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95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更好地保护徐州文化遗产10资源 一徐州文化遗产的昨天徐州古称彭城,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物华天宝,人文荟萃,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徐州的汉画像石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明清园林并称“江苏三宝”,又与汉俑、汉墓堪称徐州“三绝”。“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戏马台、泗水亭、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每处历史胜迹,都讲述着一段动人的英雄故事,使人不禁回想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徐州不仅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民间艺术之乡。数千年来,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无数勤劳而智慧的人民群众生息劳作,创造出灿若繁星的地域文化。柳琴戏、香包、邳州年画、丰县糖人民间文化是劳动人

2、民多彩生活的生动反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竞争力位居全国地市级城市前列的徐州,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徐州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梆子、江苏柳琴戏、徐州琴书、徐州香包、邳州年画、丰县糖人贡、邳州跑竹马等8个项目先后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文化扩展项目名录。此外,还有沛县武术、邳州纸塑狮子头、沛县泥模、睢宁落子舞等省级文化遗产。1.徐州剪纸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集中分布于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敬安镇,著名艺人有王桂英、衡瑞侠等。2009年12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

3、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徐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剪纸,作为中国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徐州剪纸、金坛刻纸)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徐州剪纸首次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填补了徐州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领域的空白。徐州剪纸的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面等)、特种剪纸等。徐州剪纸内容也由传统的表现手法转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剪纸新作,使内容更加广泛。2.徐州梆子梆子戏,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曲调的快慢节奏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来

4、指挥而得名,已流行于江苏北部三、四百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梆子戏的表演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有着自己的艺术规律和整套表演程式,将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融于一体。表演以虚拟为主,虚实结合,强调感情真实,节奏强烈,程式上规范严谨,技巧性高,具有淳厚、朴素、明朗的地域特色。梆子戏的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以慢板、流水、二八、非板四大板为主,音乐曲牌丰富,约三百余种。声腔主要由陕西、山西梆子衍化而来,在调式、旋律节奏以及语言音韵和演唱风格上,都体现了徐州方言介于中州语系与吴越语系之间,既有中原音韵的厚重,又有吴越音韵的轻柔之独特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梆子戏具有较高的观

5、赏性、审美性、思想内涵、审美理念及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独特财富。3.江苏柳琴戏柳琴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广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继之在徐州又从一般民间小戏衍化为一个有影响并独具艺术个性的地方剧种。1953年,徐州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教局,与艺人反复磋商后,以主奏的柳叶琴为据,正式定命为柳琴戏。国家非常重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

6、由地变化。柳琴戏的唱腔以徵调式与宫调式为主,徵调式温和缠绵,宫调式明快刚劲。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值得一提的是,柳琴戏的主弦乐器,从只有两根丝弦的土琵琶,通过改革多次研制相继制成了三、四、五、六弦的多种高中音柳琴。柳琴戏的脚色行当有自己特殊的名称,分小头(闺门旦)、二头(青衣)、二脚梁子(青衣兼花旦)、老头(老旦)、老拐(彩旦)、大生(老生)、勾脚(丑)、毛腿子(花脸)、奸白脸(白面)等。柳琴戏的表演粗犷朴实,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厚,身段、步法多具有民间歌舞的特点。4.徐州香包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我

7、国由来已久,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的徐州,在汉代时已经出现了香包工艺。当时的香包都用高级锦绣制成,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历经唐宋,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初,香包已成为爱情的信物,而且香包作为佩饰盛行一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工艺。以绣工精美见长,图案繁多,生动活泼,既有民俗寓意的祝福吉祥图语,也有简洁夸张的花草纹案,具有相当高的工艺价值。同时,香包兼具药用价值,这正是香包生命力旺盛的必要条件。制包人根据祖传秘方,选取中药宝库中数十种散发自然芳香,又具有养气调神、避邪功用的药材,经过特殊加工,成为香包的主要原料,亦成为百

8、姓们居家过日子所必备用品。徐州香包从造型上看,以新、奇、美、真为特色,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它形状非常多,有:心形、圆形、菱形、元宝形、蝴蝶形、花瓶形(保平安)、水滴形、长方形、人物娃娃等。徐州香包从内容上看,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徐州香包的题材也在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以戏曲人物脸谱、布袋和尚(招财)、麒麟送子、观音送福、两汉文化、卡通娃娃等为题材的作品,更适应当代人民的需求。徐州香包整体上生动、简洁、粗犷、质朴、极具装

9、饰性,局部刺绣恭谨细腻,相得益彰,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总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一不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浓厚的艺术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二徐州文化遗产的今天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保护城市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文化记忆。徐州是中国最早的九州之一,距今己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比本省的苏州、南京都要早,而且历来为军事和交通重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州被定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源远流长的邳州大墩子文化,还是新沂的花厅文化以及光辉灿烂的两汉文化,还有血脉一样构成徐州历史文化长河的,都有其独到的个性和非同寻常的价值。创造这些文化的先人足以自豪,我们

