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6630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7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吕梁七保生态林业).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 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1.1.2项目建设单位:山西吕梁七保生态林业有限公司1.1.3法人代表:1.1.4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5 项目拟建地址:项目拟建于吕梁市离石田家会街办马家村1.1.6可研编制单位:山西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1.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2.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山西省吕梁市七保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是在国家号召全民治荒、治水、治沙,改善当地的生存环境,再造山川秀美的背景下,自筹资金创建的集造林、绿荒、育苗、实验、科研、示范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

2、于九十年代初成立于革命老区吕梁市,注册于2002年,项目基地位于离石城东北7.5公里,介于城北街道办事处、信义镇、田家会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区域总面积1.5万亩,可治理面积1.35万亩,属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公司目前是吕梁市重点扶持造林种树的龙头企业。公司法人代表:郭七保。现办公地址在吕梁市离石区田家会办事处前马家村,注册资金50万人民币。现有员工80人,技术人员10人。2006年公司资产总值5116万元。公司经过十多年的种树绿荒,现已在黄蒿梁成功栽培了高2米左右的油松树5000余亩,以核桃、仁用杏为主的经济林6000余亩,种植牧草200余亩,在黄蒿梁沟建有库容2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建成总水

3、量为5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三个。昔日裸露的荒山大部分都已披上了绿装。公司投入的1000多万元资金现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2项目负责人简介项目负责人郭七保,吕梁市七保生态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优秀党员。十多年来,由于他治理荒山成效显著,成为吕梁山区的标兵、英雄,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了许多嘉奖。离石市3923项目办,把黄蒿梁万亩治荒工程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重点资助项目给予扶持。世界粮食计划属官员三次登上黄蒿梁,望着渐渐变绿大荒山,给予郭七保同志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嘹望杂志以及中央、省、地、市电视台曾多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十多年来,郭七保被离石区委、区政

4、府评为“造林大王”、“治理四荒标兵”;被吕梁地委、行署授予“劳动模范”、“艰苦奋斗标兵”。被团中央、国家科学技术部命名为“全国十佳星火带头人”。1997年1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评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被团省委评为“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并颁予“五四奖章”。1998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1999年被团省委、林业厅等单位评为“十佳造林大户”,“青年生态建设标兵”。2001年,又荣获“全国保护母亲河”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的亲切接见。1.3项目可研编制的依据与范围1.3.1依据吕梁市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

5、整的有关文件、计划。中国国际咨询公司编著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基础资料与有关规范要求1.3.2范围 (1) 确定工程的生产规模及主要配套工程的规模。(2) 确定主要生产技术方案及主要设备选择。(3) 确定项目的组成。(4) 估算项目总投资。(5) 测算投资效益、分析抗风险能力。(6) 提出项目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方法。1.4项目建设规模内容项目旨在革命老区进行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区内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为社会提供绿色小杂粮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规模及目标是:平整高标准农田7000亩,建设小米种植基地20

6、00亩,马铃薯种植基地3000亩,豆类种植基地2000亩。项目建设具体内容为:(1) 平整耕地7000亩。 (2) 土壤培肥7000亩。(3) 新建仓库2000平方米。(4) 打旱井30眼。(5) 路旁植树绿化3公里。(6) 杂粮示范种植7000亩。(7) 设备购置与培训。1.5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项目投资总额1275.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77.74万元,占总投资的68.81%;流动资金336.03万元,占总投资的26.34%。资金筹措:项目申请银行贷款9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75.55万元。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数据及评价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 据备注1

7、经济数据1.1总投资万元1275.5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877.7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税万元 建设期利息万元61.78 流动资金万元336.031.2资金筹措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万元900 自筹资金375.55 年新增产量万吨41.3年销售收入万元1180达产年1.4年税金及附加万元1.5年总成本费用万元696.44第四年1.6年利润总额万元483.56第四年1.7年所得税万元1.8税后利润万元483.56第四年2财务评价指标2.1投资利润率%33.812.2投资利税率%33.812.3所得税后增量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67.902.4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增量全部投资)万元1804.562

8、.5所得税后增量全部投资回收期年3.12.6所得税前增量全部投资回收期年3.12.7所得税前增量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67.902.8所得税前财务净现值(增量全部投资)万元1804.562.9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30.211.7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7.1综合评价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地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和实际的指导意义。项目产品市场销路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项目通过示范种植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可以辐射周边地区,起到示范引路作用。 项目达产

