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6401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说“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 今人享受现代文明已达登峰造极,然危害人体的稀奇古怪疾病也紧随而至。究其根源,乃人的错误理念、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新的文明疾病。继而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不断加剧。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当今人们的健康状况,须从源头抓起,根据阴阳平衡原理,归结为四面八方。即:人要动、体要松,脑要用、心要空,趣要众、欲要控,气要通、意要封。一、 人要动、体要松人靠“动”这一生命的基本形式,维持生命,发展文明,进化自身。可是,随着物质文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交通的空前便捷和私家车的普及,逐渐放弃了行走这一基本活动,退化了亿万年传承下来的腿脚功能。弱化了与之相对应的脏腑机能,不用则废吆!与此同时

2、,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紧张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使人身心疲惫,体态得不到放松,特别是夜生活和烟酒过度,加剧这种态势。 现代文明生活下产生的疾病,多为这种错误理念、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所以,健身的第一要务是:人要动、体要松。气功、太极拳是动静松相结合的典范,都强调体要松,做到这点,算是初步入门。活动,尤其是锻炼时,运用意识引导,提高情绪性,收事半功倍之效。二、 脑要用、心要空人脑无时不在运转,强调“用”是区别于常态的更加自觉、更加深刻、集中意识于某一对象的思维活动。通过用脑,增进智慧,提高思维能力,有益健康。踏上社会以后,用脑主要为:了解自己和周围生活(人、事、境)的真相,不被各种假象所蒙

3、蔽,引导自己正确的前进方向,以及与人、事、境相处的准则,不出重大决策性错误。炒股可算极尽用脑。分析大盘走势,做出买卖决断,无不是观察分析各种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以及周边形势后,经过反复思量应对的。如此说来,炒股符合健身祛病要求?否。因为炒股过程心不空、体不松。随着股指上下波动震荡,股值瞬间涨跌,人心翻滚绷紧,情绪急剧起伏,何来心空体松。对心理素质“放不下”的老人远避为好。“心要空”比“脑要用”难度大得多。只有虚怀若谷、清心寡欲,凡事不执著、放得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烦恼、妄想,进入自在、安详的宁静境界。这是返璞归真、远离疾病的最佳处方。三、 趣要众、欲要控兴趣多样的人,充满生活情趣,富有生命

4、力。首推看书学习,可持续发展最久,内容最丰富,收益最大。其他,静如琴、棋、书、画,动如散步、旅游、球类、游泳、太极拳、交谊舞,都有助身心健康。值得大力提倡的是培养从事家务的兴趣,这是被人们忽视的。其实,家务不仅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且有宽阔的兴趣地域和“人要动”的空间。用良性情绪,掺有兴趣从事家务,不仅可以减少思想负担,对健康大有好处,也是世上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兴趣超过一定界限,或变异成为迷恋贪婪,以致老年人精神、体力透支过度,当为大忌,严加控制,否则变益为害。懒,是与某些活动迷恋过度形成贪欲反向的另一种贪欲,是人要动、脑要用、趣要众的思想障碍,不可与养生混同。四、 气要通、意要封气

5、在体内,犹如城市的交通。通则畅达,堵则梗塞。气血通畅,百病不长。做到心空体松,气必细长均深。如加意念引导,使气通达体内细微各处,则于健康更上一层楼。通过呼吸形成体内气流运行情况,受人体活动支配,更受思想情绪影响。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人的意念无时不受外界干扰,现代大城市充满各种挑战、诱惑和陷阱,更使人心猿意马,心神不安。生活在如此复杂多变、诸多矛盾的环境中,受潜意识支配,某些人群的情绪不免产生异常波动,原来柔和均匀的呼吸节奏随之变为短促无序。旷日持久,形成气滞血凝,出现某些症状。这时候,做气功是最能见效的。若不及时休整,心态不能恢复平和,必病无疑,或为重症埋下隐患。为此,须对产生阴影的意念拒之门

