同时,必须考虑经济增长的代价因素,寻求一种以人为本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模式。只求增长不顾代价,只计眼前利益不为未来着想,必定会造成经济增长与沉重代价并存的局面。以建设生态绿洲型工业城市和宜居城市为发展目标。l 发展高效农业,建设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含量、多因子的生态农业区是发展重点乌海市尤其是自然条件(水利灌溉条件和气候的光照、温差条件)决定了其具备发展农牧业的先天

32、条件。但是只有发展高科技含量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农牧业和特色农牧业,才是乌海市农牧业的真正发展方向,才能保证农民在实现农业增产的同时实现增收。对绿色农业的定义是:产品的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原料作物的生长条件及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标准;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过程符合严格的卫生标准;最终产品须由制定的国家及检测机构检验认定。乌海市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是“绿色消费”浪潮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乌海市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整体战略目标的需要。为此自然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应在乌海市有较快地发展,市场份额应逐步增大。各区在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大家的“绿色

33、产业”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好的不多,多的不好”,那还只能是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供求总量的失衡。乌海市的光照、温差条件特别适合油料、瓜类作物以及饲草作物等的生长,这一方面一直是乌海市农牧业的强项,乌海市应在普遍发展绿色农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让“好的多起来,多的好起来”,实现“特色规模化,规模特色化”,创出品牌,占据市场。内蒙古在市场上打的响的产品无一不大的是绿色食品的招牌,人们看中的正是“大草原”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因此乌海市应寻着这一思路发展经济,把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优势的肉类、乳品、粮食、油脂、炒货、瓜果、番茄、脱水菜、酿造等农

34、畜产品加工业作为乌海市发展的重点。此外,目前乌海市发展乳产品业已经遇到了严重的奶源不足问题,奶源缺口甚大。奶源不足就要发展养殖业,而发展养殖业则要饲料先行。草场退化、牲畜超载的草畜矛盾由此逼出了草产业。人工种草、建设饲草料基地,发展高效优质草业,不仅可以化解草畜矛盾、恢复生态植被,而且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以饲草饲料为主的草产业也应是乌海市绿色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大力发展。乌海市的经济基础和所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必须大力发展工业、以“工业立市”,甚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发展依赖于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工业。以乌海市的经济基础、人力资源、地理区位等判断,跨越阶段的去发展可以摆脱空间发展条件限制的“知

35、识经济”和所谓高科技产业是不太现实的。对于乌海市而言,始终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在什么地方、以什么速度、以什么方式发展何种类型工业的问题。乌海市近邻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乃至宁夏银川等大中城市消费市场,绿色农畜产品的深加工工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外经济成功发展的范例表明,凡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产业,通常都具有各不相同的竞争优势,而且这些优势都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产品或特定的产业环节上。比如日本在工具机床市场上以电脑数控的综合机床见长,而意大利则在个人使用、特殊用途的切削机床与烟草制造机械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在传统产业上做文章、着力培育特色而形成品牌,进而发展为地方主导产业的例子在国内也

36、并不鲜见。比如温州、泉州、东莞等地基本都走得是专业化分工、簇群经济的路数,一县一品甚至一镇一品,并不一定时什么高精尖的产品,但促进了一批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产业基地的形成,同时也带动并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小城镇。乌海市虽然不具备产业上跨越阶段发展的条件,但在繁多的产品中适应市场需要,选择“某些特定的产品或特定的产业环节”作为发展的突破口还是可能的。因此,乌海市以绿色农牧业的产业化为基础,建立“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农户市场”的模式,把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和销售、服务机构建立在城镇上,把农牧产品的深加工工业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同样是可以打出一片江山的。乌海市已经具有一批农牧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运用

37、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展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走出一条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新路。l 矿产资源的采掘与利用业在乌海市应适度的发展就全国而言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资源富集,因此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等资源型产业是西部地区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一盘棋的宏观生产力布局中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西部地区或凡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所有地市都要走矿产资源采掘与利用的工业道路、都要确立以矿产资源采掘与利用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更不意味着西部“大开挖”。兄弟盟市各有各的具体情况和难言之隐,然而对兄弟盟市“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乌海市,更不一定是值得

38、乌海市学习、效仿的榜样。以“GDP”论英雄的方向正在改变,谁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笑到最后,还有待历史做最后的评论。其实,乌海市的发展正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走自己的路。乌海市矿产资源的采掘与利用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只具有地方意义,比较其他盟市并不太具备大发展的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尤其是矿产资源采掘与利用中的煤炭采掘与加工业以及铁合金、电石等高载能工业更是如此。因此本规划认为乌海市具有自治区级“能源、原材料基地” 和重化工业生产基地的作用,矿产资源的采掘与冶炼业,也包括能源、原材料的初级产品加工业在乌海市的工业发展中只能居于补充与从属的地位,而不应是特别大

39、力提倡的、积极发展的方向。只是由于乌海市有一定的资源(尤其是煤系高岭土储量资源在自治区内上占有较明显的优势)、产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工业正处于中期发展的阶段,所以要有条件、有选择、审慎适度的发展。所谓有条件、有选择的审慎适度发展,一是指所发展的项目无论是类型还是规模都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凡国家严格禁止的、已明令淘汰的项目均不得以任何理由立项。二是指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发展,除了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必须”就近资源产地的采掘、采选项目外,一般的冶炼等加工项目原则上只能在经过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三个高载能工业园区等有限的、明确的范围内适度发展。在高载能工业园区以外的任何地方,即使投资者不希望享受任何

