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51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文中的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都是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女性,同在三闾大学谋职的范懿、刘小姐,一个是讲师,一个是助教,自然是有知识的,即使是因“病”赋闲在家的汪太太,也是带着“中国画”和“钢琴”两份中西合璧的文化嫁妆来到汪家的知识女性。她们深受“五四”新思想的洗礼,又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内心萌动着女性主义意识,但她们并没有远大的理想,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还扎根在她们脑海里,结果她们甚至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一、 庸俗堕落的鲍小姐在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上,一位性感女郎引起留学生们的高度关注,她就是鲍小姐。“她只穿绯霞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可是苏小

2、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有关鲍小姐的描述,在围城中所占的篇幅不多,只用了不足20页,但她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小,她是小说中第一个明确受作家批判的角色,她作为方鸿渐情欲的引诱者,可算作方鸿渐情爱生活的开端。鲍小姐有未婚夫,但在法国留学时却不忘寻找快乐。鲍小姐留学西洋,洋墨水喝了多少尚不得而知,却带回了放荡、不守妇道的德性,在回香港的旅途中与偶遇的方鸿渐纠缠在一起,为了引诱方鸿渐,鲍小姐和

3、方鸿渐攀谈时说:“方先生,你教我想起我的fiance,你相貌和他像极了。” 鲍小姐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的道德观念中是放荡和不检点的代表,在小说中自然成了作者抨击、批判的对象。同船的孙太太惊讶鲍小姐这个又黑又粗又没有什么美感的女人居然引诱得了方先生,苏文纨认为在大众目光睽睽之下与方鸿渐调情的鲍小姐不要脸。苏小姐与孙太太闲聊时,苏小姐也说她“行为太不像学生,打扮也够丢人”,不仅他们看不起鲍小姐,作者对鲍小姐也持否定的态度,“在她的身上中国国体已经荡然无存,她是西方纵欲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的集成,无怪乎作者有意冠以鲍姓,取意鲍鱼之肆”。在船靠岸时,鲍小姐“扑向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怀里现在全明

4、白了,她那句话根本是引诱。”这不仅证实了鲍小姐有意勾引方鸿渐的事实,同时揭示了鲍小姐的功利态度。她选择这样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决不会是因为爱情,而是其可供自己留学,可以让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由此可见,鲍小姐确实是庸俗堕落的知识女性的代表。作为作者设置的欲望化女性形象,鲍小姐是道德上不检点,放荡情欲,卖弄风情的女性类型。作者对她的讽刺也是明显的,最为辛辣的莫过一句:“她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人人都说她淫荡、不知羞耻,但是如果对她的人生细加审视,这种看法就变得让人深思。在那个年代,对一个从小被父母差唤惯了,心思伶俐的贫家女来说,想要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更好地生活,是很不易

5、的事情,所以,除了嫁给这个有实力,能助她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丑男人外,她没有更好的路可走。但当一个女人把自己的一生卖给一个男人时,她便失去了享受爱情,享受快乐的权利。作者借汪太太的心思,道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女权那样发达的国家像英美,还只请男人当上帝,只说he,不说she。女人出来做事,无论地位怎么高,还是给男人利用,只有不出面躲在幕后,可以用太太或情妇的资格指使和摆布男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女人是没有自由追求生活和权利的。二、 被讽刺的苏文纨苏文纨是围城里最先粉墨登场的女性,历来作为被讽刺的对象,倍受男性的歧视和反感。苏文纨在里昂研究法国文学,做了一篇中国十八家白话诗

6、人的论文,新授博士。女博士衣服极其斯文讲究,眉清目秀,“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文头钢笔划成的平日里就有一种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作者首先白描苏文纨的外在形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讽刺嘲弄的意图。“苏小姐虽然出身名门,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但实际上她的身上少了一点中国大家闺秀的温柔敦厚,更多地沾染上了巴黎上流社会社交圈中贵妇人的矜持自负,卖弄风情与盛所凌人的习气。”由此,这个女人身上虚荣做作、有心计、孤傲的一面便初现端倪了。而在故事发展的后续情节中,苏文纨的这些本性便逐渐清晰地显露在读者面前。她出国留洋获得博士头衔,并不是为了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内涵的新型知识女性,而是由于精明

7、的苏文纨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待嫁条件最为完美的女人,用学历给自己的婚姻加高一个砝码。她在回国的途中相中了懦弱无能的方鸿渐,“她对方的家世略有所知,见他也不讨厌,似乎钱也充足,颇有意利用这航行期间,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苏文纨对方鸿渐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恋,她追求方鸿渐也不过是看中了方的懦弱无能。让人质疑的是,苏文纨为什么不把绣球抛给追求自己多年的赵辛楣?做为有知识、虚荣、家庭背景较好的苏文纨,应该选择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赵辛楣才对,书中交代,“她跟辛楣的长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暖和的春日。”此时从作者笔间的叙述可以看出,不管

