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093197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身体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 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

2、碧绿小草, 身体形态各异, 姿态万千,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 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 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1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

3、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2 实验二:观察植物的根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 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 知道植物的茎有输

4、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 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3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老师这儿有

5、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 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4 实验三: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 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

6、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教学过程 5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

7、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6 实验四:茎的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 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

8、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 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7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

9、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导管,明白植物 茎能运输水。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8 实验五: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 科学探究 :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2、探究植

10、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 科学知识 :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 植物放在阳光下。 教

11、学过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9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 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

12、的蒸腾作用散失, 从而促进植物体内, 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四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 10 实验六:观察兔子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通过观察兔子的外形,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并代表动物 认识动物一般的外形特征。 通过研究兔子对外界条件的反应及饲养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在为动物建立档案过程中,了解其他动物与小白兔的区别,通过交流了解 认识更多的动物。 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有关兔子生活情况的录像,有条件可购买一只兔子供观察。 三、教学过程: 观察兔子的外形。 1、 任务驱动:小白

13、兔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小动物,你能说说知道小白兔的什么 吗? 2、 学生自由发言。 3、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小白兔,把小白兔画下来,并试一试将它身体各 部分的名称标出来。 4、 学生观察,画小白兔,标出各部分名称。 5、 师:比一比,谁画的小白兔最像。 6、 生汇报交流,并上台展示作品。 7、 小结:小白兔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认识兔子。 11 1、 师:兔子还有没有别的特点呢?一起来说一说,比如兔是怎样运动的,兔 子的身长、体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们人的比较,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次 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 学生有目的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 3、 学生汇

14、报,师板书。 4、 小结。 小白兔爱吃什么? 1、 师:图中的食物小白兔都爱吃吗?请你说说。 2、 板书学生的猜想。 3、 师:小白兔是否真的喜爱吃这些食物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观察的结 果记录下来。 4、 生汇报,师板书。 5、 小结:大部分学生已对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有所认知,知道小的兔的生活习性。 12 实验七:分辨声音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 题。 2、 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 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 1、乐于与人交

15、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 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 密的动机。 科学知识: 1、 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 认识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 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 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13 二、分

16、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 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 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 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高低 3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 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14 实

17、验八:研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 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 2、让

18、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 自制小乐器。 15 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 - 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 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奏,然后各小 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16 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 实验九:研究声音的传播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

19、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 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 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

20、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7 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 P32 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 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 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 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 实验。 第二个过程: 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 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 (音乐贺卡

21、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 ) 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空气: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 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 )师生合作完 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18 实验十:控制声音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 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2、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 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 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 而有些声音却让 我们感到烦躁不安, 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 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 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 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9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34 页中的 4 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 音量的主要办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

23、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噪声 1、阅读 。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 2 : 控制噪声 1、教材 35 页的 5 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20 实验十一:写密信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2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 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写密信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 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 1 写密信。 21 1、过渡:教师提问:假若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

25、分重要,要防止泄露, 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写密信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 5、活动基本完成时, 教师问: 我们的活动有趣吗, 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小结: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 四、搜集资料 1、过渡: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 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22 实验十二:霜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

26、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测量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0。 2、能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取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 1、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2、认识水在 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 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教学重点: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水、温度计、金属筒、碎冰块、食盐、湿毛巾。 课件:冰、雪、霜、雾淞的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冰、雪、霜、淞的图像资料。提问:你能对这几种结冰现象进行描述吗? 2、我们还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结冰现象? 23 3、学生交流。 二、拓展活动:探究霜的成因 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这是怎样形成的? 1、猜测: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的。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实验结论: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 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地球上的冰雪世界南极与北极。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