10、这些站在前人肩膀、前世文明平台上的现代人,应倍加珍惜这些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磨砺而延续下来的文化遗存,传承光大徐州的文脉。三保护徐州文化遗产的措施这些年在徐州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像徐州狮子山、小龟山汉代楚王墓的发掘保护以及徐州博物馆新馆、汉画像石馆的建设等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但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面对徐州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犯了许多的错误,人为的造成大规模的开发性的破坏,从而割断了徐州文脉,埋没了民族文化。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尤其是在最近

11、徐州护城石堤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政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徐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延续性、长期性和全民性,是经久的积累,是悠久的传统,是绵长的守护。保护徐州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徐州市政府的责任,更是徐州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我个人的感触而言,从以下方面来阐述保护徐州的文化遗产:政府1.徐州各级政府应始终高度重视文物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了文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徐州市政府出台的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

12、快文化名市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明确了文物保护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文物单位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指标优先安排,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有关税费给予减免。近几年,徐州市通过划拨土地,增加投入,减免有关税费等措施,先后投入近5亿元用于文物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为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徐州市文物部门还应注重文化遗产的发掘和抢救。在先后发掘10余处地下城遗址,并对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应采取原地保护的措施。重点加强汉代墓葬的抢救保护工作,先后发掘了狮子山楚王陵及陪葬俑坑,羊鬼山汉墓陪葬兵马俑坑,土山三号、四号

13、汉墓,睢宁刘楼汉墓,驮篮山汉墓陪葬俑坑等重要遗存,增加了徐州汉代王陵墓葬的内涵;发掘了火山西汉刘和墓、翠屏山汉刘治墓、碧螺山汉墓、凤凰山汉墓、奎山西汉墓群等一批重要的汉代中型墓葬。在旧城改造中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配合旧城建设抢救一批反映明清时期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古街巷,抢救保护10余处古院落,保存房屋500余间,面积7000多平方米。3.徐州市还应积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博物馆建设。在先后建立中国圣旨博物馆、钱币博物馆、铜镜博物馆和张伯英艺术馆等私人博物馆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博单位在市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加强,徐州博物馆2002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单位”。

14、淮海战役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馆、狮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徐州更要保护好这些著名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徐州城市的象征,也是徐州荣誉的标志。4.徐州市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物交流、陈列、展览活动。加大徐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宣传力度,积极与国外友好城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分别在奥地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成功举办了“中国徐州文物珍品展”、“中国徐州汉代文物珍品展”、“中法史前文明珍品展”等,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在突出楚汉文化特色的同时,注重发挥徐州历史上名人辈出优势,积极开发彭祖

15、、刘邦、苏轼、张竹坡、李可染、马可等历史人物的文化遗存和传奇故事,修复古迹,建造场馆,做好名人文章,进一步提高文化名城的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徐州地处战略要地、战争遗址较多的优势,综合开发楚汉相争、三国交兵、淮海战役等战争遗址遗迹,组织开展重大战争史料研究,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的战争文化。5.徐州的文化遗产应当整体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护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背景环境。徐州文化遗产反映了徐州的重要特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对市民进行历史教育,实地观察体验了解,让民众亲身感受一下文化遗址的重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文化遗产对徐州有多么重要

16、。文化遗产可以加徐州市民对徐州城市的自豪感,也可以以史为鉴加强市民的紧迫感。让全市民都行动起来,以身作则,来保护自己居住城市的文化遗产。个人而以个人而言,应先从思想上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懂得文化遗产对于自己、城市甚至子孙后代的独特价值。从而,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所关心、爱护和尊重。这样才能正确、更好地去保护文化遗产。再者从意识上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些旅客会在旅途中,大肆采摘树叶花草等作为纪念品,有的商贩以当地稀有的矿产为纪念品,甚至到了掠夺性贩卖的地步。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揽下。在此,需要打破有些游客狭隘的家天下价值观。还应多途径学习文化遗产的

17、知识 ,如果市民具有更多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对于合理保护徐州文化遗产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这里提倡的多途径,即可以从书本上学习,阅读众多旅游、地理、文物保护、遗产介绍的书籍;当然,最直观的还是亲身体会徐州文化遗产的魅力,身临其境,会有更多的收获。还应该多角度体会徐州文化遗产的美丽,徐州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精华的浓缩,无论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从一定意义上,都具有可视的效果,有的可以通过听觉、嗅觉、味觉等传播。多角度体会徐州的文化遗产,带来的感触是全方位的,也是立体式的,能够使你更加深刻地认识徐州遗产诸多美丽的界面。徐州的市民还应该从做法上审视自己,从价值观层面,也要不断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态度

18、和言行。在审慎的同时,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共同维护良好地旅游秩序和保护模式。徐州的市民还应从行为上约束自己,从道德层面,要强调慎独,避免一个人时,因为无人在场,而采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为等。最后,在执法上要严格要求,在执法上,某些执法部门存在得过且过的状态,有的执法单位采取某一时段的突击检查方式。对于执法要做到一贯严格,不能徇情枉法,也不可因为对犯法者的怜悯和同情而放宽限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整个社会的一大步。徐州市政府和徐州市民应把保护文化遗产并使之与时代生活融为一体作为自己的义务。在历史的长河中,徐州文化遗产光辉灿烂的文明,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冠军,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化之魂和文明存在。徐州城市有了延绵不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徐州就是富有个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富有魅力的现代化都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