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079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山市逸东苑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中山市丽景湾花园发展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中科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11月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2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3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55 外(内)环境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和对策226 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257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338 总量控制369 公众参与3710 结论4610 联系方式51 1建设项目概况中山市逸东苑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丽景湾花园发展有限公司拟在中山市东区博爱路南侧建设“御峰臻品花园”项目。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6471.2m2,总建

2、筑面积261812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39564m2,办公楼建筑面积37090m2,商业街与商铺建筑面积12485m2,会所(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575m2,警卫室建筑面积269m2,垃圾收集站建筑面积57m2,架空层、地下及车库建筑面积70772m2。项目容积率为2.499,绿地率为38.01%,建筑密度为21.69%;规划居住户数867户,规划总居住人口2774人(以3.2人/户计算),设计总车位数1790个。1.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建设单位:中山市逸东苑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丽景湾花园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地点:中山市东区博爱路南侧项目性质:新建建设规模:

3、总用地面积76471.2m2,总建筑面积261812m2建设投资:2.8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建设周期约为3年(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项目选址中山市东区博爱路南侧,中心位置北纬223018,东经1132517。具体方位项目东面为长江路;南面为自然酒楼;西面、北面为待开发商住地。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项目总用地面积76471.2m2,总建筑面积261812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39564m2,办公楼建筑面积37090m2,商业街与商铺建筑面积12485m2,会所(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575m2,警卫室建筑面积269m2,垃圾收集站建筑面积57m2,架空层、

4、地下及车库建筑面积70772m2。项目容积率为2.499,绿地率为38.01%,建筑密度为21.69%;规划居住户数867户,规划总居住人口2774人,设计总车位数1790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与详细建筑信息见表1-1。表1-1 御峰臻品花园新建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项目单位数值备注总用地面积m276471.2总建筑面积m22618121、计容积率建筑面积m2191157(1)办公楼m237090(2)商业街与商铺m230772.27(3)会所(物业管理用房)m21575物业管理用房面积300 m2(4)警卫室m2269(5)高层住宅m2134505(6)低层住宅m25059(7)低层住宅车

5、库m2117层高为2.15m(计一半面积)(8)垃圾收集站m2572、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m270655(1)高层住宅一层架空面积m21585(2)高层住宅地下建筑面积m267400(3)低层住宅地下建筑面积m21670居住户(套)数户(套)867居住人数人2774住宅3.2人/户容积率比率2.499建筑密度%21.69绿化覆盖率% 38.01人均公共绿地m2/人10.59配建总停车位个1790(1)地面(道路面)个110(2)地下车库层个1652(3)低层住宅停车位个28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内不设学校、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商业建筑主要功能为美容美发、日用百货及服装卖场等。项目内不设洗车、

6、汽车维修及娱乐等。项目会所主要功能为物业管理用房及活动健身场所。2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2.1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1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为了解评价水域主要污染物现状及变化特征,本评价应用中山市监测站的历史断面监测数据对石岐河进行了水质分析,结合本项目外排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的特点选取pH值、水温、DO、CODcr、BOD5、石油类、NH3-N、TP共8项因子进行分析。2.1.2 监测断面布设由于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进入珍家山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特点,本次评价在石岐河设两个监测断面。W1断面:石岐河(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m处);W2断面:石岐河(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800m处)。见

7、图2.1-1地表水及大气监测布点图。2.1.3 水质监测时间和频率各监测断面采用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历史数据,石岐河监测日期为2010年9月78日,每个断面连续监测为2天,涨、退潮各采样一次。2.1.4 评价标准根据中山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中府200896号)的有关规定,石岐河为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2.1.5 监测与评价结果 水质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2.1-2,评价结果见表2.1-3。通过对表2.1-3监测数据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石岐河pH监测值在7.067.32之间,DO监测值在2.534.78mg/L之间,CODcr监测值在8.718.

