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6597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教案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一轮通史复习秦汉史,课程链接,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朝代更替:秦汉时期(公元前3C到公元3C)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新朝:公元9年

2、-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简述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并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外贸开始:丝绸之路 文化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民族关系与边疆地区:边疆地区得以开发,中央政权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各民族间交流频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封建经济初步

3、发展,1、秦汉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1)耕作工具的进步:西汉时的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1、秦汉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1)耕作工具的进步:西汉时的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2)耕作技术的进步:西汉赵过推行的代田法(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B,1、秦汉时期农业的发展,(1)耕作工具的进步:西汉时的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2)耕作技术的进步:西汉赵过推行的代田法(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3)耕

4、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4)水利工程:汉朝建有漕渠、白渠、龙首渠,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在汉代就已出现 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 B C D,C,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C古代

5、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C,2、秦汉手工业的发展,(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冶铸技术: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丝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2)“丝绸之路”: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盐铁专营政策,实施背景:,汉初,承袭秦制,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征税,大商人垄断行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也不利于社会稳定。汉武帝时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6、实行盐铁官营。,影响:,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三)商业:秦汉商业初步发展1、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两汉开通了丝绸之路2、表现:(1)“市”的形成和发展秦代:对“市”有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汉代:城市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坊界限分明,(2)商业都会的崛起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新朝:A、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 都)B、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以“市”

7、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3)对外贸易: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概念:丝绸之路,是以丝及丝织品贸易为主的贸易路线。最初,仅指从中国长安出发,横贯中亚、西亚,进而连接非洲、欧洲的陆路通道。后来又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如今内涵不断扩大,被视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重要载体。,开通:张骞“凿空”,材料一 当时,一个商队并不一定要从头到尾走完这条通商之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沿途交易设想为三段进行:在最东方的是中国人,他们一直到达蒲昌海(罗布泊),也可能只到达敦煌;在最西部的是希腊人,叙利亚人和犹太人,他们从罗马帝国到叙利亚;从叙利亚到贵霜

8、王国,甚至一直到达帕米尔一段,则是波斯人;从波斯印度边境穿过整个西域,一直到达甘肃边境的是贵霜人。法布尔努瓦丝绸之路,西汉陆上丝路为何会走向兴盛?,材料二 以前丝绸只适用于贵族,而今已普及于社会各阶层,甚至于社会的最下层。古罗马阿米阿努斯马塞利阿努斯“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古罗马普林尼,1、政治:(1)国内:汉朝积极的对外政策;(2)国际:丝路沿线的国际参与;2、经济: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3、国际: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西汉陆上丝路走向兴盛的原因,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兴

9、起,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3、工商业的管理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叫工官。(1)秦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统一度量衡、货币,为工商业发展统一标准;从秦律看,政府对经济生活控制相当全面、具体,管理已达非常严密程度;(2)汉朝:有专门对“市”的管理机构;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秦汉货币制度背景内容:影响:,秦统一时,币制混乱,不利于商品交换,秦统一全国后也统一了货币。汉初请允许私人铸币,导致政治经济混乱,武帝收归官营冶铸业的发展,统一币制,书写重量,由私铸到官铸;秦半两-五铢钱,有利于商业发展,

10、巩固统一局面,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质上来说延用到清,为以后数千年造币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D,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D,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

11、代货币演变基本规律?说说宋元时期货币变化的社会背景?说说明清时期中国货币变化体现的社会发展状况?,演变规律: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发展;由杂乱形制向统一形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到中央制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到元宝通宝的演变;由金属向纸币的演变,(2)宋元时期,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宋元纸币出现社会背景:北宋时,商品经济繁荣。商品交换发达,货币需求量大增,传统金属货币不能满足需要。唐代以来商业信贷制度的发展为纸币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3)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的情况,以白银为主要流通货币,同时金属货币与纸币并用。白银的计量单位也由两变为元。社会背景:白银天然属性使之成为主流货币 明清时

12、期商口经济的繁荣,金属货币无法满足商业发展要求。政府无限量发行纸币导致其贬值,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导致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封建经济初步发展,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前提:秦朝的统一;(2)形成:(3)内容:,权力高度集中,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建立中央政府制度:三公九卿制建立地方政府制度:郡县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名位制度,以维护皇帝的

13、尊严,突出正统并加以神化。汉朝沿用这些名号,又作了许多修订和补充,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第二,在皇帝制度下,各项政令统一,这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皇帝个人素质往往对一代政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一整套中央官僚体制也建立并完善起来。,三公 的职责分别为: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助手,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是皇帝的耳目。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便于皇权集中。官

14、员全部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制有重要影响。三公实质上是皇帝助手,有议政无决策权。官员间有严格的分工,职权分明,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工具。在这一时期,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思考: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什么不同?,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何异同?,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何异同?,1.管理差别:封建政治采用地方自治方式管理,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不足。郡县政治以中央集权方式管理.2.背景和条件:分封制瓦解,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统一六国、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设立郡县等。3.郡县制意义:与分封制最主要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

