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54903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隆林各族自治县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建议书广西新百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1.2 项目性质1.3 开发建设单位1.4 项目建设相关性1.5 项目概况1.5.1 建设地点1.5.2 场址建设条件1.5.3 建设内容和规模1.5.4 建设年限及预期进度1.5.5 建设概算投资及资金来源1.5.6 主要经济指标1.6 效益分析1.7 编写依据第二章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1.1 隆林简介2.1.2 县城区发展概况2.1.3 县城区农贸市场现状2.2 项目建设理由2.2.1 现代商贸服务行业发展方向2.2.2 县域区位条件2.2.3 市场服务功能

2、及设施现状2.2.4 区域市场格局2.3 项目建设必要性2.3.1 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2.3.2 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2.3.3 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2.3.4 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2.4 项目建设意义第三章规模及工程方案3.1 建设功能及规模3.2 交易规模3.3 建设目标3.4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3.5 项目总体布局方案3.5.1 建筑方案3.5.2主体工程与辅助工程3.5.3公用及配套工程设施第四章场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1.1 地点与地理位置4.1.2 土地可能性类别及占地面积4.2 建设条

3、件4.2.1 气候条件4.2.2 地质条件4.2.3 交通条件4.2.4 公用设施条件4.2.5 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4.2.6 征地拆迁条件4.2.7 施工条件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 投资估算5.2 资金筹措5.3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六章效益分析6.1 经济效益6.2 社会效益第七章结论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隆林各族自治县城南综合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项目性质建设性质为新建。1.3开发建设单位1、项目业主:广西新百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1.4项目建设相关性根据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和隆林县县城区农贸交易市场现状,为满足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需要,新建

4、或改扩建农贸交易市场势在必行,此工作已提高到的重要议事日程。项目建设与隆林各族自治县发展战略思想衔接,作为社会发展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建设,采用招商引资商业运作方式运营。1.5项目概况1.5.1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为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民权社区城南红庙蔬菜队片区。1.5.2场址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县城区的城南片区,地块呈半岛状,新州河自西经南往东流向环绕,地势平坦,地形地貌简单。该地块属县城范围内未开发建设区域之一,片区的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满足建设要求。1.5.3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主要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占地总面积 36658.70 平方米(55

5、.0 亩) ;其中农贸市场12464.46平方米(18.7 亩);河道占地面积10968.38平方米(折合16.45亩);道路广场占地面积13225.86平方米(折合19.84亩);绿地面积12097.37平方米(折合18.15亩);建筑总规模 55000 平方米。1.5.4建设年限及预期进度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年限8个月,拟于2012年6月开始动工,至2013年2月竣工;第二期农贸市场建设,建设年限2年,拟于2012年9月开始动工,至2014年9月竣工。1.5.5建设概算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概算投资1.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第一期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0

6、.5亿元人民币,第二期农贸市场建设投资为 1.0亿元人民币,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0.9亿元, 流动资金 0.1 亿元。资金来源为其他投资。1.5.6主要经济指标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规模备注1总用地面积m212464.462建筑总面积m255000.003建设年限年1.8两期4项目总投资亿元1.51.6效益分析该项目是为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服务的,是以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的建设项目,项目在建成后的正常经营期内,年营业总收入预计可达2287.62万元,年创税后净利润594.19万元。项目年可为国家及地方财政创各种税金收入542.55万元。项目平均投资利润率为7.4%,项目投

7、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8.22%(所得税后),全部投资回期10.49年(所得税后);项目总投资收益率9.6%;固定资产贷款偿还年限为11年(含两年建设期)。该项目在技术方案上是先进可靠的,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并具有较显著的社会效益。1.7编写依据1、国家相关项目建设法律和法规;2、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相关文件;3、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4、规划标准与准则;5、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消防安全工程及其他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6、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7、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政府关于制定本县各类建设项目征用土地补偿标准的通知(隆政发2

8、00143号);8、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县征收城区集体所有土地和城区旧城改造安置办法(试行)(隆政发200627号);9、委托方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第二章建设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隆林简介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辖16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境内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5个民族,总人口为39147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目前隆林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革命老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耕地面积为35万亩,人均耕地约0.92亩,海拨4001950米,年平均气温191度,年平均日照1764

