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7900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管理(简).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管理,政治乃众人之事。孙中山,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特征: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历史性;阶级性;权威性;层次性和稳定性 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其结构的内层或核心层是国体;中层是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政党和公民的行为准则等基本政治制度;外层则是可供政治实体直接操作的各类具体的规则、程序、方式等。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政治体制”。国体和政体:国体

2、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即一个国家的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着重从横向上配置国家权力,确定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及其相应机构之间的关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演变过程:,(形成)(发展)(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夏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汉:,隋唐:,元:,宋:,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

3、前1523-前1028年),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继商之后是周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为什么从商文明讲起?,你是如何知道夏的历史?,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是如何知道的?,傳說的由來,沒有文字的記載,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口述歷史的一種,是真的?是假的?,中國的傳說,遠古的中國神話中,自古流傳著盤古開辟天地,女媧搏黃土為人的神話,以解釋先民對宇宙和人類起源的看法。而繼盤古和女媧後者,是三皇五帝。,三皇的傳說,傳說中遠古時代的社會有幾個演進階段:有巢氏 巢民時代燧人氏(漁獵)熟食時代伏羲氏 畜牧時代神

4、農氏農耕時代,為什麼有三皇說的出現?,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 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有巢、燧人、伏羲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期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與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文明阶段的突出标志:,1、金属器具的使用,2、贫富分化的产生,3、文字的成熟,4、城的出现,5、礼制的初步形成,农业村落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定居生活(形成农业村落),精神生活的改善,一、夏商政治文化,1.夏朝:1).建立:夏启,特点: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开中国“家天下

5、”制度之先河,2).夏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政治权利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在安阳建都的商代各王(8代12王)世系图 盘庚小辛小乙 武丁 祖己祖庚祖甲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王国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指甲骨文字和金文)。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王国维:研究中国古代史,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

6、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之为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在中国古代已注意此事。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故于夏殷之礼,曰:“吾能言之”,杞、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孟子之于古事之可存疑者,则曰“于传有之”;于不足信者,曰“好事者为之”。太史公作五帝本纪,取孔子所传五帝德及帝系姓,而斥不雅训之百家言;于三代世表,取世本,而斥黄帝以来皆有年数之谍记。其术至为谨慎。王国维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观堂集林卷9,中华书局1959年,2、商朝 商朝政治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

7、占卜予以决定),(突出表现:宗法制),西周礼乐文明,西周礼乐文明,“古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左传 桓公二年,对中国人寻根和祭祖的风俗要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封建迷信的一面,也要理解民族传统情感和它几千年来长期存在流传的合理性。中华民族的这种尊宗敬祖的传统由来已久,它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极大地影响着此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有些理念甚至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文明中。我国长期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浓厚的亲情观点甚至民族的凝聚力,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夏商政治

8、制度及其关系,探究: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具有家国一体的特色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浓厚的专制色彩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早期的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为什么分封制会走向崩溃?,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争霸

9、局面的出现;,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层含义。含义: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听命于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行省制度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 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是两対基本矛盾 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文化控制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中央,地方,监察制度,选官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外朝内朝(汉),三省六部制(隋唐),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宋),废丞相设内阁(明),军机处(清),郡县制(秦),行省制度(元),御史大夫(秦),刺史(汉),

10、汉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如:御史台、都察院等,世官制(先秦),察举制(两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以后),君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郡国并行(汉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县城南),骊山烽火台遗址,西周灭亡,周王室衰微,西周灭亡,秦灭六国时间表,秦统一六国,一,秦朝统一,(一)原因:1,客观条件:民心渴望统一法家提供理论基础长期战乱,已局部统一生产发展各地联系加强民族融合2,主观条件:秦王蠃政雄才大略(二)过程:1.灭六国:(1)措施:远交近攻(2)意义:结束长期分裂割据.2,北方边防:(1)措施(2)意义3,经略南方:(1)措施(2)意义4,管理