15、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重要的环节,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重要标志,当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史学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封建政治”与“郡县政治”的国家管理形式上有何差别?郡县政治形成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郡县政治实现有何重要意义,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颁布秦律(这是第一部通行全

16、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3、修驰道、灵渠和长城4、实行暴政,表现:赋税沉重;大兴工程;严刑峻法;文化专制。结果: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东汉变为州郡县三级。(3)监察制度:刺史制(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汉初在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先后分封异姓和同姓诸侯王,确立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汉初诸侯国有利于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但其后势力膨胀,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构成极大威胁,出现七国之乱。从景帝开始消弱其势力至武帝推恩令颁布,王国问题才得到解决。其实力大大

17、缩小,受中央的监督。,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内朝由此而得以形成。内朝并不是一个正式机构。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以大将军,尚书为首的中朝(内)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渐变成执行政务的机关。消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容易出现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宦官、外戚专权的情况,察举制度适应了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是汉代选官制度的主体,为汉朝选拔和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开创了士人政治的先河,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汉王朝的巩固和强盛、对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增长,这一制度

18、渐渐被官僚地主把持,成为滋生门阀世族的工具,直接影响汉代以后的发展。,皇帝下诏公开征求人才,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主要官员将本人发现或民间公认的出众人才,向各级政府推荐,经过一定形式的考察后择优录用、授予官职的整个过程。,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刺史逐渐地方官化,向地方割据势力变化发展,是汉朝灭亡的原因之一,重点解析1、材料一 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不受郡守领导,而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汉代的十三部刺史,由御史台的御史中丞统辖,位郡守之

19、上,对郡守进行监察。唐朝设十道巡按(后改为十七道),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关,负责监察地方。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实际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什么特点?,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模式,中央和地方监察机关和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再受其他行政部门的制约。,材料二“凡任风宪者,宜以公正为心,以廉洁自守”。是历代监察官员都被要求的品格。另外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后,监察官员一般须是科举出生的进士,如宋代的台谏官90%以上具有进士身份,明清时则明确规定只有进士出身才可

20、考选监察官;而唐代还规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清代则规定出任知县经三年考满才可做监官。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什么特点?,官员选任,标准严格(品德,学识,实践经验等),材料三汉代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清代,监察御史为从五品,远高于县令。在权限上,明代监察御史身兼两职,在京则监督两京直隶衙门百官,纠勤官邪;在外,则奉旨专事巡察,谓之“巡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3)从汉到明清,中国监察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迁说明了什么?,信息:监察官员由位卑权重、以小制大,而到明清时期监察御史的职权和品

21、位比之前代都有所提高。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它体现了皇权控制下的制衡原则,为巩固至高无上的皇权、制约官僚腐败发挥了作用。,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必须严格服从中央。2、中国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源:(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

22、定理论基础,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形成,汉至宋发展,明清加强到顶峰并衰落,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其斗争结果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 在农耕文明不断发展的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促进民族融合。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2)消极作用 随着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其消极作用居支配地位: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

23、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儒学成为正统,政治理念确立世界领先,气势恢弘,(一)秦朝1、思想:(1)崇尚法家思想(2)焚书坑儒2、文化:

24、(1)以法为教、严禁私学(2)统一文字(“书同文”):小篆(3)艺术:雕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评价: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作用;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秦汉的思想文化文化昌盛,气势恢宏,焚书坑儒,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具体步骤:焚书、坑儒,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材料一:教材P8引言部分。,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

25、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中国古代史,(1)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地位怎样?原因是什么?,(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原因:儒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违背了历史发展。,(2)根据材料一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怎样?原因何在?怎样评价焚书坑儒?,(2)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原因: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朝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法家思想主张改革和建立中央集权国

26、家,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要求。评价: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总之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根据材料二到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3)西汉建立后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原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主观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客观原因)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27、),(4)根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出现了怎样的后果呢?,1.经济恢复2.社会稳定3.国力日盛,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放纵、姑息边境不宁和亲王国问题中央软弱无力,(5)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此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土地问题、边境问题与王国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即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

28、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思想:必修:P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二)汉朝:1、思想:形成思想大一统局面(1)汉初无为而治,经济得到恢复(2)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体系。(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加强君权的需要,同时对君权有一定制约,

29、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特点:,兼采各家思想(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唯心主义,带有神学倾向,实质:,借助神权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作用:,积极,消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大一统局面,2、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3、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

30、,评价:,新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扩大官员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现实需要: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大一统局面巩固,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董仲舒发展:新儒学迎合了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推崇。,提示:()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西汉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本

31、质都是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注意区别本质、目的不同表达),抑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封建统治思想的演变(1)治国思想变化:回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加强镇压,实行暴政;,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家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2)专制: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明 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正统,高潮-理学新的儒学体系,批判时代特色的新思想,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

32、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 C.孟子D.易经,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B“以仁入法”C“心即理也”D“致良知”,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

33、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 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A BC D,2、秦汉文艺汉赋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