8、6mg/L之间,BOD5监测值为5.09.6mg/L,石油类值为00.01mg/L,氨氮在0.642.49mg/L之间,LAS在0.0760.124mg/L之间。其中溶解氧、BOD5和氨氮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他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的要求,溶解氧、BOD5和氨氮偏高说明该河段已受到沿岸居民生活污水引起的有机污染,石岐河的质量现状未能满足其功能类别的要求。近两年来,随着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逐步完善,石岐河沿岸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石岐河水质有所改善。W1W21#2#0500m1Km :大气监测点位:水监

9、测断面项目所在地图4.1-1地表水及大气监测布点图 2.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2.1 监测点的布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要求,考虑到本项目拟建址所在地的主导风向,根据评价区内的关心点因素,本次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布设2个点,分别为A1项目北面小鳌溪村、A2项目南面三溪村。见图2.1-1(地表水及大气监测布点图)。2.2.2 监测项目及时间频次本次评价采用数据为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于2009年8月24日-2009年8月28日连续5天的监测结果,其中SO2、NO2每天采样4次,监测时段为02,08,14,20时,测定4个小时浓度值。PM10每天连续采样18小时以上,测定日平均值。监测

10、期间同时对地面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常规气象因素进行观测。2.2.3 评价标准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见下表2.2-2。表2.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二级标准)SO2小时平均0.50NO2小时平均0.20PM10日平均0.152.2.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与评价2.2.4.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1、二氧化硫(SO2)从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2个测点的S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080.046mg/m3,小时浓度值占标准的0.614.6%;明显看出,评价范围内的SO2浓度均可达到环境

11、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2、二氧化氮(NO2)从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2个测点的NO2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070.053mg/m3,小时浓度值占标准的2.929.2%,明显看出,评价范围内的NO2浓度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3、可吸入颗粒(PM10)从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2个测点的PM10日均值范围为0.0210.057mg/m3,评价范围内的PM10浓度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的要求。综上所述,该项目所在的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指标中二氧化硫(SO2)

1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地附近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3.1 监测布点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4月12日13日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进行了现场噪声监测,于建设项目场址边界外1米包络线区域共布设4个环境噪声监测点,分别位于项目四面边界,监测点布设详见表2.3-1和图2.3-1 噪声监测布点图。表2.3-1 噪声监测点的布设测点编号测点名称1#项目西北面边界外一米2#项目东北面边界外一米3#项目东南面边界外一米4#项目西南面边界外一米噪声监测点位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三 溪

13、 村2.3.2 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连续监测两天,选择无雨、风速小于5.5m/s时进行测量,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点)各测量一次。2.3.3 监测时间及频率依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中山市环境监测站于2011年4月12日-13日对建设项目进行噪声现状监测,测量仪自动给出等效连续声级Leq;监测时段为10:0012:00、22:0024:00,监测2天,昼、夜间各一次。2.3.4 评价标准以等效声级LAeq为评价量,环境噪声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类标准评价,其标准列于

14、表2.3-2。表2.3-2 评价标准限值 单位:LeqdB(A)适用标准昼间夜间GB3096-2008 2类6050GB3096-2008 4a类70552.3.5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从表2.3-3的现场实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区域边界环境噪声现状为昼间57.2 59.3dB(A),夜间47.249.1dB(A)。区域边界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表明该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良好。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周期为: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无分期建设计划。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设施工人员住宿营地,高峰期施工人员约100人,除特殊需要延续施工外,每天施工时间

15、为上午8:0011:30,下午14:0017:30。项目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泵车,振捣棒,电锯以及升降机等。项目打桩拟采用液压静力压桩机,拟采用商品混凝土,不设现场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废水、大气、噪声以及固体废物等污染,其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3.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项目在施工期内所产生的泥浆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废水不妥善处理会随着施工场地的排水沟、排水管道进入附近水体白石涌中,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施工期废水的防治措施,避免施工废水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3.1.1 施工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地基开挖产生的

16、泥浆水,此类废水颗粒物浓度较高,会造成水体SS浓度的增高,项目建设期如遇暴雨,施工场地裸露的地面也会产生一定的泥浆水。施工现场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机械和设备在清洗维修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附近水体水质产生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措施不使产生的废水直接进入附近水体,可在施工场地建立临时隔油池和沉砂池,尽可能回用沉淀后的废水。回用后剩余的废水用于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不向外排放,对周边水体水环境质量基本无影响。3.1.2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影响项目施工期较长,施工高峰期人数约为100人/d,施工人员除看护工地外,

