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屈龙(考号:H0608197104)摘要: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加速推进教学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对其影响是革命性的,在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的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对此,论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入手,对其在教育行径中的困惑作了剖析,最后深刻的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教育;作用;应用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
2、未来的教育。在中小学阶段,他的主要任务是传播信息、普及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极强的课程,因此,这一课程的开展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中心,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悟。锻炼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才能的关键是在教学活动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从而凸现学生个性,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以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信、成功、创新等心理需求。更要关注学生实践的过程,努力提供更多的参与条件和成功的机会,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求新求异的创新习惯。一.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更新,信息技术在
3、我们生活中开始日益普及。但是对于现在网上的信息良莠并存,如何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应用网络以及在教育学中使网络能够对教育教学进行一个促进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探讨。计算机数量配备不足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在广大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经费的问题计算机数量不足,导致经常出现多名学生共用一台电脑,上机时间不足。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的课程,实践不足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很多人视网络计算机为洪水猛兽,只看到了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而没有注意到网络对于教育教学的积极一面。从而担心学生就此沉迷。部分学校依然以升学成绩为主要目的,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不够。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育都流于了形势,而信
4、息技术老师也身兼数职,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投入精力不足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城乡信息技术起跑线差距较大,在城市中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加之城市学校的硬件配置较之农村学校有优势,在农村由于广大的农村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网络,对于课程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一.信息技术教育困惑剖析(一)师资不足身兼多职这个问题虽不及几年前严峻,却仍然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有不少计算机和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加入信息技术教学阵营。但是,仍有不少学校把其他学科富余的教师调到信息技术教学岗位。学校的行为虽然弥补了信息技术教师数量的不足,但在本质上仍给这个学科留下了师资不足的顽疾。在大多数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会变脸并不稀奇。除了教书
5、之外,还承担着维修工(机房、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哪里有坏机器哪里就有信息技术教师的身影)、学籍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角色。换句话说,只要是与计算机有一个字节关系的事情,都属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范畴。(二)同课多授教研稀少虽然不少学校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弥补了这个学科教师数量的不足,但是这个学科的教师仍然无法回避课时过多的问题。有些地方每个信息技术教师至少承担着12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过多重复性的讲授,磨灭了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激情。渐渐地,他们开始机械而疲惫地应付工作。他们很难提起精神,发挥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数量不多,教研深度不够。不少地区的教研活动形式单一,多以举行公开
6、课的方式进行,大家聚在一起听一堂现场课,之后稍加评论就散了。而这种公开课研讨交流的形式、数量都是很有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仅有两次。而其他形式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更是偶尔有之了。此外,课后的集中点评多是赞誉之词,鲜有中肯之见,更别说不同见解了。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可以尝试走多样化、常态化之路。比如,基于网络平台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在一段时间内拟定一个主题(可以是问题、可以是教学设计等)供大家讨论。若如此,其过程定会呈现出许多亮点,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收获。(三)硬件不足态度不端很多地区各类中学的硬件设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一是硬件设备的数量不足,不能保证学生当堂操作应用,这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7、二是即使硬件设备的数量充足,但是由于学校疏于对设备的维修,致使设备损坏严重或老化严重。加上学校资金匮乏,无力更新,这也就导致了与设备不足同样的结果。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持轻视的态度。学生虽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但是由于很多学校以应付的姿态开设这门课,加上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先天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待这门课程学习的态度。多数学生眼中,信息技术课是继体育课之外的放松课。不少学生来上信息技术课时都是空手而来,来则盼战(游戏),把学习的任务抛到九霄云外。当然,形成目前这种局面,信息技术教师也有责任。这又回到了上面提到的问题一一诸多信息技术教师被各种事务缠身,同课多次重复讲授,讲
8、得身心俱疲,索性就只管教书,讲完即可,无心关注学生的态度和纪律,放任了学生的行为。久而久之,再让学生重视这门学科就不现实了。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其作用(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创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带来的必然命题,我们应当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来认识、来把握,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信息化社会的空气,时刻充斥在我们身边;看作是打开虚拟世界的窗口,让我们摆脱时空的羁绊;看作是通向未来的平台,使我们翱翔于浩瀚的宇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必然命题,我们应当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认识、来把握,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9、的认知工具和情感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二)回归文本教学,注重生成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信息技术功能的把握和对学科课程的深刻理解。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又涉及到对学科性质的定位、思想方法的把握和对学习者年龄特征的理解。在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传承与创新是两大重要任务,也是教学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应把概念、原理讲明、讲透、讲活。上新课切忌任意拓展,尤其是在学生尚未理解掌握新知识时随意加大知识的广度、难度是得不偿失的,会骤然引起学生对新知
10、识的反感情绪和恐惧心理。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的过程。教学的科学性在于预设性,即按照教学规律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艺术性在于生成性,即师生、生生之间由思维的交流碰撞而产生的不可预料的结果。教学的艺术性是以科学性为基础,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产物,它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是教学富有生命力的体现。虽然技术型媒体开拓了虚拟沟通的环境,但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比拟的。(三)影响发展过程,促进能力提高学校两大重要任务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电子学档就是利用计算机媒体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袋是指用