34、文体。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绘画艺术代表作: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地图,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西汉纸,3、秦汉科技(1)造纸术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原料:树皮、破渔网、麻头制造工艺:制浆制纸晾干,蔡伦改进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取代了竹木简和帛,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

35、料。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3、秦汉科技(1)造纸术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2)指南针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3)天文观测仪器最晚在汉武帝的时代,天文家们已经使用浑仪。(4)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3、秦汉科技(5)九章算术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成书年代:东汉,特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地位: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

36、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九章算术:,东汉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英文版,约成书于东汉时期,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专著。,2、文化:(1)科技:造纸术(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东汉蔡伦改进);农业(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医学(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2)艺术:楷书形成(钟繇)(3)文学:汉赋,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史记(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汉书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4)文字:小篆、隶书(5)绘画门类的丰富。,秦国条件:,2、过程:,统一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拓展疆土: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南征越

37、族(统一岭南)修灵渠、设四郡;管辖西南夷,五尺道;任命官吏,1、实现统一的原因:,社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经过长期的战争已形成局部统一,秦国国力强盛、秦王雄才大略、统一注重谋略(远交近攻),复习:秦统一中国,3、意义:政治上,结束长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民族关系上,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秦汉文明,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实现中国历史上第

38、一次统一,初步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民族之抟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发展 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汉武帝时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击匈奴、收河套、修长城、建直道,加强北部边防;征百越、修灵渠、设岭南郡;开辟五尺道,任命“西南夷”官吏;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刺史制度,与匈奴:战争、和亲。与西域:张骞使西域,汉设西域都护府。与越族:秦修灵渠;统一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汉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西南夷:设郡管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39、儒术”、天人感应、大一统;汉武帝启用儒学,建立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标志),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典例6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

40、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答案:(1)区别:分封制下,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出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

41、。意义:在国家制度中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典例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8题)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

42、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课程结束,SWOT分析模板,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市场分析人员经常使用这一工具来扫描、分析整个行业和市场,获取相关的市场资讯,为高层提供决策依据,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它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进行竞争对手分析中也经常被使用。SWOT的分析技巧类似于波士顿咨询(BCG)公司的增长/份额矩阵(The Growt

43、h/Share Matrix),,什么是SWOT分析,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SWOT分析传统矩阵示意图,外部环境,SWOT行业分析适用范围,业务单元及产品线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自身SBU SWOT分析,企业自身SBU SWOT分析,主要竞争对手SBU SWOT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当选择行业领域中只有少数竞争对手时,可以考虑做SWOT组图进行比较,SWOT分析步骤,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矩阵,制定行动计划,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

44、能力因素。,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SW优势与劣势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提高公司盈利性,产品线的宽度,产品的质量,产品价格,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服务的及时性,服务态度,竞争优势可以指消费者眼中一个企业或它的产品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任何优越的东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寻找与竞争者或行业平均水平比较,公司的产品与服务有什么优势/劣势;而不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衡量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一定努力,建立自身竞争优势,引起竞争者注意,开始作出反应,直接进攻企业优

45、势所在,或采取更为有力的策略,竞争优势受到削弱,寻找新的策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根据SW分析,公司建立并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在维持竞争优势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因为一个企业一旦在某一方面具有了竞争优势,势必会吸引到竞争对手的注意。,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主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1)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2)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3)竞争对手作出有力反应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企业分析清楚了这三个因素,就会明确自己在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了。,OT机会与威胁分析(外部环境分析),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环境威胁,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

46、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公司的竞争地位受到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公司行为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该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OT机会与威胁分析方法一:PEST法,PEST法,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垄断法律环境保护法税法对外贸易规定劳动法政府稳定性,经济周期GNP趋势利率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失业率可支配收入能源供给成本,人口统比收入分配社会稳定生活方式的变化教育水平消费,政府对研究的投入政府和行业对技术的重视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技术传播的速度折旧和报废速度,OT机会与威胁分析方法一:波特五力模型,竞争者,供应商,客户,替代者,新进入者,进入

47、本行业有哪些壁垒?它们阻碍新进入者的作用有多大?本企业怎样确定自己的地位(自己进入或者阻止对手进入)?,购买者转而购买替代品的转移成本;公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来降低消费者购买替代品的风险?,供货商的品牌或价格特色;供货商的战略中本企业的地位;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从供货商之间转移的成本,本企业的部件或原材料产品占买方成本的比例;各买方之间是否有联合的危险;本企业与买方是否具有战略合作关系,行业内竞争者的均衡程度、增长速度、固定成本比例、本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退出壁垒等,决定了一个行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构造SWOT矩阵,在构造SWOT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

48、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案例:1997年香港邮政对特快专递业务单元做的SWOT分析,S,W,T,特快专递服务推出较早技术支持较强(如电子追踪服务以邮局为服务终端,服务网络覆盖面广,O,特快专递”过去的形象不太好认知率不高可靠性与速度不及私营公司,私营速递公司多以大公司为主要客户中小机构、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个被忽视的市场,香港近年经济不太景气,外部环境不利速递业竞争对手林立,正面冲突可能招致报复,制订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小,大,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