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99毫米,属亚热带气候区。隆林自然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18条,在南盘江上,现已建成的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2万千瓦,年发电量132亿千瓦时;自治区重点工程平班水电站已于2005年全部建成发电,装机容量405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还有自然落差达484米的冷水河现已建成7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至今已探明的有锑、黄金、煤、锰、水晶矿、石灰石、硅石和辉绿岩等,是广西小有名气的有色矿藏之乡,其中锑矿储量大,矿产品位高,锑含量高达3060。隆林黑山羊、黄牛等岭

10、南地区优良畜种,深受区内外客商亲睐;烤烟是广西的优质烟,可与“云烟”相媲美。隆林旅游风光秀美。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独特,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么窝、大树脚、张家寨、龙洞大寨等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已经开发;雪莲洞入选“百色十八景区”,“一日三省游”的天生桥旅游渡假区、国家级金钟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景区正逐步被开发;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在区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苗族的“跳坡节”、彝族的“火把节”、仡佬族的“尝新节”、壮族的“颠罗颠罗那”歌会等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少数民族服饰、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及黑粽子、羊瘪汤、辣椒骨、五色糯饭、枕头粑等民族风味小吃享誉区内外,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11、织专家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2.1.2县城区发展概况隆林县城所在地新州镇,素称鹤城。1992年以前,只有一条窄小的“扁担”街,总长不过3公里,城区面积不足100公顷,人口约1万人。1992年来,隆林紧紧抓住机遇,大掀城市建设高潮,特别是2006年以来,隆林全面推动城镇化进程,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参加市容“南珠杯”竞赛为契机,以建设现代化“绿色山水城”和“民族文化城”和建设成为百色市北部片区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发了坝禄小区、富康小区、城西新区等新开发区,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实施后龙山公园配套设施建设、江那小区、城东入城口、夜市街、绕城路硬化和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项目以及县城亮化、公园

12、绿地景观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加快房地产开发步伐,推进“明珠阁”、“欣欣花园”、“皇家花园”、“幸福花园”、“商业步行街”、“城东商住城”、“水岸华庭”、“石龙大厦”、“聚宝家园”等开发项目建设,打造隆林新名片;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加强城市经营管理,城市品位得到提高,城镇化发展步伐得到加快。2006年2月和2008年3月,隆林县城分别荣获了广西第五届、第六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县城C类优秀奖、特等奖。目前,隆林县城城区面积已扩大到800公顷(8平方公里),人口已超过5.8万人。县城道路面积达74万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5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达100%

13、;燃气普及率达68.20%;县城绿地率达31.19,绿化覆盖率达35.02。2.1.3县城区农贸市场现状根据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建设以及自发形成的农贸交易市场,隆林县县城区目前有城南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简易棚)、新兴路路口农贸交易市场(露天)、城东商住楼农贸市场(未投入使用)、城西农贸市场(规划中)等规模大小不一的农贸交易市场。其中规模最大的城南农贸市场始建于1995年,于1997年8月31日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市场占地面积约为5686平方米,折合8.53亩,建筑面积约为6913平方米。随着我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该农贸市场的容量明显不足,另外该市场地处城南交通枢纽区,

14、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堵塞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制约了我县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2.2项目建设理由2.2.1现代商贸服务行业发展方向农贸市场是一个地区的窗口形象,它与其它商品市场一样作为生产者与经销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综合流通的主要渠道,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与其他商业设施的功能相比,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建设好城市农贸市场,不但可提高一个城市的品位,而且可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是商贸服务

15、业为农业提供服务,畅通农副产品供求信息,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县已明确提出,要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发展方向,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拓宽发展规模和服务领域,优化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重视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中介市场和服务性消费市场,在交通干线的重点乡镇和大宗综合集散地建设一批综合贸易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建立竞争有序、流通顺畅、均衡供给的社会主义新的商品流通体系。建立一批较大的综合

16、综合性市场,适时吞吐大宗商品,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实现农民收入的尽快增加,促进综合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2.2.2县域区位条件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与田林县相连,南与西林县接壤,北以南盘江为界,与贵州省的兴义、安龙、册亨等县市隔江相望,324国道贯穿境内,区位优势明显,是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的中心城市。由于隆林县的自然地理位置优越,使其近处于三省区结合部的一个轴点,是广西通往滇黔等南部地区最快捷的通道之一,同时又是与贵州