17、不设置临时工棚及工地食堂。施工人员住宿主要依赖项目周边的出租屋,以快餐及周边小食店就餐为主,少部分依赖出租屋的厨房自行煮食。施工场地内不设置厨房,无食堂油烟及厨房含油污水产生。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为公厕污水,经类比调查分析,其主要污染物是CODCr、BOD5、SS、NH4-N等,产生浓度分别为250mg/L、120mg/L、200mg/L、25mg/L,污水产生量9m3/d,CODcr 2.25kg/d,BOD5 1.08kg/d,SS 1.80kg/d,NH4-N 0.23 kg/d。施工场地内设置移动式环保厕所,以处理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环保厕所处理后可用于周边

18、树木的绿化。3.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气有施工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等。3.2.1 施工扬尘影响分析施工期扬尘主要包括施工扬尘、运输扬尘两种。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期土地平整、地基处理中,应用挖土机和推土机进行挖填,在土方搬运倾倒过程中会有大量尘土飞扬进空气中。(2)施工期间运输车辆进出会造成道路扬尘(包括施工期内工地道路扬尘和施工区外道路扬尘)。(3)建筑材料堆放、使用过程中,会有颗粒状物料逸散到空气中。(4)原料堆场和暴露松散土壤的工作面,受风吹影响会有扬尘进入空气中。根据有关实测数据,参考对其他同类型工程现场的扬尘实地监测结果,TSP产生系数为0. 010.05

19、mg/m2s。考虑本项目区域的土质特点,取0.02mg/m2s。TSP的产生还与同时裸露的施工面积密切相关,考虑工程场区工程面不大,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也比较小,按日均施工8小时间来计算源强,项目工程用地面积76471.2m2。则估算项目施工现场TSP的源强为44kg/d。施工扬尘浓度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程度及施工季节、建设地区及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为减少扬尘对该片区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针对扬尘产生的主要环节,采取如下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1)对现场合理布局,堆放料场地设置在项目的西南角,对堆放料场地的屑粒物料与多尘物料堆的四周与上方采用蓬布遮盖,以减少扬尘;如需经常取料

20、而无法覆盖,则应当洒水以减少扬尘。(2)在施工过程中,场地周围必须设拦挡措施,采取抑制扬尘措施,如加大洒水次数等,大风天气时(4级以上)禁止施工。(3)对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收集运至指定地点。建筑工地所有出入口要设置清洗车轮的设施,确保出入工地的车轮不带泥土上路;对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实行库存或加盖蓬布;使用商品混凝土。(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设立垃圾暂存点,并及时回收、清运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建筑施工外围一律采用防尘网围护。(5)建设工程现场必须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期间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3.2.2 施工机械排放尾气影响分析施工车辆、钻孔机、挖土机等因燃油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

21、氮、总烃等污染物,会对大气造成不良影响,这种污染源较分散且为流动性,污染物排放量不大,表现为局部和间歇性。通过使用相对环保,污染排放达标的施工机械以及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修养,可以将施工机械排放尾气的影响降至较低的水平。项目施工机械尾气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基本无影响。3.3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3.3.1 施工期噪声源项目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各种机械噪声和车辆行驶的交通噪声。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运行等都将产生较强的噪声。各类机械噪声源强见表2.5-3。3.3.2 预测模式施工期间各工场的施工机械噪声可近似作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传播衰减模式,可估算施工期间离噪声声源不同

22、距离处的噪声值,从而可以就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做出分析评价。预测模式如下:Lp=Lpo201g(r/ro)L式中:Lp施工噪声预测值;Lpo施工噪声监测参考声级;r预测点距离;ro监测点距离;L附加衰减量。3.3.3 评价标准施工期声环境评价标准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噪声排放限值,见表3.3-1。 表3.3-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LeqdB(A)施工过程执行标准噪声限值昼间夜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噪声排放限值70553.3.4 施工噪声影响分析根据类比调查得到的参考声级,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不采取

23、噪声防治措施下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见表3.3-2。表3.3-2 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施工设备1m10m25m50m100m150m200m300m500m土方阶段推土机907062565046.54440.536挖掘机907062565046.54440.536装载机、车辆856557514541.53935.531基础阶段打桩机、打井机1058577716561.55955.551空压机等957567615551.54945.541结构阶段混凝土搅拌806052464036.53430.526机振捣棒907062565046.54440.536电锯、电刨957