9、后,可实现50万公斤小米、20万公斤豆类和450万公斤的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8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投资利润率33.81%,财务内部收益率67.90%,含建设期投资回收期为3.1年,盈亏平衡点30.21 %,财务分析表明项目是可行的。1.7.2论证结论 该项目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8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投资利润率33.81%,财务内部收益率67.90%,含建设期投资回收期为3.1年,盈亏平衡点30.21 %,财务分析表明项目是可行的。1.7.3存在问题及建议 尽快落实和筹措

10、资金,取得银行贷款。 制定生产标准,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的建设背景 2.1.1 行业概况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约为905.9万公顷,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378.7万公顷的8.73%,其中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等面积为350.76万公顷,占3.81%,谷子、高粱面积为238.05万公顷,占2.3%,芸豆、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面积为317.05万公顷,占2.62%。我国小杂粮总产约197153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14%,其中荞麦、糜子、燕麦、青稞等产量占1.61%,谷子、高粱产量占1.51%,全国豆类种植为1167.1万公顷,其中杂豆种

11、植面积为317.05万公顷,占27.17%,全国豆类总产量为2001090万千克,其中杂豆485920万千克,占24.28%,杂豆在我国豆类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小杂粮生产条件普遍较差,加之多数小杂粮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开展少且生产水平落后,单产普遍较低。小杂粮的营养性,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摄入的最佳合理比例。小杂粮的医疗保健性,这一重要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许多现代富贵病、文明病都需要大量食用小杂粮,如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因此,人们有“要健康,吃杂粮”的保健养身之说。“药食同源”也是同样的道理。仅这一点就是前景十分广阔的开

12、发产品。安全卫生性,小杂粮的生产大多在边远山区、高寒地区,这里山高水清,土质、空气无污染,又无农药、化肥过量、残留之忧,所以它是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是未来绝大多数消费者所争取、享用的高档食品。小杂粮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重要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小杂粮大都种植偏僻远离污染,其产品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以及小杂粮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小,价值高。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极其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小杂粮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产品,价值较高。小杂粮生产相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品种而言,面积小、品种繁多,不利于机构化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成本高、单位产量较低

13、而不稳定、价值较高。特别是当前国际市场小杂粮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国际市场小杂粮供不应求,致使小杂粮身价一再攀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为我国小杂粮生产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统计,日本荞麦消费量为11600万千克,而该国仅生产2000万千克,缺口较大。目前荞麦出口价格不断攀升,由每一千千克260美元升至600美元。小杂粮属于无公害绿色粮食,使用价值极高。小杂粮生产是农民对水稻、小麦等大宗粮食生产的一种补充和调剂,农民对小杂粮产量不刻意追求,极少使用农药、化肥,是一种消费者公认的靠“天收”的无公害绿色粮食。如黑龙江某绿色食品集团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际市场红小豆走俏形势,从1996年开始,他们生产

14、的绿色食品AA级红小豆1000000多千克进入曰本、德国等国外市场。1997年又出口2000000多千克红小豆,并且一部分打进了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小杂粮具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价值,倍受青睐。小杂粮由于无污染,被我国及世界食品界公认的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的天然绿色食品,倍受食品界和消费者的青睐。当前,不仅在我国还是世界,小杂粮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在国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革和生活水平有所提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化小杂粮的需求日益增长,小杂粮的粮药兼用功能正迎合广大消费者“杂粮热”的健康时尚。促使小杂粮一时身价百倍。在国际,当前发达国家对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小杂粮消费量日益增长。小杂粮品

15、种繁多,易于加工转化及包装增值。小杂粮不仅在世界上,而且在我国品种也十分繁多,品质比较优良。同时,还易于加工转化,特别是深加工。同时经过包装后,身价倍增,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小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不可替代作用。我国小杂粮不但种类多,而且市场占有的份额大。栽培面积较大的小杂粮有荞麦、燕麦、大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和蚕豆等,其中荞麦、糜子的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蚕豆占世界总产量的1/2,绿豆、小豆占世界总产量的1/3,是燕麦、豇豆、扁豆的主产国。同时,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它既可作为填闲补种作物,又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地,新垦荒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与