17、等西南边陲省份经贸往来较密切的区域,与省内其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又密不可分。三位一体的市场优势地位,使其成为三省区结合部区域重要的商品物质集散地,随着南昆铁路、G78汕昆高速公路(隆百段)的建成通车,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距南宁、昆明、贵阳都在4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将成为桂西次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商贸中心的重要地位更显突出。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中,起到连接云南、贵州的桥梁作用,是广西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2.2.3市场服务功能及设施现状由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县城区内各农贸市场的服务功能及设施严重落后,交易场地也显狭窄、拥挤,交易规模普遍偏小,交易品种也显偏

18、少,对农贸市场的管理不够到位,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安全隐患极大。主要表现:1、是市场狭窄、拥挤、存在无序性的流动经营人员。这些经营者随意性强,以路为市,摆摊设点,往往今天到这个东街乱设摊,明天又去那个弄堂乱吆喝,今天卖蔬菜,明天卖鱼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逃费又逃税。2、是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时不时会发生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不诚信经营行为,对自身的经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3、是保洁不到位。有的市场业主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开支,减少保洁人员,造成市场垃圾随意堆放,卫生状况极差。4、是市场业主对市场经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农贸市场设施如何无所谓,只要市场有人来,能产生效益就可以了,没必

19、要掏腰包来改善基础设施。5、是存在抢生意拉客的现象。表现在个别经营户为了一笔生意采取各种手段,让顾客购买其商品,同行之间经常会发生口角,争吵不休甚至打架斗殴,导致市场交易秩序混乱。6、是管理人员和制度不到位。认为市场内不出大事就没关系,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乱占道、乱设摊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场摊位成了仓库,货物堆放过多,又不够整齐,车辆任意停放,影响市场的总体经营环境。7、是市场外围环境不够完善。市场外围的情况不容乐观:自行车、三轮车、机动车随意停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市场外围无证摊贩较多,管理难度较大。8、是市场管理和食品监管难度大。尤其是在国家强调要加强对流通市场的整顿,规范流

20、通市场管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流通市场,防止有毒有害商品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时候,更显隆林县现有的农贸市场在流通设施的布局、建设和管理方式以及综合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不足和不完善。2.2.4区域市场格局隆林县现还没有一个较规范化、标准化、设施完善配套、交易方式先进、货物吞吐量较大的农贸市场市场,不仅影响了该区域综合顺畅、快捷地流通,而且还影响了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促进作用的发挥。还未形成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发展格局。此外,由于对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因而使该区域现有农副产品

21、市场的管理及服务技术还远未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进场从事各种综合交易活动的客商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尤其是利用网络开展远程网上交易的活动还未开展,使市场内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不高,影响了交易规模的进一步增大和交易范围的扩大,同时也影响了综合生产基地和消费群体间的信息沟通,使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综合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及综合加工的导向作用。正是基于上述一些理由,提出拟按规范化、标准化、功能设施配套齐全,交易方式及管理手段先进,交易品种及交易规模较大,市场幅射范围广的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模式,在隆林县城南区汽车修理厂和蔬菜地处,新建一个区域

22、性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并使其成为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综合交易流通领域中,能起中心作用的较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2.3项目建设必要性2.3.1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除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径。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和方便农民进入市场,并促使他们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2.3.2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综合性农贸市场的建设与小城镇发

23、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应该依托于小城镇。因为小城镇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人流、商品流、信息流的主要集散地,而且,它能够提供农贸市场发展所必须依托的配套基础设施,有利于减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能够促进人流、商品流、信息流向小城镇的更大集聚,从而带动其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提高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2.3.3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农村经济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比较保守,商品经济意识较差。通过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提高管理者和经营

24、者的整体素质,引入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农村能人,并以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2.3.4综合性农贸市场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城内现有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和食品安全产生了极大的隐患。推进农贸市场的建设提升,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提高经营者素质和服务质量,对方便群众日常生活,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隆林县城目前虽已建有一些农贸市场,但普遍存在着市场交易规模偏小,场地狭小,市场设施简陋,交易方式落后

25、,交易品种相对较少,管理及服务手段落后,市场内综合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不完善,一些假冒伪劣和农药残留超标的综合也时常进入市场内,不仅影响了进入市场的综合整体质量的安全可靠,并有可能危及人体健康,而且还扰乱了市场内规范经营、竞争有序的正常交易活动和秩序。现有综合农贸市场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综合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还远不能适应现代流通业中标准化、规范化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该区域的商品物质的主要集散地隆林县,建立一个较为规范的、功能设施