11、来显示有关学生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建立电子学档,为学生学会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对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学生领悟到学习成绩、过程、态度情感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发展自主调控能力。教师教育博客是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有利平台。Blog以一种低成本、无负担的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让他们的知识得以更新,智慧得以传播,情感得以宣泄,观念得以认同。模拟软件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并能按照学科特点自动给出反馈信息。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设置探索环境的初始条件,软件能及时地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给予反馈。工具性的
12、信息技术是指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I电子表格软件、FOXbaSC数据库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编辑软件等,以及作为通讯工具的局域网和Interneto这些软硬件信息工具,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从简单机械的劳动中摆脱出来,使他们对信息表征与发布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校园网提供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各年级、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网页,教师的电子教案就放在相应的网页上。学生上课不必忙于抄写板书,而是将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思维活动上。网络课程还可以提供辅导学生作业的服务,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仅给出解题过程,而且还给出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专题学习资源也可以
13、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资源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的学习;学会面对资源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索性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应用(一)教学模式的转变,注意范例的使用有一些课,教师一堂课讲下来,学生的操作时间竟然不到10分钟,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想,在实践中学会操作,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正确途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转换角色,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多动脑以及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而理论教学部分的学习也可转变为边讲边练、边
14、看演示边操作。例如,DOS命令的教学中使用边讲边练的方法,学生不但容易了解、掌握DOS命令的功能,还可以通过了解DOS命令的功能及实践操作掌握DOS命令的基本格式。在学习WindOWS时,更离不开用边演示边操作的方法,这会使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更容易掌握操作方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师介绍WPS2000的特点和功能时,如果能首先展示一份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本单元所有的知识点并且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那么,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会WPS2000并且创作自己的作品的迫切愿望,这就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二)信息技术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也如是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课开始时,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兴奋中,新的学习动机处于低谷状态。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开始?信息技术为我们提
16、供了条件。如讲授“轴对称”概念课,老师先利用flash制作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花蝴蝶飞上屏幕,立刻就会吸引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进入教师预设的情景之中。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在这种形象化的情景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长期以
17、来,我们的数学图形问题的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往往是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图形是静态的、呆板的,将丰富的图形世界简化为死板的几条线条。学生不能亲身经历测量、实验、操作,更谈不上空间图形的理解,学会的知识不会运用。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图形问题更应该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很快得到解决。学生通过观察圆柱侧面展开图像的动态变化,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圆柱的侧面
18、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整个过程直观形象,容易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点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学生在相互讨论,教师点拨指导等反馈中,得出自己的结论,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增强数学思维能力,把学生从被动中引出来,去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探索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必须坚持以实践为中心,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L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将教学过程适度开放,允许学生选择并负责自己的学
19、习过程,练习时间由学生的进度决定。进展快的同学可提前结束练习转向其感兴趣的领域,还可以通过竞赛等手段增强学生的练习自觉性和练习效率。对练习方式、练习组织形式也可适度开放,比如:同样是打字练习,同学可自主选择练习软件,如WPS、Word、TT记事本、金山打字通等。2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淡化标准化意识,减少指令性要求,打破学生思维束缚,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以求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任务的灵活性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应依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学业基础,采用变通、扩展方法将教学任务多元化,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才智,促进其个性发展。还可通过布置一些连续性任务,使用其他学科教学软件的
20、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普遍性、有用性,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乐趣、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结束语.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它自由、开放、资源丰富。网上的众多信息和多种功能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使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可能。网上大量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而网络资源中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音、绚丽的色彩,是使学生豁然开朗。网上阅读比起单纯的文字阅读不知要鲜活多少倍,而且网络特有的异地交互功能更能留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网络教学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更能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信息技术教师也必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和自律能力。参考文献1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Z.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小学教学参考.2008.李晓明.陈平.张铭.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4.4李玲娟.郑彦.王绍橡.计算机课程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张铭.李文新.北大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建议J.计算机教育.2007.张建明.谭新良.杨格兰.计算机学科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2.8丁宇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