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安全性.ppt(10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输液安全性,静脉输液概述,是一个护理过程执行医嘱是护士天职作为操作熟练掌握 医师把静脉输液作为 最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典型需要医护密切配合治疗医师正确合理有效开具药物,掌握其适应证,要了解其风险和应急处理措施护士系统管理整个输液过程:熟练穿刺技术,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个体、不同药物、不同液体、不同配伍等输液全过程的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系统监测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传统认为,专业发展,输液风险存在,确保输液安全性,静脉输液概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以人为本的观念 整体护理人类社会的架构 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 HIV、HBV、HCV科学技术发展 新产品的应用经济发展
2、状况 医疗保险 医疗体系多元化,静脉输液治疗,临床抢救和治疗重要而常用的手段有给药快、疗效快的优势,但危险也较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医院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输液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造成给药差错,甚至危及生命,正确的注射治疗,反 之,挽救病人的生命,安全输液定义,定义:当药品用安全处理过的灭菌器材进行输液时称为安全输液安全输液的三层含义,护士,其他人环境,病人,安全输液,安全输液,对接受治疗者无害 不发生输液反应 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 有效留置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意外事故减少 减少针刺伤 减少血液污染不使废弃物对他人有害 规范善后处理的程序 使用合理的收集工具,安全输液主要涉及内容,血
3、管解剖血流动力学与输液速度输液制剂输液方式输液用具输液环境医护人员,程序化静脉输液的相关因素,皮肤解剖血管层次上肢血管分布及特点,并发症感染控制消毒剂应用合理选择工具,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血管内膜结构,血管内膜-最里层由平滑单层弹性内皮细胞组成内膜下层是粗糙的表面 允许血小板聚集(象雌雄扣)内膜随年龄增加变得很脆内膜内皮细胞层功能之一是识别静脉内外物质的免疫能力,临床应用时注意滴速的药物,肠外营养药物 血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可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 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的药物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 其他,静脉输液流速控制的发展过程,手动输液调节器,输液过程监控智能化,更精确严格地控制液体流
4、速,微剂量输液器,输注工作站,智能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药品生产,药品配置,药物输注,GMP,PIVAOUIVA,密闭式软袋输液,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英国:45%澳大利亚:63%美国:76%中国:90%+,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输液反应调查报告,摘自中国药学会网站,静脉输液方式的发展,第一代输液系统,第二代输液系统,第三代输液系统,全开放系统(中国:二十世纪80年代前),半开放系统,全封闭系统(中国:1998年起),广口瓶,玻璃瓶 进气管路,软袋,开放式瓶装输液存在两大主要缺点,消毒、运输、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潜在污染各种微粒对机体造
5、成的继发损害使用过程输液污染的研究玻璃瓶如悬挂超过48小时,有9%的输液被污染与输液的时间长短直接有关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空气的质量,输液方式-实行全密闭式输液,可防止输液过程中环境空气对输液制剂污染已取代开放式输液值得提出 使用排气针与空气相通时 如果不加用空气净化器 输液制剂仍可能被环境空气污染使用不需排气的软包装输液制剂 才是真正的密闭式输液,合格的的输液制剂,无菌无致热原及细菌代谢产物含不溶微粒不超过规定水平(标准为每1毫升溶液中含10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选用优质的输液制剂,是安全输液的根本保证使用符合国家药典质量的输液制剂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6、,输液再配制-配液中心对输液安全贡献,卫生部 逐步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制意义:减少临床配制过程污染药师参与处方审核药品/耗材节约操作人员防护改善,安全输液整体解决方案对临床的贡献,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减少了医患纠纷降低护士的劳动强度保护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安全输液整体解决方案,安全输液(器具)整体解决方案,选用输液工具的因素,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患者因素病人偏好、治疗费用、血管情况等治疗因素诊断,治疗疗程、用药方式等需考虑的其它因素并发症因素护理因素,输液用具一次性使用,一次性输液用具的使用不仅避免了交叉感染,而且避免了
