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96198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研究论文精品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论文题 目 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 院 系 专 业 法 学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 教 授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目 录摘要1一、缺陷产品的界定1(一)缺陷产品的含义1(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2(三)缺陷产品的种类3二、缺陷产品法律规制4(一)缺陷产品警示制度4(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5(三)惩罚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7三、产品责任的承担形式8(一)民事责任9(二)行政责任9(三)刑事责任10四、完善缺陷产品法律责任的思考11(一)责任主体11(二)归责原则11五、小结12参考文献13英文摘要15致谢16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摘要:随着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逐渐由价廉转向物美,人们更加注重产品拥

2、有简约美丽的外观,科学合理的设计,优越安全的性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产品,我国对于缺陷产品没有完善的立法,人们在概念上会把缺陷产品与相关概念混淆,在产品责任上的规定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文章将就缺陷产品的概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缺陷产品的责任承担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进行探讨。关键词:缺陷产品;概念区分;法律规制;产品责任最近,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因其生产的汽车存在缺陷而在全球召回数百万辆汽车。丰田公司在被爆出所生产的汽车存在缺陷后,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在美国召回的汽车就已超过了八百万辆,并接受了支付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开出的1637

3、.5万美元罚单;但在中国,只召回了7.55万辆RAV4车型,并只是对召回的汽车进行维修、改造,除对浙江的251消费者进行经济补偿外,不对其他消费者进行任何补偿。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不仅冲击了其在汽车市场上的份额,降低了其公司信誉,挫伤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任度,公司自身因也因此承担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其对于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不同态度,也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缺陷产品的相关立法、制度还不健全,对因缺陷产品造成损害的消费者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强,这也就造成了当发生缺陷产品损害时,国外企业对我国的受害者采取与在其他国家不同的补救措施,严重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我

4、国关于缺陷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将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关于缺陷产品的法律规制的研究也将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缺陷产品的界定(一) 缺陷产品的含义缺陷产品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一个舶来品。1965年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二版)(以下简称重述)第402条A款、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及美国大多数法院关于产品责任的判例认为: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具有不合理的危险性,即“产品对消费者、使用者或其财产存在不合理危险性的缺陷状态”。1朱克鹏、田卫红:论产品责任法上的产品缺陷,载法学评论,1994年第6期,66页重述第402条A款规定:销售有不合理危险的缺陷产品者应对最终使用或消费的人因此而遭受的人身或财产损害

5、承担赔偿责任。欧洲共同市场产品责任法草案的前言指出:“当产品不能提供人们所期待的身体或财产上的安全时,产品就存在缺陷。”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第6条规定:“在考虑了所有的情况后,若产品未能给人们提供有权期待的安全程度,那么该产品就是有缺陷的。”英国1987年消费者保护法规定:“如果产品的安全性没有达到人们有权期待的程度,那么产品就存在缺陷。”可见国外有关产品缺陷的定义更多的注重于产品缺乏消费者或使用者有权期待的安全性。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指不符合该标准。由此可知,判断一

6、个产品是否是缺陷产品有两个标准:一是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另一个是相关的生产标准。前者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弹性,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而后一个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审判机关在审理产品责任案件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产品标准以作出正确的判决,另外量化的生产标准也有助于原告获得赔偿。但产品的生产标准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制定的,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产品的标准往往与实际的科学技术水平相脱节,致使之前科学的标准不再科学,这样就会造成司法实践的无所适从。我国在缺陷产品认定上的双重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司法实践的混乱及法律责任追究上的不公平,应在立法中进一步明确不

7、合理危险标准和生产标准在法律适用中的不同地位,即明确不合理危险为上位标准,生产标准为补充标准。生产标准可用来具体判明产品存在缺陷,但符合生产标准的,并不能因此就否认存在缺陷,如果产品仍然存在不合理危险,也应确认为有缺陷。(二)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产品缺陷、产品瑕疵与产品质量不合格是共存于我国有关产品质量的立法文件中的三个概念。散见于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合同法中。在上述的法律文件中,除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外,“产品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均未有明确的定义。因此,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领域,三者常常被混乱的使用,为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缺陷产品相关法律制度

