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1636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定西市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机遇与对策 刘彦明 王梅春 任生兰 边芳 南铭(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 邮编743000)小杂粮是小宗粮豆类作物的俗称,一般是指种植面积较小,适宜特殊地域种植的粮豆类作物,其特点是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对土地的质量要求不高,不与玉米、马铃薯争良田。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貌复杂,生态条件多样,适宜小杂粮的种植。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且品质优良,类型品种多样,主要有燕麦(莜麦、皮燕麦)、荞麦(甜荞、苦荞)、豌豆、小扁豆、糜子、谷子、蚕豆等,定西市小杂粮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20万亩左右,是甘肃省重要的小杂粮主产区之一。 一、小杂粮生产现状小杂粮在定西市种植历史

2、悠久,一直是当地群众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1996年统计,全市粮食作物面积625.08 万亩,其中小杂粮播种面积189.98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4%,总产量达 17838万公斤,占禾谷类粮食产量的30.8%,亩产平均93.89公斤,商品量7380万公斤,商品率达41.3%,其中:豆类(主要是豌豆、扁豆、蚕豆) 110.78万亩,商品量4780万公斤;谷子13.98万亩,商品量 500万公斤;糜子14.08万亩,商品量450万公斤;莜麦、荞麦50.83万亩,商品量达 1650万公斤。二、小杂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2.1对小杂粮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人们未把小杂粮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速西部

3、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小杂粮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小杂粮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色作物;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产业;是健身的食物源;是食品工业的原料源;是绿色食品源;是养殖业的饮料源;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是贫困地区的经济源。定西市杂粮在生产上有相当潜力,有广阔的市场。充分发挥小杂粮优势成为定西市实施特色农业工程主要突破口,首先各地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重视小杂粮的地位,其次,引导农民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改变“种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种什么”的传统观念,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杂粮品种的种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种植结构,生产优

4、质、高品味杂粮。同时,要通过市场调控,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使小杂粮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2.2科研经费少,育种工作处于维持状态定西市旱农中心从80年代起成立杂粮研究组,专门从事豆类、莜麦及荞麦等小杂粮新材料整理、入库、鉴定、自育等研究工作,从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投资导向的改变,基层农业科研单位项目争取相当困难,小杂粮科研经费逐年减少,少量的经费仅能进行少量的简单试验,很难开展较高层次的试验研究,对资源开发及品种质量等问题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南繁工作也已中断十多年,延缓了新品种的培育进程。 定西市杂粮新品种的选育以豌、扁豆、燕麦(皮、裸燕麦)、荞麦(甜、苦荞)为主,开展工作已有30多

5、年的历史,在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杂粮科研不重视,课题难列,科研经费少,科研队伍薄弱,不稳定,真正从事研究的人员较少:二是研究手段落后,主要开展引进鉴定、杂交育种,系统选育方面的工作,研究内容狭窄,尚未开展生物技术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三是科研、推广、生产、加工、商贸等部门相互脱节,新品种育成-良种繁育-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出口商贸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2.3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小,投入不足商品无竞争优势小杂粮产区多地处偏远山区,农民信息闭塞,科技意识不强,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等方面滞后

6、,虽然在近年来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良新品种,但由于我市种子供应体系和良种繁殖基地不健全,品种退化和混杂较为严重,加之投入不足,造成小杂粮产量较低、品质较差,优质率和商品率不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4病虫害危害豌豆的豆象危害是影响低海拔地区豌豆生产的主要害虫;燕麦红叶病是造成减产的重要病害。2.5精深加工少,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由于我市小杂粮产品开发起步晚,在产品加工、购销方面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购销加工龙头企业比较少,规模不大,开发的产品品种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而且质量不高,在生产上还未形成各种作物品种的集中产地和规模效益,缺乏名、优、特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都很低,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

7、力不强。三、定西市小杂粮发展优势定西市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小杂粮主产区,品种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优良,产量相对稳定,产业化发展优势明显。3.1自然资源、品质资源优势定西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产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和开发绿色食品的区域优势,定西市海拔在1640-3941米之间,是青藏高原下延区与黄土高原抬高延伸区交汇地带,南部高寒阴湿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蚕豆的生长;在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光照充足,适宜种植莜麦、荞麦、豌扁豆和糜谷等小杂粮。同时由于定西地处内陆,远离城市,工矿企业少,环境污染小,土净田洁,是生产优质小杂粮的一片净土,生产的小杂粮是自然态的绿色食品,是理

8、想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小杂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山区,是雨养农业区自然选择的作物,其中糜子、荞麦、莜麦、豆类具有“抗旱耐瘠”的突出特点;荞麦、糜子生育期短,是典型的“避灾救荒作物”;豆类可生物固氮、培肥地力,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定西市年平均气温5.7-7.7,0的积温2582.6-3257.4,10的积温1729.2-2616.7,无霜期109-162天,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其中60%以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十年九旱”与“十秋九不旱”是本地最明显的气候特点,降水规律的分布与小杂粮的需水特点相一致,经多年的试验表明,荞麦、莜麦等小杂粮对水分的需求与降水的吻合

9、程度明显的高于夏粮作物,适宜小杂粮的生长。定西市有丰富的豌豆、荞麦、扁豆、莜麦、燕麦、谷子、糜子等小杂粮作物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全市提供的材料达2000多份,其中甜荞份苦荞100多份,豌豆400多份,扁豆100多份,莜麦1500多份;培育的品种品质优良,燕麦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5-23%,脂肪7-9%,赖氨酸0.65-0.886%,亚油酸35-53%;豌豆粒粗蛋白质含量24-29%,赖氨酸2%左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全国最高水平,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3.2科研基础优势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是集科研、推广、生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豌(扁)育种始于70年代初期,是甘肃省

