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067620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支白玫瑰 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支白玫瑰 教案要教师能选择好适当的文本段落,教学生从无疑处激疑。而课文46节这一部分里文字表面看似矛盾处能帮助学生较易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疑问,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越学越带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文学作品,由于受到阅历、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对其中的人物产生或喜爱或敬佩或厌恶或怜悯等情感,而情感有影响了他们的朗读,有情感产生才能水到渠成地读出情感,这不是靠朗读技巧能读好的。本文的题材和内容非常适宜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朗读,课堂上充满激情,促使学生诵读感悟,以读渲情。 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在预习中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字典理解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在预习中解决字音、词义,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则能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提高课堂的效率。上课伊始,检查预习效果,从整体把握课文,一举两得。 本文出现的均是常用字词,感知大意和把课文读通顺都不成问题。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前后文尝试解决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课文中的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围绕教

3、材重点,让学生质疑问难,是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如何围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们必须深究教材,明确课文的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词句,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懂得亲情可贵以及爱心无价。根据这一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提问前,围绕“我”与小男孩的对话段落,反复品读,了解男孩家里的不幸,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然后再让学生读46节后思考:“默读这一部分后发现什么问题吗?”进而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从而不难体会出作者的情感。 目标三:感受亲情可贵以及爱心无价 品和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和作者产

4、生共鸣,情感因文中人物而喜而悲时才会读出感情,感染听者。学生对5岁男孩家发生的不幸都能感知,然而仅仅停留在他妈妈妹妹遇车祸而死的层面上又能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多大的震撼力呢?在教学13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使学生对男孩的年幼、天真、热爱家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这样,当读到下文男孩最终还是失去了妈妈,则更加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读就是有感而发的朗读,是有感情的朗读。 二、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加强课前预习,重视课堂反馈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使之产生最大化效益,是教师共同的愿望,前提之一就是课前

5、的充分预习。四年级开始,进入到自主识字的阶段,课后不再有生字表列出,这就更强调了预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生字,数量不限,甚至可以没有生字。一般说来,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先是过生字关,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再就是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预习时要求能把课文读流利,这是常规预习的四个要求,另外每个单元还各有侧重点。比如预习本单元课文特别强调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尝试解决。 课前的预习效果怎样?课堂上的检查反馈耗时少然而比较有效。分节指名朗读、反馈字词读音、试着概括课文大意是我常用的检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预习重视了起来,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埋下了伏笔。 以读促悟,以读

6、促情 朗读是本课教学自始至终的一根主线,最初的导入我采取分小节指名朗读的方法,既对预习进行了检查,又使学生相互评价:哪个同学读得流利,说明他预习得充分;哪个同学读出了感情,说明他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感悟。学生在读、听、评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聆听能力,能够自然地运用掌握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朗读离不开对课文的理解,理解也不是简单的对面上的文字的简单梳理,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比如课文为什么交代男孩“大约5岁”,为什么当男孩听“我”建议再把钱数数时居然是“兴奋起来”?“我”为什么没有直接把钱给男孩?“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对课文

7、的深入理解,也促使学生更有感情的朗读,而这些问题一一提出未免琐碎,我将它们融合在一处,以“默读课文13小节,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和“默读46小节,发现什么问题吗?”这两个较大的问题提出,抓住了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读的形式多样,多次的朗读又使得学生不断对课文产生更新更深的认识。 语言内化,为我所用 先前谈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尤其是概括能力较差,往往不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出课文讲了什么。本课教学同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课文总结阶段,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谈谈对课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结合课文内容不是简单照搬文中的语句,这需要对文中的有效信息

8、进行提炼和重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再来表达,此时学生的表达是在了解了前后文的联系的基础上,而且能不由自主地运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课文中的词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富感染力,更具说服力了。 课后反思 上一枝白玫瑰已经是第二轮了,也有幸听了外校老师的公开教学。对于怎么把握教材,确定怎样的一个教学重点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枝白玫瑰讲述的是“我”帮助一个素未相识的小男孩实现他的圣诞梦想:为他已去天国的妹妹和即将去天国的妈妈买圣诞礼物。应该说这篇文章中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凡阅读它的人,都会为那种人间的真情、亲情所动容。 而听完课以及自己上了课后就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五花八门的,有认为那个司机喝醉了酒

9、把那对母女撞死,这种行为太可恶了,故人人都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有学生为小男孩对妈妈和妹妹的爱所感动;有学生也感到“我”很善良,能主动帮助他人。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都予以肯定,并把它理解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学生的理解看,我认为都没有错,我们也强调学生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更应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旨,挖掘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 我们说,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牢固树立多元解读的教学理念。然而,我们在尊重个性化理解体验的同时,必须防止忽视文本的意义构想和科学的教学价值的取向。作为教师,当学生的多元解读的激情被燃烧后,教师更应该及时把它们作为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调整体验,在对话、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与文本价值一致的价值观。 关于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