6、外。如封似闭,使心不随境转,处喧无恶,涉事无恼,保持内在的宁静,气血自然顺畅。“心要空”主要消除烦恼妄想,不随内生。“应无所事而生其心”;“意要封”重在防负信息,免受外扰。精神驾驭体内,不受环境影响。两者组合,为“内无所营,外无所逐。”此即老子所谓之大道也。以上四面八方,相互关联,互为对立统一,是一个有机整体。浅说内容绝不是短时间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只有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探索。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每日明白一点道理,试着去做,从日常点滴做起,日积月累,自成习惯,逐步建立新的生活理念,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下去,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东海老人,退休二十年回顾小结2009年8月10日整理2011年7月

7、10日修改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续)(一)心空宗旨内不乱 无所营空,才能容纳万有。心空,不是什么都不想,善恶不分,是非不分,而是在分辨善恶是非中,不起任何贪爱挚著。告戒人们:不要妄想,对眼前一切境界都要看作是空的。静心,不是让你的心性死灭,而是变得更加敏锐,更加智慧,更加愉悦。经典净化身心是祛病健康的第一要务。静时无一杂念,凡事气在先行。意识引导动作,情绪性。清心寡欲,调整呼吸,练精化气,练气化神。静守正松细长(意、姿、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法则活在当下,感受生命(意感)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则心自静。老子言:在内忘记心中的欲望,在外忘记外界的诱惑,则内外合二为一,归于自然,这样便达到

8、了大道。淡泊,不是无奈的安贫守困,而是主动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习惯平淡朴实的生活,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有此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名逐利;有此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攀比、嫉妒,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排斥于外,使重重无形绳索自动脱落。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明理心清静,心真诚,这是健康的根本。人的痛苦大多源于不自觉地陷入错误的想,因为忧虑多、烦恼多、牵挂多、是非多,使身体的器官细胞改变破坏了,才会有病。真正的享受必有心灵参与愉悦、升华。令人炫目的高消费,使感官肉身得到某种享受和刺激,而心灵未必和肉身一致,甚至背道而驰,有悖于“最忌身之

9、劳碌,心之外驰”也。故曰:“宁静最美。安定最乐。”珍惜自己的福份,不要享受过分。非为吝财,只缘惜福。福份有定额,世事无完美,不要追求圆满。月亮只有 一二日圆满,更多时候是残缺的。要以“残缺是常态”的理念看待和理解自己以及人生。(二)意封宗旨外离相 无所逐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是不要,不可贪嗜经典精神驾驭体内,不受环境影响。终日不离一切事,不为境所缚(迷、惑)心不外驰,随息自在事来心现,事去心空。对境忘心,应物无心。心中有禅味的人,耳中听到的都是八万四千的诗偈。心中有欢喜的人,眼中看见的都是赏心悦目的景色。心中有道念的人,脸上展现的都是祥和愉快的笑容。心中有佛性的人,身上感受的都是善人共聚的快乐

10、。法则人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克制自己的冲动。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息怒的修养核心。常怀感恩怒自息,烦恼只欺不容人。防急,养肝之要戒急,是摄生第一法也。追求目的,同时欣赏过程。天地万物皆始于从容,卒于急促,前者和气,后者尽气。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人生三诀忍耐、吃亏、装糊涂忍难者必能奋斗,忍气者必能和谐。明理人的错误观念,往往把快乐和幸福过于归至源自身外,金钱、物质、名位这是心随境转的总根。一般人在境上起念,境好起贪,境恶生瞋,经常为境所役,不得自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持欢喜心,这种欢喜心不是从外面刺激来的,是从本性里面,法喜充满,平等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宽容即心不随境转故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

11、己。东海老人 学习整理2011年7月16日返璞归真 远离病症(再续)(一)何谓幸福?含义人的快乐和幸福是一种身心感受和内在主观意识。其本质是对拥有的正确态度,包括对外部条件(诸如事业成功、财富创造,家庭美满)的自信与知足,以及心灵(智慧、品性、身心健康等综合凝成的精神境界)的宁静与安定,智者能尽情享受现在的拥有,愚者整日为没有的东西苦恼。幸福的外部条件与心灵互为依存,协调发展。没有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幸福便是空想和奢谈。心灵空虚的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也难以同快乐和幸福挂上勾。奢侈的生活方式,至多给人一种浅薄的优越感。转化幸福的外部条件与心灵,犹如上层建筑与基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物质条件改善之