7、因清洗消毒不彻底造成的热源反应和微粒污染。一次性输液用具的使用已成为必然趋势。,输液环境,空气 温度 湿度良好输液环境是减少 输液不良反应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安全输液的关键指标,光线对输液安全性影响,紫外光引发的光化学反应所造成的药液分解、变色、氧化、沉淀和毒性增加等不良反应,造成药品效价的下降 需要避光输注的药物 1、硝基类药物 2、化疗类药物 3、维生素类药物 4、抗菌类药物,低温液体对输液的影响,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效降低患者体温下降,体温下降对患者治疗期间影响,药物代谢缓慢 凝血功能障碍 渗血量增多血管收缩痉挛 胃部疼痛不适 伤后愈合延缓等痛苦出现肢体发冷 发麻 肿胀 寒战等输液反应,医护
8、人员,了解病人的用药史与过敏史严格掌握输液制剂的应用指征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加强输液期间的监护做好自身防护废弃物的处理,静脉输液职业防护,护士的职业危险,工作环境特殊病源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特殊都是易感人群、部分病人也 是传染源。工作性质特殊各种治疗必须在病人身上操作,遭受职业损伤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保护措施和制度我国现阶段还缺乏完善的保护措施和制度。,人员: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情景:在从事临床医疗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途径: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皮肤或黏膜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直接接
9、触了传染性物质,经血传播的病毒,经血传播的其他病原体,研究证实,20多种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乙肝、丙肝、艾滋病的危害最大。,你知道病人是否感染?冰山图,不要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HBV:全球有7.2亿受过HBV感染,其中有3亿带病毒者 我国是HBV高发区,HBV病毒总感染率达60%以上 HBV病毒慢性携带率约10%,有1.3亿带病毒者HCV:我国HCV病毒感染率约13%,且呈上升趋势 被HCV感染有8590%的人成为HCV带菌者,20世纪的传染病
10、流行情况1,目前中国的HIV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130人中有1人是AIDS患者?,20世纪的传染病流行情况2,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753例,死亡34864例。目前中国估计有70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大概有44万人不知道自己已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流行趋势呈现出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特点 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中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率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感染危险性增加(1987年2002年,美国医务人员有59例确诊感染了艾滋病。其中针刺伤/刀刺伤48例,占84.2%),1891
11、名不同类型职业暴露感染比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n=1891),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生物性危害:包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物理性危害:锐器伤(最常见)、辐射损伤化学性危害:化疗药物、消毒剂、麻醉药物等通过黏膜和皮肤接触。心理社会性危害:超负荷工作、轮班、压力大等 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引起),医疗锐器伤的危害,身体危害:可使医务人员感染HIV、HCV、HBV等感染。美国CDC资料:2004年底已证实有59名医务人员因血源性暴露感染HIV,其中48人医疗锐器伤引起.心理危害:恐惧、悲伤等,甚至影响家庭和工作经济危害:本底检查
12、和追踪检查、预防用药、预防接种、因伤不能工作的损失等。Lee报道发生1例锐器伤所产生的医疗相关费用为513766美元,如果发生感染则更高社会危害:双向传播途径。HBV传染力强,一些国家限制HBV阳性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下,一旦感染传染病后,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和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社会接触人员的危险中。(西班牙的一名麻醉医师Maeso使217名病人感染HCV)。要保护好每一个病人!更要关心保护好自己!,针刺伤后感染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特点,需要的血量非常少。每毫升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液中含有1亿个乙肝病毒微粒,而人群对HBV极易感,只需
13、0.4毫微升污染的血液进入人体即可导致乙肝显性发病,0.7毫微升血液可致隐性感染。每毫升感染爱滋病病毒的血液中含有成千上万的HIV病毒颗粒,形象地说,在一个标点符号里足以容下2.3亿个HIV病毒颗粒。,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被HB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的感染机率是6-30,如果患者是发病期,感染机率是27-43%。HCV 的感染机率是2.7%,护士和外科医生易感,但是没有疫苗可以预防HIV 的感染机率是0.3%,影响经血液感染性疾病发生机率的因素,刺伤相关因素病人相关因素医护人员相关因素,刺伤相关因素,刺伤深度:深度刺伤比浅度刺伤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大使用的器械和被污染的液体的数量:大量的血液比少量
