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0674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宜宾市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三 年 七 月目 录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1路线方案11.2建设规模11.3线路选线方案比选2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5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5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6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3.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3.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3.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123.5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述13第4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144.1 设计期环保措施144.2 施工期环保措施154.3 营运期环保措

2、施23第5章 公众参与265.1 公众参与目的265.2 调查实施265.3 调查结果分析27第6章 评价结论29第7章 联系方式307.1建设单位307.2评价单位30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路线方案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拟建项目起于乐宜高速中峰寺附近,路线向南,经中丰村、陈家沟、金场城、在金城设置单喇叭互通接X144地方道路,沿超额水库以西,经高笋田、观音滩、在AK9+200处下穿成贵铁路黑竹林特大桥,后沿瓦窑塝、羊鹿咀、瓦房头、在DK12+181跨越岷江,沿板栗湾、沙帽石、在大洞湾附近上跨宜屏快速路,后沿喜捷镇玉龙乡以东,沿S307以北进行布线,经黄桷湾、

3、荒田塝,在柏溪镇大田坎接宜水高速,后利用宜水高速至冠英枢纽互通1.3km处。设Y型枢纽与宜水高速实现交通转换,路线向东,经三角塘,于砖房湾设冠英互通连接原宜水高速冠英互通连接线后,路线沿烂洞沟设桥展线至清溪沟。经天堂坝,止于五角冲,接宜昭(彝)高速双河枢纽互通并接S206线。路线全长38.13km。建设里程31.88km,利用宜水高速6.25km。拟建项目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1年调整方案)中15个地级市过境高速公路之一,项目主要控制点为中峰寺、金城、玉龙、柏溪、冠英、双河。1.2建设规模本项目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项目推荐方案(A+D

4、+宜水高速+E线)全长38.13km,其中建设里程31.88km(其中翠屏区13.88km,宜宾县18.00km),利用宜水高速公路6.25km。全线设桥梁9812m/52座,其中特大桥562m/1座,大、中桥9054m/44座,小桥196m/7座;设互通立交7座,其中枢纽互通4处(1处预留,双河枢纽互通),一般互通3处;路基排水防护工程数量14.04万m3。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86.07hm2,其中永久占地244.28 hm2,临时占地41.79hm2。本工程土石方开挖367.82万m3(自然方,以下未作特别说明的均为自然方),回填249.87万m3,表土利用方31.54万m3、弃方86.41

5、万m3(松方129.53万m3,压实方110.11万m3),沿线共设置了14个弃渣场。总投资估算为37.3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1705.71万元。项目组成及主体工程特性见表1-1。表1-1 项目组成及主体工程特性表一、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建设地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所在流域长江流域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工程性质新建建设单位宜宾市交通运输局建设规模里程长度38.13km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车道宽度43.75m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特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300大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涵洞及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总投资37.3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

6、价11705.71万元建设期2014年初至2017年底,建设期4年二、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数量项目组成占地面积(hm2)主要工程数量合计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工程项目名称工程数量主体工程路基125.05 125.05 特大桥562m/1座桥梁28.56 28.56 大、中桥9054/44座互通84.00 84.00 小桥196m/7座管理分中心6.67 6.67 涵洞(含通道)3644m/89道小计244.28 244.28 互通立交7座,其中枢纽互通4处(1处预留,双河枢纽互通),一般互通3处;弃渣场20.45 20.45 弃渣场14处施工便道13.24 13.24 施工道路16.54km施工生产生

7、活区8.10 8.10 施工场地8处合计286.07 244.28 41.79 三、项目土石方挖填工程量(万m3)项目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借方表土利用弃方(自然方)备注主体工程路基桥量工程347.57 240.72 25.41 81.44弃方排往沿线14座弃渣场建筑物拆除4.97 4.97 主体工程小计352.54 240.72 25.41 86.41弃渣场6.14 6.14施工便道7.677.67 施工生产生活区1.47 1.47 合计367.82 249.87 0.00 31.54 86.411.3线路选线方案比选本项目自北向南依次连接乐宜、宜攀、宜水以及宜昭等4条纵向高速公路,推荐方案路