8、得需要,我们必须明确界定这三个术语的区别。1. 产品缺陷与产品瑕疵的区别(1)两者判断标准不同根据缺陷产品定义的阐述,可以得出我国判断某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有两个标准:一是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另一个是相关的生产标准。而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瑕疵的标准是看产品是否具有“通常具备的价值、效用或契约预定效用或出卖人所有保证的品质”。2桂鞠平.论出卖人架次担保责任,积极侵害债权及产品责任之关系.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第398页(2)两者责任的性质不同产品缺陷引起的是产品责任,即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时,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从世界许多国家产品责任发展

9、来看,大体是经过由合同责任向传统侵权责任再向特殊侵权责任的发展过程”。3王诚若 田 湘.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百题解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17页而产品瑕疵责任,则是“指产品销售者就买卖标的物的使用性、效用性或其它品质对买受者承担的默示或明示担保责任,它属于民事合同中违约责任范畴”4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13页,所以,两者责任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3)两者责任主体不同产品缺陷责任既然是特殊侵权责任,其责任主体为生产者。而受缺陷产品的侵害而获得赔偿请求权的主体除了产品买受者外,还包括其他所有因产品缺陷而造成自己人身或财产损害的人;产品的瑕疵责

10、任属于合同违约责任,主要是指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而合同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对性,所以其责任主体为销售者,而权利主体为消费者。2.缺陷产品与质量不合格产品的区别(1)两者的判断标准不同判断产品是否存在缺陷的标准是看该产品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险。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以及合同规定的对产品适用性、安全性和其他特性的要求.”5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第2条. 可见,“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判断标准是国家的有关法规、质量标准和合同要求”。6刘静.产品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01页(2)两者责任的性质不同因产品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生产

11、者或销售者向受害者承担特殊侵权责任,是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责任,在诉讼中原告适用于举证责任倒置。而因产品质量不合格产生的法律责任,是一种综合责任。其责任形式不仅包括民事责任,还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3)两者的范围不同产品质量法在第三章中,不仅规定生产者、销售者负有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应不存在缺陷、瑕疵的义务,还在此后的条款中规定了生产者、销售者必须承担的其它产品质量义务。比如规定了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详细说明了相关要求: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等。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上述规定生产或销售产品的,其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就应判定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12、。而这些与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或瑕疵没有必然联系。“从这一点看,产品质量不合格并不是缺陷产品和瑕疵产品简单相加。产品不存在缺陷或瑕疵,同样可能是质量不合格产品。因此,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外延明显大于产品缺陷和产品瑕疵。”7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17页(三) 缺陷产品的种类各国对缺陷产品划分的种类大体是相同的,有的国家在立法上有明确规定,如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第104条的规定,有的国家则无此规定。我国产品质量法并没有直接对产品缺陷进行分类,在学理上将其分为“产品设计缺陷,产品制造缺陷,产品警示缺陷三种”。8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3

13、页但许多缺陷产品都是因为原材料的缺陷而引起的,产品原材料的质量好坏、是否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是否最在缺陷,故笔者认为应将原材料缺陷单独作为缺陷产品的种类之一,以作特别的研究。1产品设计缺陷产品设计缺陷是产品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危险性,它往往是导致产品存在危险的根本因素。设计缺陷一般由配方或处方的错误、原理的错误、结构设计的错误等方面因素造成的。设计缺陷具有如下特点:(1)危害的严重性。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必然不能满足消费者或使用者有权期待的安全性,其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十分广泛,可能影响到所有同类产品,造成大范围的损害事故。(2)判断的困难性。设计缺陷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主要是因为在立法上,

14、各国的法律对此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定,而且各国在司法实践中也没有系统且明确的解释2产品制造缺陷产品制造缺陷是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不符合设计规范,或者未达到设计要求,不符合,致使产品存在不安全因素。制造缺陷有如下特征:(1)产品的必然性。在某种程度上,无论采用何种生产方法或质量控制系统,这种缺陷总是会发生的,大规模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绝不会万无一失。(2)危害性较小。制造缺陷影响的面相对较小,一般只影响到少量产品.3产品警示缺陷警示缺陷是指产品缺乏在使用上或危险防止上必要的、适当的说明或警告,致使该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警示缺陷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产品存在危险性的情况下未作