14、的血液引起感染的可能性大,中空的针头沾染的血量比刀剪大得多针从病人(传染源)身上取出后的时间长短:一只刚从病人血管抽出的针头比一只数小时或更长时间使用的针头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大,病人相关因素,疾病的阶段:与重度感染HIV的患者或乙肝e抗体呈阳性的患者接触,被感染的机率更大血液中病毒的存在或浓度:病人体内的病原菌浓度受病人所接受的抗病毒治疗类型和用药剂量的影响,医护人员相关因素,整体健康状况:普遍认为医护人员的整体健康状况决定接触时被感染的可能性。HIV/HBV/HCV在病人群体中的普遍性:这些病毒中一种或几种在病人群体中出现的越多,医疗人员接触到病毒的机会就越大接触的频率:在一个部门中,几乎要为
15、每一位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医护人员比其他医护人员接触病菌的可能性大,坚持采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措施:一个坚持采用安全措施的医护人员受到病毒危害的机率相对较小。接触感染风险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尽管没有数据说明快速自救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的危险,但快速自救的确是一项公认的基本常识。,2023/3/7,Dr.HU Bijie,53,针刺伤对护士的影响,护士占医务人员针刺伤的最高比例医务人员针刺伤后的感染与否取决于病原体,免疫状态、针刺伤的严重性针刺伤导致的职业相关感染占了所有职业相关感染的86%而由此导致的医务人员心理伤害也许更严重,即使一次刺伤并未导致感染。一个调查发现:20个医务人员被HIV血
16、液污染的针头刺伤,11个人出现了刺伤后的急性严重的抑郁症,7个后来发展为持续的中度抑郁,6个辞去工作,案例1 感染科的一个护士在给HIV患者输液的时候不小心把针扎到自己手上,很深,一下子慌了,处理伤口后,心理负担很重,后来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预防性用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后复查,还好,自己这才松了一口气!说服药的反应很大,对身体伤害蛮大!案例2 一病人输液时针头移位了,要换一只手再打,护士一只手拿着输液瓶和输液管,一手拿着输液架,因为眼睛顾着看地上,针头扎到了一正在给病人量血压的实习护士头上了。这个病人是个乙肝大三阳。该实习护士有乙肝抗体。,案例3 一名护士将拔下的输液器拿在手中在楼道
17、大阔步前进,结果针头正好扎伤了迎面而来的一病人家属,所幸的是该病人HIV、HBsAg皆阴性。但此人仍不依不饶,和护士争吵,最后通过私人关系私了。(警钟:公众的法律意识和医学知识在 逐步提高)案例4 有一位即将退休的护士,可能是因为年龄大原因。连续2个月内遭遇两次锐器伤,且病人均为艾滋病人,倒霉啊!这个护士吓得说活都打抖。幸好到现在3次监测均阴性。,1.,2.,医务人员等待化验结果时,遭受了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压力,通常检查血清转化需6个月以上的时间.,美国每年直接的医疗费用 包括初期评估和治疗估计接近$500万。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务人员 死亡人数达几百人,几乎平均每天死亡1人.,针刺伤
18、的后果不但损害到受伤的医务人员,还损害了医院.,静脉输液针刺伤常见部位,静脉输液导致针刺伤的部位很多,随操作、处理时的情景不同而有差异,常见部位如指尖、手掌、手背、前臂、身体背部等,其中最容易刺伤的部位为医护人员的手指。左手刺伤占的比例最大。,静脉输液针刺伤常见原因及发生的时限,操作前:常发生在准备一次性器具时,如松动穿刺针套、套针帽时用力不恰当造成手指皮肤或深部组织的刺伤,虽未被污染,但为后续的操作形成了开放性伤口,导致污染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操作过程中 多发生于抽吸药物、配药加药时、掰安瓿、各种注射时、拔针时、抽血后取下针头时、尤其是操作过程中病人突然移动或躁动时,最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19、,操作后整理用物时是最危险也是护士被针刺伤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替别人收拾处理用物时,如取下已使用过的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时,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入针帽时等 在临床工作中,将已使用过的输液器上的针头及无针帽的注射器面向别人和自己造成误伤。,不正确的废物处置和丢弃废物的过程中 将使用过的锐器进行分离、毁形、浸泡和清洗时,在收集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时源头未处理或处理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如将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护士在处理时造成刺伤等。,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抽血:拔出针头时,针刺伤常见原因,抽血,分离输液器时,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收拾手术污物,针刺伤常见原因,直接接触,针刺伤的防护
20、进展,1991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委员会(OSHA)制定法规,要求对暴露于经血传播微生物的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各种防护措施被大量推荐。2000.11.6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防止针刺伤的法规。2001.4.18开始在法律上生效。2004.6.1 我国卫生部发布实施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静脉输液针刺伤的防护,建立针刺伤的防护制度 根据医院静脉输液的具体情况应建立防针刺伤的规范程序,安全防护措施等 进行职业安全教育 每年定期对新进人员和在职人员进行岗前防范针刺伤的教育或职业安全技术培训,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
