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222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3281103612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 学分:2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开设学期:第5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思想政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

2、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华先民创造出的历史悠久、成就灿烂的文化,以补充学生知识链条的缺失,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文明的渊源,提高自身文化创新的信心和本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势,领悟中国文化主体精神。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具备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学生能够对中国文化和世界

3、文化进行比较,具备全人类文化的眼光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 导言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征,掌握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功能作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充分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为以后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涵义 2. 文化的分类 3. 文化的特征 4.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5.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1. 文化的基本概念 2. 文化的基本特征 难点:1. 大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 第一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 本章教学

4、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了解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发展状况,中国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础。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掌握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教学内容 1.1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3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1.4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5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1.6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1.6.1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6.2 传统社会政

5、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 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渗透 3.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难点:1.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 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3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了解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脉络,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传统文化形成系统认识。 教学内容 2.1 中国文化的发生 2.2 从神本走向人本 2.2.1 殷商神本文化 2.2.2 周人的文化维新 2.3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

6、的轴心时代 2.4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2.5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2.5.1 玄学的兴起 2.5.2 佛教的传播:佛教融进了南北朝文化系统 2.6 隋唐:隆盛时代 2.7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2.8 明清:沉暮与开新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政策及文化成就 难点:1.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及诸子百家的学派特征 2. 隋唐文化气派及艺术成就 3. 两宋士大夫文化特征及成就 4. 明清文化特征及成就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传统伦理道德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掌握中国

7、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借鉴和继承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充实自我。 教学内容 3.1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3.2 重人轻神的人文主义精神 3.3 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3.4 “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 3.5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3.6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2. 中国传统美德 难点:1. 各种文化精神的事实描述和价值评判 2. 当今的道德建设中如何批判地借鉴传统伦理道德 第四章 儒家学说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儒家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掌握孔子、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等儒家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

8、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把握儒家思想的智慧,批判继承儒家文化。 教学内容 4.1 孔子及其思想 4.1.1 “仁”的学说 4.1.2 孝悌思想 4.1.3 政治主张 4.1.4 中庸之道 4.2 孟子及其思想 4.3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4 朱熹及其思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儒家的发展历程 2. 儒家学说的主要观点 难点:1. 儒家的思想及方法 2. 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借鉴 第五章 道家学说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家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基本趋向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古代哲人的思想智慧,注意吸取时至今日仍然有用的思想和思维方法。 教学内容 5.1 老子及其学说 5.1

9、.1 老子 5.1.1 老子思想概况 5.2 庄子及其学说 5.2.1 庄子 5.2.2 庄子思想概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道家的发展历程 2. 道家的主要观点 难点:1. 道家的思想及方法 2. 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借鉴、改造 第六章 中国古代宗教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和研究,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发展过程。了解和掌握中国道教发展过程、基本教义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了解和掌握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在中国的传播,深刻认识中国化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 6.1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6.1.1 原始佛教 6.1.2 原始佛教的基本内容 6.2.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6.

10、2.1 道教的创立 6.2.2 道教的发展 6.2.3 道教的基本教义 6.2.4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道教的创立及其发展 2. 道教的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佛教的东传,基本教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难点:1. 佛教为什么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道教的形成、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七章 古代教育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情况及教育思想的特色,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深刻领会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 教学内容 7.1 发展历程 7.1.1 西周已经建

11、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制度 7.1.2 汉代到明清教育的发展 7.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特色 7.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7.4. 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中国古代教学思想 2. 教学原则 难点:1. 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2.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 第八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特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与感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的成就与不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精神,初步认识中西科技的不同,并正确看待这种不同,反对盲目自大与民族虚无主义。 教学内容 8.1 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 8.1.1 天文 8.1.2 数学 8.1

12、.3 医学 8.2 四大发明 8.3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8.3.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8.3.2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 难点:1. 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的区别 2. 近代科学的基础及核心精神 第九章 中国文学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魅力,以便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古代文学中阻碍科技进步、人的解放的不利因素,对传统文化应持科学的扬弃态度。 教学内容 9.1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

13、化中地位 9.1.1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 9.1.2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9.2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9.3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文学的文化地位 2文学的发展历程 3文化的文学具现 4文学的辉煌成就 5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难点:1. 文学的文化地位 2. 文学的辉煌成就 3.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理解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掌握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的正确方向与原则。 教学内容 10.1 中国传统文

14、化的危机 10.1.1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 10.1.2 从开眼看世界到师夷长技 10.2 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 10.2.1 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 10.2.2 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 10.2.3 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 10.3 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10.4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 2. 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 难点:1. 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2. 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政治学、中国通史、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伦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是对政治学、哲学、宗教、教育、伦理等课

15、程的概括与总结。 八、教学时数分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36 学分:2 章次 第一章 第二章 各章标题名称 导言 中国文化依赖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讲授 学时 2 4 3 实验 学时 0 0 0 实践 学时 0 0 0 讨论、习题课 等学时 0 0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总计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传统伦理道德 儒家学说 道家学说 中国古代宗教 古代教育 中国科技文化 中国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3 5 4 5 3 3 2 2 3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 0 0 0 0 0 0 0 0 0 0 0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参考书: 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XX年。 2中国传统文化释要,黄鹤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XX年。 3中国传统文化精义,钟明善、朱正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XX年。 4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5中国传统文化,顾建华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XX年。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强调学生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十一、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考查方式进行,根据教学大纲,确定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本课程的总评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项内容组成。 平时成绩占课程教学的 30%,主要来源于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回答课堂提问问题情况及其他记分事项。期终考查成绩占70%。 制 订:*系 教研室:*教研室 执笔人:* 审订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