15、出适当的说明或警告;二是产品设计和制造没有问题,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说明警告而可能产生危险。4原材料缺陷 原材料缺陷是指制造产品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而造成的产品缺陷。原材料既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产品,也是生产其他产品的基础。造成原材料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生产者故意选择产品标准较低的原材料去生产A产品,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需说明的是此原材料是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但并不符合用于生产A产品,相比较与A产品此原材料是存在缺陷的。因这种情况的缺陷产品造成损失的应由产品的生产者承担全部责任。(2)原材料的生产者偷工减料,没有按照生产原材料的标准进行生产,缺陷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也

16、是缺陷产品。因此种情况的缺陷产品造成损害的应由原材料的生产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笔者认为国家的产品质监部门对原材料有质量监督的义务,不合格或存在缺陷的产品应不被准予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产品的生产者在采购原材料时也需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验对于存在缺陷原材料应不能用于制造产品。所以当因原材料的缺陷而造成消费者损害时,国家的质监部门、产品的生产者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缺陷产品法律规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侵权责任法,其中第46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

17、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这两条法规对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一) 缺陷产品警示制度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六条 :产品投入流通后发现存在缺陷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补救措施不力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条中明确了生产者、销售者在发现已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尊在缺陷时应及时告知消费者或使用者,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8、 我国关于缺陷产品的法律法规中对缺陷产品的警示制度没有详细的规定,对于生产者、销售者怎样的行为才是尽到了警示义务,具体的措施都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所以在实践中会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生产者、销售者的警示义务应做到以下几点:1.履行警示义务须采取额必要的措施。生产者、销售者应根据产品销售的范围、影响力,在与之对应的媒体上登出警示广告。尽可能让自己产品的使用者知道产品存在缺陷,告知使用者在继续使用此产品时应注意的相关事宜,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需要的损失。2.警示义务具有连续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者、销售者会发现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作为警示义务的主体应及时对最终使用

19、人给予必要的警示。“美国法院认为,生产者应及时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对新发现的危险予以警告。”9Viscusi W.Kip.Retorting Product Lia乙ility,1991年,第93页3.警示应具有及时性。在产品流通前,应在产品上注有相关标识提醒使用者此产品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或是在使用说明书记载一些使用注意事项;在产品流通后,生产者、销售者在得知产品存在某种缺陷时就应及时告知消费者,而不是当缺陷产品造成许多使用者的损害时或被媒体曝光时才承认产品缺陷的存在。4.警示的对象只能包括生产者合理预见到的一切使用者。如果负有普示义务的中间人没有作适当的警示而使最终使用者受到损害,生产者对此不

20、承担责任。10 白洁,论我国缺陷产品的认定和损害赔偿,载2008中国学位论文却问数据库(二)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在得知其生产、进口或销售的产品可能存在危害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的缺陷时,依法向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通知消费者,从市场上和消费者手中收回该缺陷产品,并对其采取修理、更换或退赔等合理措施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起源于美国,目前已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趋于完善。我国近年来也在汽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实行了这项制度,如2005年“苏丹红事件”所引发的南方某公司销售的辣椒油的召回,2006 年SK-化妆品召回,2007 年9 月底东风日产汽车召回

21、,2010日本丰田汽车召回等。2004 年3月15 日,我国出台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同年10 月1 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的出台填补了我国有关产品召回方面的法律的空白,标志着我国从缺陷汽车产品入手推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开始。但这项制度在我国只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借鉴日臻完善的国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经验。确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1.弥补了产品责任制度的预防功能的不足。“产品责任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责任,而根据传统侵权法理论,侵权责任的功能主要包括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其中预防功能是其最基本功能。侵权法也强调预防功能,但其预防功能主要通过补偿功能表现出来