24、567615551.54945.541模板撞击1008072666056.55450.546装修阶段卷扬机806052464036.53430.526吊车、升降机856557514541.53935.531切割机856557514541.53935.531多功能木工刨1008072666056.55450.546根据上表的机械噪声衰减预测结果,距离噪声源50m处大部分施工机械的噪声均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昼间标准要求。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对周边居住人员生活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建设单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适当的实施措施来减轻其噪声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25、1)严禁高噪声设备在作息时间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期间自由作业,因特殊需要延续施工时间的,必须报有关管理部门批准,才能施工。2)尽量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3)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环境敏感区(项目周边居民区),并对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范。在其施工边界附近设置临时隔声屏障或竖立大型广告牌,以减少噪声的影响。4)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5)对高噪声设备(如发电机组、空压机等)要进行适当屏蔽,作临时的隔声、消声和减振等综合治理。6)住户装修期间,应由物管物理公司负责统一管理,按有关要求规定

26、装修作业时间,在作息时间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期间应停止施工,并且尽量封闭门窗,增加噪声传播的隔声量,最大限度降低对其它住户造成影响。按以上措施对施工期间的噪声进行控制后,对周围居住人员的影响不大。3.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由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两类。相对而言,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具有产生量大、时间集中的特点,其成分为无机物较多。3.4.1 土石方及建筑垃圾影响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地表开挖的余泥、渣土、施工剩余废物料等。项目施工初期需要进行场地平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土方平衡后需要

27、外运土方约31542.5m3。在弃土的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东区规划管理部分规定的运输时间及规定线路行驶,运输过程中应对采取遮盖等防止渣土洒落的控制措施,并控制好车速,以尽可能减小扬尘及噪声污染。项目运输线路大致为由项目出发沿长江路向北,至博爱路直接右转,而后向东运至开发区东利村附近,长江路及博爱路均为城市快速路,沿线无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运输过程基本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项目建筑面积为261812m2,按0.8kg/m2计算,则产生建筑垃圾约209.45t。根据建设部139号令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对于可以回收的(如废钢、铁等),应集中收集送到回收站;不能回收利用的,不得随意堆放,应按有关规定

28、报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将建筑废弃物堆放至指定地点;严禁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中,也不允许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采取以上处置措施后,可将施工期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项目取、弃土分析见5.6节水土保持分析。3.4.2 生活垃圾影响分析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伴随整个施工期的全过程,其成分是有机物较多。本项目施工高峰期预计进场工人100个,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人d计算,施工期垃圾日产生量为0.10t。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置。3.5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项目区域主要地貌类型为海积冲积平原,地形平坦,现状水土流失为轻度,以水力侵蚀为主。项目附近河涌为白石涌,位于项目西面,距

29、离项目边界约700米,为类水质标准。项目所在地块东高西低,地势较高处的堆土可用于低洼处的填土,项目内可实现土方平衡,基本不需要从外取土及向外弃土。项目如有弃土外运,应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的规定,向东区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按照东区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复意见妥善转运、安置。项目施工期较长,建设过程中,取土、土方运输、挖方以及坑洼回填都势必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雨季,若不重视将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其主要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淤塞附近排水管道如果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泥沙将会随着雨水径流进入排水管道,泥沙量增多将会堵塞排水管道,从而影响区域的排水畅通。2、

30、对附近地表水的影响流失水土中含大量泥沙,可随着排水渠道长距离迁移进入最终受纳水体中,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主要影响是使得水体悬浮物浓度的增高。综上所述,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结合项目周围实际情况的分析表明,拟建项目施工期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重视施工期水土保持工作。为使水保措施的实施能够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中,在施工设计和工艺方面尽量优化;同时对边坡的开挖要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边坡影响。2、为使方案设计更优化,对水保方案实施的监督管理更有效,建议加强水土流失的监测工作。3、应严格执行方案实施

31、的保障措施,建立一个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管理等方面完善系统的保障体系,加强本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督工作。4、落实“三同时”制度,使水土保持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5、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实施监理,建立环境监理日志,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1 水环境影响分析4.1.1 项目所在地水文状况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下游,磨刀门、横门、洪奇沥3大口门经市境内出海,东北部是北江水系的洪奇沥水道,流经中山市境内长度28km,北部是东海水道,流经长度7km,下分支鸡鸦水道(全长33km)和小榄水道(全长31km),后又汇合成横门水道(全长12k