26、配套齐全、服务效率高、交易规模大、交易的综合品种齐全、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服务幅射范围广、管理手段先进、可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大型综合性农贸市场,以适应该区域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高效集约化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适应综合物质大吞吐、大流通的发展趋势要求。通过现代流通市场的建立,可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对现代营销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使交易方式更为先进,服务功能更为齐全,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明显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平抑市场物价,合理调节商品流向,并同时还可加强对综合质量及安全性能的监控,有效防止各种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综合进入市场,以便为广大消费者

27、提供放心、可靠、先进、安全、质量有保障的综合,使社会主义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流通市场网络。因此,从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综合农贸市场网络体系,以适应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合理接轨的要求,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各种优质、可靠、价廉物美的综合日益增长的需求,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要求等方面看,在我县建立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综合农贸市场是十分必要的。隆林县不仅是我省,而且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通往沿海地区通道上的重要城市。G78汕昆高速公路(隆百段)的建成通车,物质运输更为便利、通畅,既可南下出海进行进出口贸易,也可西进贵州、云南,同时也可北上通过昆铁路的连接,进入四川、重庆等西南各省市区域。在公路

28、交通方面,不仅国道324从隆林县境内穿过,形成了广西,西进云南、贵州的一条主要公路通道。此外,境内的几条省道及县际公路已经完成道路的拓宽改造工程,使县境内的几条主要公路的技术等级将全部达到三级公路的标准,使隆林县与周边相邻地区及县、市的公路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公路运输更为快捷方便,并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可与周边地区公路网络紧密相连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从而为本项目的外部公路运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隆林县均具有较优越的运输条件,为本项目的外部交通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具有依托中心城市,位置适中、交通发达、运输方便、信息快捷、集散能力强等诸多优势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中心城市隆林

29、县,建设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综合农贸市场是十分必要的。2.4项目建设意义建设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的综合农贸市场有以下重大意义:1、是培育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农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关系着9亿多农民的根本利益和生活质量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促进城乡交流,减少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城市中的综合农贸市场,特别是幅射范围较广的中心城市大型综合农贸市场,是综合流通的重要形式,是连接城乡的重要媒介。增进城乡两个市场的连接交流,可使城市为农村提供商

30、品、技术和资本的渠道更加通畅。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技术、信息、运输、加工、销售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民进入第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推进城镇化进程,而且还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能根据市场的各种信息反馈和需求,及时对产品质量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改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中综合农贸市场的规范化改造,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中综合农贸市场的交易功能和服务功能,促进城市中综合农贸市场上规模、上档次,规范农贸市场的管理,努力把综合农贸市场,尤其是一些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建设成综合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实现农贸市场与现代流通方式的

31、有机结合,并积极促进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的延伸,使农村综合流通市场网络逐步完善,促进农民传统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得以提高。所以,从加强城乡交流,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城市与农村两个市场建设,使综合能更顺畅地流通,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满足农业发展对综合流通市场的需求,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导向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等意义上看,建设本项目是很有必要的。2、建设规范化的、功能设施较为齐全、配套的、大型的综合农贸市场,有助于综合流通成本的降低、减少流通损耗、均衡商品供给、平抑市场物价,密切生产与消费间的沟通与联系,使

32、综合能更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可对进场交易的商品进行有效监控,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场交易,保护好广大消费者利益。并为下岗及待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综合农贸市场,不仅可使综合迅速地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使综合更顺畅地由生产区域流通到消费区域,及时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综合的需要,而且还可促进综合生产能依据市场交易反馈信息,及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品种、质量及数量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从而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及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避免因生产的产品质量及品种不符合市场的需要,或因生产的盲目性、随意性而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挫伤农

33、民生产综合的积极性。由于流通环节减少了,因而可使流通费用和流通损耗相应降低,使产品价格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达到了平抑市场价格,稳定市场供给,调控商品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此外,随着综合农贸市场的不断壮大与发展,从事农资产品农贸交易的流通企业和营销专业户将逐渐增多,这就为各类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再就业或就业机会,从而使社会进一步稳定,下岗人员的生活也会因为重新就业而得到相应的改善。因此,从这些意义上看,建设本项目也是十分必要的。3、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导向和带动作用,促进民族地区高科技农业、订单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统筹城乡经济

