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037412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历史第三学习主题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设计江西省清江中学 刘洋华一、教材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分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课讲述的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材分析了汉武帝上台后,内外面临三大问题:思想上各种学说并存妨碍“大一统”,政治上王国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军事上面临匈奴的威胁。为此,汉武帝接受大臣的建议,在思想文化上,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采取措施实现了大一统。他的文治武功使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帝国。第9课讲的也是秦始皇的文治武功,所以我们可以将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

2、比较和评价,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会正确评价人物的方法。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初一学生情感体验强烈,自主意识,表现欲也很旺盛。第9课秦朝的统一,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的学习使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电视剧汉武大帝的播放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首都长安,记住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太学,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措施,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2、能力和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讨论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措施,提高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学

3、生在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基础上,结合所查阅的资料评价汉武帝,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以及通过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2)通过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志向。(3)通过汉武帝时期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2、教学难点:大一统一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及实施所起的作用。五、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1)引导法:尽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4、,从而引导学生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兴趣。(3)设问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4)比较法: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多媒体软件,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节选片断。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用他的文治武功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和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等先进制度,今天人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请同学们看到课本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前面我们讲秦始皇的文治武功时是

5、先讲武功(秦王扫六合)后讲文治,那今天我们也先讲汉武帝的武功,请大家思考一下,课文的那一子目涉及汉武帝的武功,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对,是“开发边疆”这一目板书: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武功:开发边疆投影:汉武大帝中匈奴对汉边镇进行烧杀抢掠地场面,及汉景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的情景。师:这说明了汉朝对外面临着什么问题?生:匈奴的威胁。师:为了解除 一威胁,汉武帝上台后做了什么?生:汉武帝把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大力扩建军队,起用有才干的将领,使西汉军队的实力空前强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运筹帷幄,指挥军队征战四方,巩固边防,打败匈奴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板书:西北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师:其中汉武

6、帝起用有才干的将领,任用谁?生:卫青、霍去病老师播放汉武大帝中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场面,要求学生参阅“史海拾贝”及甘肃武威城雕“马踏飞燕”的图片。师:我们应从他们的身上学些什么优秀品质。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志向,百折不挠、公而忘私的精神。师: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开发了哪些边疆?分组讨论,分为两组,学生看书,踊跃讨论回答。生A: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地区的管辖。生B:把西南夷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南方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西南征服西南夷、开发西南。师:关于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情况,请同学看P65小字和下面两幅图片,并请同学复述“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师:“夜

7、郎自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要善于学习,不要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师:刚才我们讲了汉武帝开发边疆,请同学们看到西汉疆域图再来加深一下了解,大家思考一下,从图中找到汉武帝在东北、西北、西南、岭南设置了哪些郡?西域都护府是不是汉武帝设置的?生:东北乐浪郡 西北河西四郡 西南益州郡南方九真郡、日南郡,西域都护府不是汉武帝设置的。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西域都护府虽然不是汉武帝设置,但它跟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有关,这涉及汉武帝的对外关系,我们12课再讲。过渡:秦始皇是先建立武功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建立文功建立中央集权等制度,武功是文治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汉武帝是怎样的呢?汉朝由受到匈奴的

8、威胁到最终打败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请同学们想一想,汉武帝靠的是什么?对,靠的是国家雄厚的实力,那么,汉武帝在文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增强实力?这也说明汉武帝的文治是武功的前提和基础。在回答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汉朝的建立和汉武帝其人。师:汉朝是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汉武帝的名字是什么?生;刘邦,公元前202年,刘彻。师:汉武帝所受的教育对他有何影响?生:读书使他带有文人的气质,狩猎有助于他刚强勇武性格的形成。师:汉武帝上台后,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考虑的首要问题。除对外面临匈奴的威胁,对内又面临哪些问题?请大家阅读课本,分四组讨论回答问题。生A:思想上,各种学说与儒学处于同等地位,扰乱人们的思

9、想,妨碍“大一统”的实现。生B:政治上王国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首先做了什么?生:下诏求贤,让各地举荐博学多才,能提出治国办法的人。师:谁被举荐上来?生:儒家学者董仲舒。师: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思想和建议?是为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还是政治上的问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都城长安办太学,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师:“大一统”思想的含义是什么?生: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生:禁止其他学说与儒学并驱并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师:汉武帝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

10、尊儒术”又做了什么?生: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兴办太学。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师:太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分别称呼什么?生:博士,弟子员。师:请同学们参看“讲经图”图片。板书:文治:1、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过渡:汉武帝解决了思想上的“大一统”,他又是怎样解决政治上的王国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我们先来了解王国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生:略。师:汉景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生:根据晁错建议削藩,平叛七国之乱,王国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师:汉武

11、帝接受谁的什么建议解决王国问题?生:主父偃、推恩令。师:推恩令的含义是什么?生:以使更多的皇族子孙受皇帝的恩泽为理由,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候国。师:请同学们再来阅读汉书诸候王表中关于推恩令的材料。师: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达到了什么效果?分组讨论推恩令与汉景帝的削藩哪种方法更高明?生: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讨论略。师:后来,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进一步解决王国的问题。生:取消一些王、候的资格。板书: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师:另外,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整理财政?取得了什么效果?生:规定货币由国

12、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五铢钱和西汉官仓遗址图片来加深理解。板书:经济上整理财政。课堂小结:汉武帝对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实现了内部的统一,增强了国家实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对外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开发了边疆,使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不愧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文治武功的皇帝。板书设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文治1、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2、政治上推恩令。3、经济上整理财政。二、武功:开发边疆1、西北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2

13、、西南征服西南夷,开发西南。3、南方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布置作业:1、搜集资料,如何评价汉武帝?2、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统治措施方面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3、有人说:“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用史实加以说明。七、教学反思1、在本课中,要让学生弄明白文治、武治的关系,这其实体现了课文目与目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思考目与目、节与节、主题与主题之间的联系,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2、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分析、辨析能力。3、学会正解的评价人物,凡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评价,从道德、感情的角度我们会做出或善或恶的评价,但道德评价应从属于生产力评价。同时还要注意一分为二全面的评价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