32、m),西部为西江干流,流经中山市河长59km,在磨刀门出海,还有桂洲水道、黄圃水道、黄沙沥等互相横贯沟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带,围内共有主干河道、河涌支流及排水(洪)渠道等298条。石岐河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西连西江干流磨刀门水道,东接横门水道,石岐河水流横贯中山市城区,往东经郊区、张家边出东河口水闸,注入横门水道,往西南经渡头、板芙,至西河口水闸,出螺洲门,全长46km,河面宽80200m,最大流量为1020m3/s,低潮水深为23m,可通航300-500吨轮驳船。4.1.2 污水排放去向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项目建成后,雨水经收集过滤后进入小区景观水体,多余部分排入市政雨

33、水管网;本项目外排粪便污水先经三级厌氧化粪池处理后汇合其它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后进入珍家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者后排入石岐河。4.1.3 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属珍家山污水处理厂一期服务范围内,项目运营期污水可就近纳入污水管道。项目排放的污水性质为一般生活污水,不含其它有毒污染物,经化粪池处理后,符合珍家山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类型的要求,因此,项目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市政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的构筑物不会有特殊的腐蚀和影响,同时不会影

34、响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由于本项目外排污水量681.8m3/d,占珍家山污水处理厂目前规模污水日处理量的0.68,占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总设计规模(30万m3/d)的0.23,污水排放量不大,污染物较为简单,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各污染物浓度得到大幅度的降低,污染物经削减后不会导致石岐河的水质产生恶化,不会对受纳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以上分析表明,项目的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可达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的水质要求,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珍家山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影响不大。4.1.4 营运期地下水环境

35、影响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受气象、水文、地貌、岩性、地址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较浅34m,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及卵砾石为主,水量中等丰富,主要补给为地表径漫流通过表层砂土直接入渗,水平排泄入河流,埋深随季节变化明显,由于区域河涌、池塘等地面水体分布较多,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有一定互补特征,为淡水。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活供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不属于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源保护区、也不属于补给径流区,同时项目用地为规划建设用地,场地内无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环境敏感区。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区域地下水属于珠江三角洲中山不宜开采区(H0744200

36、03U01),水质为(GB-T14848-93)类,部分矿化度、Fe、NH4+超标。附近居民早已不饮用水地下水,区域没有开采使用地下水的行为,符合不宜开采的保护规定。项目为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行珍家山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小型,水质复杂程度简单,管线输送短,输送过程无渗漏,不会对地下水的流场、水位、水质等产生影响。要求项目对污水收集管道、化粪池等做好基础处理并严把施工质量,避免因地基错位、池体裂缝等废水直接与土壤接触,对管线、阀门也要严格检查、防止其破损及泄漏,同时还要加强管理,避免废水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4.2 营运期环境空气质量

37、影响评价4.2.1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营运期废气污染源主要有:(1)居民燃用管道天然气产生的烟气、厨房油烟;(2)备用发电机燃油尾气;(3)停车库汽车尾气;(4)室内装修环境污染物。项目建成后各类大气污染源强负荷较小,仅对其影响做简要分析。4.2.1.1 居民燃用管道天然气产生的废气、厨房油烟影响分析项目商住楼居民天然气耗量约18.97万m3/a,污染物产生量SO2:18.97kg/a、NO2:119.5kg/a,油烟产生量0.972t/a,厨房燃料尾气与油烟一起经家庭式抽油烟机抽吸后经预留烟道至建筑楼顶排放。上述污染物每天按2小时排放计算,废气产生总量为6.33108m3/a,污染物排放

38、浓度较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4.2.1.2 备用发电机尾气的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设有2台500KW备用发电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每台额定耗油104.5kg/h,发电机满载排烟量7050m3/h,月使用8小时/台,使用含硫量小于0.2%的优质0#柴油,每台发电机年耗10.03t,2台发电机年消耗0#柴油20.06t。柴油燃烧产污系数SO2、NOx、烟尘取4、3.6、1.2(单位:kg/t燃料-轻柴油),经计算SO2、NOx、烟尘的产生浓度分别为59.3mg/m3、53.4mg/m3、17.8mg/m3。由上可知,在采用优质柴油的情况下,发电机尾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

39、放标准(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项目备用发电机设置于负一层,备用发电机尾气引入建筑物预留烟道引至楼顶排放,排放口要避开居民窗户的位置,尽量朝向马路侧。表4.2-6 发电机燃油废气污染负荷表污染物SO2NOx烟尘产生系数(kg/t油)43.61.2产生浓度(mg/ m3)59.353.417.8排放浓度(mg/ m3)59.353.417.8年排放量(t/a)0.0800.0720.024排放标准(mg/ m3)5001201204.2.1.3 汽车尾气影响分析项目设有地下车库,进出车库的机动车所排放的尾气将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的污染影响。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x