21、度。,使用安全器具 建议使用安全注射工具,安全输液针具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针刺伤的发生,可减少62-88%(美国CDC 2000年估计)。完善防护措施 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针头/利器收集盒应不易刺破,防漏、可密封,并由明显标签表明接触危险性。(可降低50%锐器伤),护理安全产品,无针头产品 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如针头可回缩至针筒的注射器、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带保护夹的针头等,这些针头的共同特点是针头在使用后或使用时与使用者处于隔离状态 个人保护性产品:如用于单手回套针帽的装置 锐器收集箱,注射器具有可包裹针头的滑动套,安全工具,针尖带有链接的保护套,截针器,安全工
22、具,锐利物收集器,预防针刺伤注意点,不要回套已开封或使用后的针头,如确需回套,则使用单手操作;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禁止徒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手持针等锐器物随意走动,以免刺伤别人或自己。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或已开封的针头;执行注射、抽血时应戴手套,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使用后的针头或锐器应及时放入锐器盒或耐刺的容器中,到指定容量时应及时密封并更换;容器外表应有醒目标志所有操作后应由操作者自己处理残局,这样操作者自己心中有数,可减少针刺意外的发生。操作的环境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洗手
23、、戴手套,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针刺伤的预防措施,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不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把所有病人的体液及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的,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洗手(操作前后)、戴手套;当病人体液或血液有可能飞溅到护士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和防护眼罩;,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护士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围裙;当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
24、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护士在做侵袭性操作时要保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措施,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戴口罩穿隔离衣环境消毒废弃物处理,规范洗手,七步洗手法:掌心对掌心搓擦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搓擦清洗手腕输液治疗过程中,如果没有明显的污染,可用快速手消毒剂代替洗手,80,戴手套是否能预防锐器伤发生?,不能,但:发生医疗锐器伤时,戴一层手套可减少50以上的接触
25、血量戴两层手套则会减低70的接触血量特别是在使用实心锐器时,戴手套的防护效果更好,戴手套,预计有可能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严重污染时需更换手套脱手套后应马上洗手或手消毒(新手套4%破损率)皮肤有破损时,建议戴2副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对3家医院441名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情况调查结果(%),案例,某院一名实习护士在为病人做治疗室,三通管里的血流到她手上,碰巧手上有个早上8点多钟种弄伤的约0.2cm的伤口,发生暴露时是晚上10点钟,当时已迅速做伤口处理,3天后病人初次艾滋病检测呈阳性,这名护士经暴露评估,被评定为艾滋病一级暴露,进行了预防用
26、药 如果当时戴了手套,就可以避免这次暴露事件,静脉输液溅出物常见原因及发生时限,药物或液体的配置时 由于掰安瓿未锯痕、未按锯痕标识,未使用无菌纱布包裹安瓿,未抽空安瓿的空气或输液袋的空气太多,当加入药物或液体时,使液体溅出至眼结膜、鼻粘膜、口腔粘膜而引起污染和局部的损伤。,更换液体或拔出输液针头时 常因液体袋内的压力过大,病人剧烈活动或急剧烦躁、抽搐时,导致液体溅出物喷出至皮肤、粘膜而引起污染。处理液体溅出物时 未穿戴防护手套、防护眼罩和口罩以及防护衣,导致液体溅出物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皮肤、粘膜而被感染。,静脉输液溅出物污染的防护,建立静脉输液溅出物污染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化疗等
27、毒性药物配置的操作规程。戴手套,穿防护衣 配置有毒性的药物,静脉穿刺时,或预计有可能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或隔离衣。,戴口罩和防护眼罩(或防护眼镜)配置有毒性的化疗药物,处理有可能被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体液溅出至医护人员的鼻粘膜或眼结膜时,应戴口罩和防护眼罩。建议戴高效过滤口罩(过氯乙烯纤维)。口罩应盖住口鼻,不能挂在颈部和反复使用。防护眼罩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可减少溅出物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和鼻粘膜上,而引起污染或损伤感染。,静脉输液时职业暴露的处理,建立发生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后的紧急处理程序、报告、随访与咨询制度,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经