22、,即通过要求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而使生产者不敢草率设计、生产合格产品以预防事故发生。但这种预防力量对于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缺陷产品在未来可能致人损害根本没有预防作用。而产品召回制度恰好弥补了产品责任制度的预防功能的不足。很好的对在市场上流通的缺陷产品在未来致人损害起到了预防作用。产品召回制度和产品责任制度针对缺陷产品已经投放市场尚未造成损害和已经造成损害的两种情形形成了预防损害和赔偿损害的保护链”。11卢修敏,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思考,载行政与法,2010年,第72页所以,产品召回制度成为了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中的不可或缺的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将时刻处于缺陷产品损害危险中的消费者解救出来。责

23、令企业承担召回义务,既加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扼制了企业在设计和制造产品过程的草率和不慎行为。2.“产品召回制度解决了把发展缺陷作为缺陷产品生产者的免责事由而不利于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问题。”12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485页发展缺陷是指产品在制造或流通时,根据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发现产品具有不合理的危险,大多数国家都将发展缺陷作为产品生产者的抗辩事由,这样“发展缺陷”的风险就由消费者自己承担,这样显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产品召回制度责令企业将那些在生产时还不能发现其存在而投入市场以后发现存在缺陷的产品召回,有助于消除消费事故的发生,避免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4、受到侵害,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公平解决“发展缺陷”带来的社会问题。3.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的角度看,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产品召回制度责令企业在发现已流通的产品存在缺陷时即使其还未致人损害也应将其召回进行改装、维修、更换,采取这些措施的成本远低与当缺陷产品致人损害时承担惩罚性赔偿时的成本。同时也维护了企业的信誉,提高了企业的信用,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并且也能增加企业的销售量。因为企业的销售量、业绩都是与企业的信誉、信用和品牌效应成正比例关系的,消费者也会认为购买这些企业的产品没有后顾之忧。4.拓宽了消费者权利救济渠道和救济范围。产品责任提供的是司法救济,其对象是零星的、分散

25、的、现实的受害者。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供的是行政救济,其对一切处于潜在风险中的消费者提供范围更为广泛和更为深度的救济,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一种对产品生产者更为严格的责任,也是一种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制度。那我们应该怎样完善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和召回体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我国关于缺陷产品的相关法律还很不健全,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完善。除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之外,我国相继在2007年颁布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和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缺陷产品,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显得还是过于窄小,所涉及的

26、缺陷产品的种类还不够多。所以我们应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体系,扩大产品召回的范围。首先,必须在以产品质量法核心,进一步统一立法,如果仅仅是制定行政法规,则其法律效力较低,而且还牵扯到与我们基本法律是否冲突的问题,可取的做法是制定一部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法,作为产品质量法的特别法,是所有产品召回法律的基础法,主要是对产品召回制度作出统一规定。其次,扩大适用召回制度的产品种类,加大制定相关产品的法律法规的力度,例如:机动车辆产品安全法、食品质量安全法、药品、化妆品质量安全法、电子产品安全法以及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2.发挥政府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

27、。而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体制上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重叠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施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最大障碍,所以国家或政府部门应设置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其执行力。“设置多个监督管理机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一般产品的监管,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监管,在交通部下新设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负责对缺陷汽车的监管,在信息产业部下新设一个信息产品管理局负责对手机、电脑等产品的监管”。13容缨关于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政法学刊2004第5 期在明确规定监管机构的同时,也要加强各个机构的执行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3.我国在2004 年实施的缺陷汽车

28、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第五、六章中对有缺陷的汽车的召回程序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作为我国的第一部缺陷产品召回法,“规定”确立了两种召回程序:主动召回和指令召回。但我们知道汽车在进入市场前是经过国家的质检机构的检验的,但因产品缺陷造成损害时,却让公司企业完全承担召回的义务,却免除了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笔者认为这是有失公平。所以,该规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明确规定缺陷产品召回的方式和程序,注重其可操作性,比如该规定太复杂,没有制定一个简易程序,简易程序有利于调动厂商对于缺陷产品主动召回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节省报告报批时间,在最短时间内收回消费者手中的缺陷产品,从而更有效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规定

29、中没有关于召回方式的规定,笔者认为产品召回的方式可以是免费维修和更换,即生产者或销售者免费对已售出的缺陷产品进行维修、更换同种新产品、零部件或升级换代,从而消除产品的质量隐患、防止事故发生。”14项贤国 陈慧娟.美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及其启示研究.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2期.第345页(三)惩罚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在第四章规定了损害赔偿范围。首先包括:1.人身伤害损失:应赔偿医疗费、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用;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应赔偿丧葬费、抚恤费、死者生前抚恤的人必要生活费等。2.财产损失: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损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受害人