8、线全长38.13km,建设里程31.88km,利用宜水高速6.25km。路线主要控制点有中峰寺、金城、玉龙、柏溪、冠英、双河;主要控制工程有峰寺枢纽互通、岷江特大桥、柏溪枢纽互通、冠英枢纽互通;主要经过市县有宜宾县、宜宾市翠屏区。根据宜宾市已通车及规划高速公路位置,基于路线起、终点研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城乡规划、地方路网布局等工程条件,并基于本项目的方案研究报告,以乐宜高速、宜水高速公路及规划的宜昭高速公路为主要控制点,在1:5万、1:1万地形图上拟定路线方案,经实地踏勘调查、征求设计监理单位技术咨询意见、修改调整后,提出A、B、C、D、E共5个路线方案进行同精度比较。其中A线方案为贯通方

9、案;B线方案为路线起点比较方案;C线和D线、E线方案为宜水高速接线点比较方案。表1-2 路线方案一览表线路方案路线桩号路线长度备注贯通方案A+D+宜水高速+E线AK7+000AK10+700DK10+700DK24+198.62YSK117+08YSK123+324 EK0+000EK7+683.8538.13建设里程31.88km,利用宜水高速6.25kmA线AK0+000AK38+37738.38各比选方案A线AK0+000AK20+80020.8B线BK0+000BK22+178.9822.179C线CK7+00020+97013.97D线DK10+700DK24+20013.50宜水高

10、速接线比较C+宜水CK7+000CK20+974.08YSK114+026YSK124+693.4724.641利用宜水高速10.67kmA+D+宜水AK7+000AK10+700DK10+700DK24+198.62YSK117+080YSK124+693.4724.812利用宜水高速6.25kmA线AK7+000AK31+151.6424.152E线EK0+000EK7+683.857.6841、起点比选评价结论从比选的内容来来看,从敏感特征来看,2个方案均以桥梁的形式跨越了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次。就涉水施工来水,A线涉水桥墩少,施工期对地表水体的扰动更少,运营期占用的行

11、洪断面更少,A线更优。从工程新建里程、土石方规模、工程投资等方面A线略优于B线,但差异不大,两个方案对地表扰动基本相当,潜在流失风险没有大的差异。就整体对沿线的环境影响来说,A线比B线桥隧比高约6.2%。因此,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A线优于B线。结合地方政府意见,本次评价同意工可推荐A线方案。2、宜水高速接线评价结论通过评价可以看出,A线方案共2次跨越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对保护区的水生生态影响较大,而A+D+宜水方案利用既有的金沙江大桥避免了新建桥梁跨越保护区的核心区,相对来说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较A线小。从实际建设长度来说,A+D+宜水方案较小,工程量和土

12、石方开挖量都较小,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同时也能明显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地方政府意见,本次评价同意A+D+宜水方案。3、A线与E线方案比选结论通过评价可以看出E线较A线建设里程长0.43km,但总的营运里程减少0.94km。E线全线设桥梁2790m/9座,桥隧比36.3%,工程总投资7.11亿元;对应A线全线桥梁3574m/12座,桥隧比50.1%,工程总投资7.16亿元;从工程规模来看,E线方案虽然里程有所增加,但减少了一座一般互通,桥梁规模也较A线减少约896m,工程规模较省,总投资减少约0.05亿元,且E线利用宜水高速较A线短1.37km,对宜水高速的干扰更小于A线;并且宜宾市政府从当

13、地经济发展和交通规划方面来考虑,推荐E线方案。因此本项目推荐E线方案。4、比选结论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拟定的路线方案,线路走向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基本相符。在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地质条件、社会经济、路网规划、城镇规划、水土流失以及路线对声、大气、水、生态环境(主要是保护区)等的影响,本报告书认为工可推荐方案(A+D+宜水高速+E线)合理可行。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本项目所在生态功能区的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河谷阶地为主,河流属于长江上游干流水系,植被以人工或次生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为主,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是保障城镇与农业发展、保

14、障环境净化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以农田、城市和水生态系统为主;主要生态问题有人口密度较大,土地垦殖过度,农村面源污染较突出,大气环境和酸雨污染较严重,由此导致环境污染敏感程度较高。2.1.2水环境现状评价据水环境现状监测,公路沿线各监测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良好。2.1.3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环境噪声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说明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2.1.4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日均

15、值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3095-1996)二级评价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2.1.5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 项目直接影响区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其余各项经济指标也处于健康发展趋势,说明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项目直接影响区交通运输条较好,但其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邮电通讯事业发达。 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较大。 项目直接影响区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均较高,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2.1.6景观环境现状评价公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