28、血液传播的疾病的发生,以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职业暴露处理原则,及时处理原则及时报告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局部紧急处理报告与记录暴露的评估暴露后预防暴露后随访,局部紧急处理,立即在伤口旁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的伤口 冲洗后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皮肤或黏膜污染时,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清洗污染的皮肤溅入眼睛或口腔的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报告与记录,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暴露的方式、具体部位和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血液或其他体液、培养液);处
29、理方法和处理经过填写针刺伤报告表,使用抗菌肥皂立即冲洗接触部位,报告和记录损伤患者姓名、器械和环境,针刺伤后应急处理,暴露后危险程度的评估,暴露类型:皮肤损伤、黏膜暴露、皮肤连续性破坏、咬伤致血液暴露暴露源情况:HBsAg Anti-HBc Anti-HCV Anti-HIV暴露者易感性:HBV疫苗接种及反应、尽快查HBsAb,抗HCV,抗HIV(在72小时内),HIV暴露后预防,开始给药时间及持续时间:HIV暴露后预防开始用药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不要超过2436小时超过12周仍应给药给药持续时间28天,被狂犬病病人输液针刺伤的紧急处理程序,刺伤口处理: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30、彻底冲洗后用0.5%碘伏或75%酒精涂擦伤口。预防接种:医务人员的皮肤有破损被狂犬病人唾液污染或被狂犬病人血液污染的输液针头刺伤时,均需要做暴露后预防接种。共接种5次,每次2毫升肌内注射,分别于0天、3天、7天、14天和30天完成。当处理免疫反应低下的病人,或暴露时间超过48小时,WHO建议首针免疫剂量加倍。,若被狂犬病人唾液污染严重者,在注射疫苗的同时,还需要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狂犬病属乙类传染病,发现此病人或疑似病人均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被刺伤人员应及时填写刺伤登记表,并长期追踪观察。,静脉输液职业防护,开展教育干预 实施工程干预 落实强制性干预 完善行政干预,开展教育干预,主要是
31、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来达到减少护士暴露于污染血液的机会。对于标准预防的内容,要建立教育制度和检查制度,通过教育和检查让所有护士树立并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实施工程干预,主要是通过提高护理产品的安全性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对安全性产品的选择要重视两点:一是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二是对产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产品的选购重点应放在用于静脉通路的更安全的针头设备上: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针刺伤都会导致同等的感染机会,预防针刺伤的最终目的是预防血清阳性转化,加上安全性产品的高成本,因此要达到干预的低耗高效,必须将重点放在高危针刺伤的防护上。美国CDC研究显示在建立静脉通路过程中发生的空心针头导致的针刺伤是最危
32、险的,可导致94%的血清阳性转化。,落实强制性干预,目的是通过法律或法规手段来强制性要求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从而减少护士的血液与体液的暴露。目前我国与护士职业性血液暴露相关的法律主要是2003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下发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关于“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无需作消毒、毁型处理,直接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收集箱。”这一规定,从理论上可以减少近一半针刺伤的发生。,完善行政干预,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达到预防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的暴露 建立护士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报告与反馈制度 建立护士发生被HIV、HBV、HCV病人血液或体液暴露时的报告流程;当发生暴露时相关部门要做好登记;定期将本院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简报或其它形式反馈给护士,通过这种直接的数据反馈可达到教育护士的目的。,制订预防血源性疾病的安全操作手册,落实护士培训制度 培训内容包括标准预防、新产品使用、预防针刺伤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和院内规章制度等,要将培训内容纳入护士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课程。建立员工的预防保健制度 包括建立入职前体检制度、强制性表面抗体阴性者乙肝疫苗接种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及定期体检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