8、苏文纨所认为的理论是否成立,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才女”是有思想的,此时充分显现出一个知识女性的理性特质。做为婚姻大事她不会单纯从“感觉”出发来选择方鸿渐这个“不讨厌,但全无用处”的人。本人认为,苏文纨之所以弃赵辛楣,围捕方鸿渐,是希望以后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生活,都能够着实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重,让自己成为永远主宰一切的女王,而方鸿渐的性格恰恰符合了她的标准。所以从船上的“善意独裁”到家中的“围捕沙龙”,都是苏文纨精心设计好了的。她想以这种方式让方鸿渐明白自己把伟大而高贵的爱情施给了他,让他了解自己喜欢他是有点委屈,有点无奈,以此牢牢地将他困在自己处心积虑设计好的“围城”中。当苏文纨发现方鸿渐爱

9、着的是她的表妹唐晓芙时,她自私的嘴脸就完全地暴露了出来,恼羞成怒地在唐晓芙面前大骂方鸿渐是骗子和恶棍,并把他买假文凭和船上偷情的事都一一抖落出来,从而达到了拆散方唐两人的目的。苏文纨和方鸿渐决裂之后出人意料的迅速投入曹元朗的怀抱。方头钢笔划出来的苏博士和滚圆脸的“新古典主义”诗人曹诗人站在一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作者让苏文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更加彻底了。 苏文纨“是个复合体。她的相貌是经过美化的一个同学。她的心眼和感情属于另一人;这人可一点不美。走单帮贩私货的又另是一人。”苏文纨嫁为人妇后,倒干起走单帮的营生了。“她每次飞到重庆去,总带些新出的化妆品、药品鸿渐惊异得要叫起来,才知道高高荡荡这

10、片青天,不是上帝和天堂的所在了,只供给投炸弹、走单帮的方便”清高孤傲的苏文纨发起国难财,曹元朗也当上“战时物资委员会”的处长,这对才子才女夫妇也算是锦瑟和鸣。可见作者讽刺奚落之意愈加深入,还不忘重描她自作多情之虚荣本性,赵辛楣说,“方才我送她出门,她说她那儿还保存我许多信那些信我全忘了”从孤芳自赏的大家闺秀到唯利是图的贩夫走卒,作者绝杀式嘲讽了这样的女性形象。苏文纨是小说中作者塑造的最为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她既虚荣又富有心机,而且残忍、自私;另一方面,她对方鸿渐的爱很执著,可惜把恋爱当儿戏的方鸿渐只把她当作暂时的情感替代品,最终她也没能与方鸿渐共筑围城。她做为新知识型女性迷失了方向,一

11、直不明白自己要筑的围城是什么样的,所以在围城筑不起时就只能破罐子破摔了。如果她能像一个真正的知识女性一样收敛自己,提升自身修养,方鸿渐之辈即使不会爱恋她,至少也会真诚地把她当作红颜知己。三、 清新脱俗的唐晓芙唐晓芙犹如划过围城上空的一颗闪亮的流星,明亮而纯洁,美好如出水之芙蓉。她是书中男主人公心目中的理想异性,是书中唯一的亮色,是有着独立意识的新知识女性代表。“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将她嫁给方鸿渐。”由此可见作者对唐晓芙的偏爱和赞美。的确,在围城中可以梳理出的60多位女性中,作者唯一没有调侃、讥讽的就是这位唐小姐,而且作者给唐晓芙取名也颇有深意:“唐”通“塘”,也就是指池塘;“晓”

12、就是早晨、天亮;“芙”是荷花的别称。三个字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池塘里早晨刚开的荷花”。二十岁左右的唐晓芙,“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既要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肢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的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平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女孩子

13、。”从上面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唐晓芙在作者眼里是完美的,是男主人公心中理想的异性,是女性美的化身。“除了一个唐晓芙外,围城中的所有女性都无一例外的遭到作者的冷嘲热讽。” 唐晓芙的性格是丰富的,但她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些都可以从小说叙事中见端倪。唐晓芙和方鸿渐在苏文纨家初次相识,起初唐只是怀着好奇心坐山观虎斗即她自认为方与赵之间为苏而起的唇枪舌剑。然而由于方对苏并无追求之意,使得这场“战斗”并未打响,唐便觉得有些失望,这是她的一种孩子气的天真相的表现。她不如苏文纨在情场上的手段老练,她把爱情看成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当唐与方第二次在苏家相遇,共同的遭遇沈太太身上难闻的气味,使他们成了“患难之交”,彼