16、大宗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实行间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产量结构。因此,发展小杂粮生产,是山西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小杂粮国内外市场开发前景广阔。小杂粮杂豆种植面积不大,单产低,且不能机械生产,产量有限,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加上其特殊的食用价值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使得国际市场不仅价格高,还经常供不应求。目前,国际市场小杂粮消费量越来越大。在国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对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今在大都市食用小杂粮已成为一种时尚,而小杂粮的兼用功能正适合消费者追求营养保健饮食的时尚。只是相对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小杂粮普遍短缺,有些品种芳

17、踪难觅。国际粮农组织的专家认为,小杂粮是尚未被认识、利用,具有特殊价值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小杂粮的市场前景将更看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小杂粮在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从而促进其开发利用。2.1.2 项目建设的背景山西地域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各异,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栽培,形成了各色各样的杂粮作物及其品种。山西小杂粮种类多、分布广、品质好,营养丰富、安全卫生,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做大做强杂粮产业,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成为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这是我省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省委、省政府、农业厅、财政厅、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领导非常重视我省杂粮产

18、业化开发。1998年开始将杂粮产业化开发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酝酿、组织这项工作。1999年下发了山西省1999年“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并在全省组织了小杂粮生产及产业化开发情况的全面普查,对全省小杂粮的发展状况有了基本把握。200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明确提出杂粮为我省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02年省农业厅组织制定了山西省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从2000年起,省财政加大对小杂粮生产和技术推广的投入;2003年召开了 “山西省优质小杂粮产业开发工作会议”,同时还举办了“山西省优质小杂粮精品展”。所有这些都为我省杂粮产业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杂粮的产

19、业化开发工作。小杂粮是我省的特色农产品,其独特的口味和特殊的保健作用,已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市场前景普遍看好。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扩大面积,优化品质,提高产量,使小杂粮成为我省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小杂粮是现阶段我省农业发展的重点。几年来,在上级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我省对杂粮产业化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引进、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质专用新品种,如晋谷21号、29号,雁红10号,晋荞1号、榆荞1号,晋薯7号、10号,还有绿豆、红小豆、豌豆等新品种,产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培育了一批科研、生产、推广的技术人才;研究总结出一套优质杂粮标准化生产体系,如全省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山西省优质马铃薯

20、生产技术方案等,有力地指导全省杂粮生产;基本建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品牌的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如沁县、武乡等太行山地区的沁州黄生产基地,晋西北地区的优质杂豆、管涔山及周边县区的优质燕麦和灵丘的苦荞,寿阳、和顺、平鲁的甜荞及五寨、朔城等地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已渐形成。通过基地生产,改变了杂粮种植上的散、乱、杂、规模小、效益差的状况;培育了一批获得国内外各种荣誉的名牌、品牌产品,如沁县的沁州黄、汾阳的汾州香、静乐、大同新荣区的精制燕麦粉、王寨的淀粉、灵丘的苦荞茶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农博会金奖或名牌产品称号。打出了山西杂粮的响亮牌子。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发展杂粮产业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1、近年来,人们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追求营养平衡、回归自然风味,崇尚绿色食品的潮流兴起,杂粮以其特有的营养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青睐,消费呈增长之势。小杂粮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如“汾州香”小米含蛋白质15.12%,比标一大米高7.32%,比标一面粉高5.22%;粗脂肪5.76%,比标一大米、标一面粉分别高4.46%和3.96%;钙、铁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杂粮还具有食疗和保健作用,如荞麦可治疗痢疾、哮喘。荞麦全身无废物,根、茎、叶、花、籽粒均含有生物类黄酮(芦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血糖、血脂引起的糖尿病和肥胖症效果显著。莜麦

22、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葡聚糖,可降低胆固醇、血糖和血脂。杂粮生产区大多远离城市、工矿区和交通干道,水体、土壤和空气基本没受到污染,生产中又极少使用化肥、农药,是一种营养、保健、安全的无公害食品,正好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卫生安全的追求。2.2.2发展杂粮产业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的需要我省的杂粮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一直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入WTO后,随着国内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先进技术进入杂粮产业领域,有利于提高杂粮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杂粮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真正使杂粮这一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2.2.3发展杂粮