34、社会发展,促使农民收入明显得到增加的需要。隆林县是我省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县内及周边一些地区长期居住着苗、彝、族仡族等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5%。由于历史自然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区域现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不少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在该区域的中心城市内建设一个大型的综合农贸市场,有助于利用市场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该区域所具有的自然、地理及资源优势,推动民族区域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高效集约化农业及订单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生产出各种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特色综合,解决农民种植生产综合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收入的明显

35、增加,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并从整体上加快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能从贫困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因此,从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意义看,建设本项目是很有必要的。总之,在隆林县及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的中心城市中建设一个大型的、规范的、功能设施齐全、服务及管理水平较先进的综合农贸市场,对该区域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尽快增加农民收入等均可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使该区域综合流通市场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对现代流通技术、信息技术及市场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36、,将会明显得以提高,其交易方式和服务功能也会明显得到改进,交易方式更为先进,市场服务设施更为健全,服务质量也会有较大的提高,可促使该区域市场流通体系向更高的台阶迈进。第三章规模及工程方案3.1建设规模根据拟进场交易的商品类别、品种、交易量和建设规模,拟将该商业核心区内功能划分为综合农贸交易区和商住贸易区。建设规模为:正常经营期年综合交易量为69.5万吨,年交易额17亿元;项目建筑总规模5500平方米。3.2.交易规模1、交易量根据市场分析与预测的结果和拟选场址的建设条件,以及该市场主要功能设施在今后十五年内可基本满足该市场农贸交易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并结合项目业主的资金筹措能力等诸方面的因素综

37、合考虑,拟确定隆林综合农贸市场的年交易总量为69.5万吨。其中:蔬菜类商品 15万吨/年 水果类商品 15万吨/年 肉食类商品 5万吨/年 禽蛋类商品 0.8万吨/年 水产类商品 0.7万吨/年 粮食类商品 11万吨/年土特产类商品 2万吨/年蔗糖料商品 20万吨/年2、交易额依据隆林县内类似市场当前农贸交易的价格水平及全省其他综合农贸市场情况,作如下交易额预测:序号交易商品名称平均交易价(元/吨)交易量(万吨)交易额(亿元)1蔬菜类商品1580152.372水果类商品2900154.353肉食类商品917054.584禽蛋类商品62000.80.55水产品类商品70000.70.496粮食类

38、商品1270111.397土特产类商品15000238蔗糖料商品160200.32合计17按上述预测结果,该综合农贸市场年交易总额可约达17亿元。3.3 建设目标按照建设现代流通市场的要求,综合商贸市场的建设目标为:1.立足隆林县城,服务全县及周边其他地区,进而与省内及国内其他综合市场相沟通,力争成为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综合产区及集散地的区域性综合商贸中心市场。2.利用所处自然优越地理位置,区域内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发达的经济,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信息灵通快捷,技术力量较强等诸多优势,建设成为一个大型、交易规模大、交易方式先进、功能设施齐全、服务管理到位、市场幅射范围较广的现代

39、综合商贸市场。3.4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1、在该综合商贸市场建筑设计中,应围绕该市场的主要功能设置要求进行设计,应能满足场内各功能区对交易所需设施的使用要求,其建筑物应能适应对大批量、大吞吐、多品种综合进行商贸交易活动的需要。2、应根据该市场商品交易规模较大,运出运进商品数量较多,进出场车辆频繁等特点,市场内的摊位合理布置,协调统一,互不干扰。3、应根据现代综合商品交易流通功能的要求,在场内建立综合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电子网络远程交易商务系统、工商、税务、银行、邮政等服务系统,确保商品交易科学性。4、在建筑外观设计上,要在着重体现现代流通市场建筑风格的同时,掺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建筑风格内容。力求

40、使市场内各建筑既美观大方,又合理实用。要反映出现代综合商品流通市场的先进性和完美性。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详细规划的相关要求,使该市场建筑群能成为隆林县城市建设中具特色的建筑景观。5、要注重各建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重视场内绿化、亮化环境设计,做到低碳环保,绿色生态。3.5项目总体布局方案一、总体布置原则1、功能分区明确,交易流线合理,经营管理方便,内部联系快捷,外部交通流畅,用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具有发展的延续性。2、充分考虑大型综合商品市场进出车辆量大而频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布置充足的货运停车场和调车场,与外部道路通畅连接。3、充分考虑利用场地现有地形条件,尽量