16、应当从景观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路线修建对沿线景观的影响。公路的阻隔、环境污染、人工建筑物的大量出现,改变了自然生态景观的属性。1、路基工程对自然景观的切割影响:项目建成后,路基工程对沿线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环境形成切割,对其空间连续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切割山坡、植被,使绿色的背景呈现出明显的人工印迹。项目沿线以农田景观、村镇景观、河流景观为主,由于村镇景观的敏感性较低,阈值较高,公路路基对其切割影响不显著,而农田景观和河流景观敏感性高,阈值较低,公路路基工程对其切割影响较大。2、弃渣场对景观的影响:拟建项目设置14处弃渣场,鉴于弃渣体表面植被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营运近期,弃渣场与周围景观环境

17、在色彩、形态、质感等方面差别较大,对行车者的视觉冲击较大。3、工程构筑物对景观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项目路基、桥梁等大体量构筑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居民的视线,占据视觉空间和景观节点,阻断景观廊道或遮挡城市等,将不可避免的改变沿线传统的视觉环境,使沿线居民的景观环境受到影响。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和本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实际情况,确定本评价范围如下:1、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区域,隧道山体及上方区域,按弃土场分布和保护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适当扩大评价范围;2、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3、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

18、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4、地表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内;5、社会环境:本项目确定的直接影响区包括翠屏区、宜宾县;6、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范围。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拟建公路占地指标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用地标准限值的低值,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完全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标准限值要求。2、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以及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咨询,拟建公路将用地方重点生态公益林,在占用生态公益林路段施工时,有能力调整线路则避开公益林区,对无法调整必须占用的生态公益林,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如中华

19、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四川省林地管理办法等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并进行补偿。3、工程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占用动物栖息地生境、施工活动尤其是爆破作业的噪声影响动物活动、施工中的三废也将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将迫使施工区域的动物暂时远离施工区域;运营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除阻隔效应外,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4、 拟建公路共永久占用耕地170.99hm2,会对项目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协助地方国土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并做好施工后期临时用地的复垦工作。5、拟建公路占地对沿

20、线地区的农业生态影响不大,但对所经村镇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以及公路建成后形成的沿高速公路经济产业带的发展,沿线地区农村经济也将得到大力发展,这样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将不受占地的影响,反而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下阶段设计中应在规范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收缩边坡的措施,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应尽量不占用耕地而占用荒地,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对部分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进行复耕。由于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按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采取开垦新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等的补偿措施。3.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2.1 施

21、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拟建公路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污染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桥梁施工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等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影响等。1、建筑材料运输及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分析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而这些扬尘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对靠路较近的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建筑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管理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使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2、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分析拟建公路主要跨水体

22、桥梁的基础工程形式为灌注桩基础,在这些桥梁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钻、挖出桥基废渣和淤泥较其它施工方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将这些废渣、岩浆和淤泥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堵塞、淤塞河床,使水体总悬浮物固体(SS)、总溶解性固体(DS)大量增加,水体的浊度大大增加。因此应将桥基施工中废渣、岩浆和淤泥及时清理至就近的弃渣场处置。在桥梁上部结构现浇施工过程中,要使用模板和少量的机械油料,施工中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机械油料泄漏或使用后的废油直接进入水体,会使水环境中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因此,严禁机械油料和废油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和废油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后进行处理。3、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场及

23、构件厂生产废水的影响分析混凝土拌和场及构件厂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性集中排放等特点。由有关资料,混凝土拌和场每次冲洗废水量约0.5m3,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5000mg/L,pH值在12左右,废水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排放浓度一级标准限值的要求。因此对这部分污水需要设沉淀池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4、施工期含油污水对水体的影响施工期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修理、维护过程及作业过程中的跑、滴、漏,同时桥梁上部结构及涵洞施工过程中会使用模板和机械油料。其成分主要是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则浮于水面,阻碍油水界

24、面的物质交换,使水体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给,给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威胁。因此在施工中应严禁机械油料和废油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和废油要及时回收后进行处理,遗漏在土壤中的机械油料和废油要回收并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5、施工营地对水体的影响拟建公路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由于施工营地施工期长,施工人员相对稳定,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营地附近设改进型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和餐饮洗涤污水分别收集,粪便用于农田,餐饮洗涤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场地清洁、绿化灌溉等。6、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拟建公路施工期,裸露的开挖及填筑边坡较多

25、,在当地降雨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进入周围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淤塞泄水通道及掩埋农田。所以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对这些裸露边坡的保护。公路在施工时考虑了塑料薄膜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堆料场、预制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带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大大的减少了表土裸露及被雨水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沉淀作用,在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3.2.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1、路、桥面径流对水环境影响评价拟建公路建成营运后,随着交通量逐年的增多,沉降在路面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物、车辆油

