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220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教育规划教材基础版第四册——宋词两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单元十七 宋词二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教学目标 1.了解雨霖铃 寒蝉凄切在写景抒情上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特点。2.领会词中曲折地反映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同时认识它的伤感的一面。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教学过程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二、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意境。 三、分析课文这首词写作者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本词分上下两阙。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

2、,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接着写“帐饮无绪”,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作品用“留恋处”结合上下文,表明“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于是这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下面作者又是怎样进一步地抒发情怀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因喉咙噎住而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这是柔情蜜意的

3、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以上是实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这里,一个“急”字,一方面紧扣上文的“无绪”,接榫自然,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下阙: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具有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作者驰骋想象,并运

4、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景色已甚暗淡,然而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

5、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韦庄就有“惆怅晓莺残月”,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

6、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本文结构严密,重点分明: 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由“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 本文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本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

7、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柳永在这首词里放笔直书,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这是适合多数市民欣赏趣味的,他们一听就“入耳酸心”,以获得感情上的充分满足。昔人所谓“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吹剑录),说明本词所含的乐曲适宜于少女的歌喉,美妙婉转而且凄楚,动人心弦,这是与内容的缠绵多感起着配合作用的。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

8、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四、问题讨论1. 下片“酒醒”暗示别后词人纵酒致醉,这与上片“帐饮无绪”是否矛盾?上片中词人与情人离别在即,纵有美酒,也没心情,实在难以下咽;下片词人纵情醉酒,实乃借酒浇愁,却又愁上加愁。2上片中,分别在即,为何“无语”?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千言万语,塞满哽咽了喉咙;情如潮涌,不知从何处说起。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3下片中为何说“良辰好景虚设”?“良辰好景”乃是想象之时,想象之景,无奈天意不成人聚合之美,良辰美景又奈何天啊,此处以乐景写哀情。着一“虚”字,不仅指明这是想象之境,

9、也说明对未来的美好的想象恰恰让人徒增现实的浓厚的伤感,更无法引起欣赏之兴致!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3.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 二、整体感知 三、分析课文本篇是苏轼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此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

10、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风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人道是”意谓“据人们讲”。周瑜大败曹兵的赤壁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现一般认为是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也有说是在蒲圻县西北的,苏轼在此不过是姑且借景怀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乱石”三句,集中写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

11、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歇拍二句,总结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集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苏轼在如此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所以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乔”,乔公的幼女,嫁给了

12、周瑜。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刻画,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一句,既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同时也是在向人们暗示,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方能使东吴保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否则难免出现如诗人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就强调了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

13、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三国志蜀志说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是写的诸葛亮。但是,这种装束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打扮,苏轼移用来刻画周瑜,以表现他临战的从容镇定,这样理解不会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谈笑间,樯橹灰飞姻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

14、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呵!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虽然词的结尾调子失之低

15、沉,但这也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就艺术表现的角度而言,这种故作超旷的写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偏见,其中不无微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

16、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四、讨论 理清词中“景”与“情”的关系,词中写到了哪些景,词中人物联想到了些什么? 提示:上阕:写景:大江乱石惊涛雪 联想:风流人物周郎多少豪杰 下阕:抒情:公瑾雄姿英发 联想: “我” 早生花发练习参考答案 一、略。二、略。三、外貌,历史功绩,来描写周瑜。整首诗的基调是豪迈,充满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作者自身的状况跟周瑜有着很大区别,得不到重用,但是却体现了一种洒脱的情怀。四、略。五、略。有关资料 一、柳永简介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17、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间新声的优点,写的词不仅音律和谐,美妙动听,而且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慢词,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柳词大都是反映大

18、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二、苏轼大致生平及评价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19、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黄庭坚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

20、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当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三、词牌的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四、雨霖铃翻译 寒风中的蝉声呵,多么凄厉, 笼罩长亭的暮色呵,更加浓郁, 暴风雨掠过,刚刚收拾住雨滴。 京城外,帐幕里纵有送别的酒宴, 却哪里还有往日的幽情逸绪?! 正在这依依难舍的时刻, 船家催促说,就要扬帆远去。 手儿紧紧牵在一起, 泪水

21、模糊的双眼,留恋地相互凝视。 喉咙哽噎了,默默无言,相对饮泣。 想到从此远别而又远别, 烟波浩淼,相隔千里万里, 沉重的暮霭布满南方的天空,无边无际。 自古以来, 有情人谁个不痛伤别离? 更叫人难以忍受的是 这次分手偏偏在凄清寥落的秋季! 今夜酒醒之后你去到哪里? 是在杨柳凋零的岸边停揖, 还是披着拂晓的微风, 面对一弯残月在把旧情回忆? 这一去呵,一年紧接一年, 即便是良辰美景,对我还有什么意义! 呵,纵然在我内心深处 涌起千般心事,万种柔情, 又向谁去倾诉我痴心的话语!五、前人对东坡的词的评论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为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历代诗余引晁以道云:“绍圣出,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减,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