23、产业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需要在我省的北部和东西两山,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小杂粮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小杂粮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主产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特别是在吕梁革命老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较低,小杂粮广种薄收,效益低下,产业化开发滞后。实现杂粮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本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2.3项目建设的意义2.3.1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有不可替代作用杂粮抗寒、抗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既可单作、又能间套混种。在不影响主体作物的基础上,间作、套种、复播,提高复种指数,优化粮食产品结构;在海拔高、积温低、

24、无霜期短,不宜稻麦等大作物生长的丘陵山地和旱薄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除了种植具有特殊生育特性的杂粮外,别无选择;在灾年杂粮是抗灾、救灾、减灾的不可替代的作物;在轮作倒茬中杂豆还是养地的好茬口。可见,无论在农业结构中还是作物的环境适应性上杂粮都具有不可替代性。2.3.2杂粮是稳定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人口增长、土地减少、环境恶化是人类生存面临的三大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发展中国家仍有7.8亿人由于不能获的足够的食物而不能维持日常的营养需要”,“有20%的人口处于经常性的营养不良”。因此,联合国及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粮食持续增产问题,我国人多地少,更是如此。山西省杂粮常年

25、播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35%左右,产量占25%,可见杂粮的丰与歉直接影响到我省粮食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稳定。但是,当前杂粮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杂粮的生产水平与大面积的试验示范水平比较,荞麦相差1.5t/hm2,燕麦相差2.4t/hm2,绿豆相差1.6 t/hm2,小豆相差1t/ hm2。说明杂粮具有很大的增产空间,是提高粮食总产的潜力产业。因此,通过改良并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增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以提高杂粮产量水平,从而增加粮食总产,稳定粮食安全。2.3.3杂粮医食同源,是现代食物源和绿色食品源杂粮贵在集营养性、保健性、安全性于一体。杂粮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比例合理,是理想的营养食品。据研究,荞

26、麦、糜子、莜麦中的蛋白质含量都高出小麦和大米1.5倍,尤其是莜麦、荞麦中赖氨酸含量很高,可弥补作为主食的大米、小麦因赖氨酸含量低引起的氨基酸不平衡。杂粮所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热量低于大宗粮豆,膳食纤维高于大宗作物,这完全符合人们对食物高蛋白、低脂肪和高纤维的要求。同时杂粮具有药用价值,对人体有特殊的食疗和保健作用。如荞麦中含芦丁,莜麦、荞麦中的亚油酸、黄酮苷、酚类及Mg、Fe、Zn、Se、Ca等营养素有降血压、降血酯、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防治地方病等功能,红豆对心脏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绿豆具有解毒消暑功效,被誉为粮食中的“绿色珍珠”。杂粮还是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源,杂粮多种植在偏远不

27、发达的山区,没有土质和空气污染,生产中又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农药、化肥,其产品天然、纯净、安全、卫生,颇受人们的青睐。2.3.4杂粮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杂粮品种多,加工利用价值高,是酿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如高粱、大麦、黍子分别是白酒、啤酒、黄酒的主要原料,绿豆、红豆可制作蛋糕、豆馅,燕麦可加工成燕麦片,苦荞除加工食品外,还可加工成具特殊医疗保健功能的苦荞醋、苦荞茶,马铃薯可制作快餐食品,等等。同时,杂粮加工方式多,蒸煮、烘烤、膨化、发酵等,加工食品种类可达100多种。2.3.5杂粮是主产区农民的主要口粮杂粮多种植在海拔高、积温低、气候冷凉、无霜期短,不宜稻麦等大作物生长的旱作农业生态区,

28、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气候条件决定了这些地区除了种植具有特殊生育特性的杂粮作物外别无选择。山西省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气候条件复杂。除五大盆地的水浇地外,小杂粮几乎无处没有,特别是贫困山区,小杂粮几乎是农业的全部,农民的全部,很多县市小杂粮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5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如平鲁区杂粮占95%,宁武县占92%。2.3.6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杂粮中大麦营养成分较全面,饲用价值高于其他谷类作物;谷子秸秆蛋白质含量达35%,是大牲畜的上等饲料;豆类作物的子粒、荚壳、茎叶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丰富,茎叶柔软易消化。杂粮生育期短、适应性强,随处可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年获得较多的青