26、类以及散落在路面上的其它有害物质也会逐年增加。上述污染物一旦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对水体的水质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路面径流污染形式一般称为非点源污染,也称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的程度与车流量、燃料成分、空气湿度、风向、风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拟建公路沿线部分路段为农业及林业生态区,植被较茂盛,空气湿润,车辆扬尘量较小,面源污染的产生量相当有限。公路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桥面污染负荷比较一致的情况下,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污染一般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一段时间后,污染会逐渐降低。公路路面在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4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浓度比较高,4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BO

27、D5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520分钟内,路面径流SS、石油类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pH、BOD5浓度达一级标准;降雨历时40分钟后,污染物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2、附属设施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服务区、养护工区、停车区的环境要求,建议NK32+800梅硐服务区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停车区生活区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污染物,需先经过隔油池、化粪池处理,然后排入调节池调节水量、水质,再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生化处理,以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出水水质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沿线7处收费站、2处停车区和1处养

28、护工区生活污水量较小,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稳定性,建议采用地埋式改进型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3.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 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1施工期噪声源分析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施工期噪声相对于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虽然是短暂的,但施工过程中如不加以重视,会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后果。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昼间噪声限值为7075dB,夜间限值为55dB。昼间施工机械(单一)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夜间在200m以外可满足GB1252390规定。公路施工噪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

29、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不同,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昼间大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施工机械同时在一起作业,则此时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预测值大。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130 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80 m的范围内。路基施工在昼间在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可基本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 m处基本达到标准限值。另外表中计算的距离衰减只是理论上。由于工程作业的地形限制,作业场所与敏感点有高差、传播路线有遮挡,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连续,路基路面施工的机械不一样等,根据其他公路调查、监测分析,噪声实际大小、影响时间、影响程度要较预测小。3

30、.3.2 营运期交通噪声预测及影响评价项目沿线噪声敏感点有16处,其中15处为居民区。根据敏感点环境噪声预测情况,对其营运近期、中期及远期情况进行评价如下:1、营运近期:居民区昼间噪声基本不超标,但夜间有4处超标,超标量在0.722.84dB(A)之间,超标主要出现在距路较近的2类居民区。2、营运中期:居民区昼间噪声基本不超标,但受现有交通噪声影响较大的宜宾管理所兴隆收费站昼间噪声出现少量超标,超标量在4.44Db(A);16处居民区夜间噪声全部超标,超标量在0.217.59dB(A)之间,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3、营运远期:4处敏感点昼间噪声出现超标,主要是距道路较近的2类区,超标量在0.28

31、5.8dB(A)之间;16处敏感点夜间噪声全部超标,超标量在1.429.62dB(A)之间,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噪声规划控制距离建议如下:以运营中期为规划控制标准,建议全路线距离路肩110m内临路第一排不应规划直接面对公路的学校、医院等声敏感建筑。因此,本项目16处居民区需根据实际超标情况采取,采取修建声屏障或隔声窗,预留噪声污染防治资金。3.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3.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述拟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及拌和、沥青熬炼、摊铺等作业工作。因此,该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其次为沥青熬炼、摊铺时的沥青烟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

32、。3.4.1.1 TSP(粉尘)的影响分析根据类似公路施工期间对灰土拌和场站TSP监测结果,施工过程中,采用路拌工艺施工时,路边50 m处TSP1.00 mg/m3。储料场灰土拌和站附近相距50 m下风向TSP浓度为8.90 mg/m3;相距100 m处浓度为1.65 mg/m3;相距150m处已基本无影响。公路施工在混合土工序阶段,灰土运输车辆往来引起的扬尘污染较严重,在距路边下风向50 m处TSP浓度10 mg/m3;距路边150 m处TSP浓度4 mg/m3。根据对公路两侧居民点分布情况调查,公路沿线居民点分布在公路两侧150 m范围内,因此公路施工期间若灰土拌和场选址不合理将给沿线部分

33、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粉尘污染影响。另外施工期道路施工扬尘也会对沿线居民造成影响,尤其是在非雨天的粉尘或扬尘影响较为突出。按上述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应将上述拌和站设在村庄敏感点下风向150m之外。3.4.1.2 沥青烟和苯并芘的影响分析本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集中拌和站作业。沥青烟和苯并(a)芘产生于化油系统的熬制工艺、拌和器拌和工艺及铺路时的热油蒸发等。根据交通部公路所在京津塘大羊坊沥青搅拌站的监测结果,采用先进的意大利MV2A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其排放口沥青烟浓度可满足75 mg/m3二级排放标准要求,苯并(a)芘满足0.8 mg/100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综上所述,

