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2361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

2、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3、自学生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填空 无边无( ) 训练有 石嶙峋 一、点明本单元主题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2、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3、预习后对这一单元有了哪些了解? 二、歌曲导入,整体感知 1、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3、 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2、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的补充介绍。 三、感情朗读,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1 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 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设疑自探 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解疑合探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多处提到五十六。 六处提到“爱我

4、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爱我中华

5、,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 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四、质疑再探。 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2、全班展示。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唱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 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的资料。 选作: 搜集有关民族的谚语和民族的风俗节庆文化。 达标训练 抄写文中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2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6、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3、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复习听写上一篇课文中的字词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渡: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

7、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书:风景美人情美 过渡: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书: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设疑自探 1、过渡: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 还写了什么? 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

8、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 四、解疑合探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虹向我们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再写了。 指导朗读: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

9、、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 比作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五、质疑再探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共同解答。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六、运用拓展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

10、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七、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请看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 学生汇报 齐读。 4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

11、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 师: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吧 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师: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如果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这样

12、热情而不辞劳苦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自然美人情美,这一切都是辽阔美丽的草原所赋予的,这也就是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文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一心声?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然而,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这里老师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我们来看看,也许从这

13、些图片中你也可以想像出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2、让学生现场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开 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 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 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达标训练读下面的句子,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球,一会儿又下来了,走到哪里都想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5 中国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1

14、0个生字。 2.根据本课特点,找出每段的中心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研读第五自然段,理解中国结丰富的寓意,了解实物说明与象征意义结合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5.通过学习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6.课外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结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准备 中国结的实物和图片;课文文字制成的课件及相关图片;中国结的有关资料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中国结 师:谈谈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中国结是一种装饰品,在我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中国结,这个小一点的是爸爸汽车里的,上面还写着“平

15、安”两个字。 生2:中国结是人们用丝线编制而成的。 生3:我见过的中国结大都是红色的,过春节时我家买了一个。它的中间有一个很大的“福”字。 2.小结:同学们对中国结的了解可真多。是啊,近几年中国结特别流行,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喜爱的一种饰物,尤其是春节的时候,人们都挑选自己喜欢的中国结带回家,也把喜庆和幸福带回家。猜一猜课文会介绍中国结的哪些内容? 3.学生猜想文章的内容 (点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看一看,谈一谈,猜一猜的方式,使学生对中国结有了初步了解,既引出课题,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6 集体反馈。利用多媒

16、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憧憬、渗透、颈”的读音。 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3.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中国结的? 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说一说,中国结为什么特别受宠? 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三)深入学习,品读课文 1.中国结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喜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说明中国结受到喜爱的排比句画出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在不同场景搜集的中国结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2.美读句子,体会人们对中国结的喜爱。 从“到处”“装点”你

17、能体会到什么?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同学们,中国结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不论是庄重的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不管是孩子们还是归国的老华侨都以胸前挂着中国结而自豪,难道它受宠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它美丽典雅的造型吗? 3.重点体会3、4、5自然段,理解中国结的丰富内涵及其象征意义。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句子。 7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是怎样理解“中国心”和“中国情”的? 学生默读3、4、5自然段,划出重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写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它代表着什么?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又是怎样的?

18、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再现。它代表着幸福和祥和,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样美的艺术品,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一边欣赏,一边读出中国结的美吧! (点评:本段“以读代讲”,并且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中国结的美丽,感悟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既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又陶冶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民族热情。)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近几年中国结尤其得到海外华侨的喜爱,文中“头”为什么加了引号?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1:这个“头”不是一般意义理解的头,是指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生2:如果在缠绕中国结的丝绳中理解,这个“头”指的是

19、一端;把中华儿女比作这根丝绳时,这个“头”就是指自己的祖国了。 师:你是个善于思索的孩子,能联系上文来理解“头”的含义,这种学习方法很好。谁还想谈自己的感受? 生3:我想起了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外的华侨远离祖国,思乡情浓,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亲人,因此他们把自己当成编制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了,这个“头”指的是自己的祖国和乡土。 (点评:老师的评价真诚具体,既有对学生表现的积极肯定,又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运用。学生交流的欲望被激发了。) 读后学生评议 8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给学生创设一定情景,带着对祖国对亲人的思恋来读这段文字。 师:同学们,你有过离开家、离开亲

20、人的的感受吗?你经历过想见亲人但是却不能见的心痛吗?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与煎熬呢?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编结这根绳子的一部分,这根绳子牵连着你、我、他,无论将来你走多远,总是会想起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古人有借“月”思乡,我们今天就以“结”来吐情。 学生齐读这段文字。 (点评:教师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遐想的殿堂,继而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进一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交流、释放,从而与文本思想产生共鸣。)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中国结特别受宠,不仅是因为它造型美丽典雅,而且它代表着幸福和祥和,代表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儿女心连心的象征

21、。 2.同学们,说说看,你认为中国结还代表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平安、祝福、欢乐) 3.积累背诵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描写了中国结的美丽和人们对它的喜爱,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语文天地三 教学目标: 学习写摘录笔记 学习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读背背各民族的谚语 阅读做客喀什,提高阅读能力 口语训练 笔下生花,选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写一篇文章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9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语文天地练习。 1、摘录

22、笔记 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 2、出示句子,体会情感 出示句子 指名朗读 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再读句子 3、读背谚语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 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 维吾尔族谚语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 想要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意思,背一背 4、读背古诗 三、聊一聊各个民族 全班一起来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让学生对都了解什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四、开卷有益: 阅读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

23、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五、畅所欲言 1、金钥匙大家写完文章后,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改它们呢? 咚咚告诉我们:习作写完后,我自己愿意大声的朗读,能发现不通的句子,还能找到不清的地方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合理的方法 3、读一读出示: 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 从句子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在小组里施行合作的方式完成 对于有困难的字词教师可以加以指导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作业设计 1、熟读开卷有益 2、背诵两句谚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 、看、说 10 、了解民族的故事。 2、组成小组,集中一个民族深入了解。 、了解感兴趣的物、事、人。 、画一画少数民族的小朋友。 、介绍少数民族的工艺品。 二、讲述写作要点 例如:工艺品 1、总体印象 2、外形 3、结构 4、作用 5、有关故事 三、写作 四、评改作文 五、修改誊写。 单元反思: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