40、相关优惠政策也绝不应允许其随意发展。同时,所谓“有水快流”、“遍地开花”式的矿山群采方式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不仅要防止无序的乱采滥挖对国家矿产资源的破坏、对草场植被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防止对山体形态景观的破坏(尤其是沿重要交通干线或邻近风景名胜区的前山脸地区)。生产力局部具有一经确立就难以变更的特点,因此对矿山采掘与冶炼等相关产业的决策和选址必须慎而又慎。三是指凡是被批准建设的项目,必须同时上马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保证做到环保设施的日常正常运营和废弃物品的达标排放。乌海市的选矿与加工利用企业以及高载能企业均分布在桌子山山脉西侧的一条线上,与甘德格尔山北部边缘紧密相连,因此乌海市环境治理与保护

41、的任务格外重要。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要本着为人民、为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担负起环境监测和保护的重任,环保部门应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要实行排污总量控制的原则,防止叠加污染状况的产生,绝不能对任何破坏环境的人与事采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应特别警惕某些以“赚一把钱就走”为目的、将污染异地转移的投资行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有拒绝的勇气和措施,同时法律上也要保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使环境保护与监督的职责。凡是属于资源耗费高、污染环境的开发项目,不管投资额有多大、创利税由多高,都应拒绝引进。在项目的选择上绝不能“饥不择食”、鼠目寸光,为一时之利牺牲长远利益。(5)铁合金、电石等高载能工业应严格

42、限制发展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内蒙古将对高耗能、高污染的电石、铁合金产业实行生产限量配额管理,企业当年配额用完后将被停止供电。 内蒙古能源、硅石、石灰石、铁等资源丰富,2000年以来,内蒙古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等地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为控制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产量的无序增长,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日前已发出有关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盟、市对电石、铁合金行业实行限量配额生产。 据了解,根据通知规定,2007年内蒙古电石、铁合金的产量将分别限制为500万吨和300万吨,今后将继续控制并逐步压

43、缩电石、铁合金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总量,尤其是对单位能耗过高的电石、铁合金企业,将不予分配配额。当年已完成配额生产量的企业,电力部门将及时停止电力供应。 目前以铁合金、电石、焦炭生产为代表的高耗能工业在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地区已呈燎原之势,仅高载能工业园区就不下几十个,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产能过剩、资金浪费,而且将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这种违规建设、违规投资的状况已被国家三令五申地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应以大局为重,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树立大局意识、纪律意识、现实意识,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逐步摆脱招商引资上的“饥不择食”,理性地选择招商引资项目,一切三思而后行,审慎行事,切不可

44、因小失大,以牺牲环境的高成本为代价,取得眼前的暂时利益。那种“一边点钞票一边吮吸污染的毒汁”、那种“用发展污染工业而辛苦赚来的钱,再去治疗因受污染而损坏的身体、再去整治改造因受污染而毁坏的家园”的恶性循环局面再也不要出现了。附:有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电石产量达到1153.95万吨,同比增长28.3%。受环保整治以及电力价格上涨、能源紧张、生产区域失衡、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产能发挥仅在4070%,因此实际产能要远远大于这一数字。2006年内蒙古电石生产能力410万吨,居全国之首。目前内蒙古在建电石生产企业61家,全部投产后电石产量将达到363万吨,相当2001年全国总产量。有专家预测

45、,从1990年开始到2006年的16年间,我国电石行业新增电石产能已经翻了一番,按此速度发展,2010年我国电石产量将再翻一番,达到1200万吨以上。国家发改委经过调查后指出,当前我国电石行业的大规模扩建,既没有考虑未来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也没有从市场整体容量出发,只顾短期利益,在当前市场价格较好的情况下还可以生存,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各电石企业效益将急剧下滑,大量装置将无法维持,势必造成整个行业的灾难。到2010年我市电石产量将达到200万吨以上。到2010年,炼焦工业的生产能力控制在1000万吨。我国铁合金市场目前已处于供求失衡的边缘,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铁合金冶炼于电石生

46、产都具有耗能高、污染重的特点,因此已被不少发达国家禁止生产,我国也有明确的规定。国办(2002)23号文件中,就严格限制地方上马铁合金、电解铝等高耗能项目,要求2005年以前一律不得新建铁合金等高炉。但一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行工业化决策时,依然纷纷选择这个“门槛低、收效快、利润丰厚”的行业。乌海市的三个高载能工业园区规划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原则上将铁合金产品的生产能力控制在现有水平上。3.经济发展目标(1)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变化趋势根据“五年计划”的周期考察,可知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曲线起伏不定。从“六五计划”的后三年,乌

47、海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变化呈“增增降”态势。从较长时期(21年)看,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自治区持平,都在10%左右。但各个五年计划时期,乌海市与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比也是时增时降,经济增长呈“降降增增增”波浪起伏的不稳定状态(见表4)。表4:自治区与乌海市“七五”计划以来GDP增长速度比较 单位:%指标“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前一年21年平均自治区7.09.710.012.718.611.6乌海市0. 30. 83.19.518.16.4乌海市比自治区+-6.7-8.9-6.9-3.2-0.5-5.2乌海市两个五年计划之间+-+0.5 +2.3 +6.4 -8.6注:根据自治区及乌海市2006年统计年鉴整理考察近16年来的逐年增长情况,乌海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仍是起伏不定。以乌海市与自治区比较,除94年比自治区的低以外,其余各年乌海市均比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高,对照表4的21年平均增长速度,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