14、此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对待爱情,唐晓芙能主动争取,不愿受人摆布。唐晓芙之所以和方鸿渐交往,源于“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这样干预,自己偏要让他亲近”。这样,她和表姐苏文纨有潜在的对抗。她聪明,因此她很快就感觉出方鸿渐在初次见面时说的那些话,都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唐晓芙的天真烂漫给方鸿渐纨绔子弟玩世不恭的人生注进了新鲜的血液,而方的老生相又填补了唐的幼稚心灵。可以说,他们俩是互补型的。然而,他们的爱情却犹如新生事物,基础不够坚固,极易被恶势力摧残,小说中唐晓芙有这样一段话:“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从这

15、可以看出,唐晓芙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她天真的性格。然而在那种社会,她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爱情的新芽刚刚萌发就有被扼杀的可能,最终方鸿渐与唐晓芙的恋爱经不起风雨的考验,终究被雨打风吹去。杨绛说:“也许两人成不了恋人,即使是恋人也要分手。” 尽管唐晓芙一直认为爱情是曲折而又伟大的,然而她的情感却是遇到一些波折便屈服,并不会去争取。她是那个年代、那个社会,书香门第家庭小姐的化身,她们的心是善良的,头脑是乖巧的,却经不起旁敲侧击,顶不住恶势力的压迫,只能屈服于黑暗统治,忍痛割爱。当然,唐晓芙还有她傲慢的一面:当她与方分手时,她本想给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却迟迟开不了口,宁可忍痛至于生病。试想她如果对爱情

16、有坚定的信心,减少一些傲气,也许她的结局不会如此。她是不幸的,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四、 工于心计的孙柔嘉在围城众多的女性形象中,孙柔嘉引起的争议是最多的,但不论怎样的评论,“工于心计”这一性格特点是大家共认的。在围城中,作者对孙柔嘉的出场中进行了简单的描写,仅写到“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就是这样一位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平凡的小女人登上了围城的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说她不起眼是因为,论“风情”她不如鲍小姐,论“才学”她不如苏文纨,论“纯情”不及唐晓芙,她实在是太平凡了,但她却牢牢地把方鸿渐

17、围捕在自己织就的围城中。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孙柔嘉在城外是怎样围捕方鸿渐的。从上海到三闾大学,孙柔嘉极力表现自己的温柔、天真。方鸿渐说起鲸鱼牙齿缝里溜得进一条大海船,孙小姐天真幼稚的表现,实是她对方鸿渐的爱情“有了心事”、有了围捕的策略。孙柔嘉途中生病时默默流泪,梦魇后问鸿渐“为什么鬼长不大的?”都是把自己扮演的楚楚可怜,柔弱、胆怯而温顺,而这些不过是她驯服男人的手腕,孙柔嘉深谙男人对女性的癖好,她以退为进的围捕方鸿渐,让他在自己面前产生优越感和保护自己的欲望。到了三闾大学,孙柔嘉上课时,学生造出“I am your husband.You are my wife” 等诸如此类的侮辱性句子,孙

18、小姐没有找自己的监护人赵辛楣哭诉,而是来到方鸿渐这里,“别转脸,手帕按嘴,肩膀耸动,唏嘘哭起来。鸿渐急跑去叫辛楣,两人进来,孙小姐倒不哭了。”直到后来,孙柔嘉利用同事陆子潇写信追求自己的事,求助鸿渐,“我照方先生的话去做,不会错的。我真要谢谢你,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错了事。我不知道怎样做人,做人麻烦死了!方先生,你肯教教我么?”孙柔嘉那一副柔弱、天真、温顺的外表,实则是驯服男人的手腕之一。而方鸿渐呢,正好进了她围捕的网,“这太像一个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儿了孙小姐不但向他求计并且对他言听计从,这使他够满意了。”孙柔嘉进一步收网,“外面呃闲话多,真讨厌!”, “不知道什么混蛋

19、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写信来问”乃至方鸿渐和孙柔嘉勾手走路被李梅亭和陆子潇误会时,“孙小姐把鸿渐勾得更紧,不回答鸿渐忽觉身心疲倦,没精神对付,搀着她手说:我可句句当真。也许正是我所要求的。”至此,孙柔嘉成功围捕了方鸿渐。她在主动追求爱情上,主动制造各种机会把自己的情感暗示给方鸿渐,并想方设法促使方鸿渐向自己表白爱情。她虽受过良好的教育,接受了新思想,但在男人面前,还是竭力保持女性被动、矜持的形象。从她的“煞费苦心”可以看出,孙柔嘉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式女子,可思想还是受着传统文化的束缚,有许多旧式女子的弱点。婚后,两人恋爱时蒙的面纱逐渐揭开,最原本的面目、个性逐