11、西南:(1)措施(2)意义(三)结果: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四)意义:,结束长期分裂割据,有利社会安定发展,中华民族开疆扩土,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重点掌握秦时对我国边疆管理措施意义现存事例?,秦统一的过程及疆域,1、灭六国,2、越族地区,3、西南地区,4、河套地区,南海,陇西,大海,咸阳,灵渠,临洮,辽东,秦朝的疆域,三郡,河套地区,(1)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2)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2、的形成。(3)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千古一帝秦始皇,3、你知道秦始皇的龙袍为什么是黑颜色的吗?,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

13、,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朝政府中央机构简表,“始皇帝”与三公九卿,九卿 九卿分别是: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宫中警卫)、卫尉(宫门警卫)、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太仆(负责宫廷车马)。,“始皇帝”与三公九卿,返 回,返 回,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

14、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设置郡、县地方政权机构,(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

15、,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阅读以上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解析与探究,(一)“六王毕 四海一”秦的统一,(二)巩固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政治:A

16、.皇帝制 B.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影响:“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1)“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2)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3)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1、皇帝制度,(2)“始皇帝”的来历,首创皇帝制度: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秦王嬴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自感

17、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于是,他下令群臣议名号。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请上尊号为“泰皇”。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一些特殊规定。总揽大权。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1)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2)中央集权:地方由中央控制,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

18、服从中央。2理论:法家思想原因:封建经济基础决定()地主土地所有制要求中央集权()分散小农经济要求中央集权,确立秦朝,能准确理解中央集权含义分析与应用,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本质:君主专制,特点: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地位至高,不可僭越,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皇帝,三公,九卿,皇帝与三公九卿关系,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

19、百官之长,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九卿: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主要有:奉常郎中令 卫尉太仆 廷尉典客 宗正治粟内史 少府。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推行郡县制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

20、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3.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三公”之下为“九

21、卿”,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特点(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2)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原因:秦朝吸取历史上分封制教训由来: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分封制,行郡县。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县设县令。特点: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官员不得世袭郡县制影响:有利于中央管理地方,有利于地方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被历代沿用,2.郡县制的建立(1)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

22、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2)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3)作用:A.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B.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C.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秦朝县制机构管理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背景: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概况:,1、

23、郡县制,影响: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大一统更为巩固,郡县制,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1、基础不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按地域划分,以地域为基础。,2、官员的产生和待遇不同:分封的诸侯职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封国有很强的独立性,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4、性质不同: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5、影响不同:前者由于地方权力过度削弱,从而导致统治者独断专权;后者由于诸侯势力过于强大

24、,容易导致地方的分裂割据,相同点: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封建社会后期,如何看待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上的影响?,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独裁统治,秦的暴政观念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

25、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讨论,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二者之间的区别实际反映了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西周采用分封制表面看是巩固了周的统治,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的问题而引起的。秦刚刚完成统一,若

26、再实行分邦建国,无疑是自寻动乱。若实行郡县制,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不同之处?,秦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长城,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足制中外。清杨鸾,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疫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清赵翼,即论胜国何能守,说到秦人更可嗤。毕竟成城需忠志,巩固皇图在于斯。,中国古代监察体制:,1.发展演变过程:,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御史台、都 察院、提点刑狱司等制度逐渐健全,秦:中央设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和诸侯王,在中央

27、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2.影响,积极:发挥监察功能,有利于皇权的维护和巩固,消极:本质决定不能真正发挥其实际效能,只能成为加强皇权的工具。,中国历代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两汉:刺史制度隋唐: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北宋:通判元朝:御史台明朝:提刑按察使司和厂卫机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可弹劾总统。,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巩固汉朝:“汉承秦制”1中央:内外朝制度 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概况:内朝(决策)外朝(执行)2地方:郡国并存(即地方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监察:刺史制度(武帝时全国设州,