40、、HC等,根据表2.5-8,汽车尾气污染物产生量CO 0.601t/a、NOx 0.039t/a、HC 0.052t/a。但为了将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影响降到最低,在排风口的设计上,项目单位在设计上要将汽车尾气排风口位置安放在距地面2.5米高、位于各楼层单体建筑的死角,人流稀少和楼群下风口位置。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地下汽车库的排风口应设于下风向,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排风口离室外地坪高度应大于2.5米,并应作消声处理”的要求,项目地下停车库排风口可设在绿化带开阔地带或沿路一侧,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通过大气扩散,对环境空气影响和居住人群影响

41、很小。4.3 环境噪声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有3个来源:社会生活噪声、配套设备噪声以进出小区车辆的交通噪声。4.3.1 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区域来往人员数量增加较大,将产生各种社会生活噪声。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商业区主要为日用百货及服饰专卖店等,其商业场所噪声值不高。只要相关人员能够严于自律、讲文明,物业管理部门亦能严加管理,评价区域的环境噪声是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4.3.2 配套设备噪声影响分析1)商铺活动噪声 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商业建筑主要用作商铺、小型商店等。根据调查,在人员较为集中的情况下,商业服务场所的平均噪声级可达658

42、5dB(A)。为使项目噪声排放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二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昼间噪声限值要求。项目应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噪声进行治理,通过加装隔音玻璃,加强营运过程管理等措施,使项目噪声排放满足标准要求。项目商业区总建筑面积为30772.27平方米,主要功能为综合型商场,主要营业范围为日用百货及服饰专业卖场。由于商业建筑不存在大型的商业促销等使用高音设备的活动,商业活动基本上在晚上21:00时结束,因此,商业噪声夜间对环境的影响不大。2)水泵、通排风设施本项目住宅地下一层设置有水泵房和通排风机房,对水泵设备房采取适当的减振、隔声措施;对地下停车场的通排风机采取隔声、消

43、声、减振等措施;并且对各类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经配套治理措施及设备间墙体的阻隔后,各设备噪声传至各边界外1米处可达到相应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的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项目建成后在落实相应噪声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各噪声源对周围声环境不致造成明显的影响,保证住户及项目周围相邻的住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以达到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质量的要求。3)备用发电机噪声分析项目备用发电机房全部设置在负一层的地下停车场内,单独设置,发电机房在经过严格的隔声、吸声、消声和减振处理的条件下,其使用频率很小,基本不会对楼上居民产生影响。 4)

44、中央空调冷却塔噪声分析对于中央空调冷却塔,拟设置于办公楼楼顶东面靠近长江路一侧,其噪声源强约为80 dB(A),项目通过设置由隔声墙加吸声板材组成的声屏障,冷却塔声屏障外1米处的噪声值约可降低11 dB(A),达到69 dB(A)。项目冷却塔设置位置距离最近的住宅区约为70米,通过设置声屏障,加上距离衰减后,噪声传至居民区时(不考虑背景叠加数据)约为32dB(A),项目冷却塔产生的噪声对周边居民区影响不大。4.3.3 机动车噪声影响分析对于进出小区停车场的机动车而言,由于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强度较大,尤其是启动、加速、转弯、调头、关闭车门时噪声最大,会对小区居民造成干扰。机动车噪声级为6575dB

45、(A),减少此类噪声污染的有效途径在于加强区内机动车管理,禁鸣喇叭、限制车速等措施,同时应尽量避免塞车现象,在交通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种植树木绿化带,树种的选择最好是枝叶茂密的乔、灌木,且排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几列,既可防治污染,也使绿化与小区景观和谐一致。综合所述,本项目在设计时将各类水泵设置于密闭的机房内,采用地下结构建设,密闭的墙体和楼层本身有一定的隔声作用,通过选用超低噪声设备,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备用发电机安装于专门的机房内,采用独立建设和设置于负一层非住宅楼下的位置,落实相应的通风散热、隔热和隔声、减振等措施;进出小区内的机动车通过严禁鸣喇叭,限制车速、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塞车现象,减小机动车噪声扰民;经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传至边界外1米时可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即昼间60d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