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ppt.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6410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病夏治.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冬病夏治.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冬病夏治.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冬病夏治.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冬病夏治.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病夏治.ppt.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特色疗法之冬病夏治,迁安市中医医院 肺病科 张秋梅,概述,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简介,“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

2、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去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有的人虽然体质没有增强,但是换了个城市,或去国外定居,身体的问题却不药而愈了。,什么是冬病?,“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

3、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

4、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那如何在夏日去除积寒呢?,方法也很简单:“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有人说,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燥。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服法,我们可以热药凉服。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暧胃的,但我们在暑天服用,可以倒在塑料瓶中,然后放到冷水里泡一下,此时,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还有那些不出汗或出汗怕风的人,此时可用“玉屏风颗粒”数袋冲成一瓶,放凉每日当

5、饮料频饮,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又可防风,真是一石三鸟,您不妨一试。,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

6、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此时,我们可以吃“霍香正气丸”,此药偏温热,外散风寒,内消寒湿。一药两解,但如果是真正的中暑之症,内外俱热,此药却大不适宜。,历史渊源,中医传统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临床应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了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民间常在夏季喝雄黄酒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本方法相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

7、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等疾患。,历史渊源,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与调和剂外敷;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用猪胆汁外敷治疗痈肿;唐食疗本草用胡桃研泥外敷治疗白发;宋太平惠民方以地龙粪研饼敷在小儿囟门,治疗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明普济方用生附子和葱涎为泥敷涌泉穴治疗鼻渊等等,说明贴敷疗法相沿习用甚久;清代的理瀹骈文一书集贴敷疗法之大成,标志着本疗法的临床应用达到了相当完善的水准。,历史渊源,贴脊疗法是以古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作用的一种中医内病外

8、治法,大多在夏季进行。原因在于夏日炎炎,腠理疏泄,汗腺、皮脂腺组织均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药物的循经络渗透、吸收、传导,更主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重在预防,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哮喘、慢支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像哮喘病(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

9、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这样的既是常见难治病,又属心身疾病的病症,增加中医敷贴外治法,可以显著地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缓解期,减轻医药费用,促进康复。冬病夏治消喘膏是最近几十年来既继承了历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应症,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

10、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禁忌症,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消喘膏。,致病因素,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一、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症状消失。因此,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水泥地,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二、头痛,头痛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作“头风病”,每遇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

11、此外,还应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长时间吹风。三、逢冬怕冷,逢冬怕冷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应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大汗淋漓时禁冲冷水澡,以免伤其阳气。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用机理,“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作用机理,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

12、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实验室研究证实,穴位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皮质醇显著提高。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和间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中医原理,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13、”,“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原理,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

14、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中医原理,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贴敷疗法,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临床

15、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贴敷疗法,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内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16、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体虚易感冒、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各种关节炎;儿科疾病14岁以下儿童患有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针灸科疾病肢体麻木痹痛、寒湿腰腿痛、肩周炎、冻疮、面瘫、中风偏瘫、各种关节炎;耳鼻喉科疾病慢性鼻炎(过敏性)、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咽异感症(梅核气)、体虚鼻炎发作者。,“冬病夏治”配穴,呼吸系统疾病主穴:天突、膻中、膏肓、肺腧;配穴:足三里、中脘。反复感冒:主穴:大椎、风池;配穴:关元、气海。慢性支气管炎:主穴:肺腧、膏肓、心腧、膈腧;配穴:肾腧、关元。慢阻肺:主穴:丰隆、肺腧、天突、膻中、膏肓;配穴:足三里、关元。,妇科:中极、归来、三阴交;配穴:

17、命门、足三里。痛经:关元、次髎、地机;配穴:三阴交、命门。男科:主穴:肾腧、命门、三阴交、关元;配穴:足三里。体虚: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脾腧、肾腧。,过敏性鼻炎:主穴:大椎、外关、肺腧、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慢性鼻炎:主穴:大椎、外关、肺腧、天突;配穴:足三里、关元、肾腧。消化系统疾病:主穴:足三里、中脘、脾腧、胃腧;配穴:上脘、三阴交。慢性腹泻:天枢、中脘、胃腧;配穴:命门、关元。消化不良: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百虫窝。,药物的选择,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腧穴敷贴。与内服药物相比,敷贴用药有以下特点: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

18、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醋调敷贴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作用,虽用药缓,可激其性;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二)药物的制作,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疗相应疾病

19、。1、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的药丸,贮存备用。,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进行治疗。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定。,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软膏。5、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穴。,选穴处方,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2.选用阿是

20、穴敷贴药物。3.选用经验穴敷贴药物,如吴茱萸敷贴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敷贴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4.神阙穴和涌泉穴为常用腧穴。,敷贴方法,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能敷贴稳妥。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贴敷时间,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时期;三次为一个疗程,每年

21、贴12个疗程,连续3年;每次间隔710天左右。消喘膏贴敷首先要注意贴敷时间成人不超过6小时,少儿及敏感者应酌减。如果患者属体质敏感者,或既往用药曾出现起疱等反应,应缩短贴药时间至2小时左右(成人),或在有感觉后及时取下药物。,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法示意图,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

22、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防止渗出;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专科寻求治疗。,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

23、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冬病夏治消喘膏是防治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据临床统计,冬病夏治消喘膏有效率可达70%左右。,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注意事项,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

24、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四是忌过量运动 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

25、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贴敷施灸前须清洁皮肤。严重皮肤疾病、过敏体质、吐衄者、妊娠勿用。每次贴灸46小时,小儿24小时。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感或小儿哭闹不止可提前取下;若温热舒适或微痒可多贴几小时,待药物干后取下。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个别病人有时局部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来医院门诊随诊。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出汗,出汗的话固定药饼的胶布会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的用

26、电扇微风吹吹。还要注意的是饮食,贴敷的当天最好不要吃冷饮以及冰镇的食品,其他饮食与平时一样。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如果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今年的贴敷时间,伏前加强:2011年07月04日 农历六月初四 周一 初 伏:2011年07月14日 农历六月十四 周四 中 伏:2011年07月24日 农历六月廿四 周日 中伏加强:2011年08月03日 农历七月初四 周三(说明:由于中伏结束于立秋之前,所以今年中伏增加十日)末 伏:2011年08月13日 农历七月十四 周六,中医医院内五科(肺病科)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将拓宽服务领域,扩大适应症范围,增加治疗手段。今年夏季的穴位敷贴疗法开展时间为7月1日9月30日,地点在内五科病房。电话:7604001 7688874,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