29、体和干草,是旱区传统的优质饲草。2.3.7杂粮经济效益较好,可提高农民收入一些杂粮比主要粮食作物投入少,成本低,价格高,单产值显著高于同地同期的大作物。以山西玉米和谷子适播区为例,谷子亩产值比玉米多60元,而玉米比谷子亩投入高79元,这样,谷子亩收入高出玉米139元;绿豆与小麦相比较,绿豆亩收入高出小麦138.6元。杂粮价格远高于大宗农产品,据海关统计,每出口1吨杂粮(杂豆),相当于出口2.54吨大作物。国际市场杂粮的价格是国内市场价格的815倍,小米国内同期价格为每千克2.6元,而意大利却高达41.643.86元,是国内价格的15倍,同期的花芸豆,国内市场售价仅为45元,而意大利售价近50元

30、,日本售价达100元。可见杂粮较大宗作物经济效益高,发展杂粮产业可促进农民增收。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地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和实际的指导意义。项目产品市场销路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第三章 市场分析3.1市场需求分析 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业,特别是食用豆,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的贸易量550000万千克左右,中国约占10%,1996年中国出口粮食1066000万千克,其中食用豆类108900万千克,占12.1%,创汇3.18亿美元,占粮食总创汇额的21.2%。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杂粮(不含马铃薯)年

31、交易量占世界年交易量550000万千克的10%以上,出口国主要是亚洲国家,仅日本,每年进口荞麦约10000万千克,中国占70008000万千克,进口红小豆8000万千克,中国约占50006000万千克;进口绿豆9000万万千克,中国约占40005000万千克。同时国内食用也呈现大幅增加的状况。我国杂粮早在1985年就全部实现了购销市场化。在内贸和外贸市场上呈现出波浪形向前发展的态势。山西省的荞麦粒大、皮薄、出粉率高、面白、筋大,颇受国际市场的赏识,主要出口日本及港、澳地区,日本每年需要进口甜荞11000万千克(其中8000万千克来自中国),主要出口的省份是内蒙古、陕西和云南,山西每年出口量仅1

32、50万千克以上,约占甜荞产量的15%左右,而且还要打着其它省的牌子,苦荞是以制成品(苦荞醋)的形成,有少量出口。为此,要发挥山西省的自然优势,就应适当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生产优质小杂粮产品,力争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山西省农业创汇能力,增加农民的收入。3.1.1国际市场由于我国加入WTO后,注意食物多样性和保健性,加快了农业调整的力度,提高了杂粮商品质量,因此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出口量。加上与我国比邻的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历来是我国杂粮进口大国,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国际市场上,从整体看,杂粮进口量减幅较大,出口幅度明显上升,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2001年,谷子、绿豆和马铃薯进口量减幅较大。2001

33、年与1999年相比谷子减少99.6%,绿豆减少99%,马铃薯减少99.6%,同时谷子、荞麦、绿豆、红小豆、马铃薯出口量有大幅增加趋势,我国在小杂粮质量及竞争上有较大增强。在国际市场上,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单位。近些年我国杂粮出口总量占粮食出口总量的10左右。在正常情况下,出口1000千克杂粮的经济价值约相当于出口2750千克大宗粮食。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全国出口粮食590620万千克,其中杂粮杂豆出口128390万千克,占出口总量的21.74;2004年粮食出口总额13.04亿美元,其中杂粮杂豆出口总额3.81亿美元,占出

34、口总额的29.22。2004年我国粮食出口价格普遍比前前几年提高,其中小杂粮增幅较大的有芸豆(370)、绿豆(468)、小豆(769)、谷子(220)等产品。芸豆、绿豆、荞麦、高粱、小豆、扁豆、蚕豆、谷子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小杂粮,2000年以来出口量呈上升趋势。小杂粮出口不仅扩大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同时给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增加了收入,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芸豆 近年出口量在4000063000万千克之间,呈增长趋势,其中2004年出口5006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8.47,居玉米、大米、小麦之后,为第4位,出口额1.8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4.22,居第4位。产品主要出口

35、亚洲的印度、日本、土耳其、南非、巴基斯坦、也门,欧洲的意大利、保加利亚、比利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非洲的南非、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及和美洲的古巴、美国等国。中国出口的大白芸豆,大紫花芸豆主要来自云南丽江、大理及四川等省;中、小红芸豆、白芸豆、黑芸豆、奶花芸豆多来自内蒙古、黑龙江、山西、河北、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区。小豆 近年出口量在62009200万千克之间,出口数量基本稳定,其中2004年出口690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1.17居8 位,出口额0.53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4.08,居第6位。我国小豆市场在亚洲,主要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及香港,其中每年出口

