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明史·卢象昇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明史·卢象昇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言文明史卢象昇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xin,熟练,熟悉)将略(用兵的谋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jf,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畿:国都周围的地方。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据(占据,占领)西山(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又称小清凉山),象昇击却(击退。却:退却)之。贼走还(hun,回到)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
2、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悬崖。危:高峻,陡峭),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额头),象昇提刀战益疾(猛烈,勇武)。贼骇(hi,惊惧,害怕)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就)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宣府)、大(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入京护卫)。赐象昇尚方剑,督(监管,督率)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col,草鞋。履:鞋),誓师及(到)郊。当是时,嗣昌(杨嗣昌,明末大臣、诗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十年任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之网”之策镇压农民起义军,荐熊文灿总理六省军务。后因熊文灿失职,亲自出京督师,被张献忠以走致敌战术牵制,疲于奔命
3、。其时已得重病,闻襄王被杀之后,因自感有愧于崇祯帝的信赖惧罪绝食而死)、起潜(高起潜,明末宦官。崇祯初为内侍,深受崇祯器重。崇祯五年,督诸将征孔有德叛乱。旋督宁、锦军,镇压农民军。九年,任总监,分遣诸将御清军,怯丑不敢战,惟割死人首冒功。十七年,李自成攻京师,他监宁、前诸军,中道弃关走。福王时召为京营提督。后降清)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以脚跺地。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万分之一,万一,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定)不幸,宁捐躯断脰(du,脖子)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被)嗣昌、起潜挠(阻挠)。疏(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意见书)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
4、属(归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名义上)督天下兵,实(实际上)不及二万。次(临时驻扎和住宿。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司马光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统帅)残卒(残剩的士兵),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率领)关(山海关)、宁(宁远)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请求支援),不应。师至蒿(ho)水桥,遇清兵。象昇将(jing统率,指挥)中军,大威帅(同“率”,率领)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环绕,包围)之三匝(三圈)。象昇麾(hu,指挥)兵疾战(力战,死战),呼声动天
5、,自辰迄未(从辰时战至未时。辰:上午七点至九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迄:q,到,至),炮尽矢(sh,箭)穷(尽,完)。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p,向前跌倒)。杨陆凯惧众之残(伤残,毁坏)其尸而伏(趴)其上,背(背部)负(带着)二十四矢以(连词,相当于“而”)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招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骚扰)驿闻(使上级知道,报告上级)。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最终)遣戍(qin sh,旧时谓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戍守。军台:清代设置传递军报的机构)。天下由是惜(感到遗憾,哀痛)弘文而多(称赞。韩非子五蠹:“夫古之
6、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这么说来,古代把皇帝的位子让给别人,不过是解下看门人的贫困和下人的劳苦而已;所以在那时候让位并不值得称赞什么)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只是。司马迁史记:“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如姬想为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去死,在所不辞,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往往不尽其用(不能完全发挥他们的作用)。用矣,或掣其肘(限制他。掣肘:拉住胳膊,比喻阻挠别人做事)而驱之必死(指赶到必死的境地)。若是者,人实为之(实在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要之(总之,总而言之,总的来说,表示总结下面的话。司马迁报任安书:“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总的
7、来说,一个人等到死的那一天,他生前的是非才能确定)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卢象昇传,有删改)【注】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射,娴将略 熟习B逐贼危崖 高峻C督天下援兵 督促D次顺义 驻扎【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理解的能力。【解析】督:督率,掌管,统率。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然事多嗣昌、起潜挠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A因 且 乃 B 为 而 以C因 而 以 D 为 且 乃【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虚词意义及用法的分析和运用的能力。【解析】