20、渐暴露。“她强迫鸿渐说出他过去的恋爱。他不肯讲,经不起她一再而三的逼,讲了一点。她嫌不够,鸿渐像被强盗拷打招供资产的财主我会吃这种隔了年的陈醋么?”孙柔嘉事实就是吃这种隔了年的陈醋,善妒而乖僻。后在重庆遇见苏文纨,孙柔嘉奚落鸿渐到“灵魂恐怕早给情人带走了”,刻毒的说苏文纨“我觉得她太贱。自己有了丈夫,还要跟辛楣勾搭,什么大家闺秀!我猜是小老婆的女儿罢。像我这样一个又丑又穷的老婆,虽然讨你的厌,可是安安分分,不会出你的丑的;你娶了那一位小姐,保不住只替赵辛楣养个外室了。”孙柔嘉强烈的妒嫉心和虚荣心可见一斑。她这种从“羞缩缄默”外表下渐露的“专横与善妒”个性,正是“中国妇女为应付一辈子陷身家庭纠纷

21、与苦难所培养出来的”。孙柔嘉婚姻城内起火,一个重要外力是她没有处理好双方家人的关系。对充满封建专制作风的方豚翁,两个来调查自己陪嫁的弟媳,没管教的侄儿,都令她非常讨厌。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应该清楚,对待家人,要付出的是关爱和包容,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瞧不起、出言不逊。由此可见孙柔嘉的思维有限性,缺乏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思想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孙柔嘉只所以有着双重性格,又那么有心机,本人认为这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她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从小便懂得自己争取利益。“刚大学毕业,青年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父亲恳求辛楣为她谋得外国语文系助教之职。”在三闾大学遇到挫折,她会积极化解。以此可以看出

22、她具备独立生存、自主谋事的能力。对方豚翁反对自己出去做事,她反唇相讥,“我孙柔嘉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你们方家来当没工钱的老妈子!哼!你们家里没有那么阔呢。”孙柔嘉与方家二奶奶、三奶奶这两位只会在“围城”内外搞家庭斗争的妯娌的对比中,在与认定“女人的责任是管家”的方老先生、方老太太的对比中,表现出孙柔嘉现代女性自主谋生,独立承担人生的品质。这样一个寻求独立生存的女性形象,虽然声明“我本来也不要你养活”,却终究在精神上录求依附。孙柔嘉在亲情淡薄,亲属不和的情况下,没有警觉,反而极力讨好市侩、势利、爱搬弄是非的姑妈,寻求靠山。“孙柔嘉受过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陋;没有什么兴趣,却

23、有自己的主张。她享受的自由有限,能从城外挤到城里,又从城里挤到城外。孙柔嘉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个方鸿渐。”孙柔嘉是一个主动追求爱情成功而婚姻失败的形象。 “孙柔嘉虽然跟着方鸿渐同到湖南又同回到上海,我却从未见过。相识的女人中间(包括我自己),没一个和她相貌相似。但和她稍多接触,就发现她原来是我们这个圈子里最寻常可见的,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可见孙柔嘉代表了芸芸众生普通的知识女性,我们从她身上看到,把握自己的婚姻,关键是更多的关注自身。驾驭和管制男性只能适得其反。做为现代知识女性,经济独立是必要的,而婚姻生

24、活更需要个体的精神独立。结 论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知识女性形象,我们不难体察到钱钟书先生对旧中国女性的观念,他对笔下的众女性形象极尽挖苦、讽刺之态,甚至让人觉得冷酷和残忍。同时我们也从钱先生笔下看到众女性的努力,虽然她们深受旧社会的影响,为了摆脱男权社会这个大“围城”,不做男权社会的附庸品,她们通过求学,获得知识、技能,并自主谋事,从而在男人的主流社会中占得一席之位。但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女人的立足之地,文中以苏文纨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不甘心这种附庸、陪衬的角色,也努力过、抗争过,最后还是沦为男权社会下的牺牲品:鲍小姐投入了又老又丑的未婚夫的怀抱,苏文纨只找到了只支写歪诗俗不可耐的曹元朗,唐晓芙得不到真爱,孙柔嘉困死在“围城”里。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参考文献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吴洪聪、范伯群主编,1991年2月第1版,第445页;李玲,围城的男性偏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2004,第5期;代小冬,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再审视,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2006,第3期孔庆茂,钱钟书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10版,第114页;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同上;杨溢泽,钱钟书围城批判,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同上;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