36、日本约20003000万千克,如遇日本小豆减产,进口量随之增加。另外,日本在我国建有红小豆馅加工厂,每年约有40005000万千克红小豆馅返销日本。欧洲、美洲、非洲也有一点,但数量很少。中国出口的红小豆主要来自河北、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等省区,主要名优产品有天津红、宝清红、陕西红、唐山红、东北大红袍等。荞麦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出口1000018000万千克之间,近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1375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33,居7位,出口额0.2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88,居第7位。我国荞麦主要出口亚洲和欧洲,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比利时、荷兰

37、、意大利等国。其中每年出口日本8000万千克左右,约占中国荞麦出口总量的7080,占日本荞麦进口量的80左右。中国出口的荞麦主要来自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山西等省。蚕豆 近年出口蚕豆在20003000万千克之间,其中2004年出口2580万千克,主要出口日本、印度尼西亚、也门、泰国、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与二十世纪80年代相比,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出口最多达40000多万千克)。中国出口的蚕豆主要来自青海、河北、甘肃、云南等省。绿豆 近年出口量在1500022000万千克之间,最高年份可达28900万千克,呈稳步上升趋势。2004年出口13850万千克,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38,居6位

38、,出口额0.6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4.92,居第5位。我国绿豆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和香港,欧洲的荷兰、英国、法国,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其中每年出口日本4500万千克左右,占日本绿豆进口量的80%。在日本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陕西榆林绿豆、吉林白城绿豆、河北张家口绿豆。日本一般很少进口夏绿豆,主要以无硬实粒,芽菜品质好的春播绿豆为主。扁豆 我国扁豆出口数量在20003000万千克之间,其中2004年出口3740万千克,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比利时、法国、埃及、南非等国。出口扁豆主要来自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谷子 我国近年谷子出口量20003

39、000万千克,其中2004年出口3030万千克,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及台湾,其次是欧洲的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另外谷子的另一用途是做鸟饲料。因为谷子籽粒有黄、红、黑等颜色,鸟类喜欢食用。出口谷子主要来自山西、河北、辽宁等省区。高粱 高粱出口数量一直在20003000万千克之间,20032004年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分别达10950万千克、14830万千克,其中2004年出口数量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2.5,居5位,出口额0.21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61,居第8位。我国高粱主要出口亚洲的日本、越南、韩国、菲律宾及我国的台湾省。其中台湾数量最多,每年在12003400

40、万千克之间。出口的高粱主要来自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近几年山西省杂粮出口公司和外贸公司不做或很少做杂粮外贸生意,山西的杂粮大部分被其他省的外贸公司收购出口,荞麦、绿豆被陕西省榆林外贸公司和内蒙古外贸公司收购,芸豆、小豆被天津和河北外贸公司收购。我省优质小米、优质杂豆、燕麦粉及其系列产品,苦荞、甜荞有一定量的出口,但很不稳定。据统计,2003年杂粮出口近3万吨。创汇金额885.44万美元。其中谷子5343.3吨, 创汇金额87.13万美元,荞麦647吨, 创汇12.02万美元, 绿豆527.1吨, 创汇23.43万美元。3.1.2国内市场小杂粮是山西的区域特色产业,由于种类多、品质优,已形成

41、了“小杂粮王国”的无形品牌的雏形,基本形成的小杂粮销售市场体系辐射全国大中城市和世界各地,北京、广州、上海和日本、韩国等地是小杂粮主要消费市场。1998年9月在太原举行国际杂粮食品及第一届亚洲食品研讨会展示的小杂粮食品近300种,中外食品专家品评推荐的山西小杂粮制品有l4个,包括水塔牌苦荞醋,国威苦荞降糖茶,香果玉米糊,荣康牌苦荞、燕麦、扁豆通心粉,经作牌汾州香小米,绿康牌即溶黑麦片,天禾顺牌黑小米等,尽管这些产品转化加工层次不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但生产企业星罗棋布于三晋大地,是山西小杂粮走出娘子关的重要途径。3.2 项目生产与销售预测 项目产品供不应求,所生产的50万公斤小米、20万公斤