10、唯一开展豌(扁)育种的科研单位,3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燕麦新品种选育开始于1975年,1980年正式成立课题组。是我省唯一一家培育燕麦新品种的科研单位,居西北五省(区)之首;荞麦育种开始于1986年。在全国范围内,旱农中心是在小杂粮新品育选育种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坚持至今为数不多的单位之一。多年来,旱农中心先后培(选)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抗旱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多个杂粮系列品种,其中豌豆有定豌1号定豌6号等;扁豆有定选1号、中绿扁豆、英国扁豆等;莜麦有高719、定莜1-8号;荞麦有晋甜荞1号、凉荞1号、定甜荞1号、2号等。这些小杂粮

11、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在定西市和省内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而且还推广应用到青海、宁夏、山西、内蒙、陕西等周边省份,为定西市和甘肃省小杂粮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而且对邻近省区小杂粮的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我国杂粮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农业部启动实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旱农中心为建设依托单位,成立了食用豆和燕麦荞麦2个综合试验站,这对于定西市小杂粮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3.3生产优势定西小杂粮的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是轮作倒茬、养地和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物,小杂粮产量常年保持在5万吨左右,生产优势明显。同时由于杂粮耐干旱,耐瘠薄,对地力

12、的要求不高,生产成本较低,加之我市劳动力低廉,生产的小杂粮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3.4加工转化能力增强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杂粮及其加工制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通渭县乐百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西北大磨坊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小杂粮深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开发出了富硒莜麦奶粉、荞麦粉、荞麦米、苦荞茶、苦荞醋、苦荞咖啡、苦荞甘露、荞麦挂面、纯豆粉丝、燕麦片等一批小杂粮新产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市场供不应求。四、定西小杂粮产业开发对策定西市的小杂粮生产必须改变目前广种薄收和粗放经营的状况,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要通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

13、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变小杂粮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生产优势为经济优势。4.1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强小杂粮资源生产和加工品质的研究,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和加工技术,调动农民种植优良品种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小杂粮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4.2建立小杂粮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定西小杂粮良种繁育体系,根据定西生产实际,实行区域化布局,建立优质小杂粮繁种基地、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在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检测,集中连片种植,形成规模生产,建立全市优质小杂

14、粮以确保产品安全、优质,初步形成集中产地和规模效益,为杂粮产业化开发提供有利条件。在我市6县1区选择7个具有种植历史、群众基础好的乡镇建立新品种、新技术集成、规模化、标准化的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五年内基地数量达到14个,面积各达到5000亩。平均亩产达到200,通过基地辐射带动我市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80。4.3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着眼于小杂粮的长远发展,应在小杂粮加工上下工夫;以营养、保健、易制作、无污染为特色,以质求存,搞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小杂粮的科技附加值,增强小杂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国内外市场上树立起定西市小杂粮良好的品牌形象。加

15、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与小杂粮相配套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量和品质,发展精深加工,创立名、优、特品牌,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定西市小杂粮的产业化进程。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4.4抓好中介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从小杂粮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培育和发展小杂粮中介服务组织,为基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进入市场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4.5退耕还草,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畜牧养殖在旱作农业区,传统的旱农耕作制主要依靠

16、种植豆类作物来恢复地力及节约水分,豌豆是主要的倒茬养地作物。一是豌豆可以固氮,一般一季豌豆可固氮60.0-112.5kg/hm2,照此推算,在八十年代末4万hm2豌豆一年可为豌豆产区提供270-450万kg氮素,相当于7800t尿素。全区每年各类作物总需氮量的30%是通过种植豌豆获取的,而且这种生物氮稳定,生物价高,作物易吸收利用,对旱农生态系统氮素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二是豌豆属节水作物,耗水系数低,形成一克籽粒仅需0.5 mm降水,豌豆根系浅,一般不动用土壤深层储水,据测定,豌豆和小麦比较,50-100土壤水分高出50%以上,由于节水、固氮这两个原因,使豌豆茬成为北四县其它作物的优质前茬,一

17、般较其它茬口增产20-50%。三是广大农民膳食结构中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更是家畜家禽的优良饲料和主要的经济作物。燕麦性喜冷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抗旱、抗寒性强,在我市20度以上的山坡地一年进行两季种植,4月播种,8月收获籽粒和干饲草。9月进行第二次种植,11月收获青干饲草。部分青干饲草还可加工出售给内蒙、宁夏等地的养牛企业,为农民增收致富。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以燕麦为主要作物,在山坡地两季种植退耕还草,固土古沙,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不但解决了在退耕还林中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矛盾的关系,而且可发展畜牧养殖业,利用饲草过腹还田,培肥地力,以农促牧、以牧促工,使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

18、效益得到协调发展。五、杂粮市场潜力大,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我国传统的杂粮,如荞麦、燕麦、小米、甜玉米、糯玉米、蚕豆、豌豆作物市场前景日益看好,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今后几年内,小杂粮作物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据了解,近十年来世界上杂粮作物的发展趋势是,除玉米、大豆外,发达国家如美、德、法等种植面积稳中略有下降,发展中国家杂粮 作物面积却呈现上升趋势,据专家分析,近几年全世界小杂粮的消费量和半日价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小杂粮作物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产较低旦不利于机械化生产,使得国际市场上小杂粮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长期以来在我国中部地区农作物中并不起眼的荞麦在国际市场上也日益成为抢手货,近年来需求量有增无减。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小杂粮,使之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者姓名 :刘彦明工作单位: 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 邮政编码: 743000 通讯地址: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定临路3号 (定西市旱农中心)电子信箱: lymingdx126.COM电话号码: 139093296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