28、设刺吏代表中央监察地方)4选官:察举制(标准:品德与才能,方式:自下而上推荐官员,汉武帝时形成鼎盛,但东汉时以门第为标准),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建立中朝,皇 帝,九 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刺史制度,察举、征召,郡国并行,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通典职官,西汉,汉 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品 行,门 第,才 学,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员限定在贵族范围内;2.察举制:汉代人才举荐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29、;3.科举制: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三种选官制度的比较,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创立和发展过程隋炀帝: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明朝:八股取士评价1、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2、扩大了官吏来源;3、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4、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5、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6、从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来看,抑制了考生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资料选读,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

30、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积极: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消极: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评价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1、隋文帝时期:,分科考试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时期:,扩充国学规模

31、,2、武则天时期,形成殿试,创试武举,3、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用人制度,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二、主要内容及特点(侧重唐宋的比较)(一)考试程序上:增加殿试,确立三级制,开宝六年(973年)一位进士徐世廉建议推行殿试的奏疏:方今中外兵百万,提强黜弱,日决自上,前出无敢悖者。惟岁取儒为吏,官下百数,常常赘戾,以其受于人而不自决致也。为国家天下,止文与武二柄取士耳,无为其下鬻恩也。(柳开河东集卷八与郑景宗书),还值得注意的:一是在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开始推行三年一开科场的制度,终宋不变,也为后来各朝各代沿用;二是殿

32、试不淘汰。从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开始,一般对省试上来的进士不再淘汰,都有及第的机会,只是在名次的先后上有变化,这也为后来历代所沿用。建议阅读:何忠礼宋代殿试制度述略,载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1期。,(二)考试规范上:建立糊名、誊录,制度更加严密主要建立了别头、锁院、糊名(弥封、封弥)、誊录。其中糊名、誊录最为重要,是我们介绍的重点。,宋朝出现糊名、誊录与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有关。唐朝时的科举制度还带有很强的荐举制的特点,所谓“通榜”(“行卷”)、“公荐”,权、情、私还很重,这与当时士家大族的力量很盛有关。经过唐末五代的冲击,到宋朝,士家大族势力大减,寒门庶族上升,他们的利益要保障,就需要与

33、权、情、私做斗争,建立起更为严密和公正的考试体系,从而更为完善。建议阅读:张希清宋代科举封弥誊录制度述论,载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三)考试内容上:从重诗赋到重经义 王安石主持变法,科举改革最突出是两点:一是在考试科目上,废罢明经诸科,独存进士科;二是废除进士科考试诗赋的传统,改以经义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本经,次兼经,并大义十道,务通义理,不须尽用注疏;次论一首;次时务策三道。(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四)考试结果上:直

34、接授官与取人大增唐朝吏部铨试:身、言、书、判 宋朝太祖时进士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人。录取名额大增的结果:冗官?文化高峰?,皇 帝,唐朝的三省六部制,3、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作用: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5、提高了办事效率。,(3)原则:权利制约与平衡2地方:道、州、县3监察:御史台4选官:科举制度:原因:农业发展中小地主壮大而门阀地主衰弱含义:分科考试标准:学识才能意义:打击士族门阀加强皇权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形成重教氛围,体现公平公正但忽视科技人才培养明清时八股取士走向疆化,年清朝废除,唐朝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唐朝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专制,主要是通过 各省之间相互牵制资治通鉴“

36、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敇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进士、明经,武举和殿试,(三)加强北宋,1中央:设中书门下(同宰相);设参知政事等分割相权;分化事权,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2地方:道、州、县3监察:御史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集中军权:大将、统兵与调兵、更戍法、禁军 集中行政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知州、通判 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转运使、司法人员在文官担任、死刑复核程序,通判,禁军,节度使,“节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今所