42、豆类和450万公斤的马铃薯全部销售。3.3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销售策略是立足大中城市。营销模式为直接联系用户第四章 建设条件4.1项目区概况4.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山西吕梁七保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绿色无公害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吕梁市离石区田家会办事处前马家村,介于城北街道办事处、信义镇、田家会街道办事处的交界处,区域总面积1.5万亩,可治理面积1.35万亩,属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该村距307国道1公里、距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距离石城区7.5公里。离石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侧,位于北纬37213742,东经1105511135。全区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2平方公里,

43、所辖7个街道办、2镇、3乡,分别为凤山街道办、莲花街道办、滨河街道办、城北街道办、交口街道办、田家会街道办、西属巴街道办、信义镇、吴城镇和红眼川乡、坪头乡、枣林乡。2005年底,全区共有24.66人,其中农业人口11.19万人;非农业13.47万人。根据统计局抽样调查(2005年)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573人,出生率18.54,死亡1502人,死亡率6.09,全年净增人口22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54。离石城区位于区境腹地偏西南的东川河、北川河交汇处,海拔920940米。向东经东川翻越薛公岭达汾阳,距汾阳市81公里;东北经小东川翻吕梁山即为文水、交城两县,距文水县城112公里,交城县城1

44、31公里;向北经北川直通方山,距方山县城47公里;西北经北川向西达临县,距临县城65公里;西南经三川河直通柳林县,距柳林县城30公里;东南经南川直通中阳县,距中阳县城26公里。距省会太原189公里,距首都北京720公里。距最近的飞机场太原机场200公里,距最近的海港天津港800公里。区域位置见附图。田家会镇位于市区东7.5公里处东川河南岸,地势由北向西南倾斜,镇区海拔889米。北临东川河,南依山梁,307国道、汾离高速贯穿全境。全镇面积为68.8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总人口15026人,辖15个行政村。大小东川经五里铺汇合后由东向西流过全境。农作物以玉米、高粱、谷子、豆类为主。全镇经济以二

45、、三产业为主,主导产业为煤焦,建筑建材占到全镇经济的90%以上。全镇南北窄东西长,307国道汾离高速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县乡干线五米线在大小东川汇合处与信义镇相接发,市区骨干线滨河南东路已规划沿伸到镇区中心田家会村;各村全部通水泥路(油路)里。4.1.2 自然资源状况4.1.2.1 自然气候特征离石区地处吕梁山腹地,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境内山多川少。北川河由北而南,东川河由东而西流经全区,两河在城西南合流后至交口街道办合南川河而后出境注入黄河。最高点为区东北骨脊山,海拔2535米,最底点为交口镇,三川河河谷, 海拔889米,境内东部是高寒山地,面积266.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0%

46、,是境内主要林区,宜于发展林牧业;城东北为连绵不断的梁峁土石山区,面积39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城西马头山、王老婆山俯伏南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 6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相加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其特征是气候温和干旱少雨,但发展生产潜能很大,是境内杂粮生产区。离石地处中纬度偏南的晋西黄土高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110170天。年平均气温 8.9,最低为-25.5(1971年1月22日),最高为38.9(1966年6月21日)。年日照时数为2633.8小时,平均日照率为60%,有效积温达3298,年蒸发量为1850.8毫米。最大风速3.

47、1米/秒。年平均降水量为450550毫米。据19541990年统计: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占8.3%,300400毫米占30.6%,500600毫米占13.9%,600毫米以上占27.8%,年内季节雨量分配: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湿润,16月份占全年雨量的23.4%,7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2.3%。4.1.2.2 水文、土壤、河流水系境内地表水属黄河水系。除西部马头山以西地区属湫水河支流。东部西华镇一带属汾河三道川支流外,其余都属三川河一级支流。由于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地形东北高而西南低,大东川、小东川、北川三道大川成扇形分布,沟谷成树枝状发育。在大自然的切割下,浅小者为沟为渠,深大者成谷成川,水系发育,水网密布,形成群山连绵、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川谷有序的自然景观。1公里以上的沟道有387条,其中3公里以下的有307条,35公里的有43条,10公里的有28条,10公里以上的有9条。三川河流域面积占全区总流域面积的71%,达946.6平方公里。区境内地表植被,受地形、气候、水文、海拔高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貌单元差异很大,植被群落分布较为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