41、减少土石方挖填量,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市场内设施建设应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把市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商品齐全、服务周到、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一体化的综合商贸市场。二、总平面功能分区根据场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地块呈半岛状,新州河自西经南往东流向环绕的现状,结合综合商贸市场的功能设置和运行的特点,拟将该区域划分为综合农贸区和商住区. 综合农贸区设在规划区的东面, 商住区设在规划区的西面, 由一条商业步行街把农贸区和商住区分开在东西两侧.互不干扰的庭院式格局布置,市场外围又设一条民族休闲娱乐河堤路,使市场路网内外呼应,相互通连接。三、交通组织为使进出场的车辆通行能顺畅地流动,在该市场的北、南、西南方

42、向设3个进出口,其中在该市场南面设一个主要进出大门,宽36米,大门两侧设通往地下层机动车道,人行道;在北面设一个以行人流动为主的进出大门,宽36米,并同时也可通行车辆,与南面主进出口对称布置;在西南面设一个次进出大门,宽12米.1、对外交通组织由于该场地势较为平坦开阔,且南面有一条24米宽的绕城路,市场由20米宽的新州河分隔.在南面,西南面分别建两座36米和12米的桥梁连通市场,南面大门与市政道路自然相连,和市场对外联络主要进出口已达3个,完全可以满足进出市场的各类车辆及行人通行的需要。2、内部交通组织从总平面布置情况看,该市场是由二条商业步行街把农贸区和商住区分开在东西两侧.互不干扰的庭院式

43、格局布置,市场外围又设一条民族休闲娱乐河堤路,使市场路网内外呼应,相互连接。货车可直接通到地下一层活家禽、狗、羊区,设3台垂直运货的电梯连接第1-4层,货物均从地下一层由垂直运货的电梯送到各层区域。这样就可使室内、室外各交易区间有机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功能分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为方便进出市场车辆的停放,在地下一层设置一较大的停车场。该停车场临靠南面车辆主进出口,同时也靠近西南面次出口,可方便车辆的进出。据测算,该市场日均进出小(货)车流量在600辆,摩托车1800辆左右,按其中约60%的车辆需同时停放考虑,约需停小车位360个,摩托车位1000个,其停车场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上述设计

44、的内部交通组织方案,可使场内车辆按顺畅行驶,并可由两个以上出入口进出。由于人员和车辆进场与出场路线相对分开,可使进出场人员和车辆避免相互拥挤、交叉干扰,从而保证了人员和车辆进出的畅通。各交易区均有各自的环行通道和卸货点,同时场内还设有专门的停车场,也就避免了大量车辆拥挤在一处装卸货物,保证了各交易区的交易活动能有条不紊的进行。3.5.1建筑方案一、建筑艺术风格为使该现代化的综合市场更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使其成为城市规划商业核心区的亮点,核心区内建筑拟采取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组合形式。综合农贸区拟建主体建筑四层局部五层,在第四层屋面上设一个10000平方米的空中休闲花园,休闲花园的西北

45、、北、东北面建一层富有民族特色檐廊式单间商铺,二、建筑特征与结构建筑主要是用于综合大宗农贸交易而设置的设施,所以,其建筑大多采用了大跨径、高内层、长条形、低层式的结构形式,建筑主要采用一体式框架结构形式。满足现综合商贸商品交易的需要。又构成了该规划区域内较具特色的建筑群落。三、建筑功能地下一层:1.活家禽、狗、羊区:2.家禽、狗、羊屠宰区:3.停车场:第一层:1.蔬菜交易区: 2.肉食、禽蛋、水产品交易区:3.粮食交易区:4.水果交易区:5.副食品区:6.露天停车场:第二层:3.民族土特产区:4.生活日用区:5.保健品类:6.办公文具区:8.卫生纸品区:9.日配区:10.五金工具区:11.综合

46、服务区建筑:12.辅助及公用设施:第三层:服装零售:第四层:饮食娱乐休闲:四、建筑物与城市的协调因该片区的小区详细规划已基本调整完毕,因此设计方案主要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小区详细规划方案而进行设计的,建筑物与城市周边互相协调。3.5.2主体工程与辅助工程一、主要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9、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二、主体土建工程1、综合农贸交易综合楼按该项目推荐的总平面布置方案,市场内的综合农贸综合楼作为该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