37、以治之者,无它技,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定。”,宋,(四)发展元朝,1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领六部,行宰相职权;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宣政院2地方:行省制度(中国省制开端);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土司制度(西南地区)3监察:御史台,重点对行省制度的分析与掌握?如意义: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有利于社会安定与地方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是重大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意义: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

38、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省、路、府、州、县),行省的设立,设置:行中书省及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1、原因:,疆域辽阔,职权的行使: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受监察机构监督和省官互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2、内容:,3、意义:,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39、:,秦汉:郡、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出现州、郡、县),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行省,明:省(承宣布政使司)、府、县,清:省、道、府、县,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割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皇 帝,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1376年:(地方),废行省、设三司,1380年:(中央),废除中书省、丞相,(五)、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及衰落,二、内阁制度的建立,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殿阁大学士,内阁制度确立,阁臣拥有

40、票拟权,过 程,实 质,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形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消除了皇权与相权间矛盾,皇权对相权斗争彻底胜利,但造成政务集中繁杂)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性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宦官参政专权导致明代政治黑暗,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中央:,八股取士,明君主专制的加强,调整政制,废丞相、权分六部,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

41、之。而殿阁大学士祇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其纠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平反则参之大理寺,是亦汉九卿之遗意也。分大都府为五,而征调隶于兵部。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明,二、顶峰并走向衰弱清朝,1中央:雍正设军机处(原因,性质,特点,后果)2地方:省、道、府、县;改土归流;(含义,意义)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原则,意义)3监察:都察院,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努尔哈赤:,八旗旗主“共治国事”,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康 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雍 正:,军 机 处,5、军机处:(1)设立:雍正帝时,在宫内设置军机

42、处,由皇帝挑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2)特点:军机大臣奉旨办事,且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简、速、密)(3)作用: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皇族内阁):预备立宪期间(1911年),皇 帝,军机处,内 阁日常事务,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处理军务,内政外交军国大计重大案件,清朝中枢权力机构,军机大臣:?(职权、办事情况),军机处的作用:?,(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枢垣记略,清,三、其它政治制度

43、,王位世袭制:夏至清府兵制:西魏到唐朝中期募兵制:唐玄宗实行北面官、南面官制度:辽猛安谋克制:金阿骨打推行八旗制度: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创立。特点:兵农合一,军政合一。作用: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中国历代政治制度一览,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权力之争: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官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决策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格,无自主权,对中

44、央和君主绝对服从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官僚制度不断完善,科举制的推行和完善有利于官僚队伍的建设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的水平。人治高于法治;,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巩固统一和维护国家主权2封建制度走向腐朽衰落(政治)3严重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社会的落后(经济)4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思想文化),四,明清时期中外社会对比,政治:中:封建专制且衰落西: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建立,经济:中:资本主义萌芽极其缓慢发展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和开展工业革命,思想:中:文化专制盛行,八股取士,

45、文字狱西: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性与理性科学与民主发展,对外:中: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往西:殖民扩张资本积累,巩固,开创,加强,高度强化,完善,中朝尚书台外朝,郡国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道州县三级,二府 三司 参事,文臣路州县,一省二院,行省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废省设三司,废中相分六立阁,康设南书房 雍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这种政治制度在西汉初、唐朝末、明清时期遭到怎样的严重挑战?面对挑战,西汉政府、宋朝和明清统治者表现有何不同?挑战:西汉初:出现了王国问题;唐朝末:出现了藩镇割据;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民主思想的兴起。,三

46、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思考:秦汉、唐宋、明和清前期宰相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趋势一:皇权加强,相权削弱,趋势二: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表现 1、重要权力收归中央2、分割削弱地方权力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三 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趋势三:思想控制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想一想: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思想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民主思想,小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

47、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交流、,消极作用: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1)使皇帝的决策是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2)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3)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4)尤其是明清时期,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积极:(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消极:专制制度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人民处境日趋恶劣;中央集权的运用失度导致秦朝的灭亡。,(3)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巩固国防。,(2)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