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数量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向量数量积》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面向量数量积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平面向量数量积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主备人 课时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设计 3课时 组员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平面向量数量积是人教版高一下册第五章第六节内容,本节课是以解决某些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重要工具。学习本节要掌握好数量积的定义、公式和性质,它是考查数学能力的一个结合点,可以构建向量模型,解决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有关长度、角度、垂直、平行等问题,因此是高考命题中“在知识网络处设计命题”的重要载体。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的产生过程,掌握其定义,了解其几何意义; 2、能够由定义探究平面向量数量积的
2、重要性质; 3、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共线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物理学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的功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出数量积的定义并由定义探究性质; 由功的物理意义导出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同时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多数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
3、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三角尺 六、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过程 学生活动 准备 设计意图及资源 创 设 情 景 引 入 新 课 问题1 在物理学中,我们学过功的概念,如果给出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能否求出功的大小? 师】:提出学生已学过的问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W=FS cosq 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够分析此公式的形式。 问题2 在上述公式中的q角是谁与谁的夹角?两向量的夹角是如何定义的? 能够通过物理学中
4、功的概念及公出两向量夹角的定义。 式中夹角的定义,:指出q角是力与从而给出两向量所发生的位移的夹角 夹角的定义。 :提问q角从而引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注:当非零向量a与b同方师 1、 引出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定义 生 定义:向量夹角的定义:设两个非互 零向量a=OA与b=OB,称AOB=q为动 向量a与b的夹角, (001800)。 探 知 1 :给出任意两个向时,=00 向量由学生作出夹角并当a与b反通过作图引导学生归方向时=1800 纳、总结出两向量夹角0与其它非的特征及各种特殊情零向量不谈夹角况。 问题 :学生作图,任ab时意两向量的夹角包括垂=900 直,同向及反向的情况。 求两向量
5、夹角须将两个向量平移至公共起点 实 际 应 用 实际问题我能行 例1 在三角形ABC中,ABC=450,巩 BA 与 BC 夹角是多少?BA 与 CB 固 夹角呢? 新 知 1 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2 2数量积的定义 :以四人为小组合作、交流。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两向量 夹角的的定义。:引导学生在实际会找两向量夹问题中尤其是三角形中角。 找到两向量的夹角。 :由功的定义及师:由功的定义,我们给出数量积的公式老师直接给出数量积定义。 定义 :学生以小组交数量积的定义:a b=ab流数量积公式与功的定cosq, 叫做非零向量a与b的数量积; 义之间的联系。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加深对数量积概念的理解
6、,并能强化此公式的记忆。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小组合作、讨论,例2:已知| a |=3,| b |=6,共同思考解决例,小当 a b ; 组派代表板演完成。 :引导学生第一问 a b; a 与 b 夹角为中a b时夹角是怎样060时, 的,在由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出示幻灯片给出分别求 a b 完整解答过程。 实际应用 巩固新知 2 通过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完成,强化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及应用。再对照幻灯片中完整的解答过成,来完善学生的思维及找到他们的不足。 例3:在ABC中,AB CA0, ABC是什么三角形? C 生】:学生独立完成。 :点拨,归纳。 总结出由数量积在判断三角形中的应用。 A
7、-A B D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技能演练: 反 馈 练 习 巩 固 新 知 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巩固由 a b =0,能得出 a =0或 b =0? | p |=2,| q |=3,夹角=450,p q=? a b =0 ( a 0,b 0), a,b的夹角是多少 :指导学生分析题和提升学生的认目。 知水平,关注学生提供:先独立完成,然的数学表达,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自己在解题中的错误。 反馈校正的素材,并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知可以帮助学生先交流互相说一识点,课学生消化本节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和方说,然后由学生自己回课,时并能培养学小法? 答,并由多个学生补充生的归纳总结节 的能力数学语完善。 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整理的学习习惯。 课 作业: 后 1、练习中2、3、4 作 2、习题3。 业 由学生独立完成 课内引申到课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