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06869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研究n 第五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王会东(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辽宁沈阳110032)辽宁绒山羊是我省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产绒量高,净绒率高,绒纤维长、体形大,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改良低产绒山羊效果好等特点,被誉为中华国宝。由于近年来饲养辽宁绒山羊的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广大农牧民的喜爱,成为农牧民发家致富、快速奔小康的首选饲养项目。2006年末,我省饲养辽宁绒山羊的数量已达731.2万只,辽宁绒山羊年末存栏422.5万只,是1996年的2.6倍;是1986年末存栏的11.9倍,存栏增加了387万只.从1986年至2006年间,每年平均以13.2%的增长速度发展。远远高

2、于我省其它牲畜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盖州市、大石桥市、庄河市、凤城市、本溪县、岫岩县、新宾县等地辽宁绒山羊的饲养已经出现产业集群的趋势。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围绕我省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畜牧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辽宁绒山羊产业,明确辽宁绒山羊主导地位,逐步构建合理的、富有特色的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的竟争力,避免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的同质性的重复建设,完善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外环境。使省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能够鼓励和帮助广大饲养者进行技术创新,推动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辽宁

3、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确有必要。从盖州市、本溪县、岫岩县、新宾县等地调查情况来看,绒山羊饲养基本上是建立在简单的相互模仿基础上,绒山羊饲养场户的组织模式还处于无序状态,虽然在我省的本溪、岫岩、新宾、盖州出现了许多养殖大户,但超过饲养100只以上的饲养场户不到2。我省的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1我省绒山羊集群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1生产规模类同 由于饲养绒山羊的进入门槛低,资金多的多养、资金少的少养。存在的是大量规模接近的饲养场户。户饲养羊3080只的占75以上。基本上以自己放养为主。1.2饲养场户专业化分工不明显对于大多数饲养者来说,还是靠相互间的的模仿,一部分农民看到相近的农

4、民养羊发家致富后,立刻按照他们的样子做了起来。在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依靠民间力量自发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各类饲养大户、专业村、因为其技术难度小、进入门槛低,从而导致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不明显。饲料饲草以自家农作物的秸杆,自家的农产品为主,许多饲养者即是生产者又是中间经纪人。1.3饲养场户的知识差异化程度小初中文化的人占60%。由于饲养规模接近且经营模式趋同,因此企业之间的知识差异化程度低。整个产业集群的学习能力处于低水平阶段,只能对信息进行简单搜集和处理,饲养场户之间对资源的活动仅限于对技能的模仿和学习。技术含量低。1.4饲养场户间信任度低由于饲养的场户建立时间短,而且群内专业化分工不明显,相互交易

5、少,缺乏长期交易带来的相互信任,相互的价格竞争更使得这种状况恶化,导致信任程度低,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竞争协作关系,饲养场户间的竞争关系占据主导地位。1.5一些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过分强调类似畜牧小区的建设等,把生产畜牧小区化等同于产业集群化,而在依据本地特点构思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则缺乏周全的规划与有效的行动,忽视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在调查中发现,对绒山羊的发展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政府指导性政策。片面地认为辽宁绒山羊的饲养对自然植被造成破坏,制定出台的政策均以限制性规定居多。而对圈养舍饲养绒山羊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扶持政

6、策。2我省绒山羊集群发展具有以下优势虽然绒山羊的集群在发展的初期存在一定的缺点,在其在自发集聚过程中也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低、创新快、易扩张。2.1成本低由于辽宁绒山羊产业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聚从而使饲养者获得明显的成本优势。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聚,所有的饲养者可以集中采购饲草饲料,降低交易成本,并使兽药械的库存量保持最低,所有饲养者拥有共同的羊文化,饲养场户与饲养场户之间的交往,相互间对于了解到有关绒山羊的信息可以互通有无,有利于节省了解市场信息的时间与成本,促使贸易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并履行合同。2.2创新快集群内众多饲养者的集聚,既加剧竞争,同时也刺激了饲养者

7、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饲养者千方百计地研究如何加强饲养管理,使用和掌握冷冻精液等先进的配种技术,饲养新的绒山羊品种,竞争对手之间互相熟悉费用的构成及技术状态,易于进行业绩比较,由此形成巨大的区内竞争压力,迫使饲养者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改进绒山羊的质量和服务,推动整个绒山羊的技术进步。2.3易扩张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优势远优于单一饲养者,由于相互间的模仿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规模,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饲养绒山羊低成本高产出优势的示范效应,会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进入。同时,绒山羊大量集中饲养,使绒山羊的质量不断提高,降低了新的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投资者更容易发现市场机会,创业者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

8、,由于新的投资者的加入使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扩大后,对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在新的市场机遇的拉动下,一些为绒山羊产业配套服务性企业相伴产生。3辽宁绒山羊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以区域特色产业为依托,因具有明显的群体优势和区域品牌效应,因而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因此,推进我省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增强我省东部山区和辽东半岛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3.1把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引导作用。应结合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通过整顿规范、合理布局特色绒山羊饲养小区。把区域

9、优势明显,规模养殖成果显著的饲养场户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当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规划和服务,加强领导和管理,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消除不利于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各种因素,为其发展提升创造良好环境。3.2加快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市场建设,完善辽宁绒山羊发展的产业链条。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辅助市场,不断壮大市场规模。这包括产前的羊草的种植,专用生产工具和饲料的生产与经营,产后的羊绒的购销、分梳,羊皮的深加工等。进一步强化现有专业市场的管理,改善市场发展环境,完善市场功能,注重辽宁绒山羊整体形象塑造,不断提高和扩大

10、辽宁绒山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场辐射面,为加快产业集群区建设拓展更大的空间。定期开展与集群相关广告宣传。如辽宁绒山羊博览会、产品设计大奖赛、优良的辽宁绒山羊展示、辽宁绒山羊集群发展理论研讨会等活动,打响辽宁绒山羊品牌,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区的知名度。3.3大力培育扶持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化。继续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辽宁省辽宁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做为辽宁绒山羊发展的龙头老大,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育种方案。对省内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带动力强绒山羊饲养场大力扶持,鼓励促进其加速发展。在饲养管理、优良种羊的配备、冻精的使用、品牌的宣传、

11、后裔的测定、新品种的开发等进行统一管理,以带动辽宁绒山羊集群的整体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引导和鼓励产业集群区内中小饲养场户走以资本为纽带、产品为核心、技术为依托,走联合、股份制改造之路,提高产业集群的组织化水平。3.4加快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集群的技术开发优势。积极尝试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产业集群区创建养殖技术开发、成立服务机构,构建辽宁绒山羊公用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跟踪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鼓励集群区饲养场户加强新的品种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新畜种,推动饲养者之间开工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的整体效应,提高辽宁绒山羊饲养管理水平。鼓励集群区各类饲养者

12、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高绒山羊档次和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辽宁绒山羊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5加快建设产业集群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提高辽宁绒山羊信息化水平。以产业集群区为单位,设立“特色绒山羊在线”信息网,在我省,已有相关的绒山羊网点近几十个,广大农牧民已开始充分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手段传播集群区的辽宁绒山羊产业信息,充分展示产业集群区饲养场户的形象。辽宁绒山羊的产业集群式发展,对进一步扩大辽宁绒山羊优秀种群规模和地域,增加种群的家系数量,丰富基因库,增加这一地方品种安全性;提高辽宁绒山羊的整体种群的质量,提高优秀种羊的利用率,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和服务质量,快速提高全省饲养场户育种水平、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有效规范辽宁地区种羊市场,提高对其他省区的供种能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