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783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浅说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事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固定的文化符号系统。当我们阅读文化典籍时,如果能对其中某些知识有所了解,对我们的阅读将大有裨益。下面将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一些文化符号进行简单解说,以期对我们的理解阅读有所帮助。        一、月亮的文化意象        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

2、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朗朗明月从古至今一路流转于中国人的广阔心灵空间,它凝聚着我们古老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成为高悬于天际的文化原型。月因其阴冷凄寒而成为女性的化身,代表了静谧与和谐,也反映了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成为失意者的象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们感到了月光之澄澈,人生之悲凉;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渗透的又是几多缠绵哀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帝王末路的忧郁;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文人笔下凄美的意境

3、了。月是忧伤孤独的,也是潇洒飘逸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是苏轼的淋漓畅快;“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乃太白的雄浑豪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欧阳公的缠绵悱恻了……李白可以“举杯邀明月”,与月“永结无情游”,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旷达。月还是美好理想的寄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吟风啸月,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对朋友的殷切关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4、婵娟”是对人生的最美祝福;“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是对淳朴生活的热切向往……        月是文人笔下永远说不完的故事,淡泊静谧、空寂通脱,或圆或缺、或阴或晴,让你在不经意的仰望中,心中总会萌生许多感触。        二、秋思的文化意象        从诗经时代开始,“秋思”就成为了一个

5、传统的文化符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总是与思念相连。——“自古逢秋悲寂寥。”随着季节的变化,秋的凄清萧瑟成为触动人们思绪的引线。“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离别的忧愁,也就成了秋思的情感聚焦点。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在他笔下,极力刻画了秋日的萧瑟冷清,那踽踽独行的“断肠人”,行走于天涯,在中国诗歌史上,勾勒了一幅凄凉悲伤的游子图。“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种思念是一种对故

6、土的依恋,是千百年来中国永远解不开的“心结”。游子在外思乡,其实妻子也在家思夫,因此“思妇”也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象。借思妇之口抒思念之情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法。“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少妇早已“肠断白蘋洲”,但她那愁肠寸断的悠悠相思之情依然跃于纸上,惆怅之苦,委婉含蓄。“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夜的长安城,捣衣的妇女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丈夫,盼望着早日结束战争,亲人团聚。这种思念之情似乎已传到了边关。“一夜征人尽望乡”。征夫思

7、妇的相思,在浓郁的秋色中传递着。家国的使命,又使这种相思少了许多的哀怨缠绵,多了几分悲情之美。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幅多彩寥阔的秋色图中,荡漾的依然是对故乡的思念,——“黯乡魂,追旅思。”所不同的是,没有了马致远的凄凉悲情,而多了一份戍边将士的沉郁雄浑。“浊酒一杯家万里”、“都化作相思泪”就是范仲淹的秋思之美了。        秋天,一个特别的,专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季节。 &n

8、bsp;      三、柳树、柳枝的文化意象        说到离别,唐代的人也许最为豁达。有人说,这里“盛唐气象”使之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男儿志在四方,离别在所难免。“客中送客”更是司空见惯,折一枝杨柳作别罢,一切尽在不言中。因为“柳”谐“留”音,更何况诗经中早有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纷纷”的佳句了呢?

9、因此唐诗就有了“客舍青青柳色新”“蒹葭杨柳似汀洲”等名句了。“柳”在唐人手中是一种含蓄的牵挂,而在陶渊明笔下却另有一番天地。陶潜爱菊,其实他也爱“柳”,五柳先生传可为证。 常思他何以在宅边植柳树,且以五柳先生为号呢?百思不解之时,偶读到台湾东海大学薜顺雄教授的文章,才知柳树在晋代文学中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        1.柳是集天地之精灵而生的一种珍奇的树,所谓“含精灵而寄生”“是精

10、灵之所钟”;        2.柳刚柔相济,尊重生命的庄严,保持生命的丰盛与价值,所谓“应中和而屈伸”“保休体之丰衍”;        3.柳有原则,能坚持,绝不任意动摇根本,值得人们敬重,所谓“结根建本,则固于泰山”“倍永贞而羡”;        4.柳的生命力强韧,能突破一切生长环境的困境而生长,所谓“惟尺断而能植”“虽尺断而逾滋”;        5.柳不扭曲自己,而自然地生长,所谓“配过生于自然”……陶渊明偏爱柳树,以柳树来暗示自己的思想、处境、个性、行为等,才会特意撰写五柳先生传这样一篇文章,来作自况,以示知于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