34、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是TSP,建议在易扬尘的作业时段、作业环节采用洒水的方法减轻TSP污染,只要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可大大减轻TSP的污染。灰土拌和场和沥青熬化点下风向300 m范围内无居民分布,故粉尘和沥青烟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很小。3.4.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简析根据类似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项目各环境空气监测点NOx小时均值和日均值、CO小时均值及TSP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由于本项目交通量与类似高速公路项目相近,结合本项目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经过工程拆迁,公路建设完工后,在公路营运期2016年、2022年及2030年汽车排放尾气

35、对公路沿线区域基本不产生NOx、TSP和CO超标污染影响。3.5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述1、拟建公路建成后,将会在公路的走廊内形成一系列产业带,大力促进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资源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变三类产业中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进而对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高。2、拟建公路建成和运营后,将会建立各项服务设施,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机会。3、本项目的建设将占用沿线部分居民的耕地资源,对这部分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沿线,但是,通过当地政府对周边土地资源的调节可得到缓解,尽管如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还是应尽可能少占用耕地。4、本项目

36、全长39.04km,项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项目建设对当地居民出行的影响,设置了充足的通道,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公路两侧的分隔影响不大。5、该公路投入运营后,对原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电力、电讯设施的影响不大。6、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妥善安置,不会因征地拆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影响。7、拟建公路的路线选择遵循了“靠城不进城”的原则,与沿线城镇规划相协调。第4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4.1 设计期环保措施4.1.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耕地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164号文)的精神,在公路建设中应该合理利用

37、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2、对公路边坡和临时占地防治区进行绿化或复耕设计减少临时占地数量,特别是占用耕地的数量,应尽可能考虑利用永久性设施占地作为施工临时占地,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弃渣场应尽量选择距离路线较近处的荒地,不靠近水体,同时做好弃渣的防护设计,以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了减小弃渣场对耕地的占用,临时占用的弃渣场坡顶全部采用复耕恢复措施,坡面采用植被恢复,最大程度地补偿耕地的占用。3、土壤耕作层保护设计工程在路基开挖、弃渣场、临时施工区域进场前,应对上述场地表层有肥力的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并集中堆放进行保护,以便于施工后期的场地绿化和植被恢复。在设计文件中应按上述原则提出或细化表层土剥

38、离、堆存和保护工作,并对施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在公路边坡绿化和临时场地复耕和植被恢复时,应充分利用剥离的表层土壤,避免重新取土。4.1.2 景观影响减缓措施根据沿线的景观特征、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条件、人文资源分布及植被分布情况,将拟建公路环境景观分为二个大的景观带:山岭区景观带和田园风光景观带,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特色。拟建公路沿线以山岭区景观为主,地势较陡,地形起伏较大,道路在山谷中穿行,树林较密集,植被覆盖率较高,自然景观较丰富,公路景观的处理重点放在对路域可视范围内构筑物造型和装饰上,让构筑物造型和装饰符合公路流畅的线形要求,展现地方文化,打造公路特色景观。 局部路段存

39、在田园风光景观:这些路段主要存在于临近城镇的区域,其地势平缓,沿线工程结构较少,边坡多以矮缓为主,行车视野开阔,路线两侧田园风光优美,公路景观设计主要放在对路域范围内环境植被的恢复上,使公路与环境协调融合,避免工程痕迹,让行车轻松舒适。4.1.3水环境减缓措施为了尽量避免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对拟建公路两侧设置的防撞栏,并对跨越河流路段进行强化、加固和设计,防止一旦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车辆翻入水中,造成水质污染。4.1.4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减缓措施1、进一步优化调整局部路线设计方案,使路线远离声、气环境敏感点。并根据最新的路线走向,开展声屏障、隔声窗的设计工作

40、。2、在选线时限于当地条件所致实在无法避让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对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从公路设计时就应考虑减噪措施,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噪声防护设计。3、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噪声影响居民。4.2 施工期环保措施4.2.1社会环境保护措施4.2.1.1做好拆迁和安置工作1、拆迁安置办法本项目拆迁安置工作由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规划部署,采用后靠安置,在本村内调剂。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公示等方式,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2、安置和恢复的目标安置和恢复总目标为:使受影响者的生活和生产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尽快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拆迁安置