30、因此遭受其他损失的,侵权人应该赔偿损失(此处的损失不包括缺陷产品自身的损失,产品自损以合同法求偿)。和世界其他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比,我国的产品责任的赔偿范围太过狭窄,而完善产品责任的赔偿正是解决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处罚偏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的重要方面。对于如何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便于受害人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在立法中应增加惩罚性赔偿制度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惩罚性损害赔偿是与补偿性损害赔偿相对的,是指侵权行为人恶意实施该行为,或对行为有重大过失时,以对行为人实施惩罚和追求一般抑制效果为目的,法院在判令行为人支付通常赔偿金的同时,还可以判令行为人支付高于受害人实际

31、损失的赔偿金。“根据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主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把补偿性损害赔偿考虑到成本中去了。如果补偿性损害赔偿数额低于其为避免损害所增加的成本,则生产者从效益出发势必放任损害的发生。”15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88页这就告诉我们在缺陷产品的赔偿制度中确立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的产品质量法在第四章规定了损害赔偿的范围,但没有规定惩罚性赔偿,只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中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而且

32、在最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对缺陷产品所引起的惩罚性赔偿也只是一句话的简要说明,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因此,建议在产品质量法和侵权责任法的修改完善过程中,应设立并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从而对生产者、销售者产生心理威慑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宁、预防侵权行为的发生和蔓延。惩罚性赔偿的功能:1.赔偿功能惩罚性赔偿的赔偿功能主要体现在,惩罚性损害赔偿能够补救被害人遭受的财产损失或非财产损失。惩罚性赔偿通过超出可见的实际损失的赔偿来实现对受害人的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的完全补偿。这对于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提供了充分救济。2.惩罚功能产品的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把补偿性损害赔偿考虑到成本中去了,所以承担补偿性责任并没有增

33、加生产者的成本,对企业也难以起到制裁的作用,而惩罚性赔偿制度以高于受害人实际损失的几倍的数额对受害人进行赔偿,是违法行为人受到加倍的惩罚。3.威慑教育功能补偿性赔偿制度难以对违法行为人起到制裁作用,故也难以起到威慑教育作用,反而是纵容违法行为,一切法律的制定的最终目的不是在违法行为发生后保障受害人得到补偿,而是事先就对人们产生威慑教育作用,使违法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人们会更慎重的进行各种行为活动。惩罚性赔偿的目的也是在于威慑教育违法行为人,遏制违法行为的产生。另外,我国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遭受非法侵害,

34、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这一规定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项目。缺陷产品引起的产品责任是特殊的侵权责任,因缺陷产品而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或使用者当然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因此,我们也应在缺陷产品赔偿责任制度中确立精神赔偿制度,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之所以应确立缺陷产品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因为: 1.缺陷产品造成的人身伤害通常引发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表现为受害人精神上的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所带来的内心羞愤和自卑与人身伤害是紧密相连的,它就是缺陷产品造成的实际损失,故应当给予损害赔偿。2.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够起到威慑和惩戒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只有让缺陷产品的生产者

35、承担所有的成本,他才会努力改进生产技术,生产出更安全的产品;精神损害赔偿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所承担的必不可少的生产成本,让生产者承担这部分损失,是让其充分吸取教训,增加投入,改进工艺,生产出更为安全的产品的激励机制。”16白洁,论我国缺陷产品的认定和损害赔偿,载2008年中国学位论文却问数据库3.精神损害赔偿不仅能给予受害人某种程度上的物质利益的补偿,而且能达让受害人精神上受到抚慰。三、产品责任的承担形式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依照本法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责任。这里承担的责任包括相应的行政责任、