8、句中主语为“事”而谓语为“挠”(“破坏”之意),可见此句为被动句,故应填“为”。句中“惧众之残其尸”与“伏其上”前后为因果关系,所以应填“而”。句中“背负二十四矢”是导致“死”的直接原因(或者也可以说“死”的方式),中间应以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所以应填“以”。“以”相当于连词“而”,表原因(或表修饰)。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
9、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析】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前三处的断句都一样,是说人才并不缺乏,只是他们的作用往往难以发挥。第四处如果按照“用矣或掣其肘”断句,那么,“而驱之必死”则表意不明,所以正确的断句应为“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意为“任用他了,有时又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由此,可排除C、D两项。而B项中“人实为之要之”语意混乱,“要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总之、总的说来”,一般放在句首,所以正确断句应为“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意为“实在是人
10、为的因素造成的,但总的来说也是天意吧”,语意正确连贯。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析】“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错误,原文中侯弘文率领招募的军队到楚地时,被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的罪名上报,而不是“受到围攻”;卢象昇是上疏救援,而不是
11、“赶去救援”。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译文: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译文: (2) 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答: 【答案】(1)卢象昇指挥士兵激战,呼喊声震动天空,自辰时到未时,火炮弓箭全用光了。 天下的人因此既惋惜弘文而又称赞卢象昇。【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析】句 注意关键词“麾”“迄”的翻译。句注意关键词“由是”“多”的翻译。【答案】(2)原因有:受人阻挠:事情多为杨嗣昌、高起潜等主和派所阻挠(破坏)。兵力不足:象昇名义上总督天下的
12、军队,实际上不到二万人马。敌人势大:(敌人的)骑兵数万包围了三圈。孤力无援:象昇派廷麟前往求援,高起潜不答应。炮尽矢穷:战斗自辰时到未时,最后炮箭都已用完。(可合为一点:兵力悬殊)【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析】此题要求分析卢象昇兵败的原因。由原文“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可知受主和派阻挠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另外,文中有“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可见他兵力有限,难以施展抱负;且由“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可知求援不得,孤军奋战,也是他兵败的原因。【参考译文】 卢象昇,(浙江)宜兴人。卢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他善于射箭,熟悉用兵的谋略。(崇祯)六年,贼寇流窜到京城郊区
13、,占据了西山,卢象昇击退了他们。(后来)贼寇逃回西山,围攻冷水村,卢象昇设下埋伏,大败贼寇。卢象昇每次上战场,(总是)身先士卒,与贼寇格斗,(即便)敌人的刀锋触及马鞍也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追赶贼寇到悬崖,一个贼寇从山顶射中卢象昇的额头,卢象昇提刀战斗更加迅猛。贼寇惊骇逃走,互相告诫说:“遇到卢廉使(象昇)就会死,不可侵犯他。” (崇祯十年)九月,清兵驻扎在牛栏。(皇上)征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京护卫。赐给卢象昇尚方宝剑,让他督率天下的援兵。卢象昇穿着麻衣草鞋,到郊外誓师。当时,杨嗣昌、高起潜主张议和。卢象昇知道了(这事),顿脚叹息说:“我受国家的恩惠
14、,只恨不能死得其所,假如万一发生不幸,宁可捐躯断头。”决定策略进行战争,然而事情多被杨嗣昌、高起潜阻挠。上疏请求分派部队,经议定宣府、大同、山西三大帅归属卢象昇,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高起潜。卢象昇名义上总督天下的军队,实际上不到二万人马。驻扎在顺义。 清兵南下,分三路出兵卢象昇带领残余的士兵,驻宿在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军到贾庄。高起潜带领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昇派杨廷麟前往求援,高起潜不答应。(卢象昇的部队到蒿水桥,遇到清兵。卢象昇率领中军,虎大威统率左军,杨国柱统率右军,于是交战。第二天清晨,(敌人的)骑兵数万包围了三圈。卢象昇指挥士兵激战,呼喊声震动
15、天空,从辰时战到未时,火炮弓箭全用光了。卢象昇亲自奋勇格斗,后面的骑兵都跟随前进,(卢象昇)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上中了四箭三刀,于是倒下。杨陆凯害怕敌众伤残他的尸体而伏在上面,背上带着二十四箭死去。全军覆没。 侯弘文,是个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尽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卢象昇讨伐贼寇。侯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楚地,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上报。卢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侯弘文最终被发配戍守。天下的人因此既可惜弘文而又称赞卢象昇。赞曰: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罢了。任用他了,有时又限制他而把他赶到必死的境地。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总的说来也是天意吧。 【
16、考试版】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
17、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
18、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注】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射,娴将略 熟习B逐贼危崖 高峻C督天下援兵 督促D次顺义 驻扎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然事多嗣昌、起潜挠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A因 且 乃 B 为 而 以C因 而 以 D 为 且 乃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
19、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译文: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译文: (3) 卢象昇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