12、初,身心适应,幸福感逐步上升。如果外部条件(金钱、物质、名位、美色)梦幻般变化,心灵由安宁变为躁动,经不起外界诱惑,必起贪婪,引向罪恶深渊。首先破坏的是基础,随之外部条件也荡然无存。如果事业受挫,财富遭灾,殃及心灵,祸不单行;尚若心灵坚挺,总会走出黑暗,抵达黎明,幸福还会降临。 缘由超出自己本该拥有的追求,就失去轻松愉快,心存杂念太多,形成各种羁绊,势必破坏安宁。一旦为了钱财贪欲丧失人格,则不当的外部条件反成烦恼的根源,变为谋害幸福基础的凶手。幸福既不是刻意追求外部条件可得,更非玷污心灵能随意掠取。深切的幸福感果是幸得之日,更在痛失之时。糟蹋幸福,幸福离你越来越远;珍惜幸福,幸福陪你更近更久。

13、(二)何来幸福活在当下人们一日三餐,匆忙吃下各种食物,时而闲谈,思考事情,同样的态度对待生命的瞬间,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执著于对未来的幻想中,错过了对生命真实过程的心领神会,结果人生索然无味,让身边的幸福处于不经意的流失之中。如果我们从日以继夜运转不息的头脑中跳出来,回归到我们的身心,把注意力聚集到我们的器官,聚集在自身的心灵,当下即是即足的味道自然呈现,内心就像大海汹涌的波涛渐趋平静。这时,生命的喜悦真正感受“宁静最美,安定最乐”。明心见性一切经论、法门,时尚的身心美学家、心灵导师,无不围绕一个研究探讨中心境和心的关系,如何超脱,解救心灵。境外界事物,心对境生起的念头和思想,性心的本源。心

14、,随着社会这个巨轮旋转,常常身不由己,有时活得很累、很烦,甚至恐怖、焦灼。俗称身不由己,实乃心不由己,随境转故。从根本上讲,增强幸福感,就是增强“自心”、“见性”的功力,令心不随境转,从心有所执,身有所系,转为心无墨碍,无所执系,就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外部条件不如意带来的烦恼和忧患。一切随缘随缘是一种心态,并非不作为。随缘是应变,不放弃内心的独行,随缘是一门生命艺术,教人如何活着不累。日常生活中,一切随缘,学会适应,学会喜欢,看得惯、听得进、想得开,什么也不计较,不在意,不怨天尤人,不满腹牢骚,就可以减少许多心思,许多包袱。由是,在任何环境下生活都很自在,与任何人交往都能和谐,遇到任何事

15、情都能从容应对,可以做到“终日不离一切事,不为境所缚”,尽享美好生活的憧憬。东海老人 学习小结2011年7月26日写 后 感每个人的生理特征、精神潜质不同,因而追求生活的思维和方式有异。以上选写的三篇短文内容,是多年来对己之症的养身至要,绝不是己经做到了一些,做好了一些,仅是最适合于我、最为我需的“处方”。作为修身励行的座右铭,我将永远站在起跑线上,身体力行,坚持前进,不断取得成效,创造自身享用的真实财富。东海老人2011年8月6日全文 2011年 9月10日定稿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09春行政管理本科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

16、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我的论文从确定题目、拟定提纲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后的定稿,得到了x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论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渐趋模糊,但却使国家次级的经济形式城市经济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依托。世界各国(地区)政府都正积极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而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则是推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理所当然地

17、受到了各国(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市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撑点,也是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手段,若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障碍。未来10几年,中国城市化将进入从40%发展到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城市公共物品有效地供给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研究我国城市公共物品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最终将论文题目定为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其次,说说文章的具体结构。论文阐述了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及城市公共物品供给

18、方式,着重探讨目前提高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方法:树立“公共财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加大对城市公共物品的投资 ;改进政府对公共物品生产的管制方法 ;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等。只有切实做好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才能使公共物品满足城市公众的需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唯有如此,和谐社会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本论文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探索不够深入,还需要继续进行思考和探索。最后,再次感谢x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与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专业老师在这两年来我的教育与培养,使我初步掌握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感谢本专业同学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也很难忘!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们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