41、过程中不得产生新的次生环境问题。家庭拆迁户房屋重建的房屋面积和结构等级至少能达到征地前水平;劳动力要得到妥善安置,并通过发展农业和第三产业,收入得到提高;财产所有者得到的补偿不得折旧,也不负担任何税收。3、水利、电力、通讯、输气管线的拆迁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水利、电力、通讯、输气管线的迁建,建设单位应与水利、电力、通讯、输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作,将公路施工对水利、电力、通讯、输气等其他线型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注意施工过程中生产安全,防止爆管、漏水、断电等施工事故,避免出现次生环境问题。4.2.1.2耕地保护措施在建设中应按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做好施工工作,充分利用地方预留的交

42、通用地范围,避免重新占用耕地或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另外土石方、弃渣不允许扩大超规定的征地范围,同时对弃渣场和边坡坡面采取相应的工程和生态防护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4.2.1.3减少施工干扰影响的措施1、在路线经过的城镇布设宣传专栏进行宣传,设立告示牌,使项目沿线居民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向受影响群众宣传有关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政策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支持项目建设,取得对项目建设带来的暂时干扰的理解和体谅。项目在平交口也要做好施工期间现有省道的交通疏导和运输安全工作,确保不会影响现有道路的交通运输工作。2、施工现场的入口设置广告牌,写明工程承包商、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当地环

43、保局的热线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姓名,以便群众受到施工带来的噪声、大气污染、交通以及其它不利影响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并得到解决。3、加强与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合作,对利用现有道路施工物资运输进行合理规划,同当地政府进行协调以避免现有道路的交通堵塞。共同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和运输路线,以减少施工车辆对居民的干扰和污染影响。4、确保公路施工行为不破坏沿线的公众服务设施。工程承包商装备临时供电、通讯、供水以及其它装置。在进行管道线路连接前应做好协商工作。4.2.1.4文物保护措施1、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小组,由四川省文物局统一领导,自贡市、内江市地方文化部门参与,与工程部门及时沟通,全面处理有关事宜。2

44、、根据本项目文物考古调查评估报告及专家意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前的文物保护工作。3、在施工过程中,公路沿线如有文物发现,应立即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护。待文物本门处理完成后才能继续施工。4.2.1.5减少征地拆迁影响的措施本工程拆迁安置由地方政府统一安排,按国家有关土地和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向被拆迁的居民赔偿一定的征用土地费和拆迁补偿费。拆迁不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工程沿线拆迁对于行政村和组的整体影响不大,拆迁居民均可在公路附近得到就近安置。公路建设土地征用将改变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工程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通过货币补偿和局部土地调整等途径,尽量减少对当地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影响

45、。鉴于项目沿线部分居民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建议项目施工中要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家、地方及工程土地征用补偿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政策制定合理、合法的土地补偿标准,保证征地和拆迁安置住户的利益不受损害。4.2.2 环境空气污染减缓措施1、在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附近区域施工时(报告书所列居民点和企事业单位,重点保护距离道路中心线200 m范围内的保护目标),应根据天气和施工情况定期清扫、洒水,减少道路二次扬尘,每个施工标段应配备至少一辆洒水车(购置或租用)。2、施工散料运输车辆采用加盖蓬布和湿法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

46、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3、施工期合理优化施工场地位置,公路施工设置的储料场、沥青拌和站、混凝土搅拌站应远离居民区或其它人口密集处,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储料场、沥青拌和站、混凝土搅拌站应在居民区下风向300m以外,减少物料扬尘和有害气体对居民的污染影响。4、应选用密封式并配有消烟除尘装置的沥青拌和设备,能满足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的环保要求。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沥青拌和站的清场工作,产生的废料可由沥青供应商回收焚烧处理或送至地方环保局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不得作为场地恢复的填充材料就地填埋。4.2.3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本公路跨越或临近岷江及其支流,在此区域进行施工时,应选择在枯水期施工,应作好水污染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不得在水环境敏感区设置堆料场、弃渣场及拌和场等可能产生水污染的临时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弃渣、施工废水等必须进行收集统一清运,弃渣运送至指定弃渣场堆放,施工废水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全部集中收集处理后回用。为了减小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可能对环境敏感区产生的影响,本报告要求在敏感区内布设部分临时环保设施,可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外需进行施工期水污染监测,并纳入监测计划中。1、管理措施开展施工场所和营地的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