36、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一) 民事责任产品质量法强调缺陷产品的销售者和生产者共同作为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生产者、销售者作为产品责任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1.产品存在缺陷从上述的相关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关于界定产品缺陷的两个标准:一是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另一个是相关的生产标准。在这里我们便不再赘述。但我们须指出生产者、销售者的免责事由:(1)未将产品投入使用;(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第一种抗辩事由要求生产者证明造成损害的产品并非依其意思表示而投入流通领域或被消费者使用造成损害的,第二种抗辩事由即是所谓“嗣后缺陷”,即引起

37、损害的产品缺陷是在生产者将产品投入流通领域之后形成的。产品脱离了生产者的控制之后而产生的缺陷,生产者对此种缺陷造成的损害当然不承担责任。此种缺陷如果是由他人的过错引起,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缺陷并非由他人的过错造成,可依据公平的原则,由当事人各方承担公平责任。第三种抗辩事由即是“发展风险”。是指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时常伴有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是生产经营者在当时无法预见和克服的,因而为了保障生产的发展,鼓励生产经营者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产品,应将其作为排除产品责任的事由。2.必须发生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就是因缺陷产品而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失,生产者、销售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个责任可以分为

38、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依据产品质量法第40条的规定,对售出的产品不具备应具备的性能、不符合产品及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不符合产品说明或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损失。”此规定,修理、更换、退货属于违约责任,赔偿损失亦为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主要是指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的“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这些损害的受害人既可能是购买产品的人,也可能是未直接购买产品的第三人。3.产品缺陷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有因果联系产品缺陷和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相当的因果关系,经营者才能承担赔偿责任。所谓相当的

39、因果关系,即产品缺陷依社会观念足以认定是造成损害的原因,而损害是产品缺陷可能导致的结果。(二) 行政责任承担行政责任的情形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法第49条-第56条的相关规定。1.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依照第49条的规定,承担行政责任,由法律规定的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2.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依照第50条

40、规定承担行政责任,由相关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监督管理部门应依照第51条规定对生产者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4.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的,依照第52条的规定,承担行政责任: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下的罚款;有违

41、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5.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6.产品标识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7.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

42、顿;情节特别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三) 刑事责任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承担刑事责任。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主要是刑法第140150条规定的情形。1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情节严重的(销售金额五万元);2. 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3. 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4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5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6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

43、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7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8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9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或者销售

44、明知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四、完善缺陷产品法律责任的思考毫无疑问,产品存在缺陷或是不合格,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由此可见,我国相关的法律对于消费者因产品缺陷而遭受的人身、财产损害的求偿权给予了充分保护。(一) 责任主体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生

45、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可以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责任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因此,在我国,缺陷产品引起的产品责任主体主要是生产者和销售者而产品的销售者主要承担的是一种替代责任。但我国在立法中并未对生产者、销售者的内涵和外延作明确的界定。所以在理论界,“有些专家、学者建议将产品责任主体范围扩大,建议将产品的进口商、运输者、仓储者、提供有缺陷的原辅材料的生产者、提供有缺陷的零部件的生产者列为产品责任主体”。17张海燕.产品责任法律问题研究.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2010年5月20日访问笔者认为:1进口产品的缺

46、陷如果造成了消费者的损害,国内消费者向生产者进行索赔的难度较大,诉讼时间长、诉讼成本也高,所以避免因进口产品缺陷的生产者在国外而使国内的受害者无法求偿的情况发生,应当将进口商列为产品责任主体。2.在实际生活中,普通消费者并不能确切地知道运输者、仓储者、提供有缺陷的原辅材料的生产者、提供有缺陷的零部件的生产者为何人,只知道生产者和销售,绝大多数受害者可以直接向生产者、销售者求偿即可。即使运输者、仓储者、提供有缺陷的原辅材料的生产者、提供有缺陷的零部件的生产者存在过错,生产者、销售者在赔偿后,可以依据他们彼此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追偿。(二) 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产品责任的根本性问题,产品责任归责原则在

47、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处理产品责任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从各国的立法发展趋势上看,缺陷产品责任的规则越来越严厉,也越来越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民法通则的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此规定,如果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承担责任,而且为严格责任,即不论生产者是否具有过错(故意或过失)。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的责任以存在过错为责任成立条件,因此属于过错责任。但该条第二款规定“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销售者应承担赔偿责任。”此情形,销